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62

sunnyredzqqq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项目总经济师简要事迹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中基惠通

已采纳
2002年10月,卢春房在严重高原反应的情况下,写下“自勉诗”表露心迹。 这一年,他46岁。这位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如今有了一张永远无法 恢复的黑面孔,成为一个标准的“高原人”。一米八的个头,显得清瘦,棱角分明 的脸上双腮微陷,长期的高原生活,使他强打精神的脸上总挂着一丝疲惫。 2001年,卢春房离开了铁道部建设司的领导岗位,受命出任青藏铁路建设总指 挥部指挥长。在艰苦环境中,他代表全体青藏铁路建设者郑重立下军令状:横下一 条心,干好青藏线! �卢春房有过难忘的铁道兵经历,始终与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紧密相连,更与 举世闻名的青藏铁路结下不解之缘。面对青藏铁路建设遇到的诸多新问题,卢春房 参考国内外工程建设管理的先进经验,先后主持制定和完善了20多项管理办法。在 他的领导下,青藏铁路建设工地普遍建立质量信誉评价制度,不断推广先进工艺和 技术,初步形成建设单位统一管理、施工单位严格自控、监理单位认真核查、设计 单位优化配合、使用单位提前介入、政府监督全面到位的运转模式。 他提出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必须实现“质量环保创双优”,第一次在工程 建设中把环保和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构筑了由青藏总指统 一领导、施工单位具体落实并承担责任、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施工过程环保工作的日 常监理,环保监理单位实施全面监控的“四位一体”环境管理体系。在铁路建设史 上首次引入环保监理,对优质样板工程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等。 2003年6 月,正值藏羚羊迁徙之际,卢春房十分关心刚刚建好的野生动物通道 能否正常发挥作用。他专门赶到楚玛尔河工地,躲在隐蔽的地方观察藏羚羊活动情 况。在最初,有的藏羚羊因为胆小,迟迟不敢通过野生动物通道,有的从路基上翻 了过来,他急得只跺脚,恨不得把那些从路基上翻过来的藏羚羊抱起来,从野生动 物通道重走一下,或者跑过去给他们带路。大约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有胆大的藏 羚羊率先通过了通道,他从下午一直观察到天黑得实在看不见了才回去。尽管大批 藏羚羊通过了野生动物通道,但他却高兴不起来,心里像压了块石头:毕竟还有一 些藏羚羊没有从野生动物通道,这说明还需要改进设计。随后,他立即召集楚玛尔 工地负责人商量如何做好藏羚羊迁徙的引导工作,还同设计单位就野生动物通道存 在的问题进行商讨,多次征求动物学家、可可西里保护站工作人员和当地农牧民的 意见,制定了周密的改进方案。 卢春房十分关心职工的生活和健康保障问题,几乎每周都要去工地暗访一下, 看一看他们伙食怎么样,能不能顿顿吃上肉;问一问有没有吃高原保健药,是否按 时体检。摸一摸被子薄不薄,试一试暖气热不热。一次,他在一处工地发现有一座 帐篷里没有氧气瓶,一向温文尔雅的他顿时发了火,他打电话给工地负责人吼道: “马上把氧气瓶搬过来,否则你今晚的宿舍就让职工住!”工地负责人说是工作失 误,马上就把氧气瓶送来,请您放心。卢春房厉声批评道:“你的失误,可能会断 送职工的性命!这样的失误决不允许,别让我看到第二次,否则你卷铺盖回家!” 直到氧气瓶送了过来,他才放心地离去。卢春房对民工充满了关爱之情,把民工管 理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他要求把民工和职工一视同仁,制定了严格的工资发放 办法,防止民工工资被拖欠,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由于青藏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青藏铁路全年的有效施工时间只有6 个月。然 而,卢春房每年在施工现场的时间却常常达到八九个月。无论是在风火山口还是夏 日飞雪的唐古拉山巅,无论是朔风肆虐的三岔河畔还是寒冷刺骨的雪水河边,从勘 测前沿、指挥一线、铺架现场到工地医院,处处留下卢春房风尘仆仆的身影……� 在剧烈高原反应和连续长途奔波的双重折磨下,疲惫不堪的卢春房时常出现脑 供氧不足、心肌缺血等症状。病倒在床上却想着工地,他就一只手输着液,一只拿 着话筒,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了解施工情况。只要症状稍有缓解,他就服下一把抗 缺氧药,吸上几口氧气,继续忍着身体的不适钻进隧道和涵洞,走向每一个施工点。 常年奔走在青藏高原,卢春房无法辅导帮助准备参加高考的儿子,更无法照顾 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父母。父亲几次病危,他都无法抽身。� 自古忠孝两难全,2002年11月,卢春房从工地赶回家中的第二天,慈爱的父亲 便溘然长逝。悲伤之际,卢春房用“丹心一片报祖国”来自勉,重新踏上火热的青 藏铁路建设工地。� 昆仑山隧道贯通、风火山隧道贯通、羊八井隧道贯通…… 三岔河特大桥竣工、清水河特大桥竣工、楚玛尔河特大桥竣工…… 铺架挺进唐古拉、越岭攻坚取得突破…… 在他的指挥下,一项项重点工程相继完工,攻克青藏铁路建设“三大难题”取 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青藏铁路已完工程合格率达到100 %,优良率达到95%以上, 涌现出160 多项优质样板工程。他也因此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项目总经济师简要事迹

164 评论(8)

