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33

朝天辣椒smile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高级经济师任龙田简介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抢银行的小怪兽

已采纳
刘备(161-223),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汉照烈皇帝,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时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207),徐庶荐举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221年正式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汉”。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63岁。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关羽(?-220),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221),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高级经济师任龙田简介

94 评论(9)

哆啦瞄瞄

明朝嘉靖末年,澄海苏湾都活跃着一支王伯宣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伯宣死后,由部将朱良宝继任首领,在莲阳河至东陇溪一带,继续高举起义旗,抗租抗税,劫富济贫,当地农民纷纷加入义军。义军大本营扎在南峙山麓埔营(现涂城乡地界),又在溪南下岱美脚桶山上设立嘹望哨,一时声势大振。  首府得知消息,大为震怒,急派官军,乘船溯莲阳河北上,于程洋岗乡登陆,企图一举全歼义军,朱良宝一面凭借地势居高临下,严加防守;一面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派一部分义军绕过程洋岗寨,包抄官军后路,两头夹攻。良宝手下石锋、铁锋二员大将骁勇异常,义军人人同仇敌忾,杀得官军落荒而逃,死伤三百余人。其后官军屡次进攻也均告失败。  初战告捷,朱良宝感到昏昏然,他不思扩军备粮,乘胜追击,反而自封为王,并命当乡人以涂筑城,设东西南北四门。又在城内南面修建王宫,一心想过皇家富贵生活。朱良宝建宫称王之事,虽遭到石、铁二部将及大战士的反对,但他一意孤行,后来终于终于称孤道寡起来。  官军数次强攻不下,心生一计,改派奸细,以场卖卜为掩护潜入涂城,想方高潮取得朱良宝的信任, 当了他手下一个小头目。那奸细四处造谣惑众,说石、铁二将私通官兵,阴谋作内应献城。良宝果然信以为真,他假意设宴款待二将,把他们灌醉后用牛筋湿茶油紧缚双手,拔剑杀之。  官军探得消息后,知心腹大患已除,便再次进攻。先用稻草挂在城基周围的刺钩竹上,用豆油浇芒箭,射进丛中,引燃是,使涂城顿时变成一座火城。官军再乘势强攻,加上奸细在城内造谣,军心散乱,士无斗志。朱良宝状大惊,知大势已去,涂城难守,匆忙从南门突围,终被乱箭射死于大狗陇,义军也尽遭惨杀。  官军对朱良宝的造反恨之入骨,放火烧了王宫还不解恨,又在该处挖了九十九口厕池,图使朱良宝遗臭万年。事后乡民把义军尸首埋于垄东埔,称为“万人墓”。朱良宝率领的农民军虽遭惨败,但乡人没有忘记他,至今仍把他的乡村称为涂城乡。现在南峙山南麓,还保存朱良宝义军遗址--皇帽石中军帐哨位。  反蒋武装暴动  澄海农军反蒋武装暴动是潮汕地区第一个反蒋武装暴动: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潮汕相继发生“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共汕头地委迅速掀起反蒋武装暴动。4月15日夜,中共澄海县部委成立了由中共汕头地委委员、组织部长陈国威和中共澄海县部委代理书记黄琪以及何丹成、邹克英等组成的起义总指挥部,打响了广东反蒋武装暴动第一枪。全县分东西两大战场,参加暴动的农军达5000多人。暴动期间,各区农军先后拘捕反动分子100余人游街示众,处决其中罪大恶极分子几十人,国民党潮梅警备司令部调兵力进攻农军。为保存实力,中共澄海县部委将参加暴动的党团员及200多名农军撤往饶平钱东青岚山。  中国共产党在潮汕地区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政权———“潮汕七日红”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南昌起义,成立了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两万余人,发动了南昌起义。8月3日起义军开始撤离南昌,南下广东。  南昌起义军于9月19日进抵大埔县三河坝,9月23日下午,起义军主力进占潮州。24日,潮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当天在西湖举行欢迎起义军大会。24日晨,起义军一部进入汕头市区,与工农武装并肩作战攻下警察总局,解除敌人全部武装。24日下午,周恩来等前委及革命委员会成员和贺龙、叶挺等抵汕,设总指挥部于大埔会馆。即日宣告成立汕头市革命委员会。25日,汕头市上万群众在牛屠地隆重集会欢迎起义军。  起义军按作战部署,于26日从潮州开赴揭阳。当天,揭阳党组织调集民船,在马牙渡架设浮桥,迎接起义军主力进城。9月26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南方局成员、新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从香港秘密来汕头,于当天和28日两次在大埔会馆主持召开南方局会议。  