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不所在
跟着Serena觅好食
多看参考书和教材工具书吧,高鸿业老师的《西方经济学》主要从中国的视角讲解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就是西方的经济学思想,可以先看曼昆的宏观和微观。其次还有类似《牛奶可乐经济学》这类的书籍也可以闲暇时间阅读,更贴近生活,能让自己更理解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吧,对整体的学习也有帮助。祝学有所成。
cdzsmz5288
大学生我比较支持多参加社会实践,如果没有考研的打算,在闲暇时间里可以去打暑假工或者小时工,或者参加义工活动,多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有利于以后进入社会做打算。
I小蘑菇I
我觉得微观和宏观室要分看的,微观部分的话涉及到数学推理的比较多特别是生产理论和厂商理论两块的内容需要很熟练才会做些计算题。后面的福利经济学部分的最近也是比较火。宏观部分要注意整体性,其实宏观就是一个巨大的模型。以GDP的核算为基础,再到IS-LM模型,然后把IS-LM的交点化作一条线得到了AS-AD模型。宏观的难点也在于最后有一些新古典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需要和前面完全区分开来看。
beckywei12266
经济师考试并不难,如果你有一定的基础和学习时间,自学通过经济师考试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来看看这位考友是如何通过自学过关的吧。 2005年报考了中级经济师,在没有教师、辅导材料的情况下,通过自学,参加考试,通过。个人有些经验,与大家交流 1、大纲是关键 很多人觉得教材的内容很多,覆盖面大。但是,有一个原则:考试是有范围的,这就是大纲。 我的方法很笨,把大纲的每个知识点抄下来,然后看书,每次看书都是带着问题去看,并且对于感觉有疑问的都做笔记,尽量把问题完整的解答出来。不要怕麻烦,我从6月份拿到书,到11月1号停止学习,8开的笔记本用掉4个,墨水写了2瓶,还用坏了10支签字笔。呵呵,好象消耗有点多。 2、学习时间是保证 大部分报名参考人员都和我一样,有老婆孩子老人、有工作,年纪也3、40岁了,学习的确比较费力。这就要求安排计划好,每天必须保证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并且,一定要比较完整的时间段。 我从拿到书的第二天就做好了计划,每天早上5点半起,在小区花园里看书,到7点半,去上班(路上要40分钟);下班后,晚8点开始看书,到11、2点。周末领小孩去公园都带着书,一天也不能停。当然,要感觉身体能承受就好。 3、教材是基础 我一直觉得太多的辅导材料没有太多用,有一两本就够了。我是全凭教材自习,没有使用辅导材料,也没有上辅导班。也许是我以前的工作、学习都与经济有关,觉得还不太难懂。个人感觉啊,对自己没有足够的把握的话,参考书、环球网校经济师的辅导班还是要的。 4、练习是必需 教材上每章后面都有练习题,做!每题必做,而且要根据大纲自己出题来做。5、考试是有技巧的 多选题,记分方法是:少选、每个选择给5分,错选、多选没有分。 在没有把握的时候,选有把握的答案,宁可少选,总比多选错选好,起码有分! 考前2天,不看书了,放松。 进考场,从头做到尾,根本就没有跳过的题,顺利的做完,每场都在90分钟内交卷。今年查分,专业105、经济基础109。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