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83

馒头笑开了花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坦桑尼亚首都经济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粉红蚕宝宝

已采纳
是雪村吧,

坦桑尼亚首都经济师

218 评论(9)

haorantaba

列宁同志

271 评论(12)

李老根记

英勇的游击队员[1]昵称“切”(El Che 或 Che),本名埃内斯托·格瓦拉(Ernesto Guevara),全名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西班牙语:Ernesto Rafael Guevara de la Serna),是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生、作家、游击队领导人、军事理论家、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曾经与卡斯特罗并肩作战。   自切死后,他成为了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英雄和左翼人士的象征。切·格瓦拉出生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患有哮喘病。他年轻时游历了整个拉丁美洲,并因亲眼目睹了贫穷的无处不在而深感震撼。他在这些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使他断定各国根深蒂固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结果,唯一的补救方法便是进行世界革命。这个信仰激励他介入了危地马拉在总统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领导下的社会改革;在美国中情局的暗中策划下,阿本斯政权最终在1954年危地马拉政变中被推翻,结束了危地马拉当时不同凡响的社会变革。   1955年,格瓦拉在墨西哥城先后结识了劳尔·卡斯特罗与菲德尔·卡斯特罗,加入他们的七·二六运动,怀抱着推翻亲美的独裁者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的理想、乘着格拉玛号返回古巴。不久,格瓦拉便在起义者中崭露头角,晋升为纵队司令,军衔为少校。他亲自指挥并参与了以少胜多的圣克拉拉战役,决定了古巴革命的最后胜利。古巴革命成功后,格瓦拉加入古巴国籍,并在革命政府中担任了数个要职,包括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长、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   格瓦拉曾以宣扬古巴革命的外交家之名横越地球。而格瓦拉所训练的民兵部队也在吉隆滩战役击溃了美国雇佣军,并为古巴带来了苏联的带有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其随后在1962年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另外,他也是文笔锋利、创作丰富的作家与日记作者,著有影响深远的游击战指南,及关于他横越南美洲的青年摩托车旅行的畅销自传。格瓦拉于1965年离开古巴,先后前往刚果(金)及玻利维亚试图点燃革命火种。在刚果(金)的军事行动受挫后,格瓦拉到玻利维亚领导游击队活动,最后因为当地农民出卖,被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的玻利维亚政府军逮捕,惨遭枪决。   格瓦拉是名极富传奇英雄色彩的历史人物,被誉为“人间的耶稣”、“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拉丁美洲的加里波第”、“完美的人”、“浪漫冒险家”。格瓦拉常现身于传记、回忆录、文章、纪录片、歌曲、电影,甚至电子游戏中也有他的身影,对其的褒扬远多于批判。《时代》杂志将格瓦拉选入二十世纪百大影响力人物。阿尔贝托·科尔达为他拍摄、命名为《英勇的游击队员》的照片,被美誉为“世上最知名的照片”。编辑本段生平年表  切·格瓦拉画像雕像集萃(21张)1928年6月14日,埃内斯托·格瓦拉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他是埃内斯托·格瓦拉·林奇和塞莉亚·德·拉·塞尔纳·德·拉·略萨的长子。   1947-1953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读书。 