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48

我是豆豆豆逗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卡梅隆导演助理经济师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ueena兜兜

已采纳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文片名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英文原名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更多中文片名 巧克力冒险工厂 朱古力掌门人 更多外文片名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The IMAX Experience .....(USA) (IMAX version) Charlie y la fábrica de chocolate.....Argentina / Mexico / Peru / SpainCharlie et la chocolaterie.....Canada (French title) / France Charlie und die Schokoladenfabrik.....Austria / Germany A Fantástica Fábrica de Chocolate.....Brazil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海报(6张) Charlie i la fàbrica de xocolata.....Spain (Catalan title) Charlie kai to ergostasio sokolatas, O.....Greece Charlie og chokoladefabrikken.....Denmark Charlie'nin çikolata fabrikasi.....Turkey (Turkish title) Fabbrica di cioccolato, La.....Italy Jali ja suklaatehdas.....Finland Kalle och chokladfabriken.....Sweden Kalli og s?lg?tisger?in.....Iceland Karlík a továrna na cokoládu.....Czech Republic 影片类型 科幻 / 家庭 / 冒险 / 歌舞 / 喜剧 片长 115 min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混音 SDDS Dolby Digital EX DTS-ES Sonix 评级 Rated PG for quirky situations, action and mild language. 级别 Australia:PG Singapore:PG Argentina:Atp Portugal:M/6 Canada:G Sweden:Btl Peru:PT UK:PG USA:PG Iceland:L Hong Kong:I Norway:7 Spain:T Brazil:Livre Germany:6 Taiwan:GP Mexico:A Switzerland:7 Philippines:G Malaysia:U Denmark:7 Finland:K-7 Switzerland:8 Ireland:PG Belgium:KT Czech Republic:12 制作成本 $150,0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 (Theobald Film Productions LLP © 2005 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 拍摄日期 2004年6月21日 - 2004年10月 摄影机 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摄制格式 35 mm .....(Kodak Vision2 200T 5217, Vision2 500T 5218) 洗印格式 35 mm.....(spherical) (Kodak Vision 2383) 70 mm.....(IMAX DMR version)编辑本段演职员表 导演 蒂姆·波顿 Tim Burton 编剧 约翰·奥古斯特 John August .....(screenplay) 罗尔德·达尔 Roald Dahl .....(book) 演员 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Willy Wonka弗莱迪·海默 Freddie Highmore .....Charlie Bucket 海伦娜·伯翰·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Mrs. Bucket 诺亚·泰勒 Noah Taylor .....Mr. Bucket 米西·派勒 Missi Pyle .....Mrs. Beauregarde 詹姆斯·福克斯 James Fox .....Mr. Salt 克里斯托弗·李 Christopher Lee .....Dr. Wonka 亚当·戈德利 Adam Godley .....Mr. Teavee 安娜索菲亚·罗伯 Annasophia Robb .....Violet Beauregarde 丹尼·艾夫曼 Danny Elfman .....Oompa Loompa Vocals (voice) 制作人 布拉德·格雷 Brad Grey .....producer Bruce Berman .....executive producer Graham Burke .....executive producer Liccy Dahl .....executive producer (as Felicity Dahl) .....co-producer Derek Frey .....associate producer Patrick McCormick .....executive producer .....executive