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君俏颜
e元素789
尹姓的名人有尹珍,尹夫人,尹焞,尹昌衡,尹仲容等等。1、尹珍(公元79-公元162),字道真,牂牁郡毋敛,今贵州正安人 ,东汉学者,是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儒学者,曾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职。2、尹夫人。西凉昭武皇后尹夫人(363年~437年),天水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出生于凉州姑臧,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女政治家,大姓尹文之女,曾随父迁居姑臧。李暠创建西凉大业,尹夫人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尹夫人是一位具有谋略,气节的女性。但西凉亡后,由于尹氏特殊的身份,她历经了无数的磨难,直至最后沦落天涯,魂归流沙。3、尹焞,唐朝工部尚书尹思贞13代孙、北宋初刑部侍郎尹崇瑞5代孙,世居河南洛阳,为著名理学家程颐直传弟子。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侵,次年攻陷洛阳,全家遇难。焞死而复苏,被仆人救出,辗转流落到四川。力主抗金,与秦桧不合,辞官致仕,寄居三女婿邢纯浙江会稽(绍兴)官署。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卒,葬于绍兴府山阴县五云乡石帆里龙瑞宫山之原。尹姓的名人的排名占比。《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尹姓历代名人107名,占总名人数的0.24%,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八十八位。尹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6%,排在并列第一百零九位,尹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4%,排在并列第一百零七位。尹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7%,排在并列第九十九位。
、人生海海
尹珍:字道真,牂牁郡毋敛(今贵州正安)人,东汉学者,是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儒学者,曾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职。尹珍远游中原求学,接受中原文化的洗礼,回到乡里设堂讲学,教化务本,传授人文思想,首开贵州文教之先河,尹珍是贵州文化教育的拓荒人。2、尹勋:尹勋州郡多次征辟,举荐孝廉,三迁邯郸令,政绩不凡。后来举高第,五迁尚书令。汉桓帝诛杀大将军梁冀,尹勋参加谋划,封都乡侯。迁汝南太守。上书为范滂解释,袁忠等人以党祸建议禁锢,不许做官。不久,征召任将作大匠,调大司农。因窦武等事,被投入监狱,自杀。3、尹思贞:尹思贞是京兆长安人,二十岁时因考中明经科进士,调任隆州参军事。下属县邑的豪强蒲氏骄纵不守法,州府传文书令尹思贞审查他,揭发他的不正当得来的钱财上万,终于定罪处死,辖区百姓道贺,刻石碑赞颂。4、尹崇珂:后徙居大名。父延勋,历磁、同、滁三州刺史。崇珂初事周世宗于藩邸,以谨厚称。及即位,补东西班都知。从战高平,有劳绩,迁本班副点检。从征淮南,迁都虞候,转都指挥使,改前殿都指挥使。5、尹凤:字德辉,别号在竹,南京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丙午科武举乡试第一名,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武举会试第一人。是著名的抗倭将领。
小林绿子UUU
1、尹吉甫西周时期房陵人(今湖北房县) ,黄帝之后伯儵族裔,尹国的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甫。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于尹(今山西隰县),所以又称尹吉甫,尹吉甫仕于西周,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等地。尹吉甫晚年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忧国忧民,屡屡直言进谏规劝。但周幽王不但不纳谏思改,反而任用奸侫之人,做倒行逆施之事。尹吉甫气愤绝望之余,被迫辞职还乡,于78岁抑郁而逝。2、尹珍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今贵州正安境内)人,是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儒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曾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职。3、尹道真贵州汉文化的传播人,西南汉文化教育的开拓者,数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川滇黔三省皆留其办校的遗迹,祭祀庙宇香火绵延。作为贵州文化教育之拓荒人,尹珍那种不甘落后、奋发自强、热爱家乡、回报故土的精神便成为了贵州学人的楷模。4、尹夫人天水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出生于凉州姑臧,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女政治家,大姓尹文之女,曾随父迁居姑臧(今武威)。她秀慧聪颖,才思敏捷,足智多谋,善辩而有志节。初嫁扶风(今陕西泾阳)仕宦马元正,马元正病故后,改嫁李暠,做了李暠的的续弦妻。李暠创建西凉大业,尹夫人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故当时谚云:“李尹王敦煌”,意谓西凉是“李尹政权”。虽然尹夫人是一位具有谋略、气节的女性,但西凉亡后,由于尹氏特殊的身分,她历经了无数的磨难,直至最后沦落天涯,魂归流沙。5、尹崇珂 五代至北宋初期人物,天水人,后徙居大名。后周时任保信军节度使,守甘肃省天水。入宋后历任淄州刺史,朗州团练使,与潘美同知广州,兼市舶转运使,录功迁保信军节度。战高平,迁本班副点检。从征淮南,转都指挥使,改前殿都指挥使。讨湖南,为行营前军马军都指挥使。开宝中,征岭表,为行营马步军副部署。6、尹继善章佳氏,字元长,号望山,直隶省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清朝大臣,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尹泰之子。雍正元年进士,历官编修、云南、川陕、两江总督,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协理河务,参赞军务。有《尹文端公诗集》10卷等,曾参修《江南通志》。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