乘起义军进占潮州、汕头的声威,潮汕各县进一步扩展武装暴动。从南昌起义军进占潮汕至一批工农革命政权的建立,这段日子被群众称为“潮汕七日红”。  澄海起义  1927年4月15日,广东澄海县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反击国民党右派的反共屠杀举行了起义。  1926年春,共产党员刘锡三等到广东澄海县同早已在该县开展工作的共产党人一起,深入各区乡发动与组织农民、整顿农会,积极开展抗捐抗税斗争。该县农会会员在很短的时间发展到2000多人。1927年2月21日,第7区右派势力逮捕了该区农会特派员;三四月间,又纠集一批人举行武装示威,无故殴打东里平民学校学生;更有甚者还纠集200多各种武装人员突袭县农会,杀害农军教练彭丕,后来又逮捕了中共澄海县县委秘书、农会委员、农军及师生20多人。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反共形势更加严重。  为反击国民党右派的反共屠杀,中共党组织于4月15日领导澄海农民举行起义,参加人数数千人,分东西两路攻打樟东和冠陇两个据点。计划攻破据点后,再联合攻打澄海县城。起义武装将上述据点围困近一个月。5月中旬,由于国民党右派从汕头派来援兵,形势对起义农民极端不利,遂停止围攻据点,及由刘锡三等率领100多名武装,转移到青岚山地区坚持斗争。到11月,澄海县中共党员发展到170多人,建立了24个农村党的支部,农会会员也有很大发展,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日军三日屠城  1939年农历五月三十日至六月初二,日寇在澄城连续屠城3日,惨无人道。  “屠城”之前,日军在澄城曾有过一次袭击未遂。当时全城百姓人心惶惶,预料日寇定不甘休,于是从当天下午起,全城家家户户携老扶幼,相继弃家逃难,投奔乡下或外地亲友。两三天过去了,没见动静。农历二十九日,便有一批人陆续回城。农历五月三十日上午,日军开始屠城。驻汕头日军饭岛部队三百余人围攻澄城及附近各乡,先用大炮向城里猛轰,继而用密集火力———轻、重机枪和步枪射击,守城部队抵抗不住,向东里撤退,中午遂被攻陷。  当时,敌纠集大队三百余人,用橡皮艇分载两队来攻,一由外砂登陆,一由上窖渡头上岸,分数路冲杀,一队先至龙田乡,占蔡明臣高楼天台,架炮轰击城内,见无回击,然后分路攻入,一队由峰下经埔美新乡循堤顶,再分两路,一路经东湖入东门,一路经埔美入北门,其由外砂溪登陆者,即从三脚堤崖前五卅马路入南门,其从上窖渡头上岸者,又分一队循南堤入南桥西门,各乡镇自卫队无法抵抗,遂被攻陷。  日寇进城后乃肆意屠杀焚烧,不分男女老幼,死生凭其喜怒,刀下血流成河。时值夏雨滂沱,雨下了3天,日寇屠杀了3天,阴风惨雨,倍增凄凉。澄城及附近各乡人民,经历了一场空前大浩劫,这次被屠杀有姓名可记者达700余人,无法查考者尚有许多。屠杀现场,惨绝人寰。如日寇抓了28人囚于便生医院(现中医院)内,一齐拉出来院前蜈蚣桥上砍头劈身,把尸首推下玉带河,鲜血染红了河水,尸体塞满了河道。  屠杀最残忍者,则是在六月初二日,日寇撤离澄城时,抓了挑夫40余人,为其部队挑行李至外砂渡船头落橡皮艇,全加残杀,无一幸免。而处死方法不一,或斩首,或断其手足,或拦腰横截,或穿胸,或剖腹,或周身乱刺,或用机枪扫射,种种惨状,目不忍睹,而敌军极尽残酷之能事,引为痛快。澄海各乡镇民众,逃走一空。六月初二日午,敌寇由澄退往庵埠时,还在城内张贴通告,威胁恫吓众百姓,限澄城5天内,成立维持会,否则再派大军前来屠杀。  日军撤离澄城时,在城内外纵火焚烧。被烧毁的计有原衙门之棂槎楼(现澄中体育场门址),历劫3日夜,余烬久久未熄,还有蜈蚣桥边面条铺,八角楼下1户人家,南门头济仁堂药材等几间商店,打铁街头与盐场街一带的商店、作坊20多间,以及东门外伯公山顶望海楼等处,都被烧毁。  南桥战役  1940年2月27日中午,日军富田大队进抵外砂河西岸,当即炮击东岸中国军队阵地,因其从外砂渡口过河的阴谋无法得逞,便改将南桥作为主攻方向,妄想由此进攻澄城。敌人炮声一响,驻南桥的第三中队中队长王细月扔下鸦片烟枪连鞋都顾不得穿就要溜,政训员张震上前劝阻,王细月将队伍推给张震指挥,以“去调兵”为借口临阵脱逃。而第四中队中队长陈雄则早在进城之前就借口腿疮未愈回家去了,队伍是由政训员郑剑夫带领参战的。此时,第四中队调援南桥,统一由张震指挥、郑剑夫协助。由于此前张震、郑剑夫等共产党员和青抗会员团结了各自中队的队员并经常对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当他们在这个严峻关头挺身而出时,两个中队的100多名队员均表示服从指挥,坚决与敌人血战到底。28日,日军集中百余精锐兵力企图一举攻占南桥,张震与郑剑夫带领自卫队员沉着应战,从上午9时至下午4时,连续击退敌人5次冲锋。  在前线将士浴血奋战的同时,后方的澄海青抗会战工队冒着敌人炮火深入前沿阵地进行救护、慰问和战地鼓动工作;澄城的老百姓则纷纷送来食物、茶水劳军,涌现了军民并肩抗击敌人的壮烈场面。  在中国军民用血肉筑成的长城面前,日军碰得头破血流。29日,日军增援大批骑兵、炮兵,三面包围澄城(另一面是莲阳河)。3月1日,敌再增兵,总兵力达1000余人,分6路攻城。至傍晚,中国军队才撤离澄城。此时已连续战斗了5昼夜,给日、伪军以重大打击。张震部队以其抗敌战绩受到当局传令嘉奖赏大洋一百,各报均称誉张震为“南桥张将军”。澄海县长李少如还亲临莲阳河边欢迎撤回的自卫队,并宣布提升张震为第三中队副中队长兼第一小队队长。中共潮澄饶中心县委也在党内通报表彰了张震等的英勇事迹。  1943年澄海出现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  1942年冬至1943年春,澄海境内一连4个月没下过雨,至3月21日始雨,4月又亢旱。县内土地龟裂,咸潮上涌(西溪直达外砂沈洲,东溪涌至上华龟山地界)。全县因苦旱断水,能播种的庄稼也大部枯死,为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  是时潮汕论陷,米珠薪桂,饿。载道,“水肿大脚”,触目皆是。全县人口饿死者近三分之一,逃荒者不计其数。加上当年霍乱疫病流行,街头路边,遗尸者众,农村市井,到处呈现一片悲惨凄凉的景象。