producer Richard D. Zanuck .....producer Lorne Orleans .....producer (IMAX version) 原创音乐 丹尼·艾夫曼 Danny Elfman .....Oompa Loompa Vocals (voice) 1."Wonka's Welcome Song" 2."Augustus Gloop" 3."Violet Beauregarde" 4."Veruca Salt" 5."Mike Teavee" 6."Main Titles" 7."Wonka's First Shop" 8."The Indian Palace" 9."Wheels in Motion" 10."Charlie's Birthday Bar" 11."The Golden Ticket/Factory" 12."Chocolate Explorers" 13."Loompa Land" 14."The Boat Arrives" 15."The River Cruise" 16."First Candy" 17."Up and Out" 18."The River Cruise - Part 2" 19."Charlie Declines" 20."Finale" 21."End Credit Suite" 摄影 Philippe Rousselot 剪辑 Chris Lebenzon 选角导演 Susie Figgis 艺术指导 Alex McDowell 美术设计 David Allday François Audouy .....(as Francois Audouy) Matthew Gray Sean Haworth James Lewis Andy Nicholson .....(as Andrew Nicholson) Kevin Phipps .....(senior art director) Stuart Rose 布景师 Peter Young 服装设计 Gabriella Pescucci 视觉特效 Nick Davis Mark O. Forker .....Digital Domain Chas Jarrett .....MPC Nathan McGuinness .....senior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opening sequence, Asylum Sue Rowe .....Cinesite Simon Stanley-Clamp .....Cinesite Jon Thum .....Framestore CFC 副导演/助理导演 Jonny Benson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William Booker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blue screen unit Chloe Chesterton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Ben Dixo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co-producer Toby Hefferma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Toby Hosking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Bryn Lawrence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James Manning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Samar Pollitt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bluescreen unit 旺卡先生Emma Stokes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Gareth Tandy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编辑本段导演简介 蒂姆·波顿1958年8月25日出生于美国加州,早年毕业于加利福利亚州艺术学院。曾在迪斯尼片厂工作,喜欢玩电影特效、特技,制造特殊的诙谐讽刺。1981年他执导了第一部卡通短片,之后又以第二导演的身份参加了剧情短片《小科学怪人》的拍摄,然后导演的电视片是《阿拉丁神灯》,这一系列在影视界的逐步尝试培养了他的信心和能力。在这几部神怪题材影片中,蒂姆·波顿把他之前所学和他天马行空的异想做了初步的发挥,片中呈现出的琦丽影像也引起了好莱坞业界的注意,而好莱坞鬼才之称也不径而走。 1985年蒂姆·波顿有机会执导他的第一部长篇剧情片:《荒唐小混蛋奇遇记》,这部影片由华纳公司出品,该片获得业界人士好评,使他更为信心大增。《甲壳虫汁》则是蒂姆·波顿第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当时鬼电影已经泛滥成灾,如何推陈出新,让观众去接受鬼片,已成为这类电影的创作者殚思竭虑的主题。蒂姆·波顿和编剧另辟蹊径,他们的做法是反其道而行,在片中塑造了一对好心肠的“鬼夫妇”,受到一家坏心肠的“人”百般刁难。这种角色错位使影片产生了新鲜的喜剧色彩。正当观众以为那一家人胆大得什么都不怕时,蒂姆·波顿却奇峰陡转,创造出一个耍坏专家“阴间大法师”来收拾他们,一山还有一山高的妙趣因而得以源源涌现。这部“cult”电影中散发出的急智与诡异使它成为类型电影中的另类经典。而蒂姆波顿则顺势成为好莱坞片商心目中商业大制作的理想人选。 不过一般认为蒂姆·波顿最重要的影片还是1990年的《剪刀手爱德华》。影片虽然是讲述一个不容人世的例行爱情故事,但蒂姆·波顿却用他擅长的独特视角、声光构图以及特技画面使影片打动人心,蒂姆·波顿似乎也开始从只炫耀夺目画面到重视人物心理活动和道德转变,爱德华在片中的内心活动过程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也是波顿首次与性格演员约翰尼·德普合作,两人性格相投,之后展开了长期合作,是为影迷津津乐道的完美组合之一。 