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枫在心

小兔子好好
看起来,所有寒冬的因素都已经积聚了。但最终到来的,却是一个最难得的春天。 早期投资机构们的2020年从“惊恐”中开始,严重依赖与创业者线下见面的工作方式在疫情的突袭中陷入停滞;人们经济活动全面放缓,被投公司的发展和融资计划都被打乱;眼看几年前就开始说的资本寒冬就要迎来最冷的终章,但一个最“不可能”的春天却来了: 无论是直接被疫情刺激的医疗行业——2020年前8个月,医疗行业单笔融资均值达1.8亿元,为近五年最高;还是挺过来的新消费品牌——上半年像奈雪的茶、自嗨锅和王饱饱等至少7个早期品牌融资额超过数亿元;以及在此前一度出现集体融资困局的无人驾驶——小马智行在2月拿下丰田4亿美元融资后,10月27日又完成一轮超3亿美元的融资,Google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在今年上半年也融资超30亿美元,他们的融资都在不断刷新领域的融资记录。 种种迹象显示,更多的早期 科技 创业公司正在拿到比过去两年更多的投资。在这个春天背后,是资本向头部机构和头部项目的聚集,以及因此而引发的从业者对自身的重新审视。 早期投资者们都在费尽心机抢夺这个春天,从而在新的一轮周期到来时,给自己谋一个更好的身位。第三方机构统计的融资数据描绘出的画面已经足够清晰: 一方面,是VC/PE整体投资活跃度的大幅下降,有研报显示,上半年机构投资次数和机构数量比骤减至千分之二。据CVSource投中数据,今年以来,各月的整体投资规模也不及2019年,投资案例数量几乎腰斩。 但是,另一方面,今年的单笔投资均值同比都在增长,8月单笔投资均值达2681万美元,同比涨幅52%,其中,亿美元级别交易共计31起,十亿美元级别也有3起。 根据投中研究院对的募资情况统计,2020年上半年投资数量前五的机构分别是腾讯投资、红杉中国、深创投、毅达资本、高瓴资本和经纬中国,投资数量从60-30不等。 也就是说,出手的机会大多留在了有实力的大机构手里。 一位供职于上述头部VC的人士对品玩表示,“对于头部VC而言,其实大家得到的子弹没有变少,甚至在变多。有业内人士对品玩透露,像BAI等向来比较擅长跟投热门项目的机构,今年的投资额度和笔数已经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我们开玩笑说,疫情过去后,人们说报复性消费,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报复性投资。”光速中国创业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宓群在9月的一场品玩参加的小型论坛上说到。“大家都在抢项目,估值之前低下来过,但现在完全没有比以前低。” “大家感觉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但其实在我们投资界还是蛮热闹,大家争前恐后还是很厉害的。”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在同一场活动上表示。 甚至曾经以大幅补贴著称的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也称,现在投项目不再那么容易高举高打。“今天都是投资人求创业者,你拿我的钱吧。” “头部基金因为获得了更好的加注,竞争力正在加强,而中小型基金如果没有特别差异化的特点、能力和优势的话,在项目的竞争上会比较被动”。 对应到具体工作中,就不只是“被动”这么简单。 有成立六年的新锐资本的投资人将头像换成西装革履的职业照,只为了增加微信添加创始人的通过率。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抱怨着“好的投资经理一年要跑烂3双皮鞋”、“现在加创始人的微信都是8次起步”、“头部项目越来越贵了”。 头部基金不缺钱、头部项目融钱更容易,各种主动或被动的因素下,某一细分赛道进入大批量的热钱,成长期中小创业项目融资普遍拥有了额外慷慨的环境,各种基金蜂拥而至,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创业项目的估值普遍被过度预支。 