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天技术日益发展的21世纪,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制造真正的灵丹妙药以攻克威胁地球人的不治之症,不是无稽之谈。目前激素、酶、抗体类特效药制剂都是通过选用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培养制取的,而在体外培养大量活细胞难度非常大。要使大量的细胞脱离原体后仍有生命功能,必须使它们依附他物,而且细胞之间互不干扰。没有可依附的物体表面,这些细胞不能存活,便谈不到制取有价值的生物制剂。生物学家通常让“培养细胞”分散依附在直径小于百万分之一英寸的特制塑料小球表面,将小球置于有培养介质液的罐中,使之吸收介质中的营养并进行新陈代谢。但是,在地球重力作用下,小球往往会沉降,依附在球面上的细胞也会“叠罗汉”,下层的细胞在成为饿殍的过程中产生着毒素,上层的细胞则因兼容并蓄而前景堪忧。
如果在太空中,上述情况便会发生逆转。失重,会使“培养细胞”保持旺盛的活力。失重环境最利于生物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生物学家和医药学家最感兴趣的电泳技术的作用在未来的太空制药厂里可以得到尽如人意的发挥。电泳技术是将质量和电荷比值不同的粒子在电场中分离的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既可分离不同组分的混合物,又能分离细胞和蛋白质,甚至从“衰老”的细胞群中会离出“年轻”的细胞。在地面上,所有粒子都会同时受到电场力和重力的作用,电泳操作难度极大。当电力使培养细胞或培养介质受热时,对流和沉淀现象将并发(往往以一种现象为主,如重力大于电场力,沉淀就将起主要作用)。对流或沉淀都会使已经分离的组分重新混合。克服此弊,需要创造失重环境。在“阿波罗-联盟”号飞船实验室中进行的电泳分离试验非常成功,从大约5%的肾细胞中分离出尿激素,其分离效率是地面上的6~10倍,而且质量极好。这种在地面上难以提取的尿激素是溶解血栓或凝血的特效药。航天飞机投入使用后,在机内空间实验室中多次进行了电泳试验,成功的从血浆中分离出激素、酶和蛋白质。太空生物制品专家K·威斯指出,在太空实验室利用电泳技术生产血浆蛋白的效率要比地球上高700倍。
发展太空制药业或生物制品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疫苗制品的生产,人体细胞和白蛋白的提纯与制造,血红细胞生成素的配置……都可能成为高科技、高盈利生产项目。有人估计,仅疫苗一项,每年的经济收益将超过15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绝症”患者也会因太空的灵丹妙药而起死回生。
对画线文字的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重力作用破坏了“依附在球面上的细胞”的分散排布,使之出现叠压现象
B.居于上层的“培养细胞”,在得到营养的同时也吸纳了毒气,存活能力下降
C.在培养介质罐中,被压在下层的“培养细胞”死亡后,尸体腐烂不断释放毒气
D.地球重力使“培养细胞”的代谢物沉降在介质罐底部,细胞存活环境随之恶化
对“电泳技术的作用”,述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电泳是在太空环境中分离与提纯生物物质的物理方法
B.电泳可以有效分离不同组分混合物中的细胞和蛋白质
C.在失重情况下,将质量和电荷按不同的比值进行分离
D.可以在电场中将质量和电荷不同比值的粒子进行分离
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电泳技术制取的生物制品,可将病灶从患者的机体中剥离出来
B.在太空实验室,附着“培养细胞”的小球,能悬浮于介质营养液中
C.克服了地球重力,培养介质的对流现象与沉淀现象便不会同时发生
D.培养介质受热时,如果电场力增加则沉淀现象消失,对流现象显现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地球上无法进行哺乳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而在太空中能够顺利完成
B.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提取生物制品的科学实验取得进展,研发前景看好
C.在太空实验室利用电泳技术提取生物激素、蛋白质等,效率高、质量好
D.发展太空制药与生物制品业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是( )。
A.地球上很多“绝症”患者会因灵丹妙药而起死回生
B.疫苗制品的生产,将会使经济收益大大提高
C.发展太空制药业或生物制品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D.很多太空制药业或生物制品将成为高科技,高盈利生产项目