1950年,在油船厂上当水手,漫游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那。   1951年月12月-1952年8月偕同阿尔贝托·格拉纳多温游拉丁美洲各国。游历了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然后由委内瑞拉乘飞机途经美国迈阿密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   1953年3月,大学毕业,第二次漫游拉丁美洲各国。游历了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拿马,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在危地马拉参加了保卫阿本斯总统的斗争,在阿本斯政府被颠覆后移居墨西哥。   1954年-1956年,在墨西哥行医,后又在心脏病学研究所兼职。   1955年,结识菲德尔·卡斯特罗,加入他的革命队伍,参加“格拉玛”远征的准备工作。   1956年6月-8月,因加入菲德尔·卡斯特罗的远征部队被捕,囚禁于墨西哥城监狱。   11月25日,作为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领的82名起义者中的一员,乘“格拉玛”号游艇从图斯潘河口出发,前往古巴。   12月2日,“格拉玛”号抵达古巴。   1956年-1958年底,参加古巴马埃斯特腊山等地的武装斗争,在战斗中两度负伤。   1957年5月27-28日,参加乌维罗之战。   6月5日,晋升为少校,被任命为第四纵队司令。   1958年8月21日,奉命率领“西罗·雷东多”第八纵队进军拉斯维利亚斯省,并被任命为拉斯维利亚斯省城乡起义部队总司令。   10月16日,切的纵队抵达埃斯坎布拉伊山。   12月底,指挥部队攻打圣克拉拉。   1959年1月1日,圣克拉拉获解放。   1月2日,切的纵队进入哈瓦那,驻扎在卡瓦尼亚要塞。   2月9日,总统颁法令宣布切为古巴公民,享有与出生在古巴的人相同的各种权利。   6月2日,同阿莱达·马奇结婚。   6月12日-9月5日,受古巴政府委派,访问了埃及、苏丹、巴基斯坦、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日本、摩洛哥、南斯拉夫、西班牙。   10月7日,被任命为土地改革全国委员会工业司司长。   11月,被任命为古巴国家银行行长。   1960年2月5日,出席在哈瓦那举行的苏联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展览会的开幕式,第一次同米高扬见面。   5月,切的《游击战》一书在哈瓦那出版。   10月22日-12月9日,率领古巴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朝鲜。11月18日-12月1日,访问中国期间,受到了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总理周恩来及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的接见。   1961年2月23日,被任命为工业部部长和中央计划委员会委员,不久该委员会也归其领导。   4月17日,雇佣军入侵吉隆滩。切负责指挥驻防比那尔德里奥省的部队。   6月2日,同苏联签订经济协定。   8月,代表古巴出席在乌拉圭埃斯特角举行的泛美社会和经济理事会特别会议。在会上揭露了美国建立"争取进步联盟"的目的。访问了阿根廷和巴西,同弗朗迪西总统和夸德罗斯总统进行了会谈。   1962年3月8日,被任命为古巴革命统一组织全国领导成员,3月12日被任命为革命统一组织书记处书记和经济委员会委员。   4月15日,在哈瓦那古巴劳动者工会会议上发言,号召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8月27日-9月3日,率领古巴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继访问莫斯科之后,又访问了捷克斯洛伐克。   10月下半月至11月初,负责领导比那尔德里奥省的部队。   1963年5月,由于革命统一组织改组为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切被任命为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7月,率领政府代表团赴阿尔及利亚,庆祝该共和国独立一周年。   1964年1月16日,签署古苏技术援助议定书。   