一般情况下,一支美元基金的常规配置是几亿元,每个案子放几百万,而资源往头部投资机构聚拢后,投资变成了必须弹药充足才玩得起的 游戏 。 长期以往,头部基金和头部项目交互的生态形成,VC/PE市场头部效应加剧,“好的成长得更快,不好的则永远没机会拿到足够的钱成长。” 大基金逐渐有能力做全产业链的投资,早期、中后期、上市公司都囊括在业务范围内,甚至有专门的专项基金。而小基金和小型初创公司成了难兄难弟,都要想办法找到巨头之间狭窄的生存市场,并且祈祷不要太早被巨头盯上,还要防着竞争对手,在创业公司拿到多家投资机构offer时,尽量给他们带去钱之外更多的资源。 “这就成为一个来回博弈的市场,投资人太难做了”。一名不在“头部”的投资人抱怨到。难做,也还是要做。不然眼看着单个项目估值不断飙升的各种消息,谁都坐不住。 最直白的,就是主动调整赛道。 如今,人们都在讨论企业服务、医药、芯片、半导体等偏“硬”的行业,这让原晓野很为难,“我的背景、习惯、之前操作过的项目,种种因素顺水推舟一样长期延展开来,让我没有任何可能性去看这些行业,行业跟行业之间还是有界线的”。 疫情以来,医疗 健康 、IT及信息化、教育培训领域的在线教育在交易规模方面逆势大幅上扬,别的领域数据则不太好看,本来就已经不受资本青睐的文化行业更加步履维艰。 像原晓野一样面临赛道困境的投资人并非少数。 曹忆迁在2016年出来单干,他原来投过的一些公司已经上市,加上不错的职业履历,顺利募到了第一期人民币基金,现在,第一期进行到一半的周期,准备开始募第二期,他不敢再说自己是资深的文化领域投资人了。 “没人买单。”他说,虽然第一期投的项目账面上看着还不错,但毕竟还没有真金白银地返回来钱,遇上外部的募资环境又很差,“只能死扛着”。 “我们有错吗?没有任何错。人很好,很努力,资源也OK,但事情已经不在能力掌控范围之内了”,原晓野说。 原晓野也在顺着曾经熟悉的文化领域看新消费:“以前看的内容也属于消费嘛,只不过属于带文化属性的精神消费,现在新生代的消费品牌也不是在单纯的卖东西,而是有自己的IP和人设,从本质上来讲也还是文化,跟我们传统去看的那些内容本身类似”。 投资的赛道变了,为了让“LP爸爸”买单,原晓野想出些“堂而皇之但符合逻辑”的理由——新时代人群、中国的消费结构、GDP和产业结构变化,他忍不住笑了,“作为环境中的一环,只能去适应环境,不可能改变环境,大家都为五斗米折腰了”。 VC水暖FA先知,也有投资人干脆换了“工种”,转去做FA。 这两年,许多投资圈的朋友跟孙婷婷吐槽,自己在焦虑地寻找新的投资角度、看新的行业项目,甚至变换策略和打法,“自己逼自己”。在环境不友好的情况下,一些从业者面临痛苦的职业选择,继续做投资人,或是转行。 孙婷婷算是比较早变换赛道的投资人。15年底,投资环境趁着双创的热度尚在高点,大批新兴的人民币基金成立,投资人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孙婷婷当时已经做了10年投资,因为刚生完小孩“误打误撞”地转行做FA。 现在回过头去看,她觉得这是一条“更加高效和快速的道路”——做投资的10年投了80家公司,但做FA的第三年就达到了这个数,“行业的资源基于交易而产生,而核心公司的资源和积累、以及对公司的了解和学习并没有因此打折”。 另一位同样在创投行业工作超过10年人士也曾考虑转换赛道。在离职后三个月的空窗期,他曾得到过四位基金GP层面合伙人不约而同地建议:转行做FA吧。这条建议甚至细致到“专做估值在1-5亿美金的portfolio,然后定向卖给战略方”。 在VC/PE市场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许多投资人手里都有大量B轮前后无法退出的案子,账面涨了一些,但由于阶段或者行业等因素,面临没有退出渠道的问题,而这种案子往往对战略投资方有价值,这时候对FA的需求就越来越大了。今年的疫情让这场难得的春天看上去似乎显得突然,但事实上,基金募资周期决定了这些结构化的转变注定会发生。 如今正是一个普遍的基金周期转换时间段。2014-2015年,新成立的基金数量激增突破万支,认缴规模也水涨船高,按5-7年一周期来算,现在正是募集新一期基金的时候。当年脱胎于头部老牌机构的VC 2.0新锐力量——源码、高榕、愉悦资本等已经跻身行业一线,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据“投资界”报道,自2019年以来,很多基金募集时间从以往的3-6个月,延迟到如今12-18个月。 