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的汤圆
梦中天空
历代写诸葛亮的诗很多,唐、宋、金的都有。如下唐诗:1、陈子昂《岘山怀古》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2、杜甫《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3、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4、杜甫《遣兴五首》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5、杜甫《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首》 孔明多故事,安石竟崇班。他日嘉陵涕,仍沾楚水还。 6、杜牧《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治化轻诸葛,威声慑夜郎。 7、杜牧《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辄献此诗》 百年明素志,三顾起新恩。 8、费冠卿《闲居即事》 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踪。 9、韩偓《雷公》 闲人倚柱笑雷公,又向深山霹怪松。 必若有苏天下意,何如惊起武侯龙。 10、何赞《书事》 阔步文翁坊里月,闲寻杜老宅边松。 到头须卜林泉隐,自愧无能继卧龙。 11、胡曾《草檄答南蛮有咏》 为报南蛮须屏迹,不同蜀将武侯功。 12、李白《赠友人三首》 岁酒上逐风,霜鬓两边白。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 13、李德裕《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一作和王播游故居感旧)》 千骑风生大旆舒,春江重到武侯庐。 14、李洞《送韦太尉自坤维除广陵》 全蜀拜扬州,征东辍武侯。 15、李华《咏史十一首》 蜀主相诸葛,功高名亦尊。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 16、李频《送友人游蜀》 鼓吹青林下,时闻祭武侯。 17、李峤《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宁知天子贵,尚忆武侯庐。 18、李山甫《蜀中寓怀》 蛙似公孙虽不守,龙如诸葛亦须休。 19、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得主劳三顾,惊人肯再鸣。 20刘叉《入蜀》 孔明深有意,钟会亦何才。 21、刘兼《中夏昼卧》 壮图奇策无人问,不及南阳一卧龙。 22.刘禹锡《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 王城晓入窥丹凤,蜀路晴来见碧鸡。 早识卧龙应有分,不妨从此蹑丹梯。 23、刘禹锡《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 一吟梁甫曲,知是卧龙才。 24、刘禹锡《江陵严司空见示与成都武相公唱和,因命同作》 南荆西蜀大行台,幕府旌门相对开。 名重三司平水土,威雄八阵役风雷。 彩云朝望青城起,锦浪秋经白帝来。 不是郢中清唱发,谁当丞相掞天才。 25、陆龟蒙《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 孔明卧龙者,潜伏躬耕耨。