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9

小鱼爱嘟嘟1206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马斯诺ERG经济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goodluck6699

已采纳
阿尔德弗尔“ERG”理论,听起来比较陌生。但对于每一个备考社工师考试的同学来说却是耳熟能详的,其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老师就来带大家一起揭秘阿尔德弗尔“ERG”理论:是阿尔德弗尔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密切相关但有些不同的理论。(1)阿尔德弗尔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①生存需要(E)这类需要关系到机体的存在或生存。包括衣、食、住以及工作组织为使其得到这些因素而提供的手段。这实际上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②关系需要(R)这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工作中的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它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感情上的需要和一部分尊重需要。③成长需要(G)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才能得到满足。这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2)ERG理论的特点:①ERG理论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②ERG理论认为,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③ERG理论还认为,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一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这就与马斯洛的观点不一致了。2019年的初级社会工作师考试综合能力科目就出现过这样一道真题:2019-综合能力-单选-15.小林婚后辞职在家,专心做起全职妈妈。在孩子过完5周岁生日后,小林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与孩子在一起的日子是开心的,可终究还是有放飞的一天,这些年我为家庭倾注了太多心血,感觉像蜡烛一样被耗竭。每天在家面对的都是几张熟悉的面孔。我不想再像囚鸟似的困在笼中,我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小林的日记中反映出她目前主要的需要时( )A生存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成长的需要D关系的需要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很显然我们可以发现这道题的正确选项为C,小林在日记中的描述体现她想要改变目前的困境,看看外面的世界。实质是其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因此正确选项为C。

马斯诺ERG经济师

169 评论(10)

水云间秋忆

ERG理论的基本内容。答:ERG理论是阿尔德弗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密切相关但有些不同的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即存在的需要、关系的需要和成长的需要。由于这三个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分别是E、R、G,因此被称为ERG理论。(1)存在的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机体的存在或生存。它包括衣、食、住以及工作等因素,组织为使其得到这些因素而提供的手段。这实际上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2)关系的需要。这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

253 评论(13)

Rabbit公主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Abraham Maslow hierarchy of needs)[由低到高]: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会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bai现需要ERG理论(existence relatedness growth):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双因素理论或激励-保健理论(two-factor theory / motivation-hygiene theory):内部因素于激励有关,外部因素与保健有关。相似性:以马斯洛理论为基础,ERG理论中的生存需要,对应马斯洛理论中的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关系需要对应马论中的社会需要,成长需要对应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双因素理论中的外部保健因素与生理、安全和社会需要有关,激励因素对应尊重与成长需要。差异性:马斯洛理论的需要层次遵循逐级上升的严格流程,而ERG理论则认为多种需要可以同时并存;同时如果高层需要未获满足,满足低层需要的愿望会更加强烈;双因素理论只对考察工作满意率有效果,而没有涉及生产率。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C Alderfer)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经验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3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Existenc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和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因而这一理论被称为 “ERG”理论。生存的需要与人们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有关,它包括马斯洛提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第二种需要是相互关系的需要,即指人们对于保持重要的人际关系的要求。这种社会和地位的需要的满足是在与其他需要相互作用中达成的,它们与马斯洛的社会需要和自尊需要分类中的外在部分是相对应的。最后,奥尔德弗把成长发展的需要独立出来,它表示个人谋求发展的内在愿望,包括马斯洛的自尊需要分类中的内在部分和自我实现层次中所包含的特征。  除了用3种需要替代了5种需要以外,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同的是,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还表明了:人在同一时间可能有不止一种需要起作用;如果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受到抑制的话,那么人们对较低层次的需要的渴望会变得更加强烈。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是一种刚性的阶梯式上升结构,即认为较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在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前得到充分的满足,二者具有不可逆性。而相反的是,“ERG”理论并不认为各类需要层次是刚性结构,比如说,即使一个人的生存和相互关系需要尚未得到完全满足,他仍然可以为成长发展的需要工作,而且这3种需要可以同时起作用。  此外,“ERG”理论还提出了一种叫做“受挫——回归”的思想。马斯洛认为当一个人的某一层次需要尚未得到满足时,他可能会停留在这一需要层次上,直到获得满足为止。相反地,“ERG”理论则认为,当一个人在某一更高等级的需要层次受挫时,那么作为替代,他的某一较低层次的需要可能会有所增加。例如,如果一个人社会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可能会增强他对得到更多金钱或更好的工作条件的愿望。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相类似的是,“ERG”理论认为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会引发出对更高层次需要的愿望。不同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是,“ERG”理论认为多种需要可以同时作为激励因素而起作用,并且当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企图受挫时,会导致人们向较低层次需要的回归。

147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