VC/PE市场的淘汰赛历来从募资开始现端倪。募首期基金时可以讲团队故事,募第二期基金时,首期基金才进行到一半左右的程度,难以要求回报,时间差下,还可以继续用故事的概念募资,但到了第三、四期基金,就要用实实在在的回报率来说话了。 若之前的成绩不好,老LP不肯投,新的LP也没兴趣,募不到新基金、投新的案子,就只能继续做投后,然后苟延残喘或等待死亡。因此,许多前几年成立时名头挺响亮的基金,如今已经难觅踪迹,许多小型VC正在不断消失。 上述头部VC的副总裁将这形容是“市场的必然过程”。“市面上并不需要那么多资金和VC,也不需要那么多创业项目”,他认为,参考目前科创板和创业板给出的报价,乐观的人看到的是 历史 性的退出机会,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巨大进步,而悲观的人会觉得现在喧嚣到顶点了。 “这里面有太多的妄念,今年VC/PE市场的情况,就是在为那个时候一些过分激进的事情和随之产生的泡沫买单了。” 旧周期行将结束,洗牌完成,在一个难得的春天里,新的周期又开启了。它拥有很多属于这个新阶段的特征,人们变得更高效,也更务实。 即使进入市场久、经历周期长,成熟和稳定度更高的美元基金,随着大环境的变化,也在悄然进行着投资方向和策略的调整升级。以往,美元基金偏爱平台型公司,对大量烧钱做用户增长的互联网公司接受度很高,现在务实了许多,倾向于选择收入和利润增长不错,将来有明确IPO计划的。 当基金更愿意选择接地气的公司,创业者的想法更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层层传导下来,其实反映了背后LP的成熟——他们也更加具备了衡量GP标准的能力——这实际上是VC/PE源头的成熟。在这种情况下,LP们后续出手会自然而然地甄别出更优秀的集体,出色的GP和创业项目能够拿到更多的钱,也就是分化会继续明显。 10年投资加5年FA经历,孙婷婷跟大量投资人创业者打过交道,在对接资源上,她认为双方越来越讲究高效和精准,双创时,大量热钱进入,投资人鱼目混杂,大家更信任老牌投资机构的光环背书,现在,合作前需要更细致的考察和筛选。 早年间简单粗暴地把双方拉到一个群里介绍认识的方式不再行得通,行业从粗放进入精耕和规范化时期,对人、事、时机和竞对都要足够了解。 从分析师做到副总裁、还有过几年创业经历的的李慧馨也见证了这一路的变迁。以前BP聚焦在团队构成背景和未来业务规划上,许多产品经理等软背景出身的人也参与其中,现在,在行业里扎得更深的技术和业务人员创业更多。 李慧馨观察到创业者的整体数量在减少。但是谈及项目前景,她感到创业者普遍变“成熟”了,不再热泪盈眶地讲述改变世界的飘渺梦想,也不再言必称要做一家1000亿美金的公司,而是“多了很多理性的思考”,比如处理跟巨头之间的关系上。 早年间,每当李慧馨劝创业者把公司卖掉,他们容易产生天然的抵触情绪,但现在创业者明确地知道,这个项目做出来也许就是为了卖给巨头的,他明白对于创业者本人、核心团队和投资者来说,这都是好的退出方式。 “更圆滑、更现实了,大家都想赚钱,直接把梦想和故事跳过了。” *应受访者要求,原晓野、曹忆迁、李慧馨为化名。
尚同家园
1600年 日本德川家康取得政权;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1616年 努尔哈赤建后金国 1618年 欧州三十年战争(-1648) 1626年 努尔哈赤死,皇太极继位 1633年 意大利伽利略因倡地动说入狱 1642年 英国革命开始(-1649) 1643年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世(-1727) 1644年 李自成入北京,清军入关 1649年 英国成立共和国(-1653) 1661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 至1681年 三藩之乱 1681年 大彗星出现,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预言七十六年后再出现 1681年 郑克爽降清 1685年 英国人在广东立商馆,开始通商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修约 