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8

维尼达熊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福建省经济师黄教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鱿鱼女王

已采纳
中南大学大二学子表示校友们也太厉害了8,实名制羡慕。下面简单介绍几位中南著名校友。NO.1中南大学铁道学院出身的全民女神:柴静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引发全民对于雾霾的关注与讨论,占领无数新闻头条无愧的公知女神—柴静,1992-1995年,曾在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就读会计专业。从长沙铁道学院的一名会计专业本科生,到以敏锐、深刻而闻名全国的央视名嘴,从当初坚持背井离乡求学的倔强小丫头,到心系苍生奔波在一线的干练名记者,柴静犀利的目光,瘦弱的身影被定格在她所深爱的国民心中,同样在我们这群学弟学妹心中点燃着不灭的光与希望。NO.2因“西塔潘猜想”一夜成名的中国最年轻教授:刘路刘路,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08级本科生,在大学三年级时独立解决了英国数理逻辑学者西塔潘提出的一个猜想,在国内引起关注。2012年3月20日,中南大学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校长张尧学宣布,破格聘任攻克国际数学难题的在校学生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2012年22岁的刘路成为我国目前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刘路老师现在也会给学生们上课哦。NO.3比亚迪总裁,“电池大王”:王传福提到中南大学著名校友,这一位可不得不提。王传福,比亚迪汽车的掌舵人,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毕业,现担任比亚迪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被誉为“电池大王”。1995年,创办比亚迪公司。2002年7月,比亚迪在香港主板上市。2009年,王传福在胡润中国百富榜上以350亿身家成为中国内地首富。听老师说王传福的很多同学都在比亚迪公司工作,敢问谁不想要一个这样的同学呢?我承认我又酸了。NO.4三次登上百家讲坛的美女教授:杨雨杨雨教授先后三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 分别讲述了《侠骨柔情陆放翁》、《纳兰心事有谁知》和《端午时节话屈原》。对古典诗词的研究有独到见解的她,“以情动人”打动了观众,更让许多学生爱上了古典诗词。 杨雨教授在全国各大高校的人气相当旺,口碑也很正,为人低调,治学严谨,对古典诗词的研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学术界也有着一席之地。除此之外,杨雨老师还很好看!!!很好看!!!很好看!!!完美诠释什么叫明明可以靠脸吃饭 ,却偏要靠才华。篇幅有限就只介绍这几位校友啦,其实中南还有许许多多在各行各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校友。我永远喜欢中南大学!!!

福建省经济师黄教授

171 评论(13)

杭椒牛柳

1983年1月25日黄新民因患肺癌在北京301医院逝世。根据黄新民的生前遗愿,遗体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做医学科研实验,为祖国科学事业做出了最后的贡献。简历1913年2月7日 出生于福建省清流县。1937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并留任助教。1937-1939年 任国民党军政部兵工署防毒学兵队化学教官。1939-1940年 任昆明中学教员。1940-1945年 任西南联合大学讲师。1945-1946年 英国伦敦药学院研究生。1946-1948年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生,获博士学位,并任博士研究员。1948年 代表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出席在布拉格召开的“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首届代表大会”。1949年4月 作为国际学联的代表出席在巴黎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和平大会”。1949年9月 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1949-1952年8月 任教育部留学生处处长,兼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华北大学工学院副教授。1951-1956年 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52年8月-1979年8月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部化学兵学校化学系主任、化学研究室主任、防化研究所副所长、防化研究院技术部副部长。1956年 主持编制全国十二年科学技术长远规划防化部分科研发展规划。1978-1982年 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理事会理事。1979年2月-1980年8月 任国务院科技干部局引进人才办公室负责人。1980年8月-1983年1月 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1983年1月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顾问。1983年1月25日 病逝于北京。

291 评论(15)

