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25

我喜欢小吃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造价师装配式结构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尚同家园

已采纳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两者之间的造价有以下区别!装配式建筑土建工程造价构成装配式建筑土建工程造价构成除与传统现浇模式相同的直接工程费之外,还增加了PC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安装等环节费用。由于仍是仅有管理费和利润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计取,规费和税金是非竞争性取费,费率标准由当地主管部门确定,因而亦可排除其对造价对比的影响。而PC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安装费用才是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起到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经过对PC构件生产厂家的调研,PC构件生产费用包含建筑材料费、人工水电机械等成本费用、构件模具费、工厂摊销费、PC构件厂利润、税金组成;构件运输费主要是PC构件从工厂运输至工地的运费、短期仓储费和施工场地内的二次搬运费;构件安装费主要是构件场地内垂直运输、安装等费用,此外还有现场脚手架、模板等措施费用。传统现浇建筑土建工程造价构成按照各省现行建筑定额计价模式,传统现浇建筑要根据施工图设计的图纸工程量,套用相关预算定额单价,然后按照政府确定的取费标准进行取费,计算出施工图预算。造价构成主要由直接工程费(人、材、机、措)、间接费(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组成,其中直接工程费为施工企业主要成本支出,是构成建筑造价的主要部分,也是工程取费的计费基础,直接工程费对建筑工程造价形成最为直接的影响,而管理费和利润则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计取,规费和税金是非竞争性取费,费率标准由当地主管部门确定,可排除其对造价对比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建设标准一定的情况下,传统现浇建筑施工方法的人、材、机消耗量为社会平均水平,调整空间有限,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要降低工程造价,唯有调整企业管理费和利润,而由于成本、质量、工期三大因素的互相制约,若盲目追求降低成本,则必将影响到质量和工期目标的实现。

造价师装配式结构

277 评论(10)

你怎么都注册了

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面临的问题:构件价格信息的缺失与失真消耗量定额中各类预制构配件均按外购成品现场安装进行编制,构件信息价格对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以及竣工结算价等影响巨大,构件价格的合理确定与科学适用是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的基础。由于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程度很低,构件部品的非标准化、多元化必然引起构件信息价格不完备性和差异性。缺乏反映装配式建筑工程构件价格的市场动态信息,报价也没有统一的市场标准,导致构件价格信息的缺失与失真。 目前预制装配式建筑通常仅是将现浇转移到工厂构件厂没有固定产品,按照项目要求被动生产,构件的标准化程度不够,构件部品是个性化的,有些项目甚至使用专利产品,比如国内防水胶条的使用周期和墙体的使用周期严重不匹配,进口产品的价格差异很大。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定额计价的方式确定成品构件价格,但预制构件价格中不仅包含人工费、钢筋与混凝土等原材料费和模板等摊销费,还增加了工厂土地费用、厂房与设备摊销费、专利费用、财务费用以及税金等,使得构件价格的确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管理费、利润和规费等计取基数与费率的适用问题目前国内多数省份的管理费、利润、规费的计取基数不是(或者不仅是)人材机之和,比如规费的计取基数仅是人工费。构件部品作为一种产品,已经凝结了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以及措施费等费用,装配式建筑的构件部品价格视为材料费,使得装配式建筑的材料费明显上升、人工费与措施费下降。由于造价中的人工费很大一部分已进入产品中,不同装配率下材料费、人工费的占比不同,使得装配式建筑的管理费、利润和规费的计取基数和费率不宜采用目前现浇方式下的计取基数和费率,需要调整。 计量规范的完备性和准确性需要完善由于装配化施工与混凝土现浇方式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装配式建筑分部分项工程的列项有其独特的要求。虽然《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规范》中有一些预制构件的工程量清单项目,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工艺工法、质量要求仍在探索阶段,工程量清单子项目难以完全确定,计量规范给出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具有滞后性(比如项目不全)、项目特征描述也仅仅列出了影响综合单价的常规内容,甚至有些描述不够全面,导致工程量清单不明确,这使得目前装配式建筑实施清单计价模式存在一定的障碍。现有的计量规范不足以满足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培育和顺利发展。 措施项目费计价依据的适用与缺失问题现行计价依据中措施项目的计算均是按照全部现场浇筑编制的,比如垂直运输、超高增加费以及安全文明施工费等,而装配式建筑由于大量使用预制构件部品,现场施工的措施项目内容及时间均在变化,比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中现场模板、脚手架安装和拆卸工作量大大减少,仍全部按建筑面积计算值得商榷。同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属于新技术,计量规范中构件部品现场的堆放、工作面的支撑等措施项目费缺失,计价缺少依据,组价存在盲目性。另外,目前对装配式建筑的关注往往是在实体项目上,对施工措施项目无论是直接性措施结构还是间接性措施结构采用预制装配技术时考虑较少,比如生产生活临时房屋、基坑工程中水平及竖向结构支撑、薄壁快装式承台基础、预制装配道路板、预制装配式模板箍、钢筋混凝土装配塔吊基础和预制装配式支撑架等,造成计价依据不足,易引起发承包双方的争执与纠纷。 综合单价中材料费的风险范围需要调整由于在构件部品中己经凝结了大量的人工费,在省(行业)定额站公布人工单价进行调整时,由构件部品供应厂家根据市场的人工成本进行构件部品价格的调整,原来由发包人承担的人工费的变化风险往往转嫁给承包人承担,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承包人承担的构件部品的风险范围不宜是5%,建议小于5%。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科学的造价管理,其将由现场生产计价方式转向市场竞争计价方式,造价管理的市场化程度将增强。

20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