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51

karenchao1983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健康管理师中的暴露指什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aggiemouse

已采纳
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烟草干预考点总结1、主动吸烟的概念:直接从点燃的香烟或其他烟草制品吸入烟雾(主流烟雾)。被动吸烟(非自愿吸烟/吸二手烟)的概念:不吸烟者暴露于吸烟者的二手烟中。2、戒烟的益处:(1)20 分钟内——血压、脉搏、手脚温度趋向正常(2)8 小时内——体内 CO、O2 水平趋向正常(3)24 小时内——心脏病发作机会开始减少(4)48 小时内——神经末端再生;手脚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嗅觉、味觉能力明显改善(5)72 小时内——呼吸较轻松、肺活量开始增加(6)1.5-2 周——肺功能改善 30%、心脏病危险降低、循环继续改善(7)1-9 个月内a. 咳嗽、鼻塞、疲劳和呼吸困难减少b. 肺内纤毛重生,控制黏液的能力增加,清理肺部,减少感染c.总的体能水平增加(8)5 年后——患癌率降低、患心脏病危险性下降(9)10 年后——患肺癌几率控制最低、癌前细胞被替代、其他与吸烟有关癌症机会减少3、群体烟草干预的要点:(1)拒吸第一支烟(2)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烟草危害知识(3)限制吸烟和劝阻别人戒烟(4)研究和推广有效的戒烟方法和戒烟产品(5)建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4、个体烟草干预的主要措施(1)五日戒烟法(2)自我戒烟法(3)5A 戒烟干预模型5、5 日戒烟法的要点第一日: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准备,全部参加;学会记录吸烟日记、深呼吸 第二日:医学知识、心理支持(制定口号、小组讨论)、采取行动;替代疗法、行为指导、吸烟日记、心理支持第三日:医学知识、心理支持、社会支持、运动指导、小组讨论;克服心理和生理成瘾性的技能、经验交流、吸烟日记第四日:医学知识、心理支持、膳食指导、膳食、运动技能、小组讨论、经验交流、吸烟日记第五日:医学知识、心理支持、环境支持、生活方式指导;克服复吸的技巧6、5A 戒烟干预模型的要点(1)ask——询问(吸烟情况)(2)advise——建议(戒烟)(3)assess——评估(戒烟意愿)(4)assit——帮助(戒烟)(5)arrange——安排随访(防止复吸)7、烟草使用定义(1)主动吸烟:直接从点燃的香烟或其他烟草制品吸入烟雾;通常主动吸烟的人称吸烟者。(2)被动吸烟:也称非自愿吸烟、吸二手烟、不吸烟者暴露于吸烟者的二手烟中。8、烟草使用干预原则(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干预对象的健康责任和作用。(2)以健康为中心,强调预防为主,烟草使用的干预主要应放在预防不吸烟者开始吸烟。(3)形式多样,强调综合干预。

健康管理师中的暴露指什么

353 评论(14)

爱家薇薇

第五章: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考点一、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考点二、常用指标一、发病指标:一)发病率定义: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发病率的分子为新发病例数,新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某病的患者,有时一个人在观察期间内可能多次发生同种疾病,可分别计算为几个新病例。分母中所规定的暴露人口也称危险人口,是指在观察期间内观察地区的人群中有可能发生所要观察的疾病的人,才能作为分母;对那些不可能患该病的人,如研究传染病的发病率时,已获得免疫者不应包括在分母之中。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暴露人口数不易获得,一般使用年平均人口数。二)患病率定义: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总共所占的比例。患病率=(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式中,K=100%、1000‰、10000/万或 100000/10 万。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1.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点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而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2.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是一种静态指标,其本质上是一种比例,不是一种真正的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单位时间内的疾病频率和强度,为动态指标,是一种真正的率。二、死亡指标:一)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式中,k=100000 或 10 万。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调整的死亡率,称为粗死亡率。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亡专率。二)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病死率与死亡率不同,病死率并非真正的率,只是一个比值。病死率=(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x100%某病病死率=(该病死亡率/该病发病率)×100%病死率通常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如各种急性传染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及肿瘤等,以衡量疾病对人生命威胁的程度。病死率受疾病严重程度和医疗水平的影响,同时也与能否被早期诊断、诊断水平及病原体的毒力有关。在不同场合下病死率的分母是不同的,如计算住院患者中某病的病死率,分母为该病患者的住院人数;如计算某种急性传染病的病死率,其分母为该病流行时的发病人数。三)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患某种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 n 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n 年生存率=(随访满 n 年的某病存活病例数/随访满 n 年的 该病病例数)x100%生存率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病等病程长、病情较重、致死性强的疾病的远期疗效。应用该指标时,应确定随访开始日期和截止时间。开始日期一般为确诊日期、出院日期或手术日期;截止时间可以是 1 年、3 年、5 年、10 年,即计算 1 年、3 年、5 年或 10 年的生存率。三、相对危险度一)相对危险度(RR)或率比是指暴露组发病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率(I0)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计算公式:RR=Ie/I0RR=1,表明暴露与疾病无联系;RR<1 表明存在负联系(提示暴露是保护因子);反之 RR>1 时,表明两者存在正联系(提示暴露是危险因子)。比值越大,联系越强。二)比值比(OR)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与RR 相同,OR 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若能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 OR 值接近甚至等于 RR 值:1)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2)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四、归因危险度(人群公共卫生意义)一)归因危险度定义: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它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计算公式:AR= Ie - I0 = I0(RR-1)AR 的意义: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二)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定义:是指暴露人群中由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公式:AR%=[(Ie-I0)/ Ie]×100%三)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定义:表示全人群中由暴露引起的 发病在全部发病中的比例。PAR%=[(It-I0)/ It)] ×100%式中,It 为全人群发病率。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不仅考虑了暴露因素的而且与某因素在人群中的暴露率(P0)有关。其公共卫生学意义是:完全控制该暴露因素后人群中某病发病(或死亡)率可能下降的程度。以上就是关于2020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章节考点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更多健康管理师考试时间节点、备考技巧等,欢迎及时在环球青藤网站查看!

89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