2月20日-4月13日,率领古巴代表团参加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4月15日-17日,访问法国、阿尔及利亚、捷克斯洛伐克。   11月5-19日,率领古巴代表团赴苏联,参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周年庆祝活动。   12月9日-17日,率领古巴代表团参加在纽约举行的第十九届联合国大会。   12月下旬,访问阿尔及利亚。   1965年1月-3月,访问中国、马里、刚果(金)、几内亚、加纳、达荷美、坦桑尼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在阿尔及利亚参加亚非团结组织第二届会议。   2月3日,率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代表团抵达北京,在机场受到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小平和北京市市长彭真的热烈欢迎。   2月9日,结束在中国的访问,邓小平和彭真再次亲往机场,为他送行。   3月14日,返回哈瓦那。   3月15日,向工业部的工作人员报告国外之行的情况,这是他在古巴最后一次公开讲演。   4月1日,给菲德尔·卡斯特罗写了告别信。   10月3日,卡斯特罗在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宣读切·格瓦拉的告别信。   1966年11月7日,到达玻利维亚尼阿卡瓦苏河畔的游击队营地。   1967年,3月22日,以拉蒙为化名的切·格瓦拉领导游击队(玻利维亚民族解放军)开始军事行动。   4月17日,切·格瓦拉的《通过三大洲会议致世界人民的信》在哈瓦那发表。   7月29日,拉丁美洲团结组织成立大会在哈瓦那开幕。会议主席团根据许多代表团的建议,宣告象征性地成立“拉丁美洲国”,并宣布"敬爱的游击队员埃内斯托·切·格瓦拉少校为我们共同的祖国-拉丁美洲-的荣誉公民"。   10月8日,在尤罗山峡战斗中,切·格瓦拉受伤被俘。   10月9日,切·格瓦拉在拉伊格拉村被玻利维亚特种部队“突击队”杀害,时年39岁。编辑本段个人履历家庭背景  格瓦拉出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是一个西班牙和爱尔兰裔家庭的长子。他出生证明上的日童年格瓦拉期是1928年6月14日,但一些资料认为他实际上出生于1928年5月14日。他的出生证明被故意修改,以掩饰他母亲在结婚时已怀孕的事实。格瓦拉的父亲埃内斯托·格瓦拉·林奇的家族已在阿根廷生活了12代,是一个声誉卓著的家族。他的祖先帕特里克·林奇1715年出生于爱尔兰,后经西班牙转辗来到阿根廷,在18世纪末,他已成为了巴拉那河地区的总督。而他母亲塞莉亚·德·拉·塞尔纳·略萨的家族也已在阿根廷生活了7代,同样也是贵族家庭,祖先约瑟·德·拉·塞尔纳曾是西班牙最后一任驻秘鲁总督。格瓦拉的父母于1927年结婚。   格瓦拉父亲在传记《我的儿子,切》中写到:   “5月(注:1930年)的一个早晨,寒风呼啸,我的妻子带着我们的小埃内斯托去游泳。中午时分,我去俱乐部找他们,准备和他们一起去吃午饭,这时我发现,孩子穿着一身湿漉漉的游泳衣,已经冻得直打哆嗦。塞莉亚却还一个劲地在游泳。她不是个有经验的母亲,根本没有意识到现在已是冬天,天气变化对这样一个脆弱的孩子来说,该有多危险。”从此格瓦拉便患上了严重的哮喘。受这个有着一定左翼思想的上层家庭(尤其是作为阿根廷共产党员的姨父母)的影响,格瓦拉从小便对政治十分热衷。虽然患有哮喘,但格瓦拉十分热爱体育运动。1948年,他进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学习医学,并于1953年3月顺利完成了学业。早年漫游美洲  青年格瓦拉,摄于1951年当他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格瓦拉时常利用假期在拉丁美洲周游。1950年1、2月暑假时,他游历了阿根廷北部的12个省,走过了约4000多公里的路程。1951年,他在自己的好友药剂师阿尔贝托·格拉纳多(Alberto Granado)的建议下,决定休学1年环游整个南美洲。他们的交通工具是一辆1939年产的Norton摩托车。他们于1951年12月29日出发,决定的线路为:沿着安第斯山脉穿越整个南美洲,经阿根廷、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到达委内瑞拉。在路途的中间他们的摩托车坏掉了。格瓦拉还在秘鲁的一个麻风病人村作了几个月的义工。   在这次旅行中,格瓦拉开始真正了解拉丁美洲的贫穷与苦难,他的国际主义思想也在这次旅行中渐渐定型,他开始认为拉美各个独立的国家其实是一个拥有共同的文化和经济利益的整体,倘若革命则需要国际合作。离家8个月后,1952年9月,格瓦拉乘飞机回到了阿根廷,全家人都去机场迎接他。