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吃的懒妞
隔世的童话
1703年建城时叫圣彼得堡,因为是彼得大帝所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与德国互为敌国,把有着德国色彩的“堡”改为斯拉夫色彩的“格勒”,改名为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后,为纪念列宁改名为列宁格勒。苏联解体后,恢复原名圣彼得堡。
人参娃娃小辫子
婚姻: 法国总统萨科齐与女友布鲁尼在爱丽舍宫举行婚礼,爱丽舍宫所在的巴黎第八区区长勒贝乐(François Lebel)接受电台访问时证实,08年2月2日他在法国总统府主持了两人的婚礼。 这是法国总统首次在任内结婚,53岁的萨科齐去年底与第二任妻子塞西莉亚离婚之后,开始同现年40岁、曾经做过模特儿的布鲁尼一起出席公开场合。 勒贝乐告诉法国电台“欧洲一台”(Europe-1):“我为两位住在巴黎市第八区圣誉郊路55号的市民见证结婚仪式。”这正是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的地址。法国法律规定,结婚须经区长见证,方能生效。 报导说,区长勒贝乐宣布两人结婚时,双方部分亲属、朋友以及证婚人约20人在场观礼。男方证婚人是萨科齐的密友、顾问尼告拉·巴齐尔,女方证婚人是公关专家马蒂尔德·阿戈斯蒂内利。 萨科齐就任总统后支持度一路下滑,在其大方表态下,媒体紧追其感情生活,使其花边新闻凌驾政策和国事宣导,令人民感觉总统为己胜于为民。 法国媒体给萨科齐取了个“亮晶晶总统”的封号,因为他送给布鲁尼一只粉红色迪奥订婚钻戒,布鲁尼则回赠他百达翡丽手表。 萨科齐就任法国总统创了两项纪录,一是去年他和前第一夫人塞西莉亚结束11年的婚姻,成为法国史上第一位任内离婚的总统;二是本月二日迎娶布鲁尼,成为法国史上第一位任内结婚的总统。萨科齐与女友认识不到三个月就结婚,萨科齐与第二任妻子赛西莉亚离婚也还不满四个月。可以看下这里:
风火轮妹妹123
个人简历 穆斯塔法·凯末尔(Kemal,又译基马尔,1881.5.19~1938.11.10),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第一任总统兼武装力量总司令(1923~1938),元帅。出生在马其顿港口城市萨洛尼卡(今属希腊塞萨洛尼基)的一个木材商家庭。从小酷爱军事。1893~1905年,先后毕业于萨洛尼卡幼年军校、马拉蒂尔预备军官学校、伊斯坦布尔军官学校和参谋学院。1905年被任命为上尉参谋。在此期间,他创建了秘密组织“祖国自由协会”。12年的军校生活,为他立足军界和从事革命活动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911~1913年,历任伊斯坦布尔总参谋部参谋、驻外国武官,参加过意土战争和巴尔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土军第19师上校师长。1915年率部参加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成功地粉碎了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的进攻,年底升任军长,并成为土耳其人崇拜的英雄和偶像。1916年晋升为准将。1917年起任军团司令、集团军司令和军团督察使等职。 从1919年起,他统一各地以商业资产阶级为核心的护权协会,成立土耳其民族代表委员会,领导民族解放运动。 1920年3月,协约国军队占领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苏丹充当傀儡,屠杀本国人民。凯末尔于4月间到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成立反对奥斯曼苏丹的临时政府,被选为大国民议会议长和政府主席,并组建国民军,自任总司令。发表了被称为“土耳其独立宣言”的《国民公约》。 1921年8~9月,指挥萨卡里亚河战役,大败希腊国王亲自率领的近10万入侵军队,成为土耳其民族革命战争的转折点。9月,被授予“加齐”(胜利者)称号和元帅军衔。 1922年,实行义务兵役制和改革军队体制,组建了有10余万人的西方面军。1922年8~9月在伊兹密尔决战中,指挥土军向由英国支持的希腊侵略军发起总攻,一举将希军全部赶出了国境,取得了独立战争的完全胜利。11月1日,主持大国民会议通过法案,宣布结束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统治。 1923年7月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凯未尔被选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1924年废除哈里发制度,着手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开创了土耳其历史的新时期。