在2001年,蒂姆·波顿又因为《决战猩球》的重拍而再次成为人们的焦点,当时竟夺这部影片执导权的还有另两位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和詹姆斯·卡梅隆。之后波顿又陆续推出《大鱼》(2003)、《查理和巧克力工厂》(2005)、《僵尸新娘》(2005)等片。波顿并非十分高产,却部部可圈可点,更为自己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一大批忠实影迷。 波顿1989年2月24日与Lena Gieseke结婚,1991年12月31日离婚,后在拍摄《决战猩球》过程中与英国女演员海伦娜·伯翰·卡特相识并开始交往,海伦娜从此也成为他的缪斯女神,这之后的每部作品都会为海伦娜安排角色,现在正在进行中的《理发师陶德》的男女主角就是约翰尼·德普和海伦娜。 少年时期的蒂姆·波顿在在加州艺术学院学习艺术,在得到迪斯尼公司赞助给年轻动画人的一笔奖学金后,他从此开始正式学习和从事动画工作。 最初,蒂姆伯顿为迪斯尼公司的《狐狸与猎犬》之类的主流电视动画片工作,当他的出色的灵感被迪斯尼认可后,迪斯尼给他自由,让他自由地创作。 八十年代早期,蒂姆·波顿先后做出两部短片——《文森特》和《弗兰肯维尼》,一部是对恐怖片演员文森特的致敬,一部是《弗兰肯斯坦》的儿童改编本。这种怪异而恐怖的风格追随了蒂姆·波顿一生。因为个性太强烈,这些给儿童看的片子被永远禁播。然而,这个时候,蒂姆·伯顿的鬼马风格、天马行空的想象已经冒出苗头,他得到机会拍摄《大冒险》,在票房上取得极大成功。 票房是好莱坞的通行证,年轻的蒂姆·波顿成为好莱坞的新星。紧接着超自然喜剧《甲虫汁》的前卫让他在动漫届脱颖而出。是美国人太孤独,还是蒂姆·波顿太天才?他在自己的一部又一部电影里打造自己的黑暗帝国。尽管在拍摄《蝙蝠侠》时与华纳公司闹出不合,他的电影一直卖得很好。而卖得不好的电影,1994年纪念好莱坞传奇默片导演的《艾德·伍德》也入围了戛纳电影节并获最佳影片提名。编辑本段制作发行 摄影机 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洗印厂 Technicolor 摄制格式 35 mm .....(Kodak Vision2 200T 5217, Vision2 500T 5218) 制作处理方法 Super 35 .....(source format) Digital Intermediate .....(master format) 洗印格式 70 mm .....(IMAX DMR version) 35 mm .....(spherical) (Kodak Vision 2383) 幅面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制作公司 华纳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美国] Village Roadshow Pictures [澳大利亚] The Zanuck Company [美国] B计划 Plan B Entertainment [美国] 发行公司 Golden Village [新加坡] ..... (2005) (Singapore) (theatrical) Sandrew Metronome [丹麦] ..... (2005) (Sweden) (theatrical)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Warner Bros. Pictures Inc. [美国] ..... (2005) (Sweden) (theatrical) 华纳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阿根廷] ..... (2005) (Argentina) (theatrical) 华纳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 (2005) (Czech Republic) (theatrical) 华纳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法国] ..... (2005) (France) (theatrical) 华纳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意大利] ..... (2005) (Italy) (all media) 华纳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日本] ..... (2005) (Japan) (theatrical) 华纳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荷兰] ..... (Netherlands) Warner Home Vídeo [巴西] ..... (2005) (Brazil) (DVD) Warner Sogefilms S.A. [西班牙] ..... (2005) (Spain) (theatrical) 特技制作公司 Asylum VFX [美国] ..... (title sequence) Cinesite (Europe) Ltd. [英国] ..... (miniature construction and photography) Digital Domain [美国] ..... (visual effects) Eyetronics [比利时] ..... (facial capture) (as Eyetronics NV) Framestore CFC [英国] ..... (visual effects) Neal Scanlan Studios [英国] ..... (animatronic and prosthetic makeup effects) The Moving Picture Company (MPC) [英国] ..... (motion capture) 其它公司 AFM Lighting Ltd. [英国] ..... lighting ARRI Media [英国] ..... grip equipment provided by Alianza Films International Inc. ..... location services Arion Facilities [英国] ..... telecine transfers Birds & Animals UK [英国] ..... animals Corbis Corporation [美国] ..... stock images (as Corbis) Corbis Motion [美国] ..... stock footage Getty Images [美国] ..... stock images Light by Numbers [英国] .....