根据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①本书从历史学、民俗学等角度,对山东人“闯关东“这一罕见的移民现象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解读,深人分析了山东人“闯关东“的历史背景,规模状况,揭示了东北人和山东人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文化情结。②其中山东人是“闯关东“主体。③“闯关东。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移民史,其迁徒人数也是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上最多的。④从清朝顺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300年间大约有3000万人拥人茫茫关东大地。
对上面四句话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这段文字可能选自( )。
A.科普读物
B.文学常识
C.历史教材
D.报纸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
A.“闯关东”的主体是3000万山东人
B.“闯关东”是世界历史上持续最长的移民史
C.“闯关东”不仅是历史行为也是社会文化行为
D.“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大的移民现象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以为这部法典虽然以拿破仑的名字命名,但他并未直接参与法典的制定,原因是他正四处征战,无暇顾及,只是下令而已。这个误解同法国史书对拿破仑辉煌战绩的片面描述以及法国绘画、雕塑等艺术术作品对他赫赫战功的过度渲染有关。实际上,拿破仑不仅下令而且直接、积极参与了法典的制定。他于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翌年就成立了“民法起草委员会”,并亲自担任主席.委员会按期完成民法草案,经大理院和上诉院研究修改后,提交参政院讨论修改。参政院围绕草案召开了102次讨论会,拿破仑参加了97次。法典最后经立法院一致通过,于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实施。最初定名为《法国民法典》,1807年改称为《拿破仑法典》。
1816年又改称为《民法典》,1852年再度改称为《拿破仑法典》,但从1870年以后,习惯上一直沿用《法国民法典》的名称。这部法典之所以以拿破仑的名字命名,是因为拿破仑的军队走到哪里,就把这部法典带到哪里,他通过法典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向全欧洲。拿破仑并非一介武夫,他深知,同欧洲封建同盟的殊死搏斗不仅要靠军事力量,更要靠资产阶级法律这无比锐利的武器。他为锻造了这样的武器而感到自豪。
有人认为拿破仑是个实用主义者,对理论一窍不通,因此《拿破仑法典》只是一种法律工具,根本没有理论价值.这种看法有失偏颇。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早于法国,革命后又经历了长期的复辟和反复辟的较量,特别是1660年还发生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比英国晚100多年,但比英国更彻底,原因就在于其理论准备更充分,从文艺复兴运动到启蒙时期准备了数百年。启蒙运动的中心是在法国,因此法国资产阶级在理论上也就表现得更成熟,《拿破仑法典》就是明证。
A.财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公民权利
D.权力结构
A.在其之后所诞生的宪法法典大多以该法典为效仿对象
B.是世界上第一部由资产阶级国家起草的国家宪法法典
C.用法律形式确立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D.使革命的任务由推翻封建政权转向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A.他反对启蒙主义
B.感觉他当时戎马倥偬
C.他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
D. 他将立法权完全交给了人民
A.于1799年正式公布并开始实施
B.习惯上一直被称为《法国民法典》
C.由当时的参政院修改并讨论通过
D.在“雾月政变”后开始起草工作
A.《拿破伦法典》独特的理念价值
B.《拿破伦法典》在法国诞生的原因
C. 启蒙思想家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深刻影响
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差异