忽遭玄德云,遂起鳞角斗。 26、罗邺《上东川顾尚书》 轻财重义真公子,长策沈机继武侯。 27、罗隐《淮南送李司空朝觐》 宣父道高休叹凤,武侯才大本吟龙。 28骆宾王《幽絷书情通简知己》 汉阳穷鸟客,梁甫卧龙才。 29、骆宾王《畴昔篇》 诸葛才雄已号龙, 公孙跃马轻称帝。 30、齐己《寄岘山道人》 辩鼎上人方话道,卧龙丞相忽追兵。 31.钱起《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 更怜归鸟去,宛到卧龙居。 32、戎昱《上湖南崔中丞》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33、唐彦谦《兴元沈氏庄》 江绕武侯筹笔地,雨昏张载勒铭山。 34、王建《送裴相公上太原》 还携堂印向并州,将相兼权是武侯。 35、韦庄《闻官军继至未睹凯旋》 已有孔明传将略,更闻王导得神机。 36、韦庄《喻东军》 独把一樽和泪酒,隔云遥奠武侯祠。 37、吴融《敷水有丐者云是马侍中诸孙,悯而有赠》 天地尘昏九鼎危,大貂曾出武侯师。 38、徐夤《蜀》 虽倚关张敌万夫,岂胜恩信作良图。 能均汉祚三分业,不负荆州六尺孤。 绿水有鱼贤已得,青桑如盖瑞先符。君王幸是中山后,建国如何号蜀都。 39、许浑《南阳道中》 荒草连天风动地,不知谁学武侯耕。 40、薛逢《题白马驿》 满壁存亡俱是梦,百年荣辱尽堪愁。 胸中愤气文难遣,强指丰碑哭武侯。 41、薛能《游嘉州后溪(开元观闲游,因及后溪,偶成二韵)》 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42、杨衡《冬夜举公房送崔秀才归南阳》 南阳三顾地,幸偶价千金。 43、杨汝士《和宗人尚书嗣复祠祭武侯毕,题临淮公旧碑》 古柏森然地,修严蜀相祠。 一过荣异代,三顾盛当时。 功德流何远,馨香荐未衰。 敬名探国志,饰像慰甿思。 昔谒从征盖,今闻拥信旗。 固宜光宠下,有泪刻前碑。 44、杨嗣复《丁巳岁八月祭武侯祠堂,因题临淮公旧碑》 斋庄修祀事,旌旆出效闉。 剃草轩墀狭,涂墙赭垩新。 谋猷期作圣,风俗奉为神。 酹酒成坳泽,持兵列偶人。 非才膺宠任,异代揖芳尘。 况是平津客,碑前泪满巾。 45、元稹《哭吕衡州六首》 伤心死诸葛,忧道不忧馀。 46、元稹《黄明府诗》 花疑褒女笑,栈想武侯征。 47、张九龄《登襄阳岘山》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 宋诗:1、陈傅良《读范文正公神道碑有感佚事》 武侯不可致,玄德造其庐。 2、陈师道《丞相温公挽词》 心知死诸葛,终不羡曹蜍。 3、陈与义《邓州西轩书事十首》 诸葛经行有夕风,千秋天地几英雄。 吊古不须多感慨,人生半梦半醒中。 4、邓肃《上先生》 吾皇求士苦怱怱,不许先生久卧龙。 5、方岳《唐律十首》 渡泸诸葛表,哀汴老韩诗。 6、韩驹《再次韵兼简李道夫》 犹记一麾出,敢论三顾频。 7、韩维《次韵和平甫同介甫当世过饮见招》 如君才大齿且壮,安可推亮而居庞。【自注:来诗云:“孔明勿问襄阳庞。”】 8、黄庭坚《次韵文少激推官纪赠》 扬子墨池春草遍,武侯祠庙晓莺啼。 9、楼钥《送王仲矜倅兴元》 淮阴拜将馀高台,武侯葬处空松柏。 10、刘克庄《书事二首》 士稚去时无铠仗,武侯屯处有储胥。 11、刘子翚《建康六感》 △吴 卧龙昔来游,万古怀清尘! 12、陆游《谒汉昭烈惠陵及诸葛公祠宇》 雨止风益豪,雪作云不动。凄凉汉陵庙,衰草卧翁仲。画妓空笙竽,土马阙羁鞚。壤沃黄犊耕,柏密幽鸟哢。尚想忠武公,身任社稷重。整整渭上营,气已无歧雍。少须天意定,破贼宁患众。兴亡信有数,星陨事可痛。陵边四五家,茅竹居接栋。手皲纸上箔,醅熟酒鸣瓮。