351 评论(8)

草心草心丶

简介:兴宁市龙田职业高级中学是有兴宁市政府主办、兴宁市教育局主管的全日制学校。自1958年创办以来,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单位”、梅州市“美丽校园”等20多种荣誉。 学校地处兴宁市北部新城区-龙田镇,距市区8公里的兴龙公路侧,交通便利。校园占地面积约10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注册资本:687万人民币

157 评论(8)

小虫超人HC

李明阳,男,1964年11月出生,兴宁宁新黄岭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化学高级教师。1985年毕业于嘉应师范专科学校,后到广东教育学院进修本科。2001年2月至2008年7月任兴宁市福兴中学校长,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任兴宁市龙田中学校长,2010年8月起任兴宁市宁中中学校长。从教以来先后获得全国“园丁奖”、梅州市先进工作者、兴宁市市优秀党员、兴宁市优秀校长等30多项荣誉称号。中学平面图

158 评论(9)

xulisha0221

野比大助(大雄的爸爸) 假名:のび のびすけ 生日:1940年1月24日(源自1980年的TV版:坐时光机去看新年) 身高:170厘米 体重:56千克 学历:全国珠算九段、第三电器修理师(源自1980年的特别TV版:坐时光机去看新年) 年轻时的理想:画家 坏习惯:摇动身子、说梦话 爱好:钓鱼、麻将、看棒球比赛、抽樱花牌香烟(戒烟三十多次都失败了)、打高尔夫、夏天 、绘画 弱点:似乎是个“雨男”。同事一起去打高尔夫时只要带着他就一定会下雨,曾经为此被大家取笑。 声优:村越伊知郎(1973年NTV版)→加藤正之(朝日电视台版1979. 4~1992. 10)(1993年加藤正之逝世后)→中庸助(1992. 10~2005. 3)→松本保典(2005. 4至今)(少年期:小原乃梨子(1979)→山田荣子(1984~1985)→小原乃梨子(1987)→小林由美子(2005)) 年轻时是个没有名气,但十分会画画的画家,曾被一个富豪看中。富豪还决定要把女儿嫁给他,并要送他到巴黎去进修绘画。不过他不屑这个机会,想自己亲身奋斗,于是登门拒绝了富豪的好意,被愤怒地赶出了门,不过他反而觉得放下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了。之后他认识了一名女学生片冈玉子,两人后来结了婚。因为绘画的收入不稳定,所以婚后改为在公司做一名小职员,成为一个典型的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搭电车上班。对大雄比较和蔼。考车牌又屡战屡败、嗜酒如命。曾经做梦梦见自己和年轻小姐约会.是一个雨男。早期的故事中,幼年的大助曾因二次大战,要跟别的孩子和老师疏散到乡下避难,由朝到晚都要耕作劳动,严苛的生活一度令大助打算投河自尽,幸好因为一位“白百合般的长发少女”出现在河边,并送给他一块巧克力让他重新振作,因此大助对巧克力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不过,那位少女其实是乘时光机回到当时的大雄阴错阳差下假扮而成的。(短篇动漫《好像白百合的少女》)野比玉子(大雄的妈妈) 假名:のび たまこ 旧姓:片冈 罗马字音:Tamako 年龄:38岁 身高:158厘米 体重:47千克 坏习惯:舔嘴唇、唠叨 爱好:插花 最讨厌:小动物 兴趣:花道,说教 最生气时刻:大雄考零分时、做错事时、清洁大雄房间发现大量零分试卷时、发现大雄偷养宠物时 害怕的东西:蟑螂,老鼠 声优:小原乃梨子(1973年NTV版)→千千松幸子(朝日电视台版1979. 4~2005. 3)(少女时期:川上とも子)→三石琴乃(2005. 4至今) 标准的家庭主妇,有时为收支出现赤字而烦恼。对大雄很爱护,生气很可怕。空闲的时候会看书与电视,甚至插插花(技术非常好,还受到宗师的赞赏)。年轻的时候似乎上过法式烹饪课,常常因为大雄的慵懒而训斥他,不过都是出于关心考虑。不容许大雄捡被遗弃的动物回家(但在《大魔境》中因为狗狗帮自己找回了钱包,而同意大雄养狗)。十分啰嗦。其余包括下楼梯脚步大声,穿着鞋子进房,上厕所不关门,不关水龙头,接完电话不挂机等。虽然对大雄十分严厉,实则对大雄十分爱惜。每次减肥心情都会变得十分恶劣。幼年行事吊儿郎当,常常把东西扔在一边不放,大雄的外婆谎称玉子弄丢的一只玻璃戒指是钻石,让她十分着急而改变了这一坏习惯。出木杉英才 中名:王聪明 假名:できすぎ ひでとし 别称:太郎(初期登场时的名称)、小杉、秀才 生日:1964年4月 身高:136厘米 爱好:读书、研究天文地理、打棒球、和静香到图书馆、做饭、踢足球、绘画 声优:白川澄子(朝日电视台版1980. 4~2005. 3)→萩野志保子(2005. 5至今(青年时期:大滝进矢)) 出木杉绝对是一个高材生!他不但读书了得,性格良善,也是一个运动健将。以『样样皆精』来形容他是最贴切的了。因此,他在人际关系、学业成绩、体育 、甚至演戏方面也是一等一的天才高手,更深得女同学的欢迎。可是他却因为特别出众而经常招来大雄等男同学的妒忌。尤其是学业方面,他差不多每次也是全级第一。少有的一次例外就是因为全级第二的书虫同学 妒忌他的才能,在深夜电话骚扰他,使他精神不好而成绩更一落千丈。 他也可算大雄心里最大的劲敌。大雄时常也非常害怕静香会给他抢走,更有时从时光电视看到的情况误以为未来已经改变,出木杉未来会和静香一起。因此只要每次看到他们有说有笑,甚至只是在一起,也会非常愤怒和害怕,哀求多啦A梦帮忙『拆散』他们。 出木杉知识渊博,在大长篇唯一看到他的时候也是来解释历史。但在哆啦A梦特别篇中,他就曾经担正作主角,和哆啦A梦等人一起冒险。哆啦美 假名:ドラミ 别名:小叮铃 英文名:Dorami 日本原名:铜啦美 生日:2113年12月2日 星座:射手座 机器人种类:猫型助手机器人 品质:正品 高度:100cm 重量:91kg 马力:10000马力 男友:哆啦小子 喜欢:菠萝包(甜瓜面包) 讨厌:蟑螂 亲人:哆啦A梦(哆啦A梦就是她哥哥啊) 主人:野比世修(小世) 兴趣:音乐(钢琴、卡拉OK等,是个万能的音乐天才!) 收藏品:布娃娃、可爱的丝带等 声优:横迟启秋(1979-2005.3)→千秋(2005.4至今) 1973年11月在小学四年生杂志中第一次登场 哆啦美和哥哥哆啦A梦不一样,是一只优秀的机器猫。在哆啦A梦回22世纪检查时,哆啦美便暂时代替哥哥帮助大雄。有冷静的头脑,很少发脾气,做事比哆啦A梦谨慎,但是哆啦美做事太过锲而不舍,因为哆啦美是高价货,她使用百宝袋的时候不会像哆啦A梦一般!哆啦美的百宝袋比哆啦A梦的更为精致耐用。有时候,哆啦A梦会叫哆啦美帮忙收拾残局。兄妹感情很好。为什么她也没有耳朵,而是用一个蝴蝶结来代替呢?原来是害怕刺激哥哥。耳朵被制成蝴蝶结的形状,看起来很华丽。通过这个耳朵,哆啦美可以听到远处的声音,也能够听懂动物的语言。明明是猫型机器人,却没有胡须?因为蝴蝶结型的耳朵具有雷达功能,所以胡须就没有必要了。另外,女孩子长胡须也太难看了吧!哆啦美做事认真、努力,是学校里的优等生。不过,唯一的缺点就是有时会认真过度,不懂变通。

