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24

打豆打豆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事业单位中级经济师难考吗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idnightAngel

已采纳
含金量:普通,一般只能用于落户,及说明你有中级职称,不能说明什么,但是他说考取高级经济师必考的内容。目前只是对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有用,对企业的退休人员暂时也没有用,通常中级职称对企业退休人员人员也无用,但是高级职称对企业事业单位的都有用。不太好考,通过率通常在10%--13%, 今年改了,可以两年连续通过,略微好点。不建议你报加强班,因为这门考试范围太广,大多都是要记住的内容,考试等于是从书本中人员任意抽取一段内容让你看一下顺序对吗?内容对吗?缺少什么? 学习的方法就是多看书,多做历年考题和模拟题,要准确记住,电脑出题都是重复的记忆内容,但是要准确。如果你对自己不放心,可以报一个网上班。建议你下载一个软件:“喜马拉雅”软件,该软件有真人朗读教材,这样你可以以1.2-2.0倍的速度听教材,强行自己跟着学,这样可以克服自己的“厌学”行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自贡本地是否有,我个人认为肯定有,你上网能查到。希望你能顺利通过。

事业单位中级经济师难考吗

264 评论(9)

易超风格

中级经济师更好考。主要原因:对学员的专业要求相对较低,容易学习和备考;试题形式相对简单;成绩有效期长;相比其他中级职称,经济师考试难度较小。而其他统计师、工程师和药师类职称考试,也都是对专业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才能通过考试。

127 评论(10)

亲爱的猪小呢

一看工作:相信大家都知道经济师在有的事业单位或国企工资评定职称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首先需要先看用人单位的需求。二看个人:首先,如果你学的就是金融方面的,当然金融经济师是你的首选,复习备考起来也比别人更加有优势。如果你是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考生,可以通过各专业的教材目录筛选容易理解的和感兴趣的专业科目,这同样是一种选专业的方法。

244 评论(13)

yuqian1004

中级职称中最好考的是经济师。其实这也算圈内人公认的一件事了,最容易考的是中级经济师,因为它可以不限制专业,不限制类别。有十个专业可以报考,人力,工商相对好考些,计算题量少。

301 评论(10)

水金之幻

这个就要看看你到底想考什么了!我觉得中级经济师中的金融专业啊~我觉得不错,你不是现在是行政了吗!你可以考人力资源管理啊!这是我的个人意见哦!或者你可以去“中华考试网论坛”上去看看啊!没准能遇到好的前辈给你指导呢!

353 评论(14)

蒋大女儿

这二个中级职称我都是一次性考通过的,对我而言,中经没费什么力就考合格了,中会则是非常费力才考合格的。总之,我感觉二者在难度上有天壤之别 。

116 评论(11)

dp24044979

经济师。经济师考试各个专业难度差别不大。也就是从客观难度上来说,各个专业是一样的。所谓哪个专业好考要从个人的主客观情况来选择。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来选择专业:详情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中国职称大学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必搜最关键的“郑密路航海路”)、高级经济师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教师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等。 1.先问单位:经济师考试本身对专业是不限制的。但是,有些单位在评职称时候会限定专业,比如,有些房地产公司只给评建筑和房地产的经济师。所以第一步先问单位人事。2.看教材内容:最简便的方法是浏览各个教材的目录,从中筛选自己觉得感兴趣和容易理解的,这非常有助于你对专业的选择。3.看自己具体情况:你是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比如你在民航相关单位工作,优先选择就是民航专业;你在学校学过什么专业的课程,比如你学过金融,可以优先选择金融,不过如果你已经毕业7、8年,那这个条件你基本可以忽略了;你近期是否考过其他考试,如会计类、建工类等,这个比较重要,如果你近1、2年考过别的考试,可以结合对经济师各专业的了解去选择,对你考经济师会非常有帮助! 从往年的报考情况来看,中级经济师报考人数比较靠前的几个专业依次是:工商管理、人力资源、金融、财政税收、建筑、商业、房地产、农业、保险等。一般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的专业内容相对比较简单,计算题相对比较少。工商管理是一个宏观的科目,包含了很多体系,所以工商管理考核的内容更加广泛。人力资源专业考核的内容则紧扣人力,更偏重学习考核人力资源工作所需的知识。各专业难度也不能一概而论,主要还是要看自己的情况。比如你从事的建筑行业,那么对你来说考建筑专业可能就比人力资源简单了。建议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工作岗位、职业规划、在校所学专业、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进行选择,不要盲目跟风。

248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