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140

今日风向左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总经济师国庆同志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嗜吃福將

已采纳
1、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孔丘孝子在对待父母的时候,日常生活时保持恭敬,父母养老时让他们心情愉快,父母生病时真心为他们担忧,父母去世要有孝子的哀伤之态,祭祀的时候按照礼法来行事。2、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孝行,是所有行为中第一要做到的,所有的美德中第一要拥有的。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家语·弟子行》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4、大孝终身慕父母。——孟轲最孝顺的人却是终身都爱慕父母。5、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皆为父母所生养,作为子女应当诚心尽孝道。身为人之父母,应当“知止”在以仁慈之心关爱子女、教养子女上。

总经济师国庆同志

172 评论(14)

sunshine哒哒哒

邵姓的历史:1,春秋战国春秋时齐国有召忽,与管仲同事襄公子纠。秦朝有广陵人召平,封东陵侯,秦亡后,因家贫种瓜于长安城东,其瓜称“东陵瓜”。秦末有召欧,随刘邦起兵于沛,西汉封广侯。西汉有九江寿春人召信臣,元阳帝时任南阳太守,为民兴修水利,被称为“召父”。2,两汉隋唐两汉时期,散居在河南的召公子孙,多已改为邵姓,经繁衍发展,在安阳、汝南、南阳等地形成望族。三国魏晋时,邵姓主要聚居于河北安平及河南安阳、汝南一带,其中在河北居住之邵姓以“博陵”为堂号。3,宋元明清宋朝有籍贯为福建政和的邵知柔,可见在此以前,邵姓已落籍该地。北宋时期,有著名哲学家邵雍,随其父邵古由河北范阳,徙居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后子孙昌盛,族大人众,发展成为洛阳望族。宋朝时期,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多有邵姓居住,另外山西、湖北、湖南亦有邵姓族人。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袭扰,邵姓为避祸已广布于江南各地,而邵雍之后为避祸,有一支徙居豫西山区。河南豫西之邵姓,大多为邵雍的后代。邵姓的现状:如今,邵姓在全国分布较广,据有关的学者证实,今天的邵姓主要分布于今天的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甘肃等省。尤以江苏、山东、甘肃、安徽、湖北等省为多,上述5省的邵姓约占到全国汉族邵姓人口的56%。邵姓还有出自少数民族的汉姓。明清时云南定边有土把事汉姓为邵;清代满洲八旗有乌雅氏汉姓为邵姓者;此外,瑶、彝、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民族也有邵姓。扩展资料:出自姬姓,为黄帝,炎帝之后。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万姓统谱》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召康公,周同族,姬姓,因食邑于召,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古召方居地召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入春秋不久南召被楚所并,陕西的召被秦吞并。春秋后期公元前513年,召简公盈因卷入周王室王位之争而被京城人所杀,召国亡,子孙四散,即以召为姓。其中有北上山西垣曲东的召原,再东北入河北易县北的古涞水城,又东迁山东惠民的邵城,这些均为召人迁徙中的遗迹。姬姓邵氏的历史也有3100年。 邵、召古时通用,史书上一般汉朝以前的多用召,三国以后多用邵,河南汝南、安阳召人最早改用邵。根据习惯,在当代的人群中已分邵、召为两姓,汉族中以邵姓为多。邵姓的正式使用历史才2000年。由于这支为邵姓的主体,故而后代邵姓人尊奉召公为邵氏得姓始祖。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邵姓

344 评论(10)