>“人造金属”最奇特的功能是它的导电性。与普通塑料不同的是,“人造金属”塑料具有一种独特的线型结构,许多同样的分子能奇妙地结合起来,并带有较多的“自由”电子,这就使原来的塑料改变了物理性能,能够导电。它的导电率比铜、银还要高。普通金属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成为超导,但这种低温度很难得到。而人造金属却相反,随着温度升高,外围“自由”电子释放越来越多,因此导电性增大,在常温下呈现出超导电性能。实现超导,由低温变成常温,这是人造金属创造的一大奇迹,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用超导体制造的发电机,它的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超导电线将使远距离无损耗输电的设想成为可能,使火车悬浮在轨道上高速运行,也将使有控热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最终解决能源问题。人造金属的另一突出贡献是,用它制成的新型电池代替笨重、硕大的铅蓄电池,可以使人们长期用蓄电池作为汽车动力有了(①)的可能。人造金属电池可提供相当于常规电池10倍的电力,不需要维修,充电次数可达1000次以上,使用寿命比铅蓄电池长4~5倍,而且不会污染环境。
>人造金属在外压和光的作用下,能产生电磁效应,把它装在扩音器上,能将声音放大;把它放在红外摄像机上,在红外热能作用下,也能产生工作电流进行录像。此外,人造金属弹性大、易加工、重量轻、耐磨蚀性能好、强度高、成本低。>
A.希望
B.实现
C.成功
D.盼望
A.“人造金属”和普通金属的制作方法不同,但原料相同
B.强氧化剂是制取“人造金属”的重要材料之一
C.“人造金属”能够导电传热,因此具有金属光泽
D.“人造金属”具有金属的一切性质
A.用“人造金属”制成的发电机,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
B.“人造金属”的超导功能实现了有控热核聚变反应
C.“人造金属”电池充电一次,就可提供相当于常规电池的10倍的电力
D.“人造金属”可以直接成为红外摄像机的工作电源
A.“自由电子”改变了塑料的物理性能,因而能够导电
B.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相同条件下,“人造金属”仍比普通金属导电率高
C.温度越高,导电性越强
D.“人造金属”实现超导的尝试要求是常温以下
A.“人造金属”完全可以取代普通金属
B.“人造金属”的制取带来了金属制造业的革命
C.“人造金属”的主要经济效益是导电性强
D.“人造金属”可以创造新能源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按中国的传统计九不计十的算法,赵朴初先生今年适逢90华诞。但他还要争取多活,为人民大众多做一些贡献。他提到几年前,前苏联有个和平代表团访问北京,65岁的团长跟朴老聊天时说,准备活到150岁。当时已逾85岁的朴老马上表示乐于奉陪。
朴老是在大学念书时,受到一位信佛的老师的教导,开始研习佛法,治求佛道的。当时他只有20多岁,一吃素就是70年。始终从事着佛教方面的工作。
朴老觉得对生活中的人的思想品行,重要的还在于身教和言教。一个人的自私的思想减少一分,自由就会多一分。人往往是被自己捆住的。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此有固彼有,此无固彼无,此生固彼生,此灭固彼灭。”一棵树,除了要有种、有根、有枝、有叶外,还得有土壤、阳光、雨露和人工的栽培等条件,它才能生存。没有这些条件,也就没有了生命。在家庭,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成员,会破坏家庭的和睦与安宁。在社会里,一个什么都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就会对旁人构成损害,自身迟早也会受到损害。
朴老晚年生活安排得很有规律,晨起在庭院里散步,自我按摩保健;诵佛经,在书房读书,磨墨展纸,挥毫作诗。无欲无求。他说自己虽然90岁了,还总想不断提高自己。
朴老今年初大病一场,家里人都难过得落泪,以为没救了。朴老却以豁达的生命境界和顽强的生命力度过了生死关。他在养病期间还做了好几首诗,并兴致颇高地在宣纸上给我题了一首诗:好花日日来/光彩照吾室/幽赏未及已/未有新好至。
“身教”的意思是什么?( )
A.身体教学
B.用身体动作教人
C.用自己的行动作榜样
D.身体教学比言语教学重要
朴老认为一个人最应该重视的是( )。
A.身教、言教
B.崇“善”唯“美”
C.减少一分自私
D.增加一分自由
文中加线部分要表明的是( )。
A.有与无、生与灭
B.一种哲理
C.有生与无灭
D.轮回关系
“度过了生死关”在文中是指( )。
A.度过了生死关头
B.度过了生死
C.战胜了死亡
D.战胜了生死
1.1.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理解。
定位画线文字。C项表述错误,由“下层的细胞在成为饿殍的过程中产生着毒素”可知,是在下层细胞在成为饿殍的过程中产生毒素,毒素并非尸体腐烂产生。A、B、D项均可由画线文字推出。
故正确答案为C。
1.2.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由“电泳技术是将质量和电荷比值不同的粒子在电场中分离的一种方法”,可知D项正确。
A项“太空环境的限定错误,在地面上也能电泳操作。材料原句是“可分离不同组分的混合物,又能分离细胞和蛋白质”,B项整合谬误。C项表述错误,分离的应是“不同比值的粒子”。
故正确答案为D。
1.3.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由“在地球重力作用下,小球往往会沉降”和“如果在太空中,上述情况便会发生逆转”可推出,在太空实验室的小球能悬浮于介质营养液中,故B项正确。
