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小郡主
冉闵公元309年,乞活军活动在黎阳的一支在和匈奴前赵帝国的战斗中被打败,冉闵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亲人都殁于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个11岁的少年——冉瞻(按现在的标准还是一个孩子),冉瞻带领所部乞活余部继续与胡人英勇战斗。 公元310年,石勒(此时是前赵的大将)攻打河内,勒见两军阵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长而勇悍,精于骑射,阵前临矢石不顾。勒赞曰:“此儿壮健可嘉!”冉瞻寡不敌众,被俘。石勒徙冉瞻及其部众于兰陵郡。327年,冉瞻在和匈奴前赵的战斗中被斩于阵前。冉瞻之子就是后来的冉闵。冉闵除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外,还善于使用智谋。 公元31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 公元338年,少年冉闵首次参加战争,在昌黎大战,史载后赵诸军尽溃,唯游击将军冉闵三千汉军独全。此战后,冉闵成名,被石虎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当时北方燕代之地,后赵境内有内迁的丁零,乌桓,夫余等各族各部,时常有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冉闵在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斗中屡立奇功(其间也有两次调到外地作战)。 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武力威胁,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退出中土,各自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从此迁回万里之外的中亚老家。在返迁的路上这些不同民族的胡族相互进攻对方,掠杀对方,抢夺粮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诸胡乱中华时,北方汉人被屠杀的只留下四五百万,最主要的凶手是匈奴人和源于东欧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区的白种羯族。(这个民族有拿人头祭祀的习惯)冉闵灭羯赵,歼灭三十多万羯族与匈奴为主的胡兵。冉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加上全国各省各地的复仇屠杀。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 公元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冉闵威震中原。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挟胜利之势,突袭各路胡军。先后经历六场恶战。 (1)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又有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不退反进竟十战十捷! 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鉴、石琨、石宠、石蟠被灭三族,羯族的主力军被完全消灭。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于在子孙身上得到了报应。 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骑兵。还有数万后续部队)包围。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战斗经过本文从略),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机械地和敌人拼命,掩护随军的其他重要官员撤离战场,一直杀到最后一人……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呼!”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正史记载,决非杜撰)作者语:冉闵壮志未酬,天地为之大恸,可惜上天既然体恤冉闵的用心,为何不干脆赐他胜利的结局。为何还要让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尽同胞的谩骂。苍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时冉闵的英雄事迹才能在世间广为流传。 冉闵就义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悲天呼地。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 由于冉闵的王朝时间很短。大臣多自杀殉国。没有人给冉闵写书立传。后来统治北方的北魏(鲜卑王朝)的史学家把冉闵大骂一顿。在史书上没有人为冉闵正义直言。而后代又缺乏资料,只能根据以前遗留的资料来整理。某些太监史学家片面强调冉闵的杀胡。而不说明冉闵杀胡的原因。想想冉闵一声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寇无月不战,日日相攻。可见冉闵当时的政策是顺应民意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并不是冉闵有心挑拨。而是当时的民族矛盾不可调和。那些穿着兽皮。吃着生肉的野蛮部落。哪里懂得礼仪廉耻,生命的价值。入侵印度的蛮族部落把创造古代印度文明的当地人当作奴隶一样的驱使。印度的种姓制度大家都知道吧。21世纪的今天还生活在印度社会低层的贱民。就是那些几千年前被征服的印度本国人。冉闵天王昭告天下,邀四海豪杰奋起杀胡。屠胡令所到之地。中华子民纷纷响应。正因为冉闵,我族方才免于重蹈古印度人之悲剧。 冉闵被胡人收做义子,在南朝的史书从来没有记载。现在我们只能通过被人篡改的史料来一窥这位1700年前英雄的丰功伟绩。冉闵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拯救了将被欧罗巴人种同化的中华文明。为我们这些后代夺回了生存空间。冉闵的武功决不亚于岳飞!岳飞其实是想成为第二个冉闵。冉闵的功绩与日月同辉!冉闵是英雄,关中80万汉族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千里跋涉来投奔冉闵就是明证。