s泡沫之殇y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百万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攀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或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我们伟大的母亲“祖国”即将迎来她五十九周岁的生日。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国家。她像一位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优美秀丽的江南风光,雄伟豪放的北国山川。气势磅礴的长江,号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脉……都是那样的令人神往。我们热爱祖国,如同热爱我们的母亲,因为母亲是我们的心灵、身体的来源于归宿。祖国的甘泉、母亲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他们为了自己的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朝阳。  我们的祖国走到今天经历了多少艰难的历程!谁会忘记悲壮的甲午战争?谁会忘记圆明园燃起的冲天大火?谁会忘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谁会忘记黄浦江畔“华人预购不得入内”的牌子?为了洗雪国耻,为了拯救危亡,多少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谭嗣同,李大钊,杨靖宇,赵一曼……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经历了80多年的风风雨雨。今天,他依然坚定的驾驶着“南湖船”,迎风搏浪,向着社会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前进!  为我们的祖国唱一首十月恋歌,那十月恋歌,是从守卫在南沙群岛的海疆战士们心中流露出来的,是从中国南极长城站考察站队员挥动的红旗中飘出来的,是从农民粗硬的手指间跳出来的,是从我们辛勤的园丁们的笔尖上耕耘出来的,是从炎黄子孙拳拳的心中涌出来的。  我们伟大的共和国已经五十九华诞了。五十九年前,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老国家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五十九年的风雨中,中华巨龙不断崛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这种氛围里展望未来,谁的激情不在诗人的笔端喷涌?谁的血液不在人民的动脉流淌?谁的探索不在艰难中跋涉?谁的意志不在痛苦中磨练?谁的遐想不在欢愉中沉思?谁的拼搏不再追求中进取……  我国的钢产量、煤产量世界第一;我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体育健儿为祖国捧回了一个又一个各种体育比赛不同项目的第一。身为炎黄子孙,由谁会不因祖国而骄傲,为祖国而欢呼呢?  祖国呀!眼光给你以色彩,雨露给你以芬芳,长城给你以脊梁,黄河给你以力量,人民给你以信任,战士给你以安宁,你还亲带着什么?历史的天平上正期待我们加上一颗金子般的心!  我爱祖国的劳动人民,是他们种的庄稼,挑来的河水把我哺育长大。  我爱祖国的语言。她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同我们的生活血肉相连,同我的心一起跳跃。  我爱祖国的文化,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到其中的优美的图景,感触到其中的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韵律,领略到其中言外的神韵。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诵,悠然神往。当他触动到我精神的褶皱的深处时,我就不觉留下了眼泪。  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扫荡过它,冰雹曾来打击过它,霜雪曾来封锁过它,大火曾来烧灼过它,大雨曾来冲刷过它,异国奴隶主的铁骑曾来践踏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曾来轰击过它。不过,尽管受了这些磨难,他还是默默的存在着。一到了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的表现出来盎然的生意,万卉争荣的景色。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今天,它主要表现为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那么,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应该用我们的青春吸收和给予,吸收知识,是为了将个人的力量用来实现祖国的梦想。四化建设为我们青年一代提供了用武之地,无数的科学险阻在等待着我们去攀登,无数事业上的难关在等待着我们去攻克,“海阔人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在完成的任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从而把自己培养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人才,中国经济腾飞所需要的人才!  深深地祝福我们的祖国“祖国与天地同寿,江山共日月争辉!”

113 评论(10)

Joanrry琼

庆十一国庆班会演讲稿》 今天,亲爱的同学们,如果你问我:“你最爱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最爱我们的祖国”。在举国上下欢庆国庆节之际,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先队员,祖国近年来的巨大变化使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小时候,妈妈教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国歌》,有句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一直在影响着我的动感心态,为祖国做贡献的信念也一直在支配着我的行动、学习和生活。当五星红旗在北京奥运会会场上冉冉升起,激昂、嘹亮的国歌在耳畔响起,我有一种冲动,一种神圣的感觉,一种心潮澎湃。不,我说不清楚,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觉。激动、骄傲、自豪、庄严……都无法表达我的“中国心”。 我为我们的体育健儿而自豪,我为国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而骄傲。但我又想到祖国的未来应当由我们把握时,我又深感责任的重大,尤其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身上的担子更应比别人重,更比别人沉。历史的今天,全世界人民亲眼目睹了您的成功,自豪与自信。2008年的“绿色奥运”,更是体现了您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面对五十九年的风雨沧桑,作为华夏子孙,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可以挺直腰杆,拍着胸脯,字正腔圆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大有发展前途的民族!”因此,我更应该发奋学习,刻苦钻研,以自己的努力使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285 评论(11)

