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37

新月之垣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影响总供给中级经济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七月的尾巴

已采纳
中级经济师先行指标在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中经济波动这节中关于先行指标、滞后指标和一致指标的讲解。先行指标是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经济指标的统计。市场分析者常参考这些指标分析未来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对今后汇率发展方向的影响。先行指标的典型例子有各种“信心指数”,也有债券价格。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是预测经济周期变化的变量。来源于变量与GDP变化量的相关性。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021年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

影响总供给中级经济师

334 评论(9)

Q糖奶爸

如下图所示:投入品价格上涨,厂商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产量减少, AS左移,导致价格P上升,产量Q下降。物价水平上升,收入会再分配,生产资源性的企业会收益,投入会增大,而以资源投入为主的企业会因为成本上升利润受损,产品价格会因此上升,消费者利益会受损。长期看,可以点出可能出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后凯恩斯主流派——新古典综合派用于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的一个工具,这个模型是在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希克斯的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国民收入的决定及相关经济现象,是对前两个模型仅强调总需求方面的片面性进行的补充和修正。所以,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所依据的理论已经不是标准的或纯粹的凯恩斯理论。

111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