魅力人生

1987年至1992年,李剑铭同志在深圳市物业发展总公司工作期间,代表公司与境内外投资者谈判,成功转让深圳市华丽宫大酒楼的产权,为国家回收投资款5000多万港币;成功引进香港天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并共建深圳天安国际大厦,该大厦现已是深圳市标志性建筑之一;联合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等八家企业,成功收购了由国际银团贷款、深圳市政府担保的深圳富临大酒店,通过对其进行债务重组避免了可能产生的诉讼风险。李剑铭同志在任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期间,独立完成了该公司股份制改造实施方案和制度体系设计,使该公司成为深圳市市属国有集团(总)公司中第一家实现上市的公司。 1992年至1996年,李剑铭同志在深圳市先科企业集团先后担任先科投资公司总经理,先科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先科集团总经济师。任职期间,牵头完成了对先科液晶显示器和导电玻璃业务等高新技术业务板块的重组整合,对提升该公司核心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并主导了先科集团内部企业的股份化改制和资产重组工作。1997年,李剑铭同志参加共青团中央组织的赴渝博士服务团来到重庆,任重庆市沙坪坝区副区长。其间在国企改革、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中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领导国企改革工作中进行了兼并、转让、股份制改造和股份制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探索;在领导科技创新工作中,提出了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的建议,并积极推进与重庆各大高校合作,创建了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科技部、教育部首批授牌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在任重庆市沙坪坝区清理整顿三金、三乱领导小组副组长时,李剑铭同志参加领导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城市三乱和农村三金的清理整顿工作,并负责清理方案的设计、追债变现、兑付和对广大储户群众的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对稳定局势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兼任重庆市证券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期间,李剑铭同志参与撰写并向重庆市政府提交了重庆市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的报告,该报告引起了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促进了重庆上市公司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改善。2002年9月,李剑铭同志被中国科技部公派赴日本中央大学;创业资本市场有效性研究课题进行博士后研究,其间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日本中央大学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并完成了金融工程学博士后研究工作。经过系统的学习、研究,对日美两国创业投资的商业模式、政府推动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面向新兴企业的创业市场的运作机制及中日经济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李剑铭同志在日期间,有意识地向在日的中国科技人员宣传国内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情况,鼓励他们回国创业。他本人也提前学成回国。李剑铭同志于2004年回国后任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任副主任、党委委员。先后负责主管重庆市国有重点企业的规划、统评、改革和稳定工作,主持编写了重庆市第一本《国有重点企业发展报告》,组织实施了重庆市煤炭集团的组建,牵头完成了全市国有重点企业工业用地出让金转增资本金工作,负责实施了上市公?quot;民丰农化的重组加股改工作,并成为全国同类ST上市公司股改的范例。 2006年3月,李剑铭同志出任重庆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6年11月任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剑铭同志上任后,认真总结了建工集团近年来的发展经验,深入研究了建筑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新规划和确定了集团公司未来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即在十一五期间把重庆建工打造成集投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建设产品系统集成与增值服务供应商;力争成为中国西部最优秀的建筑企业,跻身省级建筑企业第一军团,进军中国工程总承包商20强。针对这一目标定位,李剑铭同志又提出了一切为了经营,一切围绕经营,一切支持经营,一切服务经营的工作要求。制定并实施了调整经营结构,构筑功能平台,创新营运模式,健全制度体系的发展战略和立足本土市场,开拓市外市场,培育海外市场的工作方略。 一是调整四个结构,实现科学发展。在产品结构上,巩固传统的民用建筑业务,发展工业建筑业务,重点开拓市政工程业务,不断提升盈利能力和水平,提升高端产品的比重。在产业结构上,巩固发展建筑安装产业,积极拓展房地产、钢结构、建筑材料、项目代理等高附加值的新业务领域,探索推进建材物流园建设、商品混凝土业务整合、发展建筑机械制造及市政设施营运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核心业务、成长业务和种子业务板块良性互动,相互拉动,稳健发展。在财务结构上,整合全集团财务资源,集中全集团财务信用,加快建立全集团资金池,提高资金营运效率。主动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与资源整合,通过企业并购与资本运作,做大资产规模,改善资本结构,增强融资能力。积极探索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进一步加大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在组织结构上,缩短管理链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将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在业务上的竞合关系,调整为统合关系,增强全集团整体竞争实力。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创建扁平化、学习型的管理组织体系。二是构筑三个平台,夯实发展基础。通过争取银行集中授信、资本运作、资产营运和组建内部银行等方式,构筑一个能够满足全集团经营需要的投融资平台,为集团公司做大做强、承接高端项目和实现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构筑以推广运用建筑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提高集团核心竞争力和工程管理能力为内涵的工程技术平台,为集团向建筑业中的高、精、尖技术领域和高附加值领域发展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撑。构筑以激励约束考核机制为重点的人力资源开发平台,为实现集团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保障。三是创新营运模式,增强竞争能力。适应建筑业发展趋势和变化,主动实施组织流程和业务流程再造,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资质、成本、供应链管理、价值链整合、项目运筹能力和品牌)。结合集团战略发展定位,提升全方位、一揽子解决市场和客户需求的项目运筹和实施能力。提升带有投融资性质的项目建设能力和工程总承包管理能力。四是健全制度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建立一个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风险释放系统(包括市场风险、职业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研究建立适应建筑领域环境,有利于规范建筑市场,有效发挥激励与约束相互制衡的制度体系,防范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不规范和违规、违法行为。研究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和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在李剑铭同志带领下,重庆建工2006年的生产经营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预计全年承接任务120-15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0-90亿元,利润过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15%、85%。今天,李剑铭同志正率领意气风发的十万重庆建工人,以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大建设为契机,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实现重庆建工集团跨越式发展,铸就重庆建工百年品牌而努力奋斗。

10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