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素养老师的感想1
今年,我担任初一年级的音乐欣赏老师。 没有病假或事假。 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我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遵守工作纪律,团结同事,热心帮助同学; 有明确的教育目标,端正态度,钻研业务,努力工作,关心学生,有奉献精神。
2. 教学
我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听课学习,认真备课。 为了上好课,我严格遵守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 我经常上网查资料,学习别人的长处。 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每一堂音乐欣赏课制作课件,尽量使课程的乐理知识尽可能生动形象,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结合起来,变单一的音频听为视频欣赏,并补充拓展了学生的欣赏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小收获
1. 顺利完成项目《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并获省一等奖。
2、参加全县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并获三等奖。
3、撰写音乐教学论文《音乐欣赏实用教学方法综述》和《音乐欣赏教学情境创设方法试探》,均获省二等奖。
4、教学设计《音乐花样》获省二等奖,课件制作《桃花江恋》获省一等奖。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向同事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负责任地做好本职工作。
4. 课外工作
我经常通过网络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让学生能够聆听、观看、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知识,获得更多美好的感悟。 另外,我们学校的合唱团每周三下午继续由我进行训练。 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很高。 音准、节奏、表演等条件稍差的学生,在我的严格帮助和指导下,基本达到了我想要的水平。 为了教学目的,一学期完成了4首合唱歌曲。 同样是在2009年3月,在我区共青团举办的十大杰出青年艺术家评选中,书记让我负责诗歌朗诵的音乐。 我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不断地收听和编辑节目的音乐。 由于诗篇很长,内容不同,我用的音乐也不同,所以我不断地听、唱、背几遍,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我编导、演唱的《歌声五月》配乐诗歌朗诵在演出中受到好评。 本学期,我们积极响应学校和红城社区举办的慰问孤寡老人的文艺演出和学校庆祝6月1日的文艺演出。 我们独唱歌曲《祝妈妈健康长寿》和老师歌曲联唱《天地快乐》《祖国》《祖国你好》等歌曲为学校活动增添了光彩。
5.努力目标
由于这几年教学繁忙,我忽视了自己的专业,花在专业技能培训上的时间也较少。 今后,我会努力磨练自己的专业,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成长。
1、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训练,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专业和教学方法。
2、教学时扎扎实实,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和思想进步,努力多做公开课,多参加竞赛和参加教研活动来磨练自己。
总之,本学期我能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上课认真、勤奋、踏实。 做好本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以后需要改进的部分我会努力改进的!
音乐素养老师的经验2
我很高兴听老师的音乐素质课。 我以前对音乐的理解是摇滚、流行和纯音乐,我一直认为这些都是音乐。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摇滚和流行音乐的热爱逐渐淡化,纯音乐逐渐成为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享受。 我喜欢中国古典音乐、二胡、古筝、扬琴等,最喜欢的作品有《二泉映月》、《梁祝》、《山水流水》、《古刹静谧》等。就像这些乐器演奏的音乐一样。 韵律。 这两年,无意中听到了窦唯的音乐表演,非常喜欢,立刻就迷上了。 但听了老师的课后,我才意识到歌剧和交响乐的重要性。
我听过的歌剧和交响乐很少。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 我忘了是在初中还是高中的时候,英语老师给我们放的。 当时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我觉得这音乐似乎有力量,用激情感染着每个人的情绪。 音乐本身似乎在向观众诉说着什么。 可能是坚定的信念,也可能是勇敢前进后对人生的感叹。 总之,这部交响曲让我体验到了一种以前从未体验过的音乐感受。 我发现音乐是一种可以表达力量和信仰的艺术形式,而不仅仅是为了愉悦和休闲。
听完老师讲了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舒伯特等音乐大师的传记后,我自己查找了一些资料,以便更多地了解这些音乐人物的命运与他们的音乐的融合,更好地欣赏他们的音乐的影响。 独特而复杂的内涵。