1694年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在世(-1778) 1706年 北美科学家富兰克林在世(-1790) 1712年 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丁赋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世(-1778) 1736年 英国发明家瓦特在世(-1819) 1749年 德意志文学家歌德在世(-1832) 1773年 英国北美殖民地波士顿茶叶事件 1775年 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82) 1782年 《四库全书》编成;广东十三行成立 1783年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4年 英国瓦特成改良蒸气机 1789年 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法国革命开始(-1794) 1796年 法国拿破仑远征意大 1799年 清算贪官和珅 法国拿破仑政变
你怎么都注册了
1616年 努尔哈赤建后金国1616年 努尔哈赤进攻明政府1624年 荷兰人侵入台湾1627年 明末农民起义,形成了以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两支主力1636年 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1640年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队伍迅速壮大1643年 李自成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 李自成攻占北京,推翻明朝此年 顺治打败农民军,迁都北京1659年 郑成功率水师北伐,抵达南京,收到台湾地图和兵力部署1662年 郑成功攻破台湾,荷兰总督投降
Jonathan261
1603年 荷兰人韦麻郎率军舰到澎湖,要求通商互市。 1620年 “台湾”一词首次出现于明朝政府往来公文书中。 1621年 明人颜思齐、郑芝龙屯聚台湾,做为扩展势力的根据地。 1622年 荷人舰队进驻澎湖,于妈宫红木埕建木栅城。 1623年 荷兰人于大员(今台南安平)筑木栅城;次年,旋因澎湖情势告紧,无暇他顾而破毁。 1624年 荷兰退出澎湖,积极转进台湾,于今台南安平重建城砦奥伦治城(1627年更名为热兰遮城)。 1625年 荷兰人以布匹向原住民交换新港社的赤崁地,并筑普罗民遮城。 1626年 西班牙人进驻台湾北部鸡笼(今基隆),作为西人远东贸易之据点。 1627年 荷兰传教士甘第亚士到台南西拉雅平埔族新港社传教。 1628年 西班牙人进驻沪尾(今淡水),筑圣多明哥城(今红毛城)并在当地传教。 1630年 七岁的郑成功到中国的祖籍地。同年,郑芝龙开始招募闽地饥民来台拓垦。荷兰驻台湾总督奴易兹派兵镇压新港社原住民。 1632年 西班牙船只遇台风漂至蛤仔难(今宜兰),当地原住民成功伏击了该船。西班牙人由淡水河入台北平原。 1634年 西班牙占领蛤仔难(今宜兰),并于当地及三貂角建教堂以传教。 1635年 荷兰用武力征服台南西拉雅平埔族麻豆社,平埔族人因而掀起反荷大抗暴。 1636年 台南西拉雅平埔族萧垄社为荷兰人所征服。荷兰人对原住民采怀柔政策,召集安平(今台南)以北十五社,以南十三社的代表,成立“地方议会”处理原住民事务。荷兰传教士甘第亚士于新港社广设学校,教授原住民罗马拼音。 1639年 苏鸣岗招募中国移民来台拓垦。 1640年 荷兰于原住民区实施瞨社制度,利用汉人征收赋税。 1641年 荷兰人召集平埔族人成立地方议会。 1642年 荷兰驱逐台湾北部西班牙人势力,台湾西海岸全部为荷人统治。荷军攻击大武垄社(今台南县大内乡)。 1644年 荷兰人盘据北台湾,并准许汉人在鸡笼、淡水定居。 1645年 荷兰召集原住民平埔族长老,成立评议会。 1646年 郑芝龙降清。郑成功起师海上,次年屯兵鼓浪屿,以反清为其职志。 1648年 荷兰人于赤崁、麻豆设立学校,教育平埔族人。 1652年 汉人郭怀一纠集民众反抗荷兰暴政,并攻普罗民遮城(今台南赤崁),失败阵亡。 1653年 荷兰人增建普罗民遮城炮台(即今之赤崁楼),以加强防御工事。