虽嗟生理微,亦足逭饥冻。刘葛固雄杰,阅世均一梦。论高常近迂,才大本难用。九原不可作,再拜临风恸! 13、陆游《秋夜思南郑军中》 五丈原头刁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 14、陆游《感旧》 惨淡遣坛侧,萧条古庙壖。 15、陆游《贫甚作短歌排闷》 间何阔,逢诸葛,畏人常忧不得活。 16、苏轼《五古》(是日至下马碛憩於北山僧舍有阁曰怀贤南直斜谷西临五丈原诸葛孔明所从出师也) 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有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檛。公才与曹丕。岂止十倍加。顾瞻三辅间,势若风卷沙。一朝长星坠,竟使蜀妇髽。山僧岂知此,斗室老烟霞。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 17、文天祥《挽李制帅》 天下皆传清献节,人心自有武侯碑。 郎君昔共慈恩约,擦泪西风寄些词。 18、文天祥《和中斋韵过吉作》 功业飘零五丈原,如今局促傍谁辕。 19、文天祥《正气歌》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20、徐积《和杨掾月蚀篇并序》 诸葛武侯为将相,心迹皎然无所枉。 有罪至亲而必诛,有功虽仇而必赏。 21、杨万里《送丘宗卿帅蜀》 人似隆中汉卧龙,韵如江左晋诸公。 四川全国牙旗底,万里长江羽扇中。 玉垒顿清开宿雾,雪山增重起秋风。 近来廊庙多西帅,出相谁言只在东。 22、岳珂《睡起三绝》 睡起东窗日已红,扶头宿酒未惺松。 南阳一梦何关醉,自爱终身作卧龙。 23、叶适《送郑虞任赴京西检法官》 回首旧隆中,畦垅长薿薿。 24、叶适《送郑丈赴建宁五首》 卧听床下士,时作武侯吟。 25、张咏《再任蜀川感怀》 无烦苦意思诸葛,只可颁条使众知。 26、张耒《郭圃送芜菁感成长句》 芜菁至南皆变菘,菘美在上根不食。 瑶簪玉笋不可见,使我每食思故国。 西邻老翁知我意,盈筐走送如雪白。 蒸烹气味元不改,今晨一餐如南北。 孔明用蜀最艰窘,百计掇拾无遗策。 当时此物助军行,渭上褒中有遗植。 英雄临事究琐屑,终服奇才屈强敌。 想见躬耕自灌畦,当时有意谁能测! 27、张耒《赴亳州教官次韵和中书钱舍人及亳州守晁美叔见赠》 知擒敢慢武侯纵,有穽前知鲁侯敜。 28、朱熹《斋居感兴》 东京失其御,刑臣弄天纲。西园植奸秽,五族沉忠良。青青千里草,乘时起陆梁。当涂转凶悖,炎精遂无光。桓桓左将军,仗钺西南疆。伏龙一奋跃,凤雏亦飞翔。祀汉配彼天,出师惊四方。天意竟莫回,王图不偏昌。晋史自帝魏,后贤盍更张?世无鲁连子,千载徒悲伤。 29朱熹《卧龙庵武侯祠》(在西涧西三里) 空山龙卧处,苍峭神所凿。下有寒潭幽,上有明河落。我来爱佳名,小筑寄幽壑。永念千载人,丹心岂今昨。英姿俨绘事,凛若九原作。寒藻荐芳馨,飞泉奉明酌。公来识此意,顾步惨不乐。抱膝一长吟,神交付冥漠。 金诗: 1、郝居中《题五丈原武侯庙》 筹笔无功事可哀,长星飞坠蜀山摧。 三分岂是平生志,十倍宁论盖世才。 坏壁丹青仍白羽,断碑文字只苍苔。 夜深老木风声恶,犹想褒斜万马来。 2、刘昂《读三国志二首》 虎视鲸吞卒未休,一时人物尽风流。 妇翁正得黄承彦,儿子当如孙仲谋。 乳臭蒙孙真寄座,齿寒邻国莫分忧。 阿瞒狐媚无多罪,谁作桓文得到头? 3、元好问《新野先主庙》 两朝元老心虽壮,再世中兴事可常。 4、元好问《梁父吟扇头》 (孔明箕踞坐大石上望月,作梁父吟) 盘礴万古心,块石人危坐。 青天一明月,孤唱谁与和。 5、王元粹《武侯庙》 武侯祠庙南山曲,苔满荒碑不堪读。 客子登临又一时,秋色苍苍入乔木。 天下不可无奇材,千年精爽安在哉? 孤吟徘徊不忍去,寒日欲下悲风来。