在他此时的一篇日记中他写到:   “写下这些日记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时,就已经死去。我,已经不再是我。”   格瓦拉在这次旅行中所写的日记后来被成册出版,依此好莱坞于2004年拍摄了电影《摩托日记》。   旅行结束后,格瓦拉开始拼命复习,在1953年6月1日,他正式毕业于医学院。他本可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医生,可是,这次旅行彻底改变了格瓦拉。在危地马拉的转变  由于庇隆政府当时在阿根廷的的独裁统治,担心儿子被征用做军医的母亲让格瓦拉逃离阿根廷。1953年7月7日,格瓦拉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拉美之旅。在玻利维亚经历了一次革命之后,格瓦拉从厄瓜多尔前往危地马拉。途经哥斯达黎加时,这个当时拉美唯一的民主国家深深打动了格瓦拉。   1953年12月24日,格瓦拉到达了危地马拉。当时危地马拉正处于年轻的左翼总统阿本斯(Arbenz)的领导下,进行着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土地改革,矛头直指美国联合果品公司。   在危地马拉,格瓦拉结识了许多由于反抗独裁统治者而被迫流亡的革命者,其中有秘鲁女革命者伊尔达·加德亚(后来在墨西哥,她成为了格瓦拉第一任妻子)。格瓦拉与这些革命者一起投入保卫阿本斯政权的斗争,积极为阿本斯民主政府服务。在这一时期,格瓦拉得到了他知名的绰号“切”(Che),“Che”是一个西班牙语的感叹词,在阿根廷和南美的一些地区被广泛使用,是人打招呼和表示惊讶的常用语,类似于汉语中的“喂”、“喔”等。   1954年2月12日,在给姑妈贝阿特丽斯的信中,格瓦拉第一次坦率地承认他与危地马拉的共产党人有联系,他在信中写道:“我的地位,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个爱好文艺的空想家。置身于这个环境中,在危地马拉劳动党这一批人中间,我有意地站在赞成危地马拉政府的立场。于是,我就跟有这种倾向的知识分子有联系。还在几个工会里当医生。”   1954年3月28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洪都拉斯成立了一支由危地马拉军官阿马斯领导的雇佣军,准备颠覆阿本斯政权。1954年6月,武装到牙齿的阿马斯的雇佣军(共有800人,其中200人是危地马拉人)入侵危地马拉。6月27日,阿本斯总统被迫辞职。阿本斯政权被颠覆后,阿马斯成为危地马拉总统,开始对左翼人士进行残酷的镇压,几个月之内约9000人被捕或被杀害,格瓦拉也上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黑名单。   在危地马拉的革命经历使格瓦拉认识到:要用医道去造福人类,必须首先发动一场革命,推翻反动独裁统治。从此,格瓦拉坚定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认为共产主义是解决目前拉美种种困难的唯一途径。   随后,他前往墨西哥避难,并在此结识了劳尔·卡斯特罗和菲德尔·卡斯特罗。参加古巴革命  1955年,格瓦拉同卡斯特罗兄弟在墨西哥城相遇,当时卡斯特罗兄弟正在为重返古巴进行武装斗争并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作准备。格瓦拉迅速加入了卡斯特罗组织的名为“七·二六运动”(以一次失败的革命:蒙卡达事件的日期命名)的军事组织。1956年11月25日,“七二六运动”的82名战士挤在“格拉玛号”(Granma)小游艇上,从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Veracruz)的图斯潘(Tuxpan)出发,驶向古巴。   1956年12月2日,比计划推迟了两天,他们在古巴南部的奥连特省的一片沼泽地登陆,遭到巴蒂斯塔的军队的袭击,只有12人在这次袭击中幸存。格瓦拉,作为军队的医生,在一次战斗中,当面前一个是药箱,另一个是子弹箱时,他扛起了子弹箱。从这一刻开始,格瓦拉彻底从医生转变为了一名战士。   格瓦拉在古巴,摄于1958年11月剩余的游击队战士,在马埃斯特腊山中安顿下来,并使革命队伍逐渐壮大,得到了一些农民及工人的支持。在战斗中,格瓦拉的超人的勇气及毅力、出色的战斗技巧和对敌人的冷酷无情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包括卡斯特罗的赏识。他很快成为了卡斯特罗最得力和信赖的助手。到1958年初游击队员约有280人,在经历了一系列战斗之后,到12月27日,革命军拥有了8000平方公里土地和50万人民。1959年1月2日,革命军成功占领古巴首都哈瓦那,巴蒂斯塔出逃。