99 评论(15)

度兰度兰

去看看吧,快采纳我的杨昂:六十七回,张鲁将,为张合杀。 杨任:六十七回,张鲁将,为夏侯渊斩。 杨锋:八十九回,南蛮银冶洞二十一洞主, 杨仪:九十一回,蜀绥军将军。自恃功高,被废为庶人,自刎。 杨陵:九十二回,杨阜族弟,魏南安太守,诈降,为关兴杀。 杨暨:九十九回,魏官。 杨顒:一百三回,蜀主簿。 杨祚:一百六回,公孙渊将, 杨综:一百七回,魏主簿。 杨欣:一百十六回,魏金城太守。 杨济:一百二十回,晋冠军将军。 阳群:九十七回,蜀将。病故。 于禁:十回,泰山巨平人,字文则。为关羽擒,荆州失归曹。为曹丕气死。 于糜:十五回,刘繇部将,孙策挟死。 于吉:二十九回,东吴呼为神仙,气死孙策。 于诠:一百十一回,吴将。为魏乱军杀。 俞氏:七回,孙坚之过房。生孙韶。 俞涉:五回,袁术手下骁将,为华雄杀。 虞翻:十五回,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会稽吏,投吴,精通易经。 虞松:一百八回,魏主簿。 乐进:五回,阳平卫国人,字文谦。为甘宁射中面门。 乐就:十七回,袁术将,操擒杀。 乐綝:九十八回,乐进子。扬州刺史,为诸葛诞杀。 尹礼:十八回,泰山寇,降曹。 尹楷:三十二回,武安长,袁尚将,为许褚杀。 尹奉:六十四回,历城统兵校尉,曹将。 尹默:八十回,蜀学士。 尹赏:九十二回,魏天水主簿,降蜀。 尹大目:一百七回,魏殿中校尉。 云英:二十三回,董承侍妾。 应劭:十回,泰山太守。为张闿乱军所逼投袁绍。 阴夔:三十二回,袁尚将,豫州刺史。 殷馗:三十一回,辽东人,善晓天文。 殷纯:八十回,蜀大司马。 爰(青彡):一百十六回,魏将。 爰邵:一百十六回,魏护卫。 伊籍:三十四回,荆州幕宾,字机伯,山阳人。后随刘备。蜀昭文博士。 雍闿:八十七回,蜀建宁太守,汉什方侯雍齿之后,结连孟获反。为鄂焕杀。 雅丹:九十四回,西羌丞相,为马岱擒。 越吉:九十四回,西羌元帅,为关兴杀。 羊祜:一百二十回,晋都督。 Z 诸葛亮:三十六回,琅琊阳都人,字孔明,病死五丈原。 诸葛瑾:二十九回,字子瑜,琅琊南阳人,诸葛亮兄。 诸葛珪:三十六回,诸葛亮之父,早卒。 诸葛玄:三十六回,诸葛亮之叔,与刘表有旧。 诸葛均:三十七回,诸葛亮弟。 诸葛原:六十九回,迁新兴太守,管辂卜之。 诸葛虔:八十五回,曹仁将, 诸葛恪:九十八回,诸葛瑾长子,吴太子左辅。字元逊。太傅。为孙峻杀。 诸葛瞻:一百五回,诸葛亮子。字思远。娶刘禅女。兵败自刎。 诸葛诞:一百十回,魏镇东将军,字公休,琅琊南阳人,诸葛亮族弟。反魏。为胡奋杀。 诸葛靓:一百十一回,诸葛诞子。 诸葛绪:一百十六回,魏雍州刺史。 诸葛尚:一百十七回,诸葛瞻子。兵败亡。 张让:一回,十常待之一。投河死。 张角:一回,巨鹿人,天公将军。 张梁:一回,巨鹿人,地公将军,为皇甫嵩所杀。 张宝:一回,巨鹿人,人公将军,为手下严政所杀。 张飞:一回,字翼德。涿郡人。为范疆、张达刺杀。 张世平:一回,中山贩马商人。 张均:二回,朗中。 张举:二回,在渔阳反,称天子,自缢。 张纯:二回,在渔阳反,为手下头目刺杀。 张济:三回,董卓将,后自立,攻南阳中流矢亡。 张邈:五回,初为陈留太守。 张超:五回,初为广陵太守,张邈弟。为操破,自刎。 张杨:五回,初为上党太守,大司马。为杨丑杀。 张俭:六回,山阳高平人,字元节,江夏八俊之一。 张虎:七回,江夏人,黄祖部将,为孙策射杀。 张温:八回,司空。董卓杀。 张闿:十回,徐州都尉,旧为黄巾军。杀曹嵩一家。 张燕:十一回,黑山贼,降操,被封平北将军。 张昭:十五回,字子布,彭城人 张纮:十五回,字子纲,广陵人,东吴谋士,后留许昌,被封会稽都尉回吴。病故,言筑石头城。 张英:十五回,刘繇部将,为陈武刺死。 张勋:十五回,袁术将,都督。 张绣:十六回,张济侄,破曹,降曹, 张鲁:五十九回,汉宁太守。沛国丰人。自号师君。降曹,封镇南将军。 张陵:五十九回,张鲁祖,在西川鹄鸣山中造作道书惑人。 张衡:五十九回,张鲁父,行道,号米贼。 张先:十七回,张绣将,为许褚杀。 张合:二十二回,河间人,字隽×,袁绍将,降曹。为诸葛亮设计亡。 张津:二十九回,交州刺史,为迷信所害。 张(岂页):三十二回,袁尚将,降曹,为甘宁杀。 张南:三十三回,袁熙将,降曹,为周泰杀。 张武:三十四回,江夏贼,为赵云杀。 张温:三十八回,吴人,字惠恕。 张允:四十回,刘表将,降曹,为操斩。 张横:五十八回,韩遂将,为曹军杀。 张既:五十九回,字德容,京兆尹。 张卫:五十九回,张鲁弟。为许褚斩。 张松:六十回,字永年,益州别驾。法正、孟达友。为兄出首,刘璋斩。 张任:六十回,刘璋将,蜀郡人,为张飞擒,斩。 张肃:六十二回,张松兄,广汉太守。 张翼:六十四回,武阳人,刘璋将,降刘。兵败国亡,死于乱军。 张著:七十一回,蜀牙将, 张音:八十回,御史大夫,庙高使 张爽:八十回,蜀从事。 张裔:八十回,蜀偏将军。 张南:八十一回,蜀将。兵败死于乱军。 张达:八十一回,张飞将,刺杀飞,降吴。后为吴送归,为张苞剐。 张苞:八十一回,张飞长子。不慎跌入涧中,伤重亡。 张绍:八十一回,张飞弟。 张氏:八十五回,张飞女,刘禅正宫。 张嶷:八十七回,蜀将,南征曾为祝融夫人擒,荡寇将军,段谷之战为魏军乱箭射杀。 张韬:九十一回,郭贵妃幸臣,陷甄氏。 张普:九十六回,曹休将,为朱桓杀。 张虎:九十八回,张辽子。 张休:九十八回,张昭次子,吴太子右弼。 张承:一百二回,吴将。 张球:一百三回,魏骁将, 张茂:一百五回,魏太子舍人,字彦材,谏言被斩。 张弥:一百六回,吴臣,为公孙渊斩。 张当:一百六回,魏黄门,谄事曹爽。为司马懿斩。 张特:一百八回,魏牙门将。 张约:一百八回,诸葛恪心腹将。为孙峻杀。 张缉:一百八回,魏光禄大夫,张皇后之父,曹芳之皇丈。为司马师杀。 张皇后:一百九回,曹芳妻。为司马师白练绞死。 张明:一百十回,魏将。 张布:一百十三回,吴将军。