Toffee0528

邵姓起源参考之一  「邵」源出 :  出自姬姓. 以邑名为氏. 公元前十一世纪, 周文王之庶子奭受封於召邑(在今陕西省岐山西南)世称召公. 后又转封於蓟(在今北京一带), 成为燕国始祖. 其后有召氏。  家族名人  邵雍(1011~1077) 字尧夫,宋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精先天象数之学。寓洛四十年,称所居为安乐窝,卒諡康节。著有《先天图》、《皇极经世》、《渔樵问答》、《伊川击壤集》等。  地望分布:河北蠡县南。  邵姓起源参考之二  邵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八十三,是台湾的第一百大姓。远祖起源于周代。邵姓,古代写成召姓。据史书上记载,邵姓的先祖是周代召公的后代。召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周公的兄弟。在武王灭商后,他被封于燕。但是他是王朝卿士,因此,燕国由他的长子代理。他在周朝初年与周公一起是手握大权的权臣,后来因功别封于召(今陕西岐山西南),爵位是公爵,子孙世袭召公之职。历代召公在周成王,康王,厉王朝廷中都担任要职。召公虎在周厉王时还有著名的劝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衰落,秦国兴起,召国遂被并吞。子孙为纪念故国,就以“召”或“邵”为姓 。因此,邵,召原本是一姓,都起源于周朝王室之姓,姬姓。召公的子孙后来在汝南,安阳,博陵等地发展,世称汝南望,安阳望,博陵望。姓源载:邵公□受封于燕之后。氏族博考:召与邵春秋本一姓,后分为二,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邑。又姓谱云:文王之子季载之后。  姓氏起源  邵氏的姓源较为纯正,主要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通挚氏族略以邑为氏》、《万姓统谱》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召康公因食邑于召,被称位召公或召伯。他后来还被封于燕国,他派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京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也是文、武、成、康四朝元老,曾同周公旦一起平定武庚之乱,“成康之治”的形成也有他的功劳。他的子孙袭召公一直是周朝的执政大臣之一。周室东迁后,召公的采邑也随之东移,迁徙地在今陕西省境内。后来,燕国被秦国所亡,召公的子孙以原封地“召”为姓,称召氏。据《氏族博考》所载:“召与邵,春秋本一姓,后分为二。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邑。”由此可见,召氏和邵氏其实同出一姓,只是写法不同而已。至于召姓改邵姓的原因,历史上没有留下史料记载,改姓的时间说法不一。据有关学者考证,是在秦朝建立前后,同时,又据有关资料可知,至汉乃有以召为姓的,此后,召姓因多改为邵姓,故召姓也就不多见了。  迁徙分布  春秋时齐国有召忽,与管仲同事襄公子纠。秦朝有广陵人召平,封东陵侯,秦亡后,因家贫种瓜于长安城东,其瓜称“东陵瓜”。秦末有召欧,随刘邦起兵于沛,西汉封广侯。西汉有九江寿春人召信臣,元阳帝时任南阳太守,为民兴修水利,被称为“召父”。以上材料反映了三国以前召氏分布及活动的一些情况。  三国时,魏有邵乐丞邵登,河南人;吴有节义之氏邵畴。晋代有安阳人邵续,生活在今河北省境内。南齐有武陵人邵荣兴,八氏同居。唐代校书郎邵楚苌为闽县人。由此可知,三国至唐代,邵氏除在今天的河南继续发展外,又有向北、南迁徙者。  宋、明时期,邵氏还分布于今天的浙江、江西、湖北、陕西、山西等地。历清朝至近现代,分布地更为广泛。从清代开始,有邵氏迁至台湾,后来又有一些移居海外。  据有关的学者证实,今天的邵姓主要分布于今天的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  东、广西、甘肃等省。  堂号  1 安乐堂:宋时邵雍,好《易》理,把他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顾颐称赞他有内圣外王之学。  2 邵姓又以博陵为堂号。  历史名人  邵长蘅:武进人(今属江苏),清代诗人。  邵齐焘:江苏昭文人,文学家。  邵普涵:今浙江余姚人,著名的经学家、历史学家,他曾参与纂修《继三通》、《八旗通志》等书。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录《旧五代史》,并博采《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书,按照原目,编排成册,使《旧五代史》失而复得,列入正史。他还长于经学,以郭璞《尔雅注》为宗,兼采汉人旧著,撰有《尔雅正义》,成为训诂学的重要著作。今天的《四库全书》史部典籍,多出自他手。  邵雍: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祖先为河北范阳人。幼随其父邵古迁居河南共城苏门山下,后在苏门聚众讲学,创办“太极书院”。三十岁时又居家迁至洛阳天津桥畔。并与居住在洛阳的退辞宰相司马光、吕公著等人结为好友,研讨学问,评议时政,期间屡次拒绝朝廷的录用。他根据《周易》八卦,创立“象数之说”,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太极”是永恒不变的,而天地万物则有消长和终结,循环变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退化的,提出:“皇、帝、王、霸”。四个时期的历史退化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邵伯益:著名学者。  邵信臣:东汉时任南阳太守,九江寿春人。曾历任零陵、南阳太守。在南阳任职期间,曾利用水泉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民众开沟筑坝数十处。他与杜诗一前一后,在南阳都有惠政。时人称之为“邵父杜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敬爱。  邵林:青州刺史。  邵兴:解州安邑人,南宋抗金将领。