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Mad Dog Casting [英国] ..... extras casting Motion Control Cameras Ltd. [英国] ..... visual effects Panavision (UK) Ltd. [英国] ..... 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 Pivotal Post [美国] ..... Avid editing equipment provided by Poster Pictures [英国] ..... production consultants Scarlet Letters [美国] ..... end titles Warner Sunset Records [美国] ..... soundtrack released by 上映日期 法国 France 2005年7月13日 加拿大 Canada 2005年7月15日 美国 USA 2005年7月15日 荷兰 Netherlands 2005年7月20日 巴西 Brazil 2005年7月22日 墨西哥 Mexico 2005年7月29日 英国 UK 2005年7月29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5年8月4日 台湾 精彩剧照Taiwan 2005年8月5日 德国 Germany 2005年8月11日 香港 Hong Kong 2005年8月11日 葡萄牙 Portugal 2005年8月11日 西班牙 Spain 2005年8月12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5年8月18日 俄罗斯 Russia 2005年8月18日 澳大利亚 Australia 2005年9月1日 日本 Japan 2005年9月10日 瑞典 Sweden 2005年9月16日 意大利 Italy 2005年9月23日 德国 Germany 2007年2月16日 .....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编辑本段演员介绍 约翰尼·德普,1963年6月出生于美国肯德基州的一个中产家庭。小时候他不喜欢念书,经常一个人关在房间里苦练吉他,高中辍学后,他前往洛杉矶寻求发展,希望成为摇滚歌星。但阴错阳差,一次偶然试镜却让他与表演结了缘。他领衔主演的电视剧《龙虎少年队》播出后,迅速成为美国青少年的偶像。1984年,约翰尼·德普进入电影圈,在恐怖片《猛鬼街》(《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中饰演角色,随后又在鬼才导演蒂姆·波顿(Tim Burton)的《剪刀手爱德华》中扮演主角,并凭借此片首次获得金球奖提名。拍摄期间,他与片中扮演女主角的维诺娜·赖德陷入热恋并订了婚,但这场婚约仅维持了三年便宣告破裂。1993年,约翰尼·德普以《帅哥娇娃》一片再次获得金球奖提名。一年后他与鬼才导演蒂姆·波顿二次合作了另类黑白片《艾德伍德》(《Ed Wood》),他凭借精湛绝伦的演出第三次荣获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性格迷人和喜欢挑战的约翰尼·德普曾与金奖影帝艾尔·帕西诺联袂主演了《惊天爆》,与老牌演技派明星马龙·白兰度、费·唐纳薇合演了《这个男人有点色》 (《Don Juan DeMarco》),主演了著名导演吉姆·贾姆许(Jim Jarmusch)执导的《死人》(《Dead Man》),以及库斯图里卡执导的非主流电影《亚历桑纳梦游》(《Arizona Dream》)。 1999年,约翰尼·德普与鬼才导演蒂姆·波顿三度合作,饰演《断头谷》 (《Sleepy Hollow》)中的警探一角,给观众留下了至深印象。在《浓情巧克力》中,他扮演了一个弹奏吉他、高唱情歌的吉普赛浪子Roux,令观众耳目一新。随后他又主演了《夜幕降临前》 、《来自地狱》、《墨西哥往事》等影片,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人物。2003年,他在大片《加勒比海盗》中以另类的表演风格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好评,并赢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之后他又出演了这部电影的续集,票房大热,德普那奇异的扮相和演技再次受到影迷的狂热追捧,人到中年的他没有像其他同龄演员一样人气下滑,反而更加如日中天。在《加勒比海盗》两部电影的拍摄间隙,德普还抽空拍摄了不少影片,包括《浪荡子》《寻找梦幻岛》和《秘窗》等。《寻》一片还为他带来一个奥斯卡提名。当然,他也没忘和老友蒂姆·波顿合作,除在动画片《僵尸新娘》中献声外,还主演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扮演的是一个怪异的巧克力工厂的主人。接下来德普的片约大概可以排到2010年了。 除了演戏,约翰尼·德普在导演方面也显现出了才华。他于1997年自编自导自演了《勇气》一片,有大牌明星马龙·白兰度加盟提携,影片夺得了多项奖项,让他在好莱坞出尽了风头。 约翰尼·德普除了别具特色的演技之外,引人注意的还有其恋爱史。与他谈过恋爱的女星名单可列出一长串,从薇诺娜·赖德到雪琳芬·珍妮佛葛蕾,再到骨感名模凯特·摩丝,哪一个都非等闲之辈。性格刚烈的约翰尼·德普曾因与凯特·摩丝发生争吵,愤而捣毁了纽约一个每晚两千美元的饭店客房,并因此被捕入狱。1997年,约翰尼·德普爱上了法国女演员兼歌手凡妮莎·帕拉迪丝(Vanessa Paradis),2年后凡妮莎为他生下了女儿,取名百合玫瑰旋律德普(Lily-Rose Melody Depp)。此后,曾以颓废形象定格银幕的约翰尼·德普开始以慈父形象出现在各类报刊杂志,推着婴儿车,拿着尿布,经常出入各种社交派对,这与他以往的形象可谓天壤之别。