这段经历,被格瓦拉写入了自己1963年出版的《古巴革命战争的回忆》(Pasajes de la Guerra Revolucionaria)中。跻身政府高官  战争结束后,古巴新政府成立,格瓦拉被授予“古巴公民”的身份。1959年5月22日,格瓦拉同自己的第一任秘鲁裔妻子伊尔达·加德亚(Hilda Gadea)离婚,他们唯一的女儿由格瓦拉抚养。6月,格瓦拉同参与了古巴革命且与自己志同道合的阿莱达·马奇(Aleida March)结婚,之后他们共育有4个子女。   首先,格瓦拉被任命为卡瓦尼亚堡军事监狱的检察长,负责清除巴蒂斯塔时代的战犯(主要是政客和警察),一些资料认为格瓦拉处死了156人,但一般认为,人数可能高达600。1959年10月,并不懂经济学的格瓦拉被任命为国家银行行长,开始对古巴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企业收归国有,并实行了土地改革。1961年,格瓦拉又被任命为工业部长。格瓦拉帮助卡斯特罗在古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古巴遭到美国经济封锁后,格瓦拉与苏联签定了贸易协定。在这段时间内,他也因为其对美国的强硬态度而逐渐闻名于西方。在古巴导弹危机中,他是1962年赴莫斯科谈判的古巴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并最终签署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武器的计划。格瓦拉认为,安置苏联的导弹将捍卫古巴独立,使古巴免于遭受美国的侵略。   1964年12月,格瓦拉代表古巴出席联合国第19次大会,之后相继访问了阿尔及利亚、刚果(金)等8个非洲国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当1965年3月14日回到古巴后,他与卡斯特罗在诸如对苏关系、援助第三世界革命等问题上的分歧日趋严重。不久他辞去了自己的职务,4月1日他乘飞机离开了古巴,前往刚果(金)。   在古巴担任高官期间,格瓦拉抵制官僚主义,生活节俭,并且拒绝给自己增加薪水。他从没上过夜总会,没有看过电影,也没去过海滩。一次在苏联一位官员家里做客时,当那位官员拿出极昂贵的瓷器餐具来招待格瓦拉时,格瓦拉对主人说:“真是讽刺,我这个土包子怎么配使用这么高级的餐具?”同时格瓦拉周末还积极参加义务劳动,比如在甘蔗地或工厂里劳动。格瓦拉参加义务劳动出走刚果行动  1965年4月23日,格瓦拉从坦桑尼亚穿越坦噶尼喀湖,前往刚果。一些资料指出,在之前他同卡斯特罗的一次秘密会谈中,格瓦拉说服了卡斯特罗支持这次行动。在最初他得到了当时刚果游击队领导人洛朗-德西雷·卡比拉(Laurent-Désiré Kabila)的协助,但不久格瓦拉拒绝了他的帮助,认为其是完全无意义的,并写到:“没有什么能让我相信他是一个现在的人”。   格瓦拉向刚果起义军队传授游击战术,他的计划是利用刚果坦噶尼喀湖西岸的解放区作为基地,训练刚果及周边国家的革命武装。此时格瓦拉已经37岁,而且并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经验(他的哮喘使他免于在阿根廷服兵役),他的战斗经验大都来自古巴革命。   与刚果政府军一道的美国中情局人员,此时正全程监控格瓦拉部队的对外通信,以便于在格瓦拉的游击队来袭前能先发制人、截断其补给线。格瓦拉在此役所期许的是能够向当地的辛巴人灌输古巴共产主义革命思想及游击战术,将他们训练成一批骁勇善战的游击队。事后格瓦拉在他的《刚果日记》里回忆,当地人组织起来的乌合之众愚笨、漫无纪律、内部纷争不休是导致这次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同年,在非洲丛林吃足了7个月的苦头之后,病弱的格瓦拉沮丧地与他剩存的古巴战友离开刚果(有6个伙伴没能活着离开)。格瓦拉一度考虑将受伤士兵送回古巴,自己留在刚果丛林里战到最后一刻,用生命为革命竖立典范。不过,在几次徘徊后,格瓦拉经不住同志们的苦苦哀求,同他们一起离开了刚果。格瓦拉在刚果,摄于1965年离开刚果的格瓦拉并没有因此回到他熟悉的古巴。在卡斯特罗公布的格瓦拉道别信里,格瓦拉宣称他将切断与古巴的一切联系,投身于世界其他角落的革命运动。为此,格瓦拉深觉在道义上他不应回古巴。接下来的六个月里,格瓦拉极其低调地游走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布拉格以及东德。这段时期,格瓦拉除了记载他在刚果的经过外,还开始起草两本书,准备对经济学及哲学加以论述。在卡斯特罗获悉格瓦拉的下落后,极力要求他的老同志回到古巴。格瓦拉则明确地声明,除非是为了在拉丁美洲国家进行革命活动,因地利之便,他会在绝对机密的情况下回到古巴进行筹备工作外,他将不再踏上这片土地。