气球飞哇
二(丁丑) 区区正月十八日始抵赣,即兵事纷纷。二月往征漳寇,四月班师。中间曾无一日之暇,故音问缺然。然虽扰扰中,意念所在,未尝不在诸友也。养病之举,恐已暂停,此亦顺亲之心,未为不是。不得以此日萦于怀,无益于事,徒使为善之念不专。何处非道,何处非学,岂必山林中耶?希颜、尚谦、清伯登第,闻之喜而不寐。近尝寄书云“非为今日诸君喜,为阳明山中异日得良伴喜也。”吾于诚甫之未归亦然。 答王天宇(甲戌) 书来,见平日为学用功之概,深用喜慰!今之时,能稍有志圣贤之学,已不可多见;况又果能实用其力者,是岂易得哉!辱推拟过当,诚有所不敢居;然求善自辅,则鄙心实亦未尝不切切也。今乃又得吾天宇,其为喜幸可腾言哉!厚意之及,良不敢虚;然又自叹爱莫为助,聊就来谕商榷一二。 天宇自谓“有志而不能笃” , 不知所谓志者果何如?其不能笃者又谁也?谓“圣贤之学能静,可以制动”,不知若何而能静?静与动有二心乎?谓“临政行事之际,把捉摸拟,强之使归于道,固亦卒有所未能,然造次颠沛必于是”者,不知如何其为功?谓“开卷有得,接贤人君子便自触发”,不知所触发者何物?又“赖二事而后触发”则二事之外所作何务?当是之时,所谓志者果何在也?凡此数语,非天宇实用其力不能有。然亦足以见讲学之未明,故尚有此耳。或思之有得,不厌寄示。 二(甲戌) 承书惠,感感。中间问学之意,恳切有加于旧,足知进于斯道也。喜幸何如!但其间犹有未尽区区之意者。既承不鄙,何敢不竭!然望详察,庶于斯道有所发明耳。 来书云:“诚身以格物,乍读不能无疑,既而细询之希颜,始悉其说。”区区未尝有“诚身格物”之说,岂出于希颜邪?鄙意但谓君子之学以诚意为主,格物致知者,诚意之功也。犹饥者以求饱为事,饮食者,求饱之事也。希颜颇悉鄙意,不应有此。或恐一时言之未莹耳。幸更细讲之。 又云:“《大学》一书,古人为学次第。朱先生谓‘穷理之极而后意诚’,其与所谓‘居敬穷理’、非存心无以致知’者,固相为矛盾矣。盖居敬存心之说补于传文,而圣经所指,直谓其穷理而后心正。初学之士,执经而不考传,其流之弊,安得不至于支离邪!”《大学》次第,但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若“躬理之极而后意诚”,此则朱先生之说如此。其间亦自无大相矛盾。但于《大学》本旨,却恐未尽合耳。“非存心无以致知”,此语不独于《大学》未尽,就于《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之旨,亦或有未尽。然此等处言之甚长,非面悉不可。后之学者,附会于《补传》而不深考于经旨,牵制于文羲而不体认于身心,是以往往失之支离而卒无所得,恐非执经而不考传之过也。 又云:“不由穷理而遽加诚身之功,恐诚非所诚,适足以为伪而已矣。”此言甚善。但不知诚身之功又何如作用耳,幸体认之! 又言“譬之行道者,如大都为所归宿之地,犹所谓至善也。行道者不辞险阻,决意向前,犹存心也。如使斯人不识大都所在,泛焉欲往,其不南走越北走胡几希矣。”此譬大略皆是,但以不辞险阻艰难,决意向前,别为存心,未免牵合之苦,而不得其要耳。夫不辞险阻艰难,决意向前,此正是诚意之意。审如是,则其所以问道途,具资斧,戒舟车,皆有不容已者。不然,又安在其为决意向前,而亦安所前乎?夫不识大都所在而泛焉欲往,则亦欲往而已,未尝真往也。惟其欲往而未尝真往,是以道途之不问,资斧之不具,舟车之不戒。若决意向前,则真往矣。真往者,能如是乎?此最工夫切要者,以天宇之高明笃实而反求之,自当不言而喻矣。 又云“格物之说,昔人以捍去外物为言矣。捍去外物则此心存矣。心存,则所以致知者,皆是为己。”如此说,却是“捍去外物”为一事,“致知”又为一事。