宁波诺丁汉大学
10月29日,第三届民办教育发展峰会在宁波落下帷幕。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新目标,如何改变浙江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高校,提升民办教育质量?与会专家进行了激烈的观点碰撞,共商我省民办高校转型之路。
宁波诺丁汉大学理事长、浙江万里学院董事长许亚芬表示,质量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民办高校需要全方位更新质量理念。宁波诺丁汉大学自2004年成立以来,就引入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支持,并由此打破了社会对民办教育的刻板印象。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胡建波,深耕民办高校建设十余年。在他看来,社会满意度、社会认可度是衡量民办高校凝聚社会共识能力的重要标准。民办高校一方面要适应性,即学校教学和服务对社会要求的满足程度;另一方面要符合性,即符合特定社会规范或要求的程度。凝聚社会共识除了考虑学校自身的质量和价值取向,还要坚持立德树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专家组组长席建华表示,民办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体系的全范围、全过程。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民办高校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有优势、有底气。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吴华认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增加了教育机会,此外,民办高校、民办中小学的发展对公办教育有溢出效应,有利于薄弱的公办学校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
关于教育公平,政府应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催化作用。与会专家表示,民办高校建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高校为师生撑起了高等教育的风帆,政府应在顶层设计上把好教育公平的舵。据宁波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6年,宁波率先出台了民办教育地方性法规,用一系列政策确保民办教师待遇的公平性。教育公平可以吸引和留住教师,有利于打造一支素质高、技能精湛的民办教师队伍,对高校、学生、社会都是三赢的局面。
高水平民办高校必须有自己的特色、“百花齐放”。“我们通过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和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结合的模式,鼓励中外高校通过交流互鉴,在课程开发、科研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我们在这方面只迈出了一小步。”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书记熊应说。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数字课程资源研究分会副会长乔海曙建议,办好有特色的民办高校,民办高校身份要更“实”、管理要更“专”、职责要更“明”、育人要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