283 评论(10)

pangdaxiang

世界各个国家首都 亚洲: 一、东亚: 中国首都或首府:北京 蒙古首都或首府:乌兰巴托 朝鲜首都或首府:平壤 韩国首都或首府:首尔 日本首都或首府:东京 俄罗斯(远东) 二、东南亚: 越南首都或首府:河内 老挝首都或首府:万象 柬埔寨首都或首府:金边 缅甸首都或首府:仰光 泰国首都或首府:曼谷 马来西亚首都或首府:吉隆坡 新加坡首都或首府:新加坡 文莱达鲁萨兰国首都或首府:斯里巴加湾市 菲律宾首都或首府:马尼拉 印度尼西亚首都或首府:雅加达 东帝汶首都或首府:帝力 三、中南亚: 哈萨克斯坦首都或首府:阿斯塔纳 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或首府:比什凯克 乌兹别克斯坦首都或首府:塔什干 塔吉克斯坦首都或首府:杜尚别 土库曼斯坦首都或首府:阿什哈巴德 阿富汗首都或首府:喀布尔 巴基斯坦首都或首府:伊斯兰堡 不丹首都或首府:延布 印度首都或首府:新德里 孟加拉国首都或首府:达卡 斯里兰卡首都或首府:科伦坡 马尔代夫首都或首府:马累 四、西亚: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首都或首府:德黑兰 伊拉克首都或首府:巴格达 科威特首都或首府:科威特城 沙特阿拉伯首都或首府:利雅得 巴林首都或首府:麦纳麦 卡塔尔首都或首府:多哈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或首府:阿布扎比 阿曼首都或首府:马斯喀特 也门首都或首府:萨那 约旦首都或首府:安曼 巴勒斯坦被占领土首都或首府:拉马拉 以色列首都或首府:特拉维夫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首都或首府:大马士革 黎巴嫩首都或首府:贝鲁特 土耳其首都或首府:安卡拉 塞浦路斯首都或首府:尼科西亚 阿塞拜疆首都或首府:巴库 格鲁吉亚首都或首府:第比利斯 亚美尼亚首都或首府:埃里温 欧洲: 一、北欧: 冰岛首都或首府:雷克雅未克 斯瓦尔巴德群岛首都或首府:朗伊尔城 法罗群岛首都或首府:托尔斯港 丹麦首都或首府:哥本哈根 挪威首都或首府:奥斯陆 瑞典首都或首府:斯德哥尔摩 芬兰首都或首府:赫尔辛基 奥兰群岛首都或首府:玛丽港 爱沙尼亚首都或首府:塔林 拉脱维亚首都或首府:里加 立陶宛首都或首府:维尔纽斯 二、西欧: 爱尔兰首都或首府:都柏林 英国首都或首府:伦敦 英格兰首都或首府:伦敦 威尔士首都或首府:加的夫 苏格兰首都或首府:爱丁堡 北爱尔兰首都或首府:贝尔法斯特 根西首都或首府:圣彼得港 泽西首都或首府:圣赫利尔 马恩岛首都或首府:道格拉斯 法国首都或首府:巴黎 荷兰首都或首府:阿姆斯特丹 比利时首都或首府:布鲁塞尔 卢森堡首都或首府:卢森堡 德国首都或首府:柏林 奥地利首都或首府:维也纳 瑞士首都或首府:伯尔尼 列支敦士登首都或首府:瓦杜兹 三、南欧: 葡萄牙首都或首府:里斯本 西班牙首都或首府:马德里 直布罗陀 安道尔首都或首府:安道尔 摩纳哥首都或首府:摩纳哥 意大利首都或首府:罗马 梵蒂冈首都或首府:梵蒂冈城 马耳他首都或首府:瓦莱塔 圣马力诺首都或首府:圣马力诺 希腊首都或首府:雅典 四、东欧和东南欧: 俄罗斯首都或首府:莫斯科 白俄罗斯首都或首府:明斯克 乌克兰首都或首府:基辅 波兰首都或首府:华沙 捷克共和国首都或首府:布拉格 斯洛伐克首都或首府:布拉迪斯拉发 匈牙利首都或首府:布达佩斯 斯洛文尼亚首都或首府:卢布尔雅那 克罗地亚首都或首府:萨格勒布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萨拉热窝 波黑联邦首都或首府:萨拉热窝 塞族共和国首都或首府:巴尼亚卢卡 塞尔维亚和黑山首都或首府:贝尔格莱德 塞尔维亚首都或首府:贝尔格莱德 伏伊伏丁那首都或首府:诺维萨德 科索沃首都或首府:普里什蒂纳 黑山首都或首府:波德戈里察 马其顿首都或首府:斯科普里 阿尔巴尼亚首都或首府:地拉那 摩尔多瓦首都或首府:基希讷乌 罗马尼亚首都或首府:布加勒斯特 保加利亚首都或首府:索非亚 非洲: 一、北非: 埃及首都或首府:开罗 苏丹首都或首府:喀土穆 利比亚首都或首府:的黎波里 突尼斯首都或首府:突尼斯 阿尔及利亚首都或首府:阿尔及尔 摩洛哥首都或首府:拉巴特 西撒哈拉 二、西非: 毛里塔尼亚首都或首府:努瓦克肖特 塞内加尔首都或首府:达喀尔 冈比亚首都或首府:班珠尔 马里首都或首府:巴马科 布基纳法索首都或首府:瓦加杜古 佛得角首都或首府:普拉亚 几内亚比绍首都或首府:比绍 几内亚首都或首府:科纳克里 塞拉利昂首都或首府:弗里敦 利比里亚首都或首府:蒙罗维亚 科特迪瓦首都或首府:亚穆苏克罗 加纳首都或首府:阿克拉 多哥首都或首府:洛美 贝宁首都或首府:波多诺伏 尼日尔首都或首府:尼亚美 尼日利亚首都或首府:阿布贾 圣赫勒拿首都或首府:詹姆士敦 三、中非: 