卡梅隆导演助理经济师

313 评论(11)

热心网友小王

可能是由于卡梅隆最近的工作比较繁忙,而且还会从事其他电影的制作和拍摄,所以才没有时间去亲自指导。

345 评论(9)

Sophie小蕉

片名:终结者2 英文片名: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又名:未来战士2 国家/地区:美国 区域:欧美 出品: 发行: 类型:动作 科幻 冒险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编剧: 制片: 主演:阿诺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 琳达·汉密尔顿Linda Hamilton 迈克尔·比恩Michael Biehn 爱德华·福隆Edward Furlong 分级:美国R 片长:137分钟 上映时间:1991年07月01日 剧情: 这次,机器人主脑者派出最先进的T-1000型终结者,回到约翰康纳(爱德华福隆 饰)的童年时期,预备杀死约翰,使未来人类世界群龙无首。 约翰康纳得知消息,立即派另一名终结者(阿诺史瓦辛格 饰)乘坐时光倒流机,赶回现代,保卫童年时期的自己。 在现代,约翰与养父母同住。生母莎拉因言行怪异,且攻击造成机器人猖厥的电脑公司,因而被当成精神病患,住进病院。 T-1000型杀害了约翰的养父母,然后变成养父母外形欲诱杀约翰,幸好终结者赶到,救出约翰。T-1000的另一个目标是莎拉,不料亦遭到终结者和约翰的破坏。 莎拉和约翰决意消灭制造机器主宰者和T-1000型的塞柏电脑公司,一阵恶斗后,电脑公司被炸成一片火海。然而,T-1000型仍穷追不舍,将莎拉等人逼入钢铁厂,并将终结者打成重伤…… 影评 1991年,被影迷们盼望已久的《终结者2》终于浮出水面,这部影片震惊了影坛,并且赚得了2亿美元的国内票房,获得了四项奥斯卡奖(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最佳化妆和最佳音效剪辑)。无疑,这部影片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那个会变形,脑袋上被霰弹枪打出一个大窟窿能够很快恢复的液体金属人T-1000,当观众第一次看到“他”在大银幕上的表现时,无不惊讶地张大了嘴巴。《终结者》2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人们终于相信,电影表现已经无所不能,唯一的制约只是人们的想像力。从此,电脑生成影像在好莱坞大行其道,恐龙、外星人、龙卷风、小行星纷纷登场,人们看到了一个又以个以前想也不敢想的神奇画面。 但《终结者2》的出色之处绝不仅仅在于创造了单个的特技形象,它在电影艺术和技术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杰出的表现。除了变形金属人的惊人“表演”,本片还安排了打斗、枪战、追逐、爆炸等各种刺激性场面,这些场面合理搭配穿插,既满足了观众的感官需要,又成功地避免了堆砌和重复。在每个单个的场面中,卡梅隆也发挥了卓越的导演和剪辑才能,在场面调度、蒙太奇的使用和时间的控制(太短不过瘾,太长又使人厌倦)等方面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在《终结者2》中,从未接受过正规电影训练的卡梅隆表现出惊人的成熟和老练。