“捍去外物”之说,亦未为甚害,然止捍御于其外,则亦未有拔去病根之意,非所谓“克己求仁, ” 之功矣。区区格物之说亦不如此。《大学》之所谓“诚意”即《中庸》 之所谓“诚身” 也。《大学》之所谓“格物致知”,即《中庸》之所谓“明善”也。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皆所谓明善而为诚身之功也,非明善之外别有所谓诚身之功也。格物致知之外,又岂别有所谓诚意之功乎?《书》之所谓“精一”,《语》之所谓“博文约礼”,《中庸》之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皆若此而已。是乃学问用功之要,所谓毫厘之差,千里之谬者也。 心之精微,口莫能述,亦岂笔端所能尽已!喜荣擢北上有期矣,倘能迂道江滨,谋一夕之话,庶几能有所发明。冗遽中不悉。 寄李道夫(乙亥) 此学不讲久矣。鄙人之见,自谓于此颇有发明。而闻者往往诋以为异,独执事倾心相信,确然不疑,其为喜慰,何啻空谷之足音! 别后时闻士夫传说,近又徐曰仁自西江还,益得备闻执事任道之勇、执德之坚,令人起跃奋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诚得弘毅如执事者二三人,自足以为天下倡。彼依阿偻你之徒虽多,亦奚以为哉?幸甚幸甚! 比闻列郡之始,即欲以此学为教,仁者之心自然若此,仆诚甚为执事喜,然又甚为执事忧也。学绝道丧,俗之陷溺,如人在大海波涛中,且须援之登岸,然后可授之衣而与之食;若以衣食投之波涛中,是适重其溺,彼将不以为德而反以为尤矣。故凡居今之时,且须随机导引,因事启沃,宽心平气以薰陶之,俟其感发兴起,而后开之以其说,是故为力易而收效溥。不然,将有捍格不胜之患,而且为君子爱人之累,不知尊意以为何如耶? 病疏已再上,尚未得报。果遂此图,舟过嘉禾,面话有日。 与陆原静(丙子) 书来,知贵恙已平复,甚喜!书中勤勤问学,惟恐失坠,足知进修之志不怠,又甚喜!异时发挥斯道,使来者有所兴起,非吾子谁望乎?所问《大学》、《中庸》注,向尝略具草稿,自以所养未纯,未免务外欲速之病,寻已焚毁。近虽觉稍进,意亦未敢便以为至,姑俟异日山中与诸贤商量共成之,故皆未有书。其意旨大略,则固平日已为清伯言之矣。因是益加体认研究,当自有见;汲汲求此,恐犹未免旧日之病也。 “博学”之说,向已详论。今犹牵制若此,何邪?此亦恐是志不坚定,为世习所挠之故。使在我果无功利之心,虽钱谷兵甲,搬柴运水,何往而非实学?何事而非天理?况子、史、诗、文之类乎?使在我尚存功利之心,则虽日谈道德仁义,亦只是功利之事,况子、史、诗、文之类乎?“一切屏绝”之说,是犹泥于旧习,平日用功未有得力处,故云尔。请一洗俗见,还复初志,更思平日饮食养身之喻,种树栽培灌溉之喻,自当释然融解矣。“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吾子之言,是犹未是终始本末之一致也,是不循本末终始天然之序,而欲以私意速成之也。 二(戊寅) 尚谦至,闻原静志坚信笃,喜慰莫逾!人在仕途,如马行淖田中,纵复驰逸,足起足陷,其在驽下,坐见沦没耳。乃今得还故乡,此亦譬之小歇田塍。若自此急寻平路,可以直去康庄,驰骋万里。不知到家工夫却如何也。自曰仁没后,吾道益孤,致望原静者亦不浅。子夏,圣门高弟,曾子数其失,则曰“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夫离群索居之在昔贤,已不能无过,况吾侪乎?以原静之英敏,自应未即摧堕。山间切磋砥砺,还复几人?深造自得,便间亦可为写寄否? 尚谦至此,日有所进。自去年十二月到今已八逾月,尚未肯归视其室。非其志有所专,宜不能声音笑貌及此也。区区两疏辞乞,尚未得报。