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2

我有歼击机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造价师考试必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angmiao1211

已采纳
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参加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一)工程造价专业大专毕业后,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工程或工程经济类大专毕业后,从事工程造  造价师  价业务工作满6年。  (二)工程造价专业本科毕业后,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4年;工程或工程经济类本科毕业后,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  (三)获上述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和取得硕士学位后,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3年。  (四)获上述专业博士学位后,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年。  在《人事部、建设部关于印发〈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人发〔1996〕77号)下属发之日前(即1996年8月26日前)已受聘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和《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两个科目。  (一)1970年(含)以前工程或工程经济类本科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15年。  (二)1970年(含)以前工程或工程经济类大专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0年。  (三)1970年(含)以前工程或工程经济类中专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5年。  根据《关于同意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内地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9号),凡符合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相应规定的香港、澳民居民均可按照文件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名参加考试。考试内容:  2013年造价师教材改版,对考试科目进行调理:  一:对教材的名称作出了更改,并调整了相关的内容,将原教材《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更名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将教材《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更名为《建设工程计价》,将原教材《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更名为《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将教材《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中涉及工程造价控制的内容全部纳入新教材《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二:根据职业资格考试加强技能考核的要求,增加了对实际能力考核的知识点,删除了部分基本概念的内容。  三:增补了最新出台的涉及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补充了新的工程计价业务的内容,  四:对《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安装工程)教材的专业进行了调整,选考部分由原来的三个专业合并为两个专业:A管道和设备工程,B:电气和自动化控制工程,调整后的《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2013版)仍分为四个科目:《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土木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各一册)《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

造价师考试必过

132 评论(13)

萌萌萌萌瓜

《造价管理》是造价考试科目里面的基础科目,不管是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观察,还是从其他科目之间联系来看,《造价管理》是所有考生的入门首选,所以很需要考生花时间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工程计价》这一科目的核心是“公式、计算”,也就是说要学好这门科目,一定要熟记各个章节的公式,计算题考的比较基础,难度不大,掌握教材当中的计算题以及计算思路,可以通过多做题来巩固记忆。《计量》是造价考试当中的专业科目,分为土建和安装两个专业,同学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专业。《计量》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可以把重点跟考点、容易混淆得点先整理出来,方便后面的记忆,同时还要多做相关的练习题来进行巩固。《案例分析》考生在学习与理解这门科目的考试知识点之前要和另外三门课程得教材内容对应关系搞清楚,明确科目本身所具备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在学习过程当中要做到融会贯通。案例分析是综合考核应考人员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程序以及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检验应考人员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报考人员在综合掌握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以及相关法规、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和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三个科目的基础运用。在备考造价的时候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还要多做配套的习题。做习题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还可以检阅出自己的不足,进而加强巩固。可以在小程序“小佑题库”上面去刷题,有很多的历年真题及章节练习,还可以在线提问,名师答疑。除了多做习题以外,及时复习巩固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人的大脑都是有记忆周期的,需要检阅出自己的不足,进而加强巩固。除了多做习题以外,及时的复习巩固也是很重要的。人的大脑都是有记忆周期的,需要各位考生隔几天就复习自己学过的知识,不断巩固记忆,知道把所有知识都牢记脑海中。不管是什么考试,都有一定的难度,只要找准适合自己的方法认真备考,就肯定可以通过!教材是考试的根本,做题是考试的目标,所以在备考的过程当中,省略掉任何一步,或者轻视任何一步都会非常影响你的学习。从一开始就要定好看书以及做题的计划,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处处都准备充分,拿下考试就会轻松许多。

302 评论(11)

悠然1968

备考,首先要了解考试科目和考试题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其次有针对性,跟着大纲走,才能事半功倍!最后,要做题,做真题。光说不练很容易造成眼高手低,而且造价的很多科目都需要在做题中加强记忆。

12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