这个相对复杂,多线推进的故事被他讲得有条不紊,节奏也被控制得张弛有致,是极好的编导结合的范本。可能正是因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缘故吧,卡梅隆没有什么理论上的包袱,他广泛吸收各种类型片的养份,创造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的,简洁、实用的摄影和剪辑方法。 但光靠出色的技术——包括特技和编导的技术——并不能造就一部出色的电影,《终结者2》还有灵魂——扎实的主题和丰满的人物。《终结者2》的故事探讨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类能否避免因为自己的愚蠢和贪婪而造成的灾难?而这个主题又是建立在一种非常具有预见性的假设的基础上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可能使机器自然地产生自我意识,从而对人类造成灾难。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卡梅隆着意塑造了几个特色鲜明的人物,除了琳达·汉弥尔顿的女性英雄主义形象和爱德华·福隆扮演的英姿飒爽的少年英雄外,更值得一提的是阿诺德·施瓦辛格演绎的“终结者机器人T-800”。编导成功地挖掘出这位“肌肉明星”身上的表演潜能,把片中那个“变得越来越像人”的杀人机器表现得丝丝入扣,非常令人信服。在一部成功的科幻动作片里,只有思想和人物提供血肉,特技效果的丰富羽翼才能附丽在上面,带动着观众的想像力展翅高飞,《终结者2》正是这样一部影片。当然,以艺术片的标准衡量,《终结者2》的思想当然比较浅薄,人物也比较平面化,但对于一部强调视听效果的科幻动作片来说,这样的思想主题和人物刻划恰到好处。最后,《终结者2》里那个被子弹频频击中而不倒下的“魔鬼终结者”的形象正好能使人们潜意识中的攻击和自虐的压力得到很好地渲泄,这也是很多人看了这部影片大呼过瘾的原因之一。 比例平衡的结构、较为深刻的主题、有声有色的人物、有条不紊的叙事、精确的节奏控制,以及登峰造极的特技效果,能够满足观众的从感官刺激、理性斥求到潜意识层面的诸多需要,一部影片拥有了这一切,已经可以被称为经典之作,更何况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超乎想像的惊人创意的基础上!这也就难怪《终结者2》被众多的影评人列为二十世纪最出色的影片之一,更有无数影迷把这部影片奉为圣典,不但在影院里看了又看,甚至手拿录像摇控器对它进行逐格的研究。 回答者:baaldiltt - 经理 四级 8-7 17:46片名:终结者2 英文片名: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又名:未来战士2 国家/地区:美国 区域:欧美 出品: 发行: 类型:动作 科幻 冒险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编剧: 制片: 主演:阿诺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 琳达·汉密尔顿Linda Hamilton 迈克尔·比恩Michael Biehn 爱德华·福隆Edward Furlong 分级:美国R 片长:137分钟 上映时间:1991年07月01日

344 评论(10)

韩建忠001

晕……哪国的啊?