永明王册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 1656年 清廷实施海禁,沿海民生困苦,居民相率走险台湾者众。 1661年(明永历十五年) 郑成功以何斌及澎湖游击洪暄为前导,直攻台湾鹿耳门。荷人投降后,郑成功于台湾立“东都”,设承天府及天兴、万年二县,在台统治权于是巩固。 1662年(永历十六年) 郑成功殁,其子郑经继位,改“东都”为“东宁”。 1664年(永历十八年) 郑经弃金门、厦门,退守台湾,陈永华助郑经建设台湾,同时将中国营建农业技术正式传入台湾。 1666年(永历二十年) 台湾第一座孔庙“全台首学”于承天府落成。郑经命各社广设学校,并颁布学制定科举法,台湾的开发和建设于是进入一个新时代。 1668年(永历二十二年) 明郑参军林圯率众入垦南投水沙连社,遭当地原住民杀害。 1670年(永历二十四年) 应郑经邀请,英指挥官克利斯普率船驶抵台湾东宁,并写信给郑经,请求通商,双方成立通商条款三十七条。此为英国人第一次来台。 1671年(永历二十五年) 沈光文至罗汉门(今高雄县境内),教导原住民儿童汉文。 1673年(永历二十七年) 沈光文避居台南西拉雅平埔族目加溜湾社(今台南县善化镇),设立私塾,教育平埔族人。 1674年(永历二十八年) 郑经铸造永历通宝铜钱,并制订文武百官制。 1677年(永历三十一年) 南安人魏善安,候堪民等人进入大涂师庄(今嘉义县六脚乡)进行开垦。 1678年(永历三十二年) 清廷重申迁界之令,在中国东南沿海驻兵筑寨,沿海数千里沓无人烟,打击明郑经济。 1680年(永历三十四年) 郑经西征清朝失败,退回台湾。参军陈永华逝世,为台湾文教的重大损失。 1681年(永历三十五年) 郑经殁,侍卫冯锡范弑世子郑克臧,拥戴次子郑克爽继位,为历史上著名之“东宁事件”。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 施琅率兵攻打澎湖,台湾纳入清廷版图。施琅并受册封为靖海将军。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 清廷颁布禁止渡台令,下诏台湾隶属福建省,下设一府三县(台湾府及台湾、诸罗、凤山三县)。施琅奏请清廷加封妈祖为天后,以感念妈祖对其攻略澎湖时之护佑,澎湖妈祖宫于是正名为天后宫,为全台第一座妈祖庙。同年,并于台湾府建天妃宫(今台南大天后宫)。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沈光文创东吟社,为台湾诗社之肇始。林谦光完成《台湾纪略》。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 诸罗知县樊维屏设新港、麻豆、目加溜湾、萧垄四社地方学校,以教育平埔族子弟汉文。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 台湾正式开科考试。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 王喜著《台湾志稿》刊行。 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 商人陈文、林侃遇风暴漂至岐莱(今花莲),后与原住民约定交易买卖,为汉人到东部的鼻祖。 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 台北大地震,盆地部分地块下陷,海水入侵形成关渡大湖,凯达格兰族麻少翁等社原住民纷纷走避。台湾厦门兵备道高拱干纂修完成《台湾府志》。 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 台湾知府靳治扬于府治(今台南)设“熟番”社学,为平埔族社学之滥觞。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 施琅逝世,清廷颁布的禁止渡台令渐弛,惠、潮二州客籍人士纷纷入垦台湾。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 杭州人郁永河至台湾西部探险,足迹遍布各原住民聚落,并于第二年完成《裨海纪游》,成为后人研究台湾平埔族及原住民的重要史料之一。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