康泽装饰

中南大学作为国内的重点大学,是211和985工程,在中南大学有很多优秀的学子,作为中南大学的一员,我也有幸和这些优秀的学长学姐们在同一所学校,比如有色冶金工业电化学专家刘业翔,他说中国有色金属冶金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同时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现代化学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果,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钻研,依然孜孜不倦的在实验室中,刻苦钻研,为我们晚辈后生做了不可多得的榜样。比如央视著名的主持人柴静,也是我校会计学院毕业的学生。也许你会对柴静很陌生,但你一定不陌生《柴静调查:穹苍之下》,他是我国著名的主持人兼记者。在非典病毒肆虐的时候,她曾成功的报道非典。他冷静、客观、简单、平和,一头短发更表现出女生的干练,然而这样一个优秀的女人,在媒体面前也是十分的低调,一直默默无闻的努力着。作为一个女孩子,我也想像柴静学姐学习想成为像她一样的女生。中南大学培养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学子。作为中南大学的学子,我们更应该以这些学长学姐为榜样,成为更好的中南人,今天我以中南大学为荣,我以那些优秀的学长学姐为荣。明天我相信母校同样也会以我为荣。

104 评论(11)

刘德华特首

1991年,一篇中篇小说《石头记》横空出世,轰动福建文坛,为晋江捧回了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知名作家北村更是在《福建文学》上发表评论《可以期待的努力》称,该小说营造的艺术气氛浓郁,是一篇叙述干净、语言精练、富有清新气息的力作。人们很快记住了这篇小说以及它的作者———黄良。这个叫黄良的清瘦青年,首开晋江文学作者获福建省文学奖的先河。其时的黄良,刚满26岁,在晋江县文化馆工作。很少人知道,他此前已经写了整整五年的小说。为大众所熟知的是,此后,他连续在《福建文学》发表了几篇富有乡土特色的小说,名声大震,加入福建省作家协会,并一跃成为晋江乃至泉州小说界的领军人物。时至今日,黄良最常被人们提及的仍是他的小说。20年前写过散文《寻找黄良》的福州大学教授、作家施晓宇,在上个月的晋江《星光》创刊百期座谈会上,说起黄良的小说《石头记》和《石雕像》,侃侃而谈,赞赏有加:“《石头记》表达了黄良对故乡土地的热爱及田园牧歌式向往意识的‘诗意诠释’。”“我不敢用自己的小说,破译我们民族的思思想想,但每次下笔,都试图反映生我养我的晋江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黄良说,写小说,如同盖房子,是件“讨人厌”的事。三十年前,在金井一个临海的村子里,他干过打石、木作、油漆、养鸡、代课老师……那时候,写作几乎成了他在苦闷现实中的唯一精神支柱。在这个商潮涌动充满财富传奇的闽南小城,无论偏居乡村一隅,还是置身繁华街市,黄良都能枯坐板凳,二十年如一日,静心写出百万字的“人生三部曲”———散文集《人生平台》、小说集《人生误会》、诗集《人生漂流》,以及随笔《原来如此》。2006年《晋江经济报》创刊,他即应邀为《五里桥》副刊撰写专栏,陆续发表了50多篇随笔杂谈言论。杂文《哈哈哈》还获得2007年福建省报纸副刊作品一等奖、第17届福建省新闻奖二等奖。2010年12月,黄良出人意料地以历史散文《林外的青山》再次冲击文坛,并迅速掀起了一阵波澜。南安的一个年轻作家,在《福建文学》看了这篇散文,深为震撼,便骑着摩托车只身上灵源山寻找林外的踪迹。面对文中6000多字跌宕起伏的历史人物,评论家们惊呼:黄良转型了,他从小说转向历史散文。面对这种所谓题材上的跨越,黄良却颇有些不以为然:“我们祖上文化很阔,晋江是全国少数几个千人进士县,又是经济强县,文化更不是沙漠,只是缺少宣传。”作为土生土长的晋江人,黄良对晋江历史文化向来怀有一份很深的敬畏。他打算用两年时间,写十个与晋江有关的历史名人,十篇长散文,以不同视角解读李贽、郑成功、李叔同等,然后结集出版。“文学如人生,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意味深长。”黄良认为,文学创作对于人世乃至社会而言,少年时,什么都可相信,因为有爱,所以写诗;青年时,大部分会相信,因为有信仰,所以写散文;中年时,大多数不相信,因为有理智,所以写小说;老年时,全部都不相信,因为有思想,所以写杂文。文艺召集人的文艺梦1999年,一介书生的黄良,从晋江市博物馆馆长的岗位上调入晋江文联,任专职副主席,两年后主持文联工作。年轻的黄良从此开始了与晋江文联长达十多年的“姻缘”。从文学青年到文联主席,行政事务多,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但黄良一直不忘抽空读闲书。在读志书、阅史料的过程中,他常常思考,如何把晋江文化输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晋江灿烂的历史文化。