196 评论(14)

天晴0608

1、为人子,止于孝。——《大学》翻译:做人子的,做到对父母有孝心。2、弟子入则孝。——《论语·学而》。翻译: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3、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翻译: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4、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翻译: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5、孝子亲则子孝。——(宋)林逋《省心录》。翻译: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

274 评论(12)

candy雨朦

国庆的故事 升第一面国旗的故事 曾有情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全世界都瞩目于此。 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庄严而隆重地举行。毛泽东强 劲有力的湖南口音神圣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 本日成立了!” 此前,军委三局(我军通信机构)的通信兵们为这一天的到来, 进行了通信保障每个细节的周到准备。毛泽东雄伟苍劲的声音通过无 线电波传遍整个世界!这声音宣告一个旧社会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 来临。 接着,大典秘书长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 一位站在毛主席身后的名叫苏冶的通信兵,和所有人一样为中国 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激动,但他多了一份别人没有的紧张和压力。他 的手也因这种激动和紧张而渗出了热汗,因为毛主席将在世界人民面 前使用他和一个战友的一项技术发明:用电钮升国旗。苏冶听到大典 秘书长宣布的议程,立即上前一步,将一个遥控电钮递在毛主席手中。 毛主席神采奕奕,表情庄重地按动电钮,在天安门广场上所有人的翘 首以待中,遥控电钮顺利启动旗杆下的马达,自动将一面长460公分、 高338公分的五星红旗徐徐升向明净的天空。 随着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广场喇叭里响起了雄壮激扬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歌。无线电波首次把国歌送遍五湖四海,送上九霄云外, 送入每一个翻身作主、激动不已的中国人民心中。 此时,苏冶注意到毛主席的胸膛剧烈地起伏,一代伟人已情不自 禁。突然,毛主席发出一声赞叹:“升得好哇!”此话通过扩音器回 荡在广场。霎时,广场上一片欢腾,群情振奋。苏冶理解主席的话有 两层意思,一是感慨中华民族终于升起了自己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二 是褒奖通信兵设计的遥控升旗十分先进。心潮澎湃的苏冶已泪湿眼帘。 国歌 又清 一个有国籍的人,对本国的国歌一定不会陌生。在一些特定的场 合,听到国歌就有一种心灵的震撼,力量的涌动,精神的昂发和情感 的倾泻。 但你会一字不差地唱完国歌吗?我说,我不会,你也未必就会, 如果不是经历一次不应有的尴尬,我不会想到关于国歌的话题。 前不久,我为一家远在澳大利亚的朋友送行。朋友一家三口均系 澳大利亚籍华人,7年前朋友留学澳洲,随后妻儿举家同迁墨尔本。朋 友出国之初,他儿子仅仅降生3个月,在不到一岁、还不会说话时就已 随母亲赴国外陪读。这次朋友带七岁的儿子第一次回国探亲,却能操 一口流利的汉语,自然是其父母的刻意传授。朋友说,为了母语不至 于在儿子身上失传,他们对外说英语,家里一概说汉语,而他孩子的 中文名字,就叫小华。 小华和我玩了一会儿游戏之后,突然提出要和我一道唱歌。我问 唱什么歌,他不假思索地说:“唱国歌。” 我说:“你们澳大利亚的国歌我不会唱,中国的国歌你又不会唱, 怎么办好?” 他闪动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说:“我说的就是唱中国的国歌,国 歌是我唱得最好的一首歌。” 我颇感意外和怀疑,一个在还不会说话时就出国在外的孩子,能 唱这支融中华民族之魂、民族之气、民族之神的大歌?然而,随着童 声的响起,我不得不信。“叔叔,我们一起唱。”在小华的邀请下, 我们开始了二人小合唱。我小声地唱了三句之后,嘴里竟冒不出原本 十分熟悉的词儿来,不得不合着节拍转为哼唱那雄劲、激扬的旋律。 小华不断地将我的军:“叔叔,唱词儿,唱词儿呀!”他从头到尾唱 完了国歌,而我在旋律中偶尔掺加两句还没忘尽的歌词,却也不是错 了,就是混了。 我羞愧难当。 我惊异小华能把国歌唱得如此熟练而且情绪饱满。我从朋友口中 得知,在别的孩子学儿歌的时候,小华学唱的第一首歌曲就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歌》。小华在澳洲上幼儿园后,有一次,幼儿园要举行 歌唱比赛,规定曲目是3首澳大利亚儿童歌曲。小华喜欢唱歌,嗓子有 歌唱家的雏形,如唱规定的曲目获奖希望极大。