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6

妞妞love美丽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健康时报胰腺癌经济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K从来没赢过

已采纳
(作者:邓文华,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 11月8日对于普通人来说平平常常,但是在中国有这么一个群体,11月8日是属于他们的节日,他们是中国的”布衣宰相“—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闻涌入大众的视野,这些少不了记者的奉献。一说到记者很多人认为他们的职业是高大上的,但是在光鲜的背后,又付出了多少健康的代价呢? 回顾最近几年新闻工作者相继去世的案例,不得不为新闻工作者的身体健康着急,并且这一问题已经晋升为社会职业人群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记者这一行业。因为工作关系,起的早、睡的晚,压力相对较大是他们的常态。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各种自然灾害面前,永远少不了记者的身影。有时他们只为了捕捉到一个吸引人的镜头,一个具有焦点的案例。在整天为了新闻忙碌的记者中,有很大一部分记者的身体呈现出了亚健康的状态,造成记者身体不健康的原因有哪些呢?造成记者亚健康状态的“罪魁祸首” 在记者这个行业,没有真正的休息。在我国很多记者的作息时间是与正常人相反的,经常“黑白颠倒”,甚至为了得到独家新闻或者最新消息,经常两三天甚至更长时间不休息。经常性的晚睡、熬夜等都是形成记者晚上睡觉失眠的原因。 记者的生活节奏偏快,饮食毫无规律。有的记者为了多睡会,早饭都很少吃。一个电话,扛着摄像机就出去跑“新闻热点”。等晚上回来通常工作到深夜,晚饭用面包、方便面、火腿肠等营养价值较低的食品来充饥。久而久之,很多记者非常不幸的就患上了胃肠疾病。同时因不规律的饮食也非常容易导致胰腺炎的发生,甚至因为长时间不吃早餐等原因,胆管结石、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胰腺癌等疾病的发病率也会增加。 记者的职业是神圣的,但是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对于记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记者朋友们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三点,可有效缓解职业病的症状:及时补充水分:人体的体重有60%以上是来自水分,而经常加班熬夜的记者往往饮水量较少,容易造成体内水分流失;适当补水,不仅可以保障体内水分充足,同时还可以减少炎症的发生。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 优质蛋白质是构成身体最基础的物质,对于记者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它们能够让您的身体更加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如鱼、禽、肉、蛋、奶、大豆。B族维生素作为辅酶参与体内物质分解与代谢,能够提高机体活力。适当放松自己,保持好心情 记者的职业看起来高大上,但是却经常冲在各种事件发生的第一线。高强度的工作容易造成情绪出现问题,甚至抑郁症的发生。经常做一些体育锻炼,放松心情,享受家庭的温馨是非常有必要的。附作者信息:邓文华国家二级营养师多家培训机构营养讲师《财富生活》、《知识就是力量》、《健康时报》等多家媒体撰稿人

健康时报胰腺癌经济师

290 评论(13)

养生达人帅帅

1. 乳腺癌:女儿风险高2~3倍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陈秀春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研究发现,在乳腺癌患者中,20%~25%具有家族聚集性,其中55%~60%属于遗传性乳腺癌,其占乳腺癌总体的5%~10%。乳腺癌有遗传倾向,一般来说,母亲得乳腺癌,女儿得乳腺癌概率要比其他女性高出2~3倍。临床建议高危人群应定期自查,每年到医院进行一次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 卵巢癌:遗传多由基因突变引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妇科主任医师吴小华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这类卵巢癌的主要特征就是家族聚集发病,而导致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的“真凶”则为BRCA1/2基因突变。BRCA1/2这两种基因是“抑制”细胞癌变的重要基因,一旦发生突变,“抑制”癌变的阀门就被打开,进而导致较高的癌变风险。研究表明,超90%的遗传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变引起。对于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建议通过基因检测或有效的遗传咨询,确认有BRCA1/2基因突变的人群经专业医生评估可进行预防性切除,以避免罹患卵巢癌或乳腺癌的风险。3. 肝癌:子女是一级预防对象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王谦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如果父母被查出肝癌,子女是一级预防对象,因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易造成肝癌的家族聚集倾向。特别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其后代发生肝癌概率较高。肝癌主要和感染相关。比如说一个家庭中,有一人得了乙肝或丙肝,其他家族成员就容易被感染,而肝癌的高危人群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和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但是,患有肝炎的患者只要及时控制,积极治疗肝炎,阻断其发展进程,有助于避免肝癌的发生。如果家中有肝炎患者,要定期接种疫苗,同时建议采用分餐制,避免家中餐具交叉使用,降低肝炎的传染。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无论身体好坏都要进行全面的肝脏检查,如肝功能全项、B超等。4. 鼻咽癌: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性杭州市肿瘤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医师邓清华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同一家族里同时有几个人患上鼻咽癌,分析原因,遗传是基础,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研究发现,有鼻咽癌家族病史的人,患病概率比正常人要高20~40倍。常规体检中有个项目是检查鼻子,很多人觉得不做也没关系,其实这可以筛查鼻咽癌。如果鼻咽肿瘤的位置不是特别隐蔽,有经验的五官科医生在检查时,基本上可以看到病变。目前临床上的EB病毒检测,也是鼻咽癌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如果家族中有人曾经得过鼻咽癌,建议大家到医院做个鼻腔镜和EB病毒检测。5. 甲状腺癌:有一定遗传倾向原空军总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夏廷毅201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甲状腺癌有一定遗传倾向,直系亲属中若有甲状腺癌患者,家族中其他成员应被列为高危人群,早到医院进行筛查,如果病情需要还可在B超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6. 肠癌:有家族性特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2021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结直肠癌发病确实有家族性特点。临床上也会见到父母及兄弟姐妹都患癌的情况。其中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大约是5%。有一种家族遗传性腺瘤病性结直肠癌,主要是因为一种叫APC的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肠道会长许多息肉,患者到了三四十岁后,即使没有不良生活习惯,基本上都避免不了患结直肠癌;还有一种是非息肉性的家族遗传性结肠癌,没有临床标志,发病前看不出是非遗传性的结肠癌还是遗传性的结肠癌,根据家系调查来看,每一代中都有人发病,跟核酸修复基因的失活有关。7. 胃癌:有家庭聚集现象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廖先珍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综合征(HDGC)是第一种被识别出的遗传性胃癌。胃癌的家族聚集现象是由于编码E-钙黏蛋白的CDH1基因发生突变所致,其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平均发病年龄在38岁,男性患弥漫性胃癌的风险约为67%,女性约为83%,患者多伴有胃外肿瘤。8.胰腺癌:有早现遗传现象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主任医师虞先濬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在临床上,胰腺癌可根据遗传背景分为两种,一种是家族聚集性,一种是散发性。而家族性胰腺癌是已经确定的遗传肿瘤综合征,约占所有胰腺癌的3%左右,其存在早现遗传现象,即在越是年轻的一代,其发病年龄越早,症状越重,预后越差。对于家族性胰腺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大多数专家将其定义为在一个家族不存在其他恶性遗传性肿瘤的情况下,出现2个或者2个以上的家族成员发生有病理依据的胰腺癌。最后,癌症确实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家族聚集性,这主要是由于致癌基因的遗传和家族成员相似的生活习惯导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此现象有所警觉,发觉家族中此情况的一定要足够重视,做好癌症的预防和筛查工作,争取将癌症扼杀在摇篮中。来源: 健康时报

291 评论(12)

悠悠岁月里

不是有癌细胞,而是有原癌基因,有可能被外界条件激发变成真正的癌细胞.

306 评论(12)

守望的夜

当然有咯~还有抑癌细胞

32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