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style
YangBin啊啊
要素禀赋亦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理论”。关于要素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在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的研究基础上形成,并在1933年出版的《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提出。认为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以及生产各种商品时利用这些要素的强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强调生产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等,而不仅仅是劳动力;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认为一国应该出口由本国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进口由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而且,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将趋于均等。应答时间:2021-05-2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石小鱼苗
雷布钦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雷布钦斯基定理概述 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 ——(要素禀赋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塔德乌什·罗伯津斯基(英籍波兰经济学家,Tadeusz Rybczynski),《要素禀赋与相对商品价格》中(1955)提出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 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1] H-O模型建立在一国拥有的要素总量固定不变的基础上。但在现实中,一国的要素数量经常在发生变化,这将带来什么样结果?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罗伯津斯基定理公式说明[2] 假设:资本供给增加了ΔK。在商品相对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为了使新增加的资本(ΔK)能全部被利用,以保证充分就业,则需资本密集型部门(X)来吸收新增的资本,但要保证X部门将新增的资本全部吸收,还需要一定的劳动来与其搭配,所以Y部门不得不缩小生产规模,以便释放出一定的劳动(Δly)。但Y部门在释放出劳动的同时,还会释放出一定的资本(Δky),这部分资本也需X部门来吸收,最后达到如下状态: (1) (2) 结果X部门的生产扩大,而Y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如果是劳动总量增加,资本总量不变,则同样的道理,Y部门的生产将扩大,X部门的生产将下降。罗伯津斯基定理图示说明[2] 图1 罗伯津斯基定理图示罗伯津斯基定理实践意义[1] 1.对资本存量相对增加的国家,可以预期到它们的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规模会趋于萎缩 2.对劳动要素供给趋于增加的发展中国家,不适时宜地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则可能导致比较利益的丧失 3.一个国家的比较利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罗伯津斯基定理的结论[3] 生产可进口商品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会减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使其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而生产出口商品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会增加出口商品的供给,从而导致其贸易条件恶化。 关于这一点对出口导向型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在增加出口的同时,更要关注可能对贸易条件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做到趋利避害。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应用[2] 罗伯津斯基定理的一个应用是说明要素积累对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影响效果。 1. 封闭条件下: 要素禀赋增加之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两个端点所分别对应的X、Y的最大产出,都会增加,因此,整条边界线将向外移动,但生产边界外移的方向性则取决于要素禀赋变化的类型。 在图-2 中,对应于一个不变的相对价格P,资本增加前,相对价格线P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于Q点,资本增加后,相对价格线P与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于Q′点,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新的生产均衡点Q′应位于原来的生产均衡点Q的右下方,这里,通过Q与Q′两点的直线R称为罗伯津斯基线(Rybczynski line)。由于相对价格P可任意取值,因而,对应于任意一相同的商品相对价格,资本增加后,资本密集型产品(X)的产出增加,而劳动密集型产品(Y)的产出则减少,这意味着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相对偏向于X坐标轴,图中在横坐标上X产出增加的比例要大于纵坐标上Y产出增加的比例。 图-2 罗伯津斯基定理要素分析 由于在任意一相同的商品相对价格下,资本增加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供给相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供给要提高,在需求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意味着资本增加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要下降。同理,如果劳动增加,资本不变,那么要素禀赋变化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要下降。 2.在开放条件下,如果一国某一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在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要下降。 (1) 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出口商品,则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相应地,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改善; (2) 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进口商品,则该国贸易条件改善,而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恶化 。 进一步经济增长对增长国的福利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效果。一方面,经济增长意味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民福利的改善;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可能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对本国福利产生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的净福利效应取决于上述两种影响效应的对比。 如图—3-1、图—3-2所示,偏向出口的经济增长的福利效果可分解为两部分。经济增长前,生产和消费均衡点分别为Q和C;增长后,新生产和消费均衡点分别为Q*和C*。增长前后,A国的贸易条件分别为pw、p*w,其中p*w比pw更平坦,表示A国贸易条件恶化。 图-3-1 罗伯津斯基定理-贸易条件恶化 图-3-2 罗伯津斯基定理-贸易条件不变 经济增长前,A国的福利水平由通C点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新用水平衡量,增长后,A国的通过C*点的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增长后A国的福利水平。通过C*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位于通过C`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之下,所以贸易条件恶化,抵消了部分经济增长利益。那么损失的部分增长利益去向何处?事实上,这部分利益以“转移支付”的形式为他国所享有。 图-4 罗伯津斯基定理-悲惨增长 如果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称为“悲惨增长”(immiserizing growth),如图—4所示。由于贸易条件急剧恶化,导致增长后新的消费点(C*)位于原消费点(C)之下,所以,通过C*点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的福利水平。 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出口部门,则称之为偏向出口的增长(export-biased growth);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进口替代部门,则称之称偏向进口的增长(import-biased growth)。 3.“悲惨增长”的几个前提条件: (1) 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 (2) 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即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 (3) 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口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 (4)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参考文献↑ 1.0 1.1 国际贸易.第八章,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生产要素的增长与国际贸易.河南大学↑ 2.0 2.1 2.2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第四节 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西北师范大学↑ 国际贸易.第六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的变化.第三节,生产要素的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5分享到: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