被誉为“土耳其解放者”。 1927年7月,他为适应新选举法而主动辞去军职,11月再次当选总统。执政期间,实行了行政、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改革。1934年颁布姓氏法后,授予他“阿塔图尔克”(意即“土耳其国父”)称号作为姓氏。1938年11月10日,因病逝世。著有《阿塔图尔克言论集》、《讲话(1927)》和《新土耳其之路》等书。 在学界,同样有很多人认为凯末尔丧失了旧有文化,比如他把原始民族文字改成拉丁文字。人们对凯末尔的评论军事胜利对真正解放来说是不够的,在民族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在民族的思想教育中,我们的指南将是科学和技术,能否成为现代文明的国家,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凯末尔 穆斯塔法·凯末尔大元帅,他依靠军人精英的力量,拯救了一个民族的典范。他为共和国后来的那些深明大义的将军们,做出了最佳的表率。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关键在于,由什么样的人掌握枪杆子。上个世纪30年代,德国人选择了希特勒掌握枪杆子;而土耳其人,则幸运地迎来了——穆斯塔法·凯末尔将军。那位元首一心幻想的“千年帝国”早已如劫灰一般烟消云散,只留下罪恶滔天的业债;而伟大的阿塔土耳克的共和国,却依然屹立在欧亚之间,岿然不动,威严而不可分裂。 如果说土耳其像桥梁一样让东西方的文明在这里以战争的形式融和,那么要进入土耳其的内心,就不能不借助另一座“桥梁”——“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在土耳其,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村镇,人们都可以看到他的塑像矗立街头。在机关、学校、公司内,几乎每个办公室的墙上或桌上都有他的画像和照片,他被人们尊称为“阿塔图尔克”,即“土耳其之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土耳其是战败国之一,不仅要割地赔款,而且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在这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凯末尔挺身而出,1919年5月19日,他同部分战友一起乘船从伊斯坦布尔到了黑海滨的萨姆松,开始了土耳其民族解放战争。现代土耳其史可以说是从这天开始的。 经过近三年的英勇奋战,土耳其人民终于把所有外国军队赶出国境。1922年11月,在凯末尔的主持下,大国民议会通过废止奥斯曼王朝的法律,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统治。1923年10月29日宣告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定都安卡拉,凯末尔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共和国成立后,凯末尔提出了“学习西方”的口号,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24年通过新宪法,以最高立法形式确定了共和制、政教分离、权力属于全民等基本原则。几乎在一夜之间,伊斯兰教的整个法律制度被抛弃了。废除了一夫多妻制,使妇女地位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另一项具有真正革命意义的改革是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凯末尔甚至亲自下乡,带着粉笔和黑板,向土耳其人民示范新的文字,鼓励他们用新的方法来迅速接触西方科学和人文主义传统。 凯末尔逝世距今已经六十多年,但其影响力始终不衰。现在土耳其的政治家们,无论属于哪个党派,都宣称自己是凯末尔的继承者,来表达政治主张。凯末尔的影响不仅仅限于土耳其,而且是世界性的。纵观近现代中东地区的历史,还没有其他能与凯末尔比肩的人物。 在历史的记忆中,土耳其并不让我们感到陌生。连接彼此的是那条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在古老东方,终点在遥远的伊斯坦布尔。 在现今的世界里,土耳其却让我们感受到些许的迷茫。也许是那曾经的金戈铁马离我们过于遥远,也许是那纷乱的宗教渊源对我们太过陌生。 所以,对于那些留连于此的现代访客们来说,土耳其的历史,绝不是三言两语那么单纯,因此投向土耳其的目光,也绝不可以有丝毫的漫不经心。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