喀麦隆首都或首府:雅温得 赤道几内亚首都或首府:马拉博 乍得首都或首府:恩贾梅纳 中非共和国首都或首府:班吉 加蓬首都或首府:利伯维尔 刚果(布)首都或首府:布拉柴维尔 刚果(金)首都或首府:金沙萨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首都或首府:圣多美 安哥拉首都或首府:罗安达 四、东非: 厄立特里亚首都或首府:阿斯马拉 埃塞俄比亚首都或首府:亚的斯亚贝巴 吉布提首都或首府:吉布提 索马里首都或首府:摩加迪沙 肯尼亚首都或首府:内罗毕 乌干达首都或首府:坎帕拉 坦桑尼亚首都或首府:达累斯萨拉姆 卢旺达首都或首府:基加利 布隆迪首都或首府:布琼布拉 马拉维首都或首府:利隆圭 莫桑比克首都或首府:马普托 马达加斯加首都或首府:塔那那利佛 塞舌尔首都或首府:维多利亚 科摩罗首都或首府:莫罗尼 马约特首都或首府:马穆楚 毛里求斯首都或首府:路易斯港 留尼汪首都或首府:圣丹尼斯 五、南非: 赞比亚首都或首府:卢萨卡 津巴布韦首都或首府:哈拉雷 博茨瓦纳首都或首府:哈博罗内 纳米比亚首都或首府:温得和克 南非首都或首府:比勒陀利亚 莱索托首都或首府:马塞卢 斯威士兰首都或首府:姆巴巴纳 大洋洲: 一、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拉尼西亚: 澳大利亚首都或首府:堪培拉 新西兰首都或首府:惠灵顿 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或首府:莫尔兹比港 所罗门群岛首都或首府:霍尼亚拉 斐济群岛首都或首府:苏瓦 瓦努阿图首都或首府:维拉港 新喀里多尼亚首都或首府:努美阿 二、密克罗尼西亚: 北马里亚纳群岛首都或首府:塞班 关岛首都或首府:阿加尼亚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首都或首府:科洛尼亚 帕劳首都或首府:科罗尔 马绍尔群岛共和国首都或首府:马朱罗 基里巴斯首都或首府:拜里基 瑙鲁 三、波利尼西亚: 图瓦卢首都或首府:富纳富提 瓦利斯和富图那首都或首府:马塔乌图 托克劳 萨摩亚首都或首府:阿皮亚 美属萨摩亚首都或首府:帕果帕果 美属太平洋小岛 汤加首都或首府:努库阿洛法 纽埃首都或首府:阿洛菲 库克群岛首都或首府:阿瓦鲁阿 法属波利尼西亚首都或首府:帕皮提 皮特凯恩岛首都或首府:亚当斯敦 美洲 一、北美地区: 格陵兰首都或首府:努克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首都或首府:圣皮埃尔 百慕大首都或首府:哈密尔顿 加拿大(Canada)首都或首府:渥太华(Ottawa) 美国首都或首府:华盛顿 二、中美地区: 墨西哥首都或首府:墨西哥城 危地马拉首都或首府:危地马拉 伯利兹首都或首府:贝尔莫潘 萨尔瓦多首都或首府:圣萨尔瓦多 洪都拉斯首都或首府:特古西加尔巴 尼加拉瓜首都或首府:马那瓜 哥斯达黎加首都或首府:圣何塞 巴拿马首都或首府:巴拿马城 三、加勒比群岛: 巴哈马首都或首府:拿骚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首都或首府:科伯恩城 古巴首都或首府:哈瓦那 东加勒比地区 牙买加首都或首府:金斯敦 开曼群岛首都或首府:乔治敦 海地首都或首府:太子港 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或首府:圣地亚哥 波多黎各首都或首府:圣胡安 美属维尔京群岛首都或首府:夏洛特阿马利亚 英属维尔京群岛首都或首府:罗德城 安圭拉首都或首府:瓦利 圣基茨和尼维斯首都或首府:巴斯特尔 安提瓜和巴布达首都或首府:圣约翰 蒙特塞拉特首都或首府:普利茅斯 瓜德罗普首都或首府:巴斯特尔 多米尼克国首都或首府:罗索 马提尼克首都或首府:法兰西堡 圣卢西亚首都或首府:卡斯特里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首都或首府:金斯敦 格林纳达首都或首府:圣乔治 巴巴多斯首都或首府:布里奇顿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或首府:西班牙港 荷属安第列斯首都或首府:威廉斯塔德 阿鲁巴首都或首府:奥莱涅斯塔德 四、南美: 哥伦比亚首都或首府:圣菲波哥大 厄瓜多尔首都或首府:基多 委内瑞拉首都或首府:加拉加斯 圭亚那首都或首府:乔治敦 苏里南首都或首府:帕拉马里博 法属圭亚那首都或首府:卡宴 秘鲁首都或首府:利马 利维亚首都或首府:苏克雷 巴拉圭 首都或首府:亚松森 巴西首都或首府:巴西利亚 乌拉圭首都或首府:蒙得维的亚 阿根廷首都或首府:布宜诺斯艾利斯 智利首都或首府:圣地亚哥 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首都或首府:阿根廷港(斯坦利港)