电泳的分离作用是对于粒子而言的,推不出剥离病毒的功能,故A项错误。C项“不会同时发生”,意味着有对流或沉淀现象发生。由材料可知,失重情况下将不发生对流或沉淀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提到“重力大于电场力,沉淀就将起主要作用”,但是电场力增加,不等于电场力大于重力,即使电场力大于重力,沉淀现象也不会消失。故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1.4.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由“目前激素、酶、抗体类特效药制剂都是通过选用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培养制取的,而在体外培养大量活细胞难度非常大”可知,在地球上可以进行体外培养,只是难度大。故A项表述错误。
由“阿波罗-联盟”号飞船实验室电泳分离试验非常成功的例子和“发展太空制药业或生物制品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可知,B、C项正确。由“……都可能成为高科技、高盈利生产项目……每年的经济收益将超过15亿美元……因太空的灵丹妙药而起死回生”可知,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1.5.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表面主旨。
最后一段构成“提出主旨——举例加强”的总——分结构。总的部分是其表面主旨,即“发展太空制药业或生物制品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所以C项正确。A、B、D项均是“分”的部分。
故正确答案为C。
2.1.答案:
解析:
该题考查语句排序。通览各句,从②句的“其中可知,②句应该紧接着④,故④②形成捆绑。再看选项,只有D项符合,选出答案。
细看D选项的排序,③句总起全文,④句对③句做具体阐述,对应“持续时间最长”和“迁徙人数最多”,①从前文引出全书的主要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
解析:
这一段话主要介绍了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因此结合四个选项,可以断定最有可能选自报纸上的图书推荐类栏目,故选D。
该段文字并不属于科普类的读物摘要,故A不选;该书虽然属于文学,但是算不上“常识”,故排除B;该书虽然涉及历史,但为文学著作,该段文字是著作的介绍,不能被用作教材使用,故排除C。故正确答案为D。
2.3.答案:
解析:
该题为隐含主旨题。A项错误,“闯关东”的人数大约有3000万人,其主体是山东人,而并非闯关东的山东人就是3000万;B项错误,“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移民史,而不是世界历史上持续最长的;D项错误,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至1949年,而“闯关东”是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就开始的。C项概括的内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3.1.答案:
解析:
定位文段的第一段,由“从内容和结构来看,法典的核心是财产关系,即所有制的问题。”可知对应A项。
3.2.答案:
解析:
对应文段第一段,由文意可知,他把这部法典称作“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的原因是前一句,“正如恩格斯所说,它把在消灭了封建专制主义之后刚刚诞生的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译成了司法法规的语言。”即将经济生活条件翻译成为法律语言,强调法律的规范作用;此外,根据文段第一句“它第一次把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可知C项正确。
3.3.答案:
解析:
对应文段第二段,由“长期以来,很多人都以为这部法典虽然以拿破仑的名字命名,但他并未直接参与法典的制定,”这是误解的具体内容,后面紧接着解释原因“原因是拿破仑南征北战、戎马倥偬,根本无暇顾及,他只是颁布命令而已。”因此对应B项。
3.4.答案:
解析:
由第二段“他于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翌年就成立了由大理院院长特龙谢、罗马法专家马尔维尔、政府司法行政长官普雷阿梅纳以及海军法院推事波塔四名委员组成的‘民法起草委员会’”。可知《拿破仑法典》是在“雾月政变”之后开始起草的,对应D项。
3.5.答案:
解析:
最后一段首句援引观点,非重点。第二句用英法两国的例子来说明法国因理论充分而改革更加彻底,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启蒙运动中心在法国的原因也是理论的成熟,所以整个文段都在强调以《拿破仑法典》为代表的理论的先进对于法国的重要意义,也就是《拿破仑法典》的价值,对应A项。