莫扎特也许是最有天赋的音乐大师,说他为音乐而生或许并不为过。 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出生在萨尔茨堡,这座山清水秀、至今仍为全世界音乐爱好者所崇拜的美丽城市。 我想,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风,培养了这位音乐大师的气质。 美丽的风景往往能孕育美丽的灵魂,美丽的灵魂往往能创造非凡的艺术追求、至善至美的艺术理想。 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称莫扎特为音乐基督。 有人曾经说过:“音乐史上有一个光明的时刻,所有的对手都和解了,所有的紧张都被消除了。那个光明的时刻就是莫扎特。” 我认为这是对莫扎特的崇高致敬。 品格修养和优雅内在气质的最好证明。 这与萨尔茨堡宜人的风景形成了一幅和谐的城市素描。
莫扎特还拥有强大的耐力和不畏强权的自由意志。 1772年至1781年在萨尔茨堡宫廷担任管风琴师的九年职业生涯中,莫扎特虽然无法忍受萨尔茨堡大主教的发号施令和任意欺凌,但他仍然坚持创作音乐。 在此期间完成了优秀的作品。 努力得到了回报。 1781年,崇尚自由的莫扎特终于等到了摆脱大主教束缚的时刻。 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拥有自由身份的作曲家。 尽管九年悲惨的创作生涯对于一个作曲家来说可能是致命的,但莫扎特却凭借自己坚强的耐力赢得了时间,突破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坎。 这些性格上的优点,对他后来的学徒生涯,并在乐坛名声大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也是人类与命运抗争史上的光辉篇章。
贝多芬也许是后世提及最多的音乐家名字。 这可能是因为他的耳聋,也可能是因为他坎坷的生活。 总之,贝多芬的人生历程对于任何时代的人来说都是一堂生动的励志课。 从他经历的曲折中,人们可以学到许多被时代遗忘的人性品质。 贝多芬在失聪的悲剧中站了起来,高喊“我要掐住命运的喉咙!” 现在全世界都听到了。 他用音乐战胜了时间,但更可贵的是,他用意志冲破了命运对音乐的阻碍。 从他战胜耳聋的那一刻起,他就像一尊巨大的雕像矗立在每一个子孙的人生旅程中。 旁。 他用他高贵的灵魂和暴风雨般的旋律指引和陪伴我们。
天才贝多芬曾被称为“第二个莫扎特”,但他的命运似乎与莫扎特截然相反。 1770 年 12 月 16 日,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平民家庭。 他的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唱家,母亲是一名厨师。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他的父亲不是喜怒无常、酗酒,他也不会想用自己的才华当摇钱树。 如果他的父亲也像莫扎特慈祥的父亲一样,在他的童年为他创造了一个安逸、安逸的音乐学习环境。 那么世界上还会有贝多芬吗? 答案或许是肯定的:是的,不仅会有,而且应该有贝多芬。 当然,父亲的殴打和严厉迫害对贝多芬日后精湛纯熟的音乐技巧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适合这种希望孩子成功的家教方式。 相反,在大多数人看来,强制只会让一个有才华的孩子过早地死去,就像“商仲永”一样。 幸运的是,贝多芬因没有天赋而英年早逝。 他从4岁起就不断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 他7岁就在舞台上首次获得成功,后来11岁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加入宫廷乐队,担任管风琴手和击弦古钢琴。这些传奇的童年经历与莫扎特如出一辙。
17岁那年,贝多芬第一次来到维也纳。 在这里他受到莫扎特的赏识并跟随他学习。 莫扎特在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演奏后,曾对他的朋友们说:“有一天全世界都会听到他的声音!”。 这段师父之间的相互惺惺相惜,也被后人作为佳话流传下来。 大概就像中国的一句古话:英雄所见略同。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社会和政治理想。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1789年,当法国大革命震惊世界时,贝多芬是大革命的坚定支持者。 他的第三交响曲的命运恰如其分地解释了他的政治野心。 《第三交响曲》原本是献给贝多芬心目中推翻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拿破仑的作品。 然而,当作品完成后,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勃然大怒。 我会把奉献撕成碎片。 后来,这部作品虽然名义上献给维也纳的罗布科维茨王子,但贝多芬心中仍然将其视为献给拿破仑的《英雄交响曲》。 可以说,《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为了人类的自由、平等、博爱而创作的。 它的意义不仅仅是歌颂拿破仑的勇敢,也不仅仅是歌颂法国大革命的胜利,而是站在人性一边。 我们从高处庄严宣誓,向人类生而平等的伟大共识宣誓。
贝多芬也有悲伤的一面。 小学课本上有一篇文章:《月光歌》的传说,大家都应该记住。 文章讲述了《月光歌》是一首为一位热爱音乐的盲人女孩紧急演奏的钢琴曲。 这确实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其实《月光歌》就是为爱情的悲伤而创作的。 后人常用贝多芬与朱利亚·法塔《Guicciardi》的恋情来诠释《月光》中闪烁的忧伤和无限的沉思。 可见,贝多芬虽然在人情世故方面十分疏忽,但在爱情方面却是细腻而脆弱的。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如果没有细腻的精神触感和敏锐的精神感知,他的伟大作品怎能令人震撼、发人深省呢?
