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6

laijiaying4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数字经济师教材变化趋势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s紫外线

已采纳
经济师教材每年都会有变化,但是变化幅度并不一定,一般为2年会发生一次比较大的变化。

数字经济师教材变化趋势

237 评论(12)

紫草莓蛋塔

会有变化,知识一年变化大,一年变化小,你到时候可以在希赛网经济师频道查看教材对比。

245 评论(8)

就是爱你一下

差异不大,我去年11月考的,可以买09版的用然后如果教材发生变化了,考试类的网站一般都有差异对比的材料,只要根据上面发布的信息将差异部分在09版教材上标记一下就可以了。祝你好运,顺利通过。

102 评论(8)

许多多000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得以实现, 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全球数据增速符合大数据摩尔定律,大约每两年翻一番。庞大的数 据量及其处理和应用需求催生了大数据概念, 数据日益成为蜇要的战略资产。如同农业时代的土地和劳动力、工业时代的技术和资本一样,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 而且是最为 关键的生产要素。数据驱动型创新正在向科技研发、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扩展, 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关键形式和重要方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成为新的基础设施在工业经济时代, 经济活动架构在以“铁公机”(铁路、公路和机场 )为代表的物理 基础设施之上。数字技术出现后,网络和云计算成为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基础设施的概念变得更广泛, 既包括宽带、无线网络 等信息基础设施,也包括对传统物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 。数字素养成为劳动者和消费者的新需求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对多数消费者的文化素养基本没有要求;对劳动者的文化 素养虽然有一定要求,但往往局限 于某些职业和岗位。然而在数字经济条件下, 数字素养成为劳动者和消费者都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的基本人权,是与听、说、读、写同等重要的基本能力。提高数字素养既有利于数字消费,也有利于数字生产 ,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基础。供给和需求的界限日益模糊传统经济活动严格划分了供给侧和需求侧,一个 经济行为的供给方和需 求方界限非常清晰。但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界限日益模糊, 逐渐成为融合的 "产消者”。在供给方面,许多行业中涌现出新的技术,能够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用户需求, 不仅创造了满足现有需求的全新方式, 也改变了行业价值链。人类社会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日益融合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世界不再仅仅是物理世界的虚拟映象, 而是真正进化为入类社会的新天地 , 成为入类新的生存 空间。同时,数字技术与物理世界的融合,也使得现实物理世界的发展速度向网络世界靠近 ,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将呈指数级增长。

102 评论(14)

五月的史努比

本文核心数据: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智能制造成熟度,设备数字化率工业领域数字经济渗透率逐年提高2016-2020年,中国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逐年提高,2020年,中国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0%,相比2019年上涨了9个百分点,相比2016年上涨了2个百分点。当前,中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工业板块的数字化转型有利于解决制造业供给与市场需求适配性问题,是中国经济转换增长动能的重要发力点。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有所提高2020年全国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较2019年有所提升,一级及以下的低成熟度企业数量减少10%左右,三级以上的高成熟度企业数量增加了8%左右。成熟度四级以上的企业能够对人员、资源、制造等进行数据挖掘,形成模型和知识,并基于模型对核心业务进行预测和优化,探索新的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总体来看,当前中国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偏低,但制造企业已深刻意识到智能制造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并逐步将智能制造细化到企业的战略举措中,低成熟度的企业数量在减少。中国制造业企业设备数字化水平改进明显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截至2020年底,中国企业设备的数字化水平已有明显改进,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0%,完成设备联网和设备运行数据采集的达到23%,实现设备远程监控的达到24%,开始探索设备预测性维护的达到14%。中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设计向模块化、模型化转型数字化设计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技术,是制造业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水平的关键方面,数字化设计和制造的普及有助于企业适应外部环境技术动态变化,及时响应外部市场需求。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已从传统二维设计,转变为基于知识库的参数化/模块化、模型化设计。截至2020年底,已有48%的企业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27%的企业实现了基于三维模型的设计,25%的企业开展了数字化建模仿真,48%和39%的企业应用PDM/CAPP对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数据进行结构化管理与归档,25%的企业在设计过程中建立了典型组件和设计知识库。中国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车间建设水平仍处于初期2020年,中国制造业40%的车间可实现作业指导、加工程序、工艺参数等工艺文件的远程下达,36%的车间部分实现了生产的人、机、料、法、环、测数据采集,12%的车间实现了生产计划和作业工单的自动排程,23%的车间实现了生产信息的可视化与数据统计,29%的车间实现了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智能车间是落实智能化改造的重要载体,是制造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基础。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车间建设主要集中在工艺文件远程下发、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等初级功能,且覆盖率不高,智能化车间建设水平仍处于初期。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289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