但小华在父母的支持 下却一再要求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幼儿园的阿姨既惊讶又惋 惜,说唱中国国歌大家听不懂,是获不了奖的。而小华非常坚决: “不获奖也要唱!”比赛之前,父母帮他做了认真的排练。比赛那天 父母都去了,不仅仅是去听儿子唱一首歌,而是去听儿子在异国他乡 的舞台上唱祖国的国歌。小华颇“奶油”的稚声中注入了几分刚劲, 几分明快,几分激昂,把国歌唱得既孩子气甚浓,又大人味十足。小 华尽管没有获奖,但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就连那位说唱中国国歌 听不懂的阿姨也一边鼓掌,一边大声地说:“中国男孩,OK!”我相 信,这位阿姨虽没听懂,却看懂了,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娃,从血液 到肌骨不都是“中国造”吗?“中国品牌”的人种,国歌就写在他的 脸上,刻在他的心里,流淌在他的血液之中! 服装的革命 罗会祥 50年来,中国人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是服装。 把服装的变化称作“革命”并非小题大作。从六七十年代过来的 人,大概都没有忘记,中国公民穿衣服,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50年代风行列宁装和“苏联大花布”,那是我们谦虚而虔诚地向 “老大哥”学习的标志,“老大哥”也太不仗义了,“苏联大花布” 1尺缩2寸,吃过亏上过当的老一辈人至今仍记忆犹新。我们吃了人家 的亏,还硬是不敢叫苦,我们的物质实在是太匮乏了,我们的国力实 在是太脆弱了。 60年代,“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的号召一出,黄军装开始在社 会上走俏。尤其是年轻人,以穿“黄”为荣,托亲告友,弄不到军装 也要弄顶军帽戴戴。我的家乡有一位农村姑娘,订亲时非要婆家给买 一套林彪穿的那种黄呢子军装不可,她是从年画(照片)上看到的。 老公公四下里打听,哪里也买不到,最后来到武汉,见到卖衣服的店 就钻进去问,卖不卖林副主席穿的那种黄呢子衣服?营业员都笑他。 他的行动引起了民兵小分队的注意,遂把他抓起来盘查,幸亏他是三 代贫农两代要饭,才没惹出大的麻烦。到了“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 时候,社会上男女竞穿工作服。男不男,女不女,老少不分。 一个民族连穿衣服的自由都没有,还会有思想和情感的自由吗? 其实,中国人穿衣服捉襟见肘,说来说去还是因为太穷了。文革 期间,布票和粮票就等于是中国老百姓的命根子。中国与日本恢复邦 交正常化以后,从日本进口了大批化肥,那种化肥袋是尼龙布的,上 面印着“日本尿素”的字样。精于俭约的农村人发现日本化肥袋可以 做衣服,又便宜,又结实,正合贫困者的消费胃口。怎奈求大于供, 一般人很难弄到。于是,农村传开来一首顺口溜:“大干部小干部, 八毛钱买条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染黑的染蓝的, 就是没有社员的。”现在回味这首民谣,你是可笑呢?还是心酸呢? 但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百姓,能弄到一条“进口”“尿素服”,可 是打心眼里往外高兴呢! 贫困决定了中国人穿衣只能满足于遮羞,御寒尚未尽人意,哪还 谈得上美化?真正可悲的是,我们曾一度以此为荣。 国门打开以后,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被现代文明冲击得稀哩 哗啦,首当其冲的便是服装。于是占统治地位的灰、蓝、黑及“军用 黄”形成的色彩定势乱了阵脚;中山服、干部服、中式便衣溃不成军, 西装、茄克衫、牛仔服、运动衫、旗袍、T恤衫、太子裤、休闲服…… 和平共处,各领风骚。 说来有点滑稽,十年动乱结束之后,最先参与“服装革命”的, 不是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社会名流,而是那些无业、待业或不务正业 的毛头小伙和黄毛丫头们,他们大胆地把牛仔服、喇叭裤引入我们的 视线……80年代初我在中学当老师,我一看见班上十几个穿喇叭裤的 男女同学,气就不打一处来。忍无可忍之际,我亮出了“红牌”,把 “喇叭裤”全部赶出教室,勒令他们:不换装就禁止入校。当时,在 社会上,牛仔服、喇叭裤成了痞子的“身份证”,整个民族都不能接 受他们。然而,十几年后,我也穿上了牛仔服,感觉挺不错,味道好 极了。 告别清一色的服装,首先要告别清一色的思维。穿衣的变化,实 质上是中国人生活观念生存状态发生巨大变革的最生动体现,这难道 不是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吗? 服装革命最先从广东、福建一带沿海城市兴起,因为,改革开放 最先给那儿的人们带来了经济上的实惠,也提升了他们的精神欲求, 在满足温饱之后,他们开始追赶世界服装潮流。一个时期内,南国俊 男靓女的服饰成了中国青年竞相仿效的时尚。站在服装潮头的是少男 少女,最缤纷灿烂的是女人和儿童。年轻人穿衣不仅注意季节的变化, 而且充分展示个性,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全凭个人兴趣。