sunyang625
偶尔读一篇大做,这个是前序谢安(那3个的网上到处都是,而这个网上很少哦) 1700年,如果问中国历史上谁最被文化人推崇,那我肯定一下想起两位来,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就是谢安。 从南朝开始,直到明清,随意翻开哪位著名诗人的集子,里面必定会有几首,专门写给谢安。这其中做出贡献最大的,要数李白。仅为谢安,他就写下了至少20首杰作。如果再加上他写给谢安的后人谢灵运,谢脁的,那就更多。摘几句来看看: “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逸韵动海上, 高情出人间。”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靖胡沙。” “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 …… (小注:谢安,字安石,跟王安石的名相同。王安石自己也觉得这很有趣,所以在走访了谢安的遗迹之后,他就颇欣慰地写诗说:“我名君字偶相同”。) 再看看咱们苏学士的: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 稼轩先生的: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唯消棋局。” …… 那么,谢安的身上到底有什么魔力,以致于让我们一千多年来的文化人们倾心如此?李白对谢安是一生念念不忘,几乎到了崇拜的程度,那么这原因到底在哪里? 不可否认,当我们心悦诚服地去推崇一个人,首先,我们总是艳羡于他的成功,然后细细思量,却发现,那竟是我们根本无法企及;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他总有着那么一种让我们着迷却又与众不同的神奇特质。于是,我们就渐渐地钦佩他,倾慕他,甚至崇拜他。 每天品味着历史上这形形色色又浑浑沌沌的人物们,忽然到了谢安这里,不禁惊住:一个人居然可以写出这样完美的人生!他成就了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不世之功,但却又始终保持了一片真性情。从容鱼游于险恶的官场,但那脏水却从来不能溅到他的身上。这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策略?? 谢安隐居了快20年,然后又做了26年的官儿。隐居时,他是一代“风流名士”;作官时,他是一代“风流宰相”。 “风流”中,他从从容容挫败了权臣桓温的篡位阴谋; “风流”中,他潇潇洒洒指挥了淝水之战; “风流”中,他为东晋主持了十年大局,国家安定,百姓乐业,竟让那个乱世,出现了一个“小康时期”; “风流”中,他功成名遂,却又激流勇退,把个功名权位丢弃得像扔掉了垃圾 …… 如果这些还不够完全,那么,他还是一位书法家,一位琴家,一个诗人。在家族里,他是所有人的精神依赖;在社会上,他是一个时代的偶像巨星。在林泉间,他是名士们的领袖;在朝堂上,他是整个国家的核心 …………
PP的猪窝
1982.09 —— 1984.07,在华南农学院干修科学习;1990.09——1991.07,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90.08——1992.12,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党政管理专业学习;1968.09 —— 1969.10, 海南国营芙蓉田农场七队工人;1969.10 —— 1970.12, 海南兵团武装连副连长、副指导员;1970.12 —— 1972.09, 海南兵团四师十二团政治处科员;1972.09 —— 1974.11, 海南国营芙蓉田农场农村工作组组长;1974.11 —— 1975.07, 海南国营龙江农场社教团秘书;1975.07 —— 1976.06, 海南白沙县农场部干事;1976.06 —— 1976.09, 海南国营芙蓉田农场团委书记;1976.09 —— 1977.05, 海南国营珠碧江农场社教团主任;1977.05 —— 1981.11, 海南国营芙蓉田农场党委常委、团委书记;1981.11 —— 1984.09, 海南国营芙蓉田农场党委副书记;1984.09 —— 1986.07, 海南国营大丰农场场长;1986.07 —— 1988.06, 海南通什农垦局副局长兼纪委书记;1988.06 —— 1991.08, 海南省农垦总局(总公司)副局长(副总经理);1991.08 —— 1993.04, 海南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1993.04 —— 1993.07, 海南省三亚市委书记;1993.07 —— 1997.05, 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1997.05 —— 2002.05, 海南省委常委、秘书长,省直机关工委书记;2005.05 —— 2006.01, 海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2006.01 —— 2007.02, 海南省人大副主任,省委政法委书记;2007.02 —— 海南省第五届政协主席。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