4.1.答案:
解析: A、D项明显不正确,然后根据语境判断,①处填入“实现”一词比“成功”一词更恰当,符合用语习惯。
4.2.答案:
解析: >A项错误,“人造金属”实际上是塑料,和普通金属原料完全不同,排除A。C项错误,“人造金属”的导电传热性和金属光泽都是其特性之一,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C。D项错误,原文说“人造金属”只是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而不具有金属的一切性质,排除D。由“科学家发现在聚乙炔中加入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后,它的导电性能大大提高”可推出强氧化剂是制取“人造金属”的重要材料之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3.答案:
解析: >A项错误,原文说的是“用超导体制造的发电机,它的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而不是用“人造金属”制成的发电机,它的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排除A。B项错误,原文说的是“将使有控热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而不是已经实现了有控热核聚变反应,排除B。D项错误,由原文“把它放在红外摄像机上,在红外热能作用下,也能产生工作电流进行录像”可知,“人造金属”不能直接成为红外摄像机的工作电源,排除D。由“人造金属电池可提供相当常规电池10倍的电力”可知C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4.4.答案:
解析: >B项错误,原文只提到普通金属导电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人造金属却随着温度升高导电性增大,而未将二者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情况做比较,排除B。C项表述片面,温度升高,外围“自由”电子释放越来越多,导电性增大,但如果温度升高到外围“自由”电子释放并不再越来越多时,导电性就不再增大了,排除C。D项错误,原文提及超导尝试要求是“常温下”,而不是“常温以下”,排除D。>
4.5.答案:
解析: >由“人造金属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可知人造金属不能完全取代普通金属,排除A。原文谈及的主要是人造金属的导电导热性,而未提及带来了金属制造业的革命,排除B。人造金属的主要经济效益的生成在于它具有奇特的导电性,故C项正确。从原文中不能推断出D项内容。>
5.1.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定位文章第三段,“朴老觉得对生活中的人的思想品行,重要的还在于身教和言教”,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此处的“身教”是指在行动上以身作则,而非字面上的用身体动作教人或用身体教学。故正确答案为C。
5.2.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根据“朴老觉得对生活中的人的思想品行,重要的还在于身教和言教”可知,朴老认为一个人最应该重视的是身教和言教。B、C、D三项表述过于片面,均是身教和言教的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
5.3.答案:
解析:
在汉语中,冒号用于需要解说的话语之后,表示下文是解说。由此可以判断,划线部分是对“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句话的解释。此外,根据“此XX固彼XX”的句子结构可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此”与“彼”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意在告诉我们一种事物相互依存的哲学道理,B选项表述最完整准确。
A、C两项表述过于片面;划线部分强调的是依存关系,而非轮回关系,因此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5.4.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语句理解题。
通览材料可知,文章赞扬了朴老先生豁达的人生态度。材料末段提到朴老先生虽然年初大病一场,面临死亡的威胁,最终却度过了这个生死关头,从“死神手中挣脱了出来”。选项A为干扰项,它表述的只是“度过了生死关”的字面意义,C项中“战胜了死亡”更好地突出了朴老先生的“豁达的生命境界和顽强的生命力”,符合语境。B、D项表述不当,生死是不能“度过”或“战胜”的。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