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64

Shiro白小白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造价师土建计量预测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ummaryzhen

已采纳
备考,首先要了解考试科目和考试题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其次有针对性,跟着大纲走,才能事半功倍!最后,要做题,做真题。光说不练很容易造成眼高手低,而且造价的很多科目都需要在做题中加强记忆。

造价师土建计量预测

193 评论(9)

玛雅家具

这个你要到当地建设部门的,相关问们去报考,也可以在网上自行学习

229 评论(8)

candy小蔡

【导读】距离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仅剩3个月的时间,大家都开始了紧张的备考,那么造价师土建怎么学?技术与计量土建记忆技巧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造价师土建怎么学造价师土建计量科目的教材分为五章:工程地质、工程构造、工程材料、工程施工技术、工程计量。从历年真题分析,工程计量章节所占分值最高,30分左右,工程施工技术章节次之,25分左右,剩余三章分值差别不大。由此可见,首先应该把主要学习精力应该放在工程计量和施工技术这两章。其中应该重点学习工程计量的计量规则,可以与工程构造结合学习,这样可以事半功倍。其次需要较多的时间来学习工程材料,这一章的内容是建筑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像钢筋、水泥、混凝土,也是考试的恒重点。最后学习工程地质,这章重在理解,记忆内容比较少。技术与计量土建记忆技巧有哪些?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是不容易记住的。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及时复习。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于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经常回忆。学习时,不断进行回忆,可使错误的记忆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难点记得更牢根据自身学习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土建难吗?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土建科目各章节的内容相互独立,知识点较为分散,考查方向偏重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工程量计算也比较复杂,这就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现场施工经验以及工程计量的基础知识,熟悉土建施工技术及市政施工技术的基础知识。据统计,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土建单个科目通过率大概在10~35%左右。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造价师土建怎么学?技术与计量土建记忆技巧有哪些?”,想要报考的小伙伴仔细看清楚哦。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备考在即,抓紧时间吧。如果各位还想了解其它关于一级造价工程师备考经验的相关信息。关注小编及时推送。

258 评论(15)

小小织女星

2018年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暂未开始,预计2018年造价报名工作会在6月左右开始,请广大考试及时关注建设工程教育网相关考试消息的更新,以免错过~  1、预习课程和教材  建议现阶段最好以课程学习为主,教材学习为辅。造价工程师考试难度比较大,如果本身基础并不好的话,直接看教材非常困难,其语义艰深很难理解。建议现阶段学习时以老师的视频讲解为主,先搞清楚科目内容,对知识点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后,再尝试学习教材。零基础考生还需要准备辅导书帮助自己归纳、分析,教材实在看不懂可以先放在一边,结合辅导书学习,力求达到理解的目的。  2、梳理、熟悉科目知识点框架  在进行一个科目的备考之前,首先要了解清楚这一科目到底讲的是什么,心中要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不然全无准备就开始学习只会非常被动。其次在进行章节学习时最好自己归纳总结章节内容,搭建科目的知识点框架机构,这样从宏观出发再到微观学习。  因此在备考时需要准备一个自己的笔记本,笔记不用很多,以自己的归纳、分析、总结为主。辅导书里一般会有很多总结和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学习参考,但还是应该自己再下笔进行总结,这样印象更深刻,理解也更透彻。  3、至少进行1-2轮学习  造价报名前这段时间还是比较长的,进行1轮学习应该是足够的。在报名前完整的学习完一轮课程,对之后基础阶段的学习非常有帮助。一般来说,第一遍学习只能学到大概,深层次的内容还是没有理解,做题错误率很高,这时再进行第二轮学习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理解,再配合习题练习可以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  造价报名之前至少进行一轮学习,这样之后的备考压力才不会那么大,能有更多时间进行真题、模考练习。  在学习和吸取造价工程师考试经验时,注意结合自己自身的情况,适时调整,造价报名前是很关键的备考时期,千万不要放过。有所得必有所失,想要取得造价考试的胜利,必然要把握住这段时间。

94 评论(13)

鹤顶红IF

管理和计价是相对容易的,案例则相对较难,可根据自身学习习惯制定学习计划。

259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