为孙皓斩。 张遵:一百十七回,蜀尚书。兵败亡。 张绍:一百十八回,蜀私署侍中。降魏。 张峻:一百十八回,蜀太常。 张节:一百十九回,魏黄门侍郎。为司马炎斩。 张华:一百二十回,晋秘书丞。 张悌:一百二十回,吴丞相。死于乱军。 张尚:一百二十回,晋将。 张象:一百二十回,吴前将军。降晋。 张辽:十一回,雁门马邑人,字文远。为丁奉射中腰,箭疮迸裂亡。 赵忠:一回,十常待之一。 赵弘:二回,黄巾军,使槊,为孙坚所杀。 赵萌:三回,汉右军校尉。 赵岑:五回,董卓将,后献汜水关。 赵云:七回,字子龙,常山真定人。病故。 赵岐:七回,太仆。 赵彦:二十回,汉议郎,为操杀。 赵睿:三十回,袁绍将,为曹兵所杀。 赵范:五十二回,桂阳太守,为赵云擒,降。 赵韪:五十九回,益州吏。 赵衢:六十四回,杨阜友。 赵昂:六十四回,历城统兵校尉,曹将。 赵月:六十四回,赵昂子,马超裨将,父举事,为马超斩。 赵颜:六十九回,管辂卜之。 赵累:七十三回,关羽将,粮料官,走麦城死于乱军。 赵祚:八十回,蜀别驾。 赵融:八十一回,蜀将。 赵咨:八十二回,东吴中太夫。 赵统:九十七回,赵云长子,虎贲中郎。 赵广:九十七回,赵云次子,牙门将。 赵直:一百四回,蜀行军司马。 朱(亻隽):一回,中郎将,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大司农。李郭交兵成疾而亡。 朱治:十五回,字君理,丹阳故鄣人, 朱灵:二十一回,曹将, 朱桓:三十八回,字休穆,吴郡人。吴奋威将军。 朱光:六十一回,曹将,庐江太守。为甘宁打倒,吕蒙军乱刀斩。 朱然:七十五回,东吴将,虎威将军。为赵云杀。 朱褒:八十七回,蜀牂牁太守,结连孟获反,为鄂焕杀。 朱赞:九十三回,魏荡寇将军,为赵云杀。 朱恩:一百八回,诸葛恪心腹将。 朱芳:一百十回,魏将。 朱异:一百十一回,吴将。兵败为孙綝斩。 朱太后:一百二十回,孙休妻。 周毖:四回,侍中,为董卓杀。 周奂:九回,大鸿胪,死于国难。 周瑜:十五回,庐江舒城人,字公瑾。 周尚:十五回,丹阳太守,周瑜叔。 周泰:十五回,字幼平,九江下蔡人。 周昕:十五回,王朗将,孙策杀。 周仓:二十八回,原为张宝部下,关西人,后随关羽。败麦城,自刎亡。 周循:五十七回,周瑜长子。 周胤:五十七回,周瑜次子。 周善:六十一回,孙权心腹,为张飞杀。 周群:六十五回,蜀将,降刘。 周平:八十三回,周泰弟,为关兴斩。 周舫:九十六回,东吴鄱阳太守。 周旨:一百二十回,杜预牙将。 邹靖:一回,校尉。 邹氏:十六回,张济妻, 郑玄:一回,字康成,刘备师,汉尚书。 郑泰:二回,侍御史, 郑宝:二十九回,巢湖太守。 郑度:六十四回,刘璋从事。 郑文:一百二回,魏偏将军,诈降蜀被斩。 郑袤:一百十回,魏光禄勋, 郑伦:一百十三回,魏将。为廖化斩。 钟邵:十回,谏议大夫。 钟缙:四十一回,夏侯敦部将,钟绅兄弟,为赵云杀。 钟绅:四十一回,夏侯敦部将,钟缙兄弟,为赵云杀。 钟繇:五十六回,长安郡守。 钟进:五十八回,钟繇弟,为庞德杀。 钟会:一百七回,颖川长社人,字士兵季,钟繇之子。造反,为乱军杀。 钟毓:一百七回,钟会兄。 笮融:十五回,刘繇谋士。 种拂:九回,太常卿,死于国难。 种辑:二十回,汉长水校尉,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臧旻:二回,会稽刺史。 臧霸:十一回,泰山华阴人,字宣高。降曹。 宗宝:十一回,孔融将,为管亥杀。 宗预:一百五回,南阳安众人,字德艳,蜀参军,右中郎将。 紫虚上人:六十二回,锦屏山老道。 左丰:一回,黄门。 左灵:十三回, 左贤王:三十三回,北番王。 左慈:六十八回,字元放,道号乌角先生,戏曹操。 左咸:七十七回,东吴主簿,进言斩关羽。 脂习:四十回,京兆,孔融友。 祝融夫人:九十回,孟获妻,祝融氏之后,为马岱擒, 祖茂:五回,字大荣,吴郡富春人,双刀。为华雄斩。 祖弼:八十回,符宝郎,为曹洪杀。 卓膺:六十四回,刘璋将,降刘, 翟元:七十三回,曹仁将,为关平斩。 州泰:一百十一回,魏兖州刺史。 曾宣:一百十二回,诸葛诞将,降魏。 甄氏:三十三回,袁熙妻,为曹丕纳之。后赐死。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 回答者:原始人1号 - 助理 二级 6-6 23:04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汉相国曹参后代,小字阿瞒,任丞相,魏王。 曹嵩,字巨高,曹操父,夏侯敦叔父。灵帝时任大司农、大鸿胪,太尉。 曹腾,字季兴,嵩养父,中常侍大长秋。 曹德,操弟。 曹昂,字子修,操长子,丰愍王,张绣叛乱时战死。 曹琬,昂继子,丰愍王。 曹廉,琬子,丰愍王。 曹安民,操弟子,张绣叛乱时战死。 曹铄,操子,相殇王。 曹潜,铄子,相愍王。 曹偃,潜子,相怀王。 曹竦,铄继子,阳都乡公。 曹冲,字仓舒,操子,邓哀王。 曹琮,冲继子,平阳公。 曹据,操子,彭城王。 曹宇,操子,大将军,燕王。 曹奂,字景明,武帝孙,宇子,魏国末代皇帝,禅位给司马炎,废为陈留王,谥曰元皇帝。 曹林,操子,沛穆王。 曹纬,林子,沛穆王。 曹衮,操子,少好学,中山恭王。 曹孚,衮子,中山恭王。 曹玹,操子,怀王。 曹赞,玹继子,怀王。 曹壹,玹继子,怀王。 曹恒,壹子,怀王。 曹峻,字子安,操子,陈留恭王。 曹澳,峻子,陈留恭王。 曹矩,操子,范阳闵王。 曹敏,矩继子,范阳闵王。 曹焜,敏子,范阳原王。 曹干,操子,赵王。 曹上,操子,临邑殇公子。 曹彪,字朱虎,操子,楚王。 曹嘉,彪子,常山真定王。 曹勤,操子,刚殇公子。 曹乘,操子,谷城殇公子。 曹绍,郎中。 曹整,操子,叔父绍继子,郿戴公子。 曹范,整继子,悼公。 曹阐,范弟,叔父整继子,郿公。 曹京,操子,灵殇公子。 曹彬,蓟恭公。 