160 评论(14)

红枫叶马大姐

亚洲各国国名及首都 中国(北京) 韩国(汉城) 朝鲜(平壤) 日本(东京) 马来西亚(吉隆坡) 印度(新德里)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泰国(曼谷) 越南(河内) 斯里兰卡(科伦坡) 缅甸(仰光) 孟加拉国(达卡) 不丹(廷布) 阿富汗(喀布尔) 柬埔寨(金边) 尼泊尔(加德满都) 老挝(万象) 锡金(甘托克) 菲律宾(马尼拉) 阿塞拜疆(巴库)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 亚美尼亚(埃里温)塔吉克斯坦(杜尚别) 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 新加坡(新加坡) 马尔代夫(马累) 文莱(斯时巴加湾) 东帝汶(帝力)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伊拉克(巴格达) 伊朗(德黑兰) 约旦(安曼) 沙特阿拉伯(利雅德) 阿联酋(阿布扎比) 阿曼(马斯喀特) 科威特(科威特) 以色列(特拉维夫) 也门(亚丁) 巴勒斯坦(耶路撒冷) 卡塔尔(多哈) 巴林(麦纳麦) 叙利亚(大马士革) 黎巴嫩(贝鲁特) 蒙古(乌兰巴托) 塞浦路斯(尼科西亚) 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 吉尔吉斯(比什凯克) ===================================================================== 欧洲各国国名及首都 英国(伦敦)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 法国(巴黎) 波兰(华沙) 瑞士(伯尔尼) 瑞典(斯德哥尔摩) 意大利(罗马) 德国(柏林) 摩纳哥(摩纳哥) 拉脱维亚(里加) 希腊(雅典) 阿尔巴尼亚(地拉那) 挪威(奥斯陆)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 保加利亚(索非亚) 荷兰(阿姆斯特丹) 爱尔兰(都柏林) 捷克(布拉格) 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 葡萄牙(里斯本) 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 土耳其(安卡拉) 丹麦(哥本哈根) 卢森堡(卢森堡) 西班牙(马德里) 圣马力诺(圣马力诺) 匈牙利(布达佩斯) 列支敦士登(瓦杜兹) 冰岛(雷克雅未克) 安道尔(安道尔) 芬兰(赫尔辛基) 俄罗斯(莫斯科) 乌克兰(基辅) 白俄罗斯(明斯克) 法罗群岛(曹斯哈恩) 摩尔多瓦(基希讷乌) 立陶宛(维尔纽斯) 爱沙尼亚(塔林) 马其顿(斯科普里)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 梵蒂冈(梵蒂冈城) 比利时(布鲁塞尔) 马耳他(瓦莱塔)====================================================================== 非洲各国国名及首都 安哥拉(罗安达)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 埃及(开罗) 中非(班吉) 几内亚(科纳克里) 几内亚比绍(比绍) 博茨瓦纳(哈博罗内) 布基纳法索(瓦加杜古) 上沃尔特(瓦加杜古) 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 马里(巴马科) 马拉维(利隆圭) 扎伊尔(金沙萨) 赤道几内亚(马拉博) 冈比亚(班珠尔) 贝宁(波多诺伏) 毛里求斯(路易港) 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 乌干达(坎帕拉) 布隆迪(布琼布拉) 卡奔达(卡奔达) 卢旺达(基加利) 乍得(恩贾梅纳) 尼日尔(尼亚美) 尼日利亚(拉各斯) 加纳(阿克拉 加蓬(利伯维尔)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圣多美) 吉布提(吉布提) 多哥(洛美) 苏丹(喀土穆) 利比亚(的黎波里) 利比里亚(蒙罗维亚) 佛得角(普腊亚) 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 纳米比亚(温得和克)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 肯尼亚(内罗毕) 南非(比勒陀利亚) 科摩罗(莫罗尼) 津巴布韦(索尔兹伯里) 突尼斯(突尼斯) 莱索托(马塞卢) 莫桑比克(马普托) 索马里(摩加迪沙) 象牙海岸(阿比让) 喀麦隆(雅温得) 塞内加尔(达喀尔) 塞舌尔(维多利亚) 塞拉利昂(弗里敦) 摩洛哥(拉巴特) 赞比亚(卢萨卡) 圣赫勒拿(詹姆斯敦) 留尼汪(圣但尼) 斯威士兰(姆巴巴纳) 西撒哈拉(阿尤恩) 刚果(布拉柴维尔) ====================================================================== 美洲各国国名及首都 美国(华盛顿) 加拿大(渥太华) 秘鲁(利马) 海地(太子港) 萨尔瓦多(圣萨尔瓦多) 智利(圣地亚哥) 古巴(哈瓦那) 尼加拉瓜(马那瓜) 巴哈马(拿骚) 巴拿马(巴拿马城) 玻利维亚(拉巴斯) 洪都拉斯(特古西加尔巴) 厄瓜多尔(基多) 牙买加(金斯敦) 乌拉圭(蒙得维的亚) 巴巴多斯(布里奇顿) 圣卢西亚(卡斯特里) 圭亚那(乔治敦) 危地马拉(危地马拉) 多米尼加(圣多明各) 墨西哥(墨西哥城) 哥伦比亚(波哥大) 安提瓜(圣约翰) 苏里南(帕拉马里博) 伯利兹(贝尔莫潘)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维尔京群岛(罗德城) 委内瑞拉(加拉加斯) 哥斯达黎加(圣约瑟)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西班牙港) 格林纳达(圣乔治) ====================================================================== 大洋洲各国国名及首都 澳大利亚(堪培拉) 新西兰(惠灵顿) 斐济(苏瓦) 马里亚纳群岛(塞班) 汤加(努库阿洛法) 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 西萨摩亚(阿皮亚) 关岛(阿加尼亚) 图瓦卢(富纳富提) 所罗门群岛(霍尼亚拉) 波利尼西亚(帕皮提) 诺福克岛(金斯敦) 库克群岛(阿瓦鲁阿) 瑙鲁(瑙鲁)

269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