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76

仟木源家居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日本战后经济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linkblink02

已采纳
1.美国人的扶持 2.重视科技教育,提出科教立国3.实行统制经济体制,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统治

日本战后经济师

250 评论(11)

yoyoubaobao

1、低成长时代1973年,全球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经济陷入混乱,1974年经济增长率锐减,战后以来的经济高成长宣告终结。主要出口产品由钢铁转为汽车。1970年代后,日本长期维持巨额贸易出超,而美国在贸易上长期赤字。此后,根据1985年签订的广场协议,日元不得不升值而导致经济不景气。1980年代后,因为金融环境宽松,景气持续强劲,导致股票价格和地价大幅攀升。即泡沫经济。2、长期低迷1990年代,资产价格(股票价格、地价)急剧下跌,受泡沫经济崩溃引发的后遗症影响,日本经济长期低迷,被认为是“失去的十年”。2002年后,在外国需求上升的拉动下,情况有所改善。3、货币刺激政策日本经济在第三季度出现萎缩,这是自去年以来的首次经济萎缩,使得全球第三大经济体陷入衰退,导致日本央行宣布将继续强有力的货币刺激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日本央行对经济的刺激政策到目前为止收效甚微,期望货币刺激政策来立即提振经济增长的期望是不现实的。全球经济的回暖,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长,加上日本最近的财政刺激方案和逐渐转好的消费市场才能帮助日本走出衰退。 4、经济复苏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周四(2013年7月4日)表示,日本经济正在复苏轨道上,有迹象显示通胀预期正在上升,强调日本央行积极货币刺激举措正在发挥作用。 日本央行释出大规模货币刺激举措,誓言将持债量翻番并加大风险资产购买,两年内实现2%的通胀目标。自此日本央行一直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扩展资料二战后的日本工业基础设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在其后20年间,日本的经济年均增长率达8%,第一个从战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1968年,日本经济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60年代,日本工业竞争力稳步提高,年均出口增长率高达18.4%。在60年代中期之后,除1973年石油危机后的2年,日本的经常项目每年均为顺差。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日元迅速升值,由此引发的出口产品的价格增长削弱了日本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1998年的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再次遭遇重创,除2010年外,其余年份名义GDP 增长率都小于1%,并且GDP增长率多年出现负增长。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日本出现近2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名义GDP增长率为-4.6%。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17位。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经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

251 评论(8)

可琪宝贝

甘同学,我来回答你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大致分成四个阶段:战后复兴期、高速成长期、过渡期和稳步成 长期。1.战后复兴期 2.高速成长期(1955~1973年) 3.过渡期(1973~1985年) 4.稳步成长期(1985~)

160 评论(12)

美味偏执狂

影响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外因素 研究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日本经济特征,而且日本发展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下面提供简单的和详细的两种分析: (1)简单分析: 除多优良港湾外,促使日本工业业发展的原因还有以下几方面。 ●深刻的历史原因。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后,对外侵略扩张,实行殖民统治,靠战争和掠夺来积累资本,刺激本国的工业发展,给亚洲许多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于战略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扶持日本经济,使日本工业很快得到恢复。从50年代开始,欧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日本抓住机遇,使工业生产开始高速增长。 ●重视科技。日本一直重视发展科技。80年代,日本又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新战略。在大力开发尖端科技的同时,日本特别重视将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从而推动了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发展教育。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之一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日本努力发展国民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同时,日本政府通过“危机意识”的灌输,使国民自觉地努力工作。长期以来,日本人工作强度之大和每周工作时间之长,是欧美发达国家无法比拟的。 (摘自高中地理新教材) (2)详细分析 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在战后不同时期,日本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业绩和表现,但从总体上看,其发展速度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宏观及微观经济效益也令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日本之所以能够从战败的废墟上迅速站立起来,随之又实现了经济的长期高度发展,这中间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得益于战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还受益于战后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一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历史条件历史赋予战后日本的条件是双重的: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一面。而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却在充分认识客观条件的基础之上,有效地利用了其有利的一面,最大限度地改变了其不利的一面,从而实现了经济的长期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日本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均处于严重的瘫痪和混乱状态,大多数国民在饥饿失业的困境中几乎失去了恢复和重建经济的信心。但事过不久,日本政府即重金聘请了许多专家,请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日本经济恢复和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进行评估。专家们指出,日本面临的不利条件主要是:(1)国土狭小,总面积只有37.7万平方公里,而山地和丘陵又占总面积的75%。(2)矿产资源贫乏。虽有铁矿和煤矿,但储量极少,而原油储量则更少,只有900万吨左右。(3)人口相对过剩,人均耕地面积太少。(4)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技术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大约落后20~30年。(5)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差,被视为劣等货。(6)战败投降,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7)企业资金不足。同时他们也指出,日本经济发展不光有不利条件,也有有利条件:(1)尚有相当的物质技术基础。(2)重化工业发展有较长历史,也较为先进,尽管已转化成了军工产业,但恢复民用并不难。(3)劳动力质量高,这是自明治维新以来重视教育的结果。(4)国民长期接受岛国意识熏陶,受儒家思想影响,又吸收了西方的市场经济观念,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强,工作勤奋,集体感强,能够联合对外。(5)拥有大量高级技术管理人才,随着战后对日官僚财阀的整肃,他们脱颖而出,走上社会经济、政治主导岗位。(6)国家干预经济有经验,效果突出。(7)有美国的保护,军费支出少。(8)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贸易自由化进步显著。(9)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大战中的军工技术大量转向和平经济,新的科学技术在和平环境中发展更快。(10)作为东亚经济强国,日本在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均有着广泛的经贸关系,有利于展拓市场。 鉴于上述情况,日本采取了一整套扬长避短,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主要是:(1)在恢复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确立了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经济团体、企业以及从业人员、消费者等相互协调的经济体制,利用协调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经济优势,克服社会竞争不足和竞争过度两方面的不利影响;(2)用联合的力量对外,吸收海外的技术、资源、管理,同时,为防御海外资本的侵入,组成各种贸易组合等;(3)建设加工贸易型经济,一方面进口海外廉价资源,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将加工的产品出口到海外;(4)加强质量管理,创造出一整套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以优质、低价、服务周到的产品占领海外市场;建立强有力的金融组织体系和相应的金融制度,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等等。 战后日本扬长避短,有效地克服了战后初期的困难局面,走上了高速增长之路。 1973年石油危机前后,日本认识到自身在资源、能源供应方面极度依赖国外的严重性,决定实施“科学技术立国”新战

326 评论(9)

汀臭崽儿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然后自己再发明创造,用认真的态度发展起来的。

194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