曹均,操子,叔父彬继子,樊安公。 曹抗,均子,屯留公。 曹谌,抗子,屯留公。 曹棘,操子,广宗殇公子。 曹玉,朗陵哀侯。 曹徽,操子,叔父玉继子,东平灵王。 曹翕,徽子,东平灵王。 曹茂,操子,乐陵王。 曹彰,字子文,操子,少善射御,膂力过人,越骑将军,任城威王。 曹楷,彰子,任城王。 曹芳,字兰卿,楷子,继给曹睿,魏国第三代皇帝,被废为齐王。 曹植,操子,陈思王。 曹志,植子,济北王。 曹熊,字子建,操子,萧怀王。 曹炳,熊子,萧哀王。 曹丕,字子桓,曹操太子,文皇帝。 曹睿,字符仲,文帝太子, 曹协,丕子,赞哀王。 曹寻,协子,赞殇王。 曹蕤,丕子,北海悼王。 曹赞,琅邪王子,蕤继子,文安王。 曹鉴,丕子,东武阳怀王。 曹霖,丕子,性粗暴,东海定王。 曹髦,字彦士,文帝孙,霖子,魏国第四代皇帝,后被废为高贵乡公。 曹启,霖子,东海定王。 曹礼,丕子,元城哀王。 曹悌,任城王楷子,礼继子,梁王。 曹邕,邯郸怀王。 曹温,任城王楷子,鲁阳王。 曹贡,清河悼王。 曹俨,广平哀王。 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大司马,忠侯。 曹泰,仁子,镇东将军,假节,宁陵侯。 曹初,泰子,宁陵侯。 曹楷,泰弟,列侯。 曹范,泰弟,列侯。 曹纯,仁弟,仪郎参司空军事,高陵亭侯。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骠骑将军,恭侯。 曹馥,洪子,恭侯。 曹震,洪子,列侯。 曹瑜,洪族父,卫将军,列侯。 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大司马,都督扬州,壮侯。 曹肇,休子,有当世才度,散骑常侍、屯骑校尉,壮侯。 曹兴,肇子,壮侯。 曹纂,肇弟,殄吴将军,列侯。 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迁大将军,给事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邵陵侯。 曹彬,真弟,列侯。 曹爽,字昭伯,真子,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侍中,武安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羲,真子,中领军,武卫将军,列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训,真子,列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则,真子,列侯。 曹彦,真子,散骑常侍,侍讲,列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皑,真子,列侯。 曹熙,真族孙,新昌亭侯 曹遵,宗族。 曹肇,屯骑校尉。 曹璠,左丞。 夏侯敦,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后代,大将军,高安乡侯。 夏侯充,敦子,忠侯。 夏侯廙,充子,忠侯。 夏侯劭,廙子,忠侯。 夏侯茂,敦子,娶清河公主,历任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节,列侯。 夏侯廉,敦弟,列侯。 夏侯渊,字妙才,敦族弟,征西将军,愍侯,在阳平关战死。 夏侯衡,渊长子,安宁亭侯。 夏侯绩,衡子,虎贲中郎将,安宁亭侯。。 夏侯褒,绩子,安宁亭侯。 夏侯霸,渊子,讨蜀护军、右将军,博昌亭侯,被司马氏怀疑逃入蜀。 夏侯威,霸弟,渊子,兖州刺史。 夏侯惠,威弟,渊子,乐安太守。 夏侯和,惠弟,渊子,河南尹。 夏侯尚,字伯仁,渊从子,征南大将军,荆州牧,昌陵乡侯。 夏侯奉,尚弟,关内侯。 夏侯玄,字太初,尚子,太常。 夏侯本,尚从孙,昌陵亭侯。 夏侯献,领军将。 夏侯儒。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侍中,尚书令,敬侯。 荀恽,彧长子,娶安阳公主,虎贲中郎将,敬侯。 荀甝,恽子,散骑常侍,广阳乡侯。 荀頵,甝子,广阳乡侯。 荀霬,恽子,中领军,贞侯。 荀恺,霬子,贞侯。 荀俣,恽弟,御史中丞。 荀诜,俣弟,大将军从事中郎。 荀顗,诜弟,司空。 荀衍,彧兄,监军校尉,列侯。 荀攸,字公达,彧从子,尚书令,陵树亭侯。 荀缉,攸长子,有攸风。 荀适,攸次子,陵树亭侯。 荀彪,攸孙,丘阳亭侯。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太尉,魏寿乡侯。 贾穆,诩长子,驸马都尉,魏寿乡侯。 贾模,穆子,魏寿乡侯。 贾访,诩子,列侯。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袁侃,涣子,郡守、尚书。 袁霸,涣从弟,大司农。 袁亮,霸子,河南尹、尚书。 袁徽,霸弟,以儒素称。 袁敏,徽弟,有武艺而好水功,官至河堤谒者,河堤谒者。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议郎,参丞相军事。 张陵,范子。 张承,字公先,范弟,丞相参军祭酒,赵郡太守。 张戬,承子。 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太子太傅。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太仆。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议郎,关内侯。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奉常。 