贝多芬的耳聋发生在1798年的夏天,在随后的几年里,他的耳聋不断恶化,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贝多芬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你亲爱的贝多芬是一个完全不幸的人。 他已经与自然、与上帝发生冲突了!
然而,对于熟悉音符的贝多芬来说,失聪并不意味着创作的终结。 相反,疾病激发了他坚定的人生信念。 这一时期,贝多芬正处于创作巅峰,大量优秀作品出自他之手。 他饱受耳聋的折磨,所以他在音乐中寻求一种生活的安慰,而这些作品也反映了他面对耳聋的苦恼和彷徨。 这两种力量不断作用于贝多芬的精神,日益在他的作品中创造出深刻的情感。 对于此时的贝多芬来说,音乐既是抱怨苦恼的地方,也是逃避苦恼的地方。 音乐已经融入了他的整个灵魂。 听他的音乐就是探寻他晚年的心路历程,聆听他的内心独白。 没有比这更有价值的音乐了。 贝多芬去世前二十多年一直处于失聪状态。 他日日夜夜地希望自己的耳朵能再次听到声音。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断断续续地说:“到了天堂,我就能听到。” 守在床边的每个人都流下了眼泪。 贝多芬的伟大在于他让凡人听到了天堂的声音。
音乐素养老师的经验3
谭景润 栾城县柳林屯乡中学 非常感谢这次培训。 我学到了很多。
通过参加市组织的音乐教材培训,我了解到培训的目的是更新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改革,丰富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音乐教师备课、教学、讲授和评估课程。 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经过这次培训,我对教材有以下认识和认识:
1.对音乐教材的总体目标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教学和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知与欣赏能力、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高尚情操。 学习培训内容包括感受与欣赏、表演、创作、音乐及相关文化四个领域。
2.对修订后的音乐教材有全面的了解
本教材由歌曲、欣赏、器乐、音乐活动和音乐知识组成。 按照《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和“四个领域”的内容框架,将“感受与鉴赏”、“表演”、“创造”和“音乐及相关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教材的编写渗透着“感受与欣赏”的理念为基础,通过参与活动提升音乐表达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创造力。
3、充满音乐感染力的精彩专题讲座,让“教”与“学”有效互动,培训效果令人满意。 通过孙教授生动详细的讲解,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采用讲解分析和视频观看的方式,向老师们展示了音乐教学中不同学习领域的实际教学活动以及教师应处理的教学策略,并组织了独特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帮助、启发和欢迎发挥了具体而有效的作用。
4、提供视频教学记录,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思路和策略。
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利用教学记录进行观看。 孙教授用学生们喜欢的节奏、打击乐伴奏等形式学歌、唱歌,感受和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和快乐。 教学中注重音乐性,采用游戏式、节奏式教学方法,突出音乐节奏等基本要素,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培养节奏感,满足音乐兴趣,提高歌唱能力他们积极参与、发展。
5、培训期间,促进培训师生相互交流,促进研究型音乐教师成长。 培训过程中,学员们与培训老师进行对话,积极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大家一致认为,这一课值得学习,具有很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教学的精心设计体现了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新思考,将教学重点放在音乐学科的审美特征和学生在音乐中应具备的音乐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音乐课。 教学上最大的改革就是大胆探索学生的音乐学习方法,在创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表达和创造音乐。 从这次培训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音乐教师良好的专业素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教师深入教材,正确理解和挖掘教材的审美价值,突出相关的学习活动,是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关键。 质量是重点。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刻苦学习,积极思考,大胆传达了我对新音乐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我的学习态度和进取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利用培训机会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也非常感谢孙教授在百忙之中为大家服务。 最后,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多组织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再次感谢——孙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