决意两不允则三,三不允则五则六,必得而后已。若再一举辄须三月,二举则又六七月矣。计吾舟东抵吴越,原静之旆当已北指幽、冀;会晤未期,如之何则可! 与希颜台仲明德尚谦原静(丁丑) 闻诸友皆登第,喜不自胜。非为诸友今日喜,为野夫异日山中得良伴喜也。入仕之始,意况未免摇动。如絮在风中,若非黏泥贴网,恐自张主未得。不知诸友却如何?想平时工夫,亦须有得力处耳。野夫失脚落渡船,未知何时得到彼岸。且南赣事极多掣肘,缘地连四省,各有抚镇,乃今亦不过因仍度日,自古未有事权不一而能有成者。告病之兴虽动,恐成虚文,未敢轻举,欲俟地方稍靖。今又得诸友在,吾终有望矣。曰仁春来颇病,闻之极忧念。昨书来,欲与二三友去田霅上,因寄一诗。今录去,聊同此怀也。 与杨仕德薛尚谦(丁丑) 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某向在横水,尝寄书仕德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数日来谅已得必胜之策,捷奏有期矣。何喜如之! 日孚美质,诚可与共学,此时计已发舟。倘未行,出此同致意。廨中事以累尚谦,想不厌烦琐。小儿正宪,犹望时赐督责。 寄闻人邦英邦正(戊寅) 昆季敏而好学,吾家两弟得以朝夕亲资磨励,闻之甚喜。得书备见向往之诚,尤极浣慰。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求禄仕而不工举业,却是不尽人事而徒责天命,无是理矣。但能立志坚定,随事尽道,不以得失动念,则虽勉习举业,亦自无妨圣贤之学。若是原无求为圣贤之志,虽不业举,日谈道德,亦只成就得务外好高之病而已。此昔人所以有“不患妨功,惟患夺志”之说也。夫谓之夺志,则已有志可夺;倘若未有可夺之志,却又不可以不深思疑省而早图之。每念贤弟资质之美,未尝不切拳拳。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昆玉勉之! 二(戊寅) 得书,见昆季用志之不凡,此固区区所深望者,何幸何幸!世俗之见,岂足与论?君子惟求其是而已。“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然谓举业与圣人之学相戾者,非也。程子云:“心苟不忘,则虽应接俗事,莫非实学,无非道也。”而况于举业乎?谓举业与圣人之学不相度者,亦非也,程子云:“心苟忘之,则虽终身由之,只是俗事。”而况于举业乎?忘与不忘之间不能以发,要在深思默识所指谓不忘者果何事耶,知此则知学矣。贤弟精之熟之,不使有毫厘之差,千里之谬,可也。 三(庚辰) 书来,意思甚恳切,足慰远怀。持此不解,即吾立志之说矣。“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立志者,其本也。有有志而无成者矣,未有无志而能有成者也。贤弟勉之!色养之暇,怡怡切切,可想而知,交修罔怠,庶吾望之不孤矣。地方稍平,退休有日;预想山间讲习之乐,不觉先已欣然。 寄薛尚谦(戊寅) 沿途意思如何?得无亦有走作否?数年切磋,只得立志辩义利。若于此未有得力处,却是平日所讲尽成虚语,平日所见皆非实得,不可以不猛省也!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但已落第二义。须从第一义上着力,一真一切真。若这些子既是,更无讨不是处矣。 此间朋友聚集渐众,比旧颇觉兴起。尚谦既去,仕德又往,欧阳崇一病归,独惟乾留此,精神亦不足。诸友中未有倚靠得者,苦于接济乏人耳。 乞休本至今未回,未免坐待。尚谦更静养几月,若进步欠力,更来火坑中乘凉如何?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