王忠,修子,东莱太守、散骑常侍。 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五官将长史。 张泰,巨鹿人,大鸿胪。 庞迪,扶风人,河南尹。 张阁,东郡人,永宁太仆。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光禄勋。 管邈,宁子,博士。 管贡,宁族人,州吏。 王烈,字彦方,丞相掾。 张臶,字子明,巨鹿人, 胡昭,字孔明,颖川人。 胡纂,昭子,郎中。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中尉,被赐死。 杨训,巨鹿人。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尚书仆射。 毛机,玠子,郎中。 徐奕,字季才,东莞人,谏议大夫。 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太仆,成阳亭侯。 何曾,夔子,司徒,靖侯。 刑颙、字子昂,河间鄚人,侍中,尚书仆射,司隶校尉,徙太常,关内侯。 刑友,颙子,关内侯。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汉朝司隶校尉鲍宣九世孙,右中郎将。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大司农。 司马岐,芝子,陈留相。 司马肇,岐子。 钟繇,字元常,颖川长社人,三公之一,太傅,平阳乡侯。 钟毓,字稚叔,繇子,青州刺史,后将军,假节,都督荆州,惠侯。 钟骏,毓子,惠侯。 钟会,毓弟,司徒,东武亭候。 钟邕,会兄子。 钟毅,会兄子。 钟峻,会兄子。 钟劭,繇子,列侯。 钟豫,繇孙,列侯。 钟演,繇弟,列侯。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三公之一,司徒,安乐乡侯。 华表,歆子,尚书,安乐乡侯。 华缉,歆弟,列侯。 王郎,字景兴,东海郡人,三公之一,司空,兰陵侯。 王肃,字子雍,郎子,擅长贾、马之学,中领军,加散骑常侍,景侯。 王恽,肃子,景侯。 王恂,肃子,兰陵侯。 王详,郎兄子,列侯。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卫尉,安乡侯。 程武,昱子,安乡侯。 程克,武子,安乡侯。 程良,克子,安乡侯。 程延,昱子,列侯。 程晓,昱孙,汝南太守,列侯。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军祭酒,洧阳亭侯。 郭奕,嘉子,太子文学,洧阳亭侯。 郭深,奕子,洧阳亭侯。 郭猎,深子,洧阳亭侯。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卫尉,千秋亭侯。 董胄,昭子,郡守、九卿。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惪人,汉光武帝子阜陵王延后代,太中大夫,东亭侯。 刘寓,晔子,东亭侯。 刘陶,晔少子,平原太守。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太尉,都乡侯。 蒋秀,济子,都乡侯。 蒋凯,秀子,封下蔡子。 刘放,字子弃,涿郡人,汉广阳顺王子西乡侯宏后代,资卫将军,领监,方城侯。 刘正,放子,方城侯。 孙资,秘书郎,骡骑将军,侍中,左乡侯。 孙宏,资子,左乡侯。 秦朗,骁骑将军。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扬州刺史。 刘靖,馥子,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建成乡侯。 刘熙,靖子,建成乡侯。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兖州刺史。 司马遗,朗子,昌武亭侯。 司马洪,遗子,昌武亭侯。 司马孚,朗弟, 赵咨,太常。 梁习,字子虞,陈郡柘人,并州刺史,大司农,申门亭侯。 梁施,习子,申门亭侯。 王思,济阴人,豫州刺史,列侯。 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凉州刺史,西乡侯 张缉,既子,光禄大夫,西乡侯。 张翁,既小子,关内侯。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 温生,恢子,关内侯。 孟建,汝南人,凉州刺史,征东将军。 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豫州刺史,建威将军,阳里亭侯。 贾充,逵子,中护军,阳里亭侯。 胡质,东莞太守。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长水校尉,都亭侯。 任先,峻子,都亭侯。 任览,峻子,关内侯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侍中,都亭侯。 苏怡,则子,都亭侯。 苏愉,则弟,尚书,都亭侯。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尚书仆射,统留事,丰乐亭侯,实验楼船淹死。 杜恕,字务伯,畿子,散骑黄门侍郎,幽州刺吏,建威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丰乐亭侯,被废为庶民。 杜预,恕子,丰乐亭侯。 王才,骑都尉。 程喜,字申伯,征北将军。