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5

挥之不去215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造价师案例盈亏平衡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24678happy

已采纳
盈亏平衡点产量是指企业不盈不亏时的产量。如果一个方案的销售量大于盈亏平衡点产量,说明该方案有利可图,是有利润的;否则就会亏本,是不可取的。式中,固定成本是指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按年限法计提的折旧费、租赁费、保险费和广告费等;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减而变动的成本,如材料费、计件工资和燃料费等。

造价师案例盈亏平衡

297 评论(11)

dragonyanyan

盈亏平衡分析相关公式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B=P*Q-CV*Q-CF-t*Q 其中B—利润;P—单位产品售价;Q—销量或生产量;t—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和单位产品增值税;CV——单位产品变动成本;CF——固定成本 (1)、产量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Q)=(年固定总成本)/(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单位产品增值税) (2)、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盈亏平衡点BEP(%)=(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正常年份销售量)*100% (3)、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盈亏平衡点BEP(%)=(年固定总成本)/(年销售收入—年可变成本—年销售税金及附加—年增值税) (4)、用销售额表示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额BEP(S)=(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年固定总成本)/(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单位产品增值税) (5)、用销售单价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P)=(年固定总成本)/(设计生产能力) 单位产品可变成本 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单位产品增值税

350 评论(11)

蔡蔡菜哈哈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为:固定费用/价格-可变费用=盈亏平衡点(产量)在这个公式中,固定费用是公司的总固定成本,基本上这就等于公司的总开销。可变费用则不同,它实际上是每卖出一个货品需要付出的成本。打个比方,A公司的固定费用是租赁厂房和机器以及工资,合计60,000元,可变成本是原材料和销售佣金,约为每个产品8元,做出的产品售价为2元,由此可以计算出A公司的盈亏平衡点是60,000/2-8=50,000,A公司至少要生产5万个产品才能开始盈利。扩展资料:设置“盈亏平衡点”,并将所有指标细化和分解为考核指标,是帮助管理者管好企业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对外报价可以形成一种体系和制度,依据企业内部真实经营状况所总结的“报价底线”,可以让管理者在报价时,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针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所有指标细化到每个岗位的考核指标,建立完善的测量体系,明确目标实时监测。将数据随时映入管理者的眼帘,管理行为就会不断审视数据的变化是否发生偏离或逆转,这样才能让企业在高度竞争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盈亏平衡点分析法的用途:对许多生产问题和全公司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时,盈亏平衡点这个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可是,有一点值得注意,我们对公司盈亏平衡“点”的最佳估计,在图上实际上也只是一个相当大的包括该点本身的“斑块”。这是因为要获取关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比率的精确数据,实在是具有内在的困难,同时也由于日常管理决策常常改变盈亏平衡点。在多产品综合性的企业中,数字的意义变得粗略而模糊不清,因而所得出的关于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产量等项目的粗略数字使许多重要细节不是那么清晰,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即使存在严重的问题,但是看起来,整个公司的状况还是可以接受的。例如,在计算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营业额时,必须包括汽车、冰箱、大型内燃机、货车、洗衣机、火花塞和其他许多项目。一个产品或一个部门良好的成绩掩盖了其他产品或部门的不良情况。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对每个产品应该使用不同的盈亏平衡点图,这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常常很难合理摊派许多成本,特别当产品品种易于发生变化时更是如此。以下这种情况最容易看清楚,即生产的产品是同类型,且产量可以用诸如件数、或单位数、吨数、加仑数、桶数等来计量。尽管存在着这些困难,但对于形成有关预算控制、利润计划和生产过程。 选择的概念框架,盈亏平衡点分析是很重要的。它使管理部门能够获悉,产量变化或准备采取的行动路线将怎样影响盈亏平衡点和利润。

205 评论(15)

