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62

帅哥小蜜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中级经济师李嘉图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头的陈小晶

已采纳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难度要高于曼昆的经济学 但依然属于初级 入门的书籍 案例不多但论述严谨 如果你自认为经济学得较入门 可以看这本书 如果感觉稍有吃力 可以选择曼昆的 简单易懂 没有任何经济学基础的都可以看懂 还有就是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也不错 比较注重对当今现代经济的研究难度也不高 再者 牛奶可乐经济学 这本书趣味大 通过讲故事启发经济兴趣和基本理解 更适合女生阅读 最后如果你以上几本都认为懂了 不需更加了解 可以参考 吴敬琏专著这本书 难度较高 有利于培养你的经济政策判断能力

中级经济师李嘉图

310 评论(14)

龙龙fighting

你是学经济学的可以问问你的老师的意见萨谬尔森那套经济学非常的经典,修改了十几次,老先生前一阵子去世了。内容也不难,属于入门级的。现在曼昆那套经济学很热门,也很简单。另外可以看一下平狄克的微观。你是经济专业的强烈建议看英文原版书,中文的至少看外国人写的书翻译过来的。不推荐中国人写的书,写的不是很好。

169 评论(11)

夏初哥哥

我想,初学经济学大凡都要读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我那个时候读的是第12版,现在似乎出到第17版了,看起来不觉得很难懂,以前看到说有人在地铁里当小说看的,觉得挺强。另一个可供的选择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人大版)。斯蒂格利姿《经济学》及系列辅助教材。斯蒂格利姿在信息经济学成就甚高,此书可作为前二者的补充,前二者所涉及经济学内容主要是以价格理论及边际分析为基础,不包括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经济学》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尽管三位作者政策倾向不同,但教材体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稍多一点,总体上讲,教材相当客观和公允。很适宜做入门教材。 《经济学、原理、问题与政策》及《经济学原理与问题》、〈经济学案例〉、〈经济学小品〉、《经济学悖论》、〈社会问题经济学〉等。此类书之特点是先提问题,再论原理,主要是针对社会习见问题,逐步解释原理,水平、内容大多较好,唯缺乏体系与框架,适宜略懂经济学者补充学习。 读完初级就可以开始读中级教材了。就微观而言,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人大版)是不错的选择,涉及了微观经济学的大多数领域,配有案例,没有数学压力;瓦里安的《中级微观经济学》(三联版,即《现代观点》)可以作为提高,其章节是专题式的,有一点数学要求,但确实很严禁,和读平狄克那本的感觉会完全不同。 至于宏观,我认为也有必要读两本,其一是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从长期经济写到短期经济,思路很清晰,语言也引人入胜,但对于凯恩斯涉及不多。其二是多恩布施、费希尔的《宏观经济学》,也是不错的,第六版和第七版都出了中译(人大版),我个人认为第六版更好一些,数学要求也高一些。 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学习各种经济学的专题和高级经济学了。当然在学习高级前,要有一个好的数学背景。如果你想学数理经济学,我推荐读蒋中一的《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之后有多种选择。如果学计量经济学,我建议一定要先有很好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背景,不然学了也是白学。古扎拉蒂的《计量经济学》(人大版)值得一读。 另外丁丁老师写的《给普通人写的经济学》(载于《风的颜色》)是一篇值得一读再读的好文。盛洪的<<经济学精神>>讲得生动有趣,对经济学概念有了了解,再来看别的书不迟。杨小凯〈经济学原理〉〈新兴超边际古典经济学〉,杨先生气魄甚大,欲以一己之力重写传统经济学体系,与汪丁丁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谓经济学之异端,读之可开阔视野。推荐阅读。

118 评论(8)

小树旁的小树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同时我国还是一个粮食进口大国,如果我们不进口粮食,能够自给自足吗?个人观点:能自给自足,但是进口粮食带来的好处要大于自给自足。01粮食供给情况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83亿吨,其中三大主粮水稻、小麦、玉米的产量共6.23亿吨,这个产量完全是可以供给我国14亿的消耗的。主粮我国并不缺,而杂粮如大豆、菜籽、大麦、高粱等我国每年的进口量都很大,不进口的话这些杂粮国内的产量无法自给自足,如果增大杂粮的栽种面积则会导致主粮的栽种面积减少,降低产量。02粮食储备古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说,粮草一直以来都是战略级物质,所以基本上每个国家都会储备粮食,避免因为粮食短缺而造成危机。我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而储备粮占世界储备粮的50%以上,毫不夸张的说即使出现一些大危机,我国储备的粮食都足以应对,不至于因为粮食问题出现大规模的社会问题。我国的粮食产量或许能够做到自给自足,但是想要在自给自足的同时还储备一定的量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除开国家储备外,基本上农民家也会进行储备,这样一来粮食的产量就不太够了。03农民减少现在有些地区农村出现了大量的荒地,因为种植农作物带来的收入远不及外出务工来的高。在有一定储备粮的情况下,农民务工对国家经济效益的增长要大于务农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增长,用经济学上的话来说,就是务工具有比较优势。比如说:农民一年种地能挣2000元,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而去务工能挣5000元,拿2000元出来买粮食,还能有3000元的结余。所以实际上进口粮食也是在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综上:我国的粮食可以自给自足,但是没有必要。一方面是需要有一定的储备粮,单靠国内粮食的产量不太够;另一方面则是进口粮食解放部分农村劳动力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245 评论(8)

飞火+流萤

我国是粮食进口大国,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比如说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亿吨,而进口粮食也达到了1.6亿吨,大约相当于自己粮食产量的24%,这个比例可以说很高了。不过虽然如此,如果不进口粮食,我国也是能自给自足的。我国的主要口粮是稻谷和小麦,其中大约60%的人以稻米为主食,剩下的40%则以小麦为主食。为了保证居民口粮所需,我国一直非常注重这两种作物的种植,总体来说产量一直满足国内市场的基本需要,只是因为进口粮食便宜,加上储备需要,所以还有少量稻谷、小麦进口。玉米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也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这几年玉米产量也是稳步上升。不过由于这些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肉类消费增长,饲料需求也随之增加,加上工业玉米消耗的增加,所以还是存在一定的缺口,并有扩大趋势。从海关的数据来看,这几年每年大约有10%的玉米需要进口。国内对外依赖度最大的是大豆和油料。这些年国内消费的大豆大约有80-90%需要进口,油料中棕榈油几乎全部需要进口,菜籽油也有20%依赖进口。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主粮其实完全可以自给,即使停止进口也不会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饲料用粮也基本可以满足需要,停止进口可能会对肉类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大的问题还是油料对外依赖度比较大,一旦停止进口,那么一来会造成食用油价格上涨,二来食用油摄入不足的话,会需要食用更多的主粮来弥补,会对主粮消费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综合来看,粮食进口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万不得已,那么停止进口不会影响居民的基本生存需要,只是生活质量可能有所下降。

23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