中老年人也 不再满意那呆板的款式和单调的花色,买衣服挑挑拣拣,刺激得一些 服装厂家变着法子适应他们。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越老越俏”。 思想上的解放,经济上的改善,犹如两个轮子,推动社会向文明 和现代化挺进。从特定意义上说,服装新潮与否,是一个地区开放水 准的重要标志之一。人人爱美,无疑是社会的最大进步,中国人摆脱 了“左”的思想禁锢,走出贫穷的阴影,一天比一天鲜活起来,服装 色彩越丰富,社会越美好,服装款式越多样,社会越文明。再过50年, 正是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之日,你只要看看中国人的服装,就会 明白,我们的民族进步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期待着那一天早 日到来。 国庆作文 王常婷 做学生的,每年的国庆总有一篇硬性作文,两天的假期玩得很辛 苦,也玩得很痛快,可玩过之后,面对那一篇《国庆有感》、《在红 旗下长大》、《祖国万岁》……等命题作文,头就大了。这样的作文 题,从小学写到初中,从初中写到高中,甚至到大学,不仅内容大同 小异,千篇一律,而且,我敢说,大部分同学编的都是假话。我喜欢 文学,我的小笔记上有一大堆歌唱祖国的美丽辞藻和祖国明天的大段 大段的抒情性描写名句,我的每篇国庆作文中总有许多鲜花彩带、无 数的气球白鸽,而我总是骑在白鸽上翱翔四方,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 发出声声的赞叹,所以我编写的作文总是受到老师的好评。 唯有一年我的国庆作文无法成篇。那就是1997的那一年。1984年 的十月是建国35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最隆重的一次国庆,改革开放的 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天安门检阅了国庆大游行,站在缓缓行驶的敞 篷吉普车上,接受三军将士的致敬,北大学生高举的横幅“小平您好!” 格外显目。这时我才发现,直呼其名,比“书记”、“首长”,更亲 切深情。这一幕是如此深刻,以至1997年那个举国同哀的日子里,我 泪眼看不清他的遗容,脑海里闪现的是他当年的身影,耳畔萦绕的是 一声声“小平您好!”的声音。几个月后,又到了写“国庆有感”的 时候,这一年,我还真的有好多话要说,很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小 平同志的怀念,问一声“小平,您还好吗?”我好激动,我决心一改 用漂亮的语言写假话的“国庆作文”史,写写我内心真实的感觉、体 会,然而我写不出,说实话比编假话要艰难得多。 在一年又一年的欢庆声中,我悄悄长大了,从课桌走上讲台,当 上了中学语文老师。工作后的第一个国庆,我就帮助孩子们实现了我 自己当学生时的梦想,不硬性布置国庆命题作文,写什么也由他们自 己决定。我只告诉他们,写作文不要假大空,不要说大人话,不要重 复大人的感情。而我所要做的,是教会他们怎么去爱自己的祖国,怎 样去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爱心。于是在国庆前夕,我让学生们带上扫把 铁锹,到公园里、大路边,到最肮脏的地方去打扫卫生,让清洁工人 放上一天假。这是一次很平常的班级活动,但平常的活动,帮助孩子 们了解了清洁工人劳动的意义,沟通了他们和清洁工人之间的感情。 国庆过后,班上的学生主动交来了作文,我问:“我没有布置国庆作 文,你们怎么都写了呢?”学生说:“我们有话想说,就写了,不写 出来,憋着难受。”他们的作文,有的深刻些,有的平淡些,有的善 于表达,有的还不能很好地表达,但流露出来的对人与人的爱,以及 对祖国的爱,感情是真实的。

97 评论(10)

大馄饨小馄饨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国 庆 节

332 评论(14)

纳兰美黛子

1、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培根   2、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3、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4、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   5、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6、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西塞罗   7、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自信)——拉法格   8、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亚米契斯   9、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10、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21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