木易木每

以下是案例分析的公式, 拟建项目主厂房投资=工艺设备投资×(1+∑Ki)  拟建项目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拟建项目主厂房投资×(1+∑Ki)  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其中:  基本预备费=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率  涨价预备费P=∑It[(1+f)t一1] (其中:It=静态投资 f=上涨率)  静态投资=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  投资方向调节税=(静态投资+涨价预备费)*投资方向调节税率  建设期贷款利息=∑(年初累计借款+本年新增借款/2)*贷款利率  固定资产总投资=建设投资+预备费+投资方向调节税+贷款利息  拟建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  用扩大指标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拟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率  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年计息次数)*年计息次数-1  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  流动资产=应收(预付)帐款+现金+存货  应收帐款=产成品+年经营成本/年周转次数  现金=(年工资福利+年其他费)/年周转次数  存货=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在产品+产成品 流动负债=应付帐款+外购原材料燃料+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年周转次数  在产品=(年工资福利费+年其它制造费+年外购原材料燃料费+年修理费)/年周转次数  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税率  所得税:(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总成本)*所得税率  年折旧费=(固定资产原值-残值)÷折旧年限=(固定资产总额-无形资产)(1-残值率)÷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总额应包括利息)  固定资产余值=年折旧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营运期)+残值  动态投资回收期=(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份-1)+(出现正值年份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当年折现净现金流量)  FIRR=i1+(i2-i1)×[FNPV1÷(FNPV1+|FVPN2|)]  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利息  等额本金偿还:  税后利润+折旧费+摊销费≤该年应还本金 未分配利润=全部税后利润 (不计盈余公积金和应付利润) 税后利润+折旧费+摊销费>该年应还本金 未分配利润=(该年应还本金+上年亏损)-折旧费-摊销费费  盈余公积金=(税后利润-上年亏损)*10%  税后利润=该年利润总额-(该年利润总额-上年度亏损)所得税率  应付利润=税后利润-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  摊销费=无形资产/摊销年限  年平均利润总额=各年利润总和÷年数  年平均利税总额=年平均利润总额+∑各年销售税金÷n年  投资利润(利税)率=年平均利润(利税)总额/项目总投资(包括自有资金)  资本金利润率=年平均利润总额÷项目资本金(包括全部自有资金)  各年利润总额=年销售收入-年总成本-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各年利税总额=年销售收入-年总成本费用  产量盈亏平衡点=年固定成本÷[产品单价(1-销售税金及附加税率)-单位产品可变成本]  单价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设计生产能力*可变成本)÷设计生产能力(1-销售税金及附加税率)  最大可能盈利额R=正常年份总收益-正常年份总成本=设计能力*单价(1-销售及附加税率)-(固定成本+设计能力*单位可变成本)  保证利润最小产量=(利润+固定成本)/[产品单价(1-销售锐金及附加)-单位产品可变成本]  每年按最大偿还能力偿还:  还清贷款前:  税后利润=未分配利润  应付利润=0  盈余公积金=0  还清贷款的当年:  未分配利润=该年尚需还款数-折旧费-摊销费  应付利润=税后利润-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金  还清贷款后:  应付利润=税后利润-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0)  盈余资金=资金来源-资金运用  借款偿还期=(出现盈余年份-开始借款年份)+出现盈余年份应还款额/出现盈余年份可用于还款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100%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100% (需要的话可以加企鹅尔巴巴妖伞吧五柳而要)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资金来源:  贷款:建设期分年包括本息  自有资金:包括建设期自有资金,投产期流动资金分年按达产比例分配  回收流动资金:流动资金计最后一年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分年贷款本息  流动资金投资:投产期分年按达产期比例分配  盈余资金=资金来源-资金运用(按流动资金达产比例分配计算)  资产负债表资产:  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资产(背景材料)+累计盈余资金(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累计盈余资金:资金来源与运用表最后一年的累计盈余,累计盈余(资金来源与运用最后一年)-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  在建工程:建设期第一年:第一年自有资金和贷款本息。建设期第二年:包括第一年自有资金和贷款累计  固定资产净值:投产期第一年:固定资产总额(包括)-无形资产-折旧费  第一年后:上一年固定资产净值-折旧费  无形资产净值: 逐年扣减无形资产余值  负债:流动负债、 贷款负债,取自还本付息表(分年本息) 资本金  建设期第一年:第一年投入的自有资金  第二年:包括第一年的自有资金总额  投产期第一年:自有资金总额+第一年应摊销的流动资金  第二年:上一年余额+第二年应摊销的流动资金  第三年:上一年余额+第三年应摊销的流动资金  第三年后:以后各年上年余额照抄  累计盈余公积金:损益表中盈余公积金分年累计分年填入  累计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未分配利润分年累计分年填入

309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