2002年至2010年,他先后主持编撰《晋江览胜》《十年辉煌路》《观音韵·茄克风》等介绍晋江风景名胜和经济社会的书籍;2007年,他参与筹划拍摄的电视剧《施琅大将军》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并且获得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1年5月中旬,他一手策划的《影响中国的晋江人》将与读者见面。“这些文艺代表作已成为晋江城市文化的醒目标志,提升了晋江的城市人文品格。”黄良说,作为一本描绘晋江各个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的书,《影响中国的晋江人》讲述的是古今十八位优秀晋江人的人生沉浮、经历故事,不仅有抗倭名将俞大猷、统一台湾的施琅、绘画大师洪世清、一代诗宗蔡其矫,还有“南洋华侨巨鳄”陈永栽、“晋江商业教父”许连捷、“中国鞋王”丁世忠等。与此同时,黄良加强了对本土文艺人才的扶持,经多方努力争取,得到晋江市委市政府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设立晋江市政府星光文艺奖、建立文艺精品创作基金,使得晋江文艺百花园群芳争艳。“晋江文艺百花齐放,硕果累累,在文学、美术、书法、摄影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好作品,与10年前相比是一大跨越。”黄良说,截至目前,晋江各文艺家协会已拥有国家级会员40人,290人为省级会员,6人当选为省级协会的理事,有十几名文艺界人士当选泉州、晋江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晋江形成了一支拥有优秀人才、杰出人才和著名文艺家的文艺大军。各界文艺研究团体亦相继成立。晋江市现拥有各类文艺社团、学会、研究会75个。人生漂流诗歌从诞生的时候起,就落下了一个好名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一缕暖流,注入听者和读者心田,人类历史长河,从此波光远影,碧海晴天。古圣先贤,无不是诗坛高手,屈子汨罗江上飞溅着伤心的泪花,陶令东篱下采菊悠然,太白艰难攀行于蜀道,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地寻觅,马致远夕阳西下天涯断肠……我辈吟哦之际,或豁然开朗,或黯然销魂。———这就是诗歌经久不衰的魅力。我写诗已近二十年。投入大量激情,堆砌无数文字,企图在晋江诗歌群体谋划一席之地,却时常被诗人兄弟嘲笑。多年前,我在《厦门日报》海燕副刊发表了一首长诗,名字叫做《敬礼,祖国的早晨》,换来稿费足够请一桌。酒席间,兄弟们冷嘲热讽,说是“旧传统,了无新意”。这件事对我的诗歌创作刺激很大,印象太深。至今,某些观点我还是可以接受,但又不愿意苟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体裁,诗歌之所以在中国大地上生生不息,关键在于一代一代诗人自觉不自觉地把诗歌作为认识人类内心世界,传播承载历史文明的最佳选择。这种说法比较功利,但却是积极而现实的。诗歌因此是大众的、民族的,成为社会各阶层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而现时某些X诗人所谓的现代派、后现代派和死X派、新死X派等创新理论和实践,其核心其实是漠视社会、逃避生活,把自己的心灵孤独地囚禁在鸟笼里。这种思想观点和艺术实践,理所当然地被读者唾弃。那么,诗歌陷入了空前的生存危机,写诗的比读诗的更多的局面出现了,就毋庸诡辩解释了。理论界乱开处方,下了大量猛药,依然沉疴难治,症结其实不言而喻。愚以为,诗人若常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爱人爱己之心,诗歌复兴就不是一句空话。有人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时尚。现代人哪有时间去琢磨这种分行的跳跃式文字?诗歌应该知趣地退出历史舞台。这种最古老的艺术形式,难道会在我们这个时代消亡吗?不知道有没有人认同这种说法。我是绝对不相信的。这几年,不知是随波逐流,抑或是与时俱进,我竟也跟风于出书热潮,先是2000年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散文集《人生平台》,而后是2001年在华艺出版社出版了小说集《人生误会》,如今,诗集《人生漂流》又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正式出版了,有友人戏称为“人生三部曲”,我岂敢沾沾自喜,如能不被读者视为一堆文字垃圾而当废纸处理,吾心足矣!一味企求青史留名,不是傻子便是疯子,我愿做一个平凡人。

26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