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大匠。 郑崇,浑子,郎中。 仓慈,字孝仁,淮南人,敦煌大守。 吴瓘,陈国人,魏郡太守。 任燠,乐安人,清河太守。 颜斐,济北人,京兆太守。 孔义,鲁国人,济南相。 令狐邵,太原人,弘农太守。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前将军,晋阳侯。 张虎,辽子,偏将军,晋阳侯。 张统,虎子,晋阳侯。 张汛,辽兄,列侯。 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以骁果显名,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右将军,威侯。 乐綝,进子,有父风,扬州刺史,愍侯,诸葛诞反叛时被杀。 乐肇,綝子,愍侯。 于禁,字文则,泰山巨平人,最好毅重,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左将军,假节钺,厉侯。 于圭,禁子,益寿亭侯。 张郃,字俊义,河间鄚人,以巧变著称,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征西车骑将军,鄚侯,在木门与孔明军交战,被飞矢击中战死。 张雄,郃子,鄚侯。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右将军,阳平侯。 徐盖,晃子,阳平侯。 徐霸,盖子,阳平侯。 朱灵,后将军,高唐亭侯。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破虏将军,都亭侯。 李祯,典子,都亭侯。 李通,字文达,江夏平春人,汝南太守,都亭侯。 李基,通子,奉义中郎将。 李绪,通兄,平虏中郎将。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镇东将军,都督青州诸军事,良成侯。 臧艾,霸子,青州刺史,少府,恭侯。 臧权,艾子,恭侯。 臧观,霸孙,青州刺史,假节,恭侯,讨伐孙权时阵亡。 臧毓,青州刺史,恭侯。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后将军,新野侯。 文岱,聘子,列侯 文厚,聘从子,关内侯。 文休,聘养子,新野侯。 文武,休子,新野侯。 桓禺,谯郡人,江夏太守。 吕虔,字子恪,任城人,徐州刺史,威虏将军,万年亭侯。 吕翻,虔子,万年亭侯。 吕桂,翻子,万年亭侯。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勇力绝人,人称虎痴,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牟乡侯。 许仪,褚子,牟乡侯,被钟会所杀。 许综,仪子,牟乡侯。 许定,褚兄,振威将军,都督徼道虎贲。 典韦,陈留己吾人,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校尉,张秀叛乱时战死。 典满,韦子,都尉,关内侯。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被关羽称为白马将军,立义将军,关门亭侯,被关羽所杀。 庞会,德子,勇烈有父风,中卫将军,列侯。 董衡,将军,欲降关羽被庞德斩杀。 董超,部典将,欲降关羽被庞德斩杀。 成何,督将。 庞淯,字子异,酒泉表氏人,中散大夫,附马都尉,西海太守,淯,关内侯。 庞曾,淯子,关内侯。 阎温,字伯俭,天水西城人,凉州别驾守上邽令,被马超杀死。 张恭,功曹,素有学行,西域戊己校尉,关内侯。 张就,恭子,金城太守。 张华,恭弟。 马艾,敦煌太守。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建安七子之一,侍中,关内侯。 徐干,字伟长,北海人,建安七子之一,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 陈琳,字孔璋,广陵人,建安七子之一,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门下督。 阮瑀,字元瑜,建安七子之一,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仓曹掾属。 应玚,字德琏,汝南人,建安七子之一,五官将文学。 应贞,璩子,参相国军事。 应籍,贞子,步兵校尉。 应璩,玚弟,侍中。 刘帧,字公干,东平人,建安七子之一。 吴质,济阴人,元城令,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 嵇康,谯郡人,文辞壮丽。 丁仪,沛园人,文人。 丁廙,沛园人,文人。 杨修,弘农人。 荀纬,河内人。 桓威,下邳人,安成令,著《浑舆经》。 卫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人,尚书,闵乡侯。 卫瓘,觊子,镇西将军。 王象,河内人,散骑常侍。 潘勖,河南人,尚书右丞。 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侍中,关内侯。 刘阜,弟子,关内侯。 刘伟,廙弟。 刘助,字孔才,广平邯郸人,尚书郎、散骑侍郎,关内侯。 刘琳,助子,关内侯。 郗虑,御史大夫。 缪袭,东海人,有才学,尚书、光禄勋。 苏林,陈留人,散骑常侍。 韦诞,京兆人,光禄大夫。 孙该,任城人,陈郡太守。 杜挚,河东人,郎中令。 傅嘏,字兰石,北地泥阳人,傅介子后代,

22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