155 评论(10)

不一样@016

他可能想要做别的片子了,《阿凡达》已经是个成熟的IP了。卡梅隆完全可以把它交给其他导演,他监制一下,然后用时间去开发其它片子

96 评论(15)

先锋之家

终结者2 英文片名: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又名:未来战士2 国家/地区:美国 区域:欧美 出品: 发行: 类型:动作 科幻 冒险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编剧: 制片: 主演:阿诺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 琳达·汉密尔顿Linda Hamilton 迈克尔·比恩Michael Biehn 爱德华·福隆Edward Furlong 分级:美国R 片长:137分钟 上映时间:1991年07月01日 影评: DVD下载 http://www.btttt.com/Soft/html/yingshi/2005/08/11/115093237939.downbt【内容简介】著名电影杂志《电影周刊》在评选20世纪最值得收藏的一部电影时,此片以最高票数位居第一。而这部电影居然是一部早在11年前就拍摄完毕的科幻片,这在电脑特效技术已经相当完善的2000年可谓一大新闻。但这部电影的冠军地位决非浪得虚名,这与它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风格和出色的电影平衡性和完美特效是分不开的。 20世纪末的1997年7月3日,人类研制的全球高级计算机控制系统“天网”全面失控,大批的机器人有了自己的意志,将人类视为假想敌人,并发射核弹到地球的各个角落,杀死了几十亿人。余下来的人类在一个叫约翰·康纳(John Connor)的人领导下,团结在一起,用有限的资源和武器与强大精良的机器人周旋作战,并逐步扭转了战局。机器人为了挽回败局,于2029年派出了机器人杀手T-800回到1984年去杀死约翰·康纳的母亲康纳·莎拉(Connor Sarah),那时的约翰·康纳还没有出生。而约翰·康纳得知后亦派出人类战士同回1984年去保护自己的母亲。一番恶斗之后T-800被击败,不甘失败的机器人复又派出更为先进的液态金属人T-1000回到1997年核屠杀之前去直接杀死只有13岁的小约翰,而约翰本人也派出经过改良成为人类助手的T-800去保护童年的自己。在经历了与T-1000危险紧张的追杀之后,约翰与莎拉终于相信了T-800不再是13年前那个狠辣无情的机器杀手,为了改变人类的命运,约翰、莎拉和“终结者”找到了天网系统的研究者,塞伯公司的技术总监莫尔斯戴森,并销毁了一切有关天网的资料,并在随后的战斗中终于彻底销毁了T-1000。为了最终毁灭一切芯片,T-800做出了牺牲自己的选择,自沉钢水之中毁灭。本片在首映后的次年获1992年度第64届奥斯卡四项大奖:最佳音效、最佳视觉特效、最佳录音和最佳化装。 凭心而论,这部电影的剧情并不十分复杂和曲折,甚至仅用几句话也能说个大概,这种机器人消灭人类的题材也不算太新鲜了,但就是这简单的剧情,却呈现给了我们无比震撼的视听享受,本片的导演和编剧是好莱坞鬼才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他的父亲是电气工程师而母亲是画家,这似乎造就了他生来具有的艺术天才和领导才能。在本片中,卡梅隆运用一种略带冷酷却不阴暗的画面风格来叙述故事,从一开头的T-800出场再到酒馆抢衣服的一段精彩镜头即向人们昭示了机器人的强大力量和完美,唯一与上一集不同的是这个T-800只伤人而不杀人,从另一个角度也为它曾被约翰·康纳改造过留下了伏笔。即是如此,T-800的出手动作亦酷到了极点,简单而又有效,能与最短的时间内让人失去反抗能力。而它抢得一身黑皮衣之后与酒馆老板的一番交涉也向人们预示着本片的风格中有冷幽默成分,这与第一集的恐怖冷酷风格也有了较大的区别。本片的画面略微带一种类似金属色的蓝色,可能要从感官联想上让人们不要忘了这是在说关于机器人的故事吧! 而T-1000这个全新角色的出现则绝对可称本集的一大亮点,与早先的T-800一样,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冷血杀手,除了执行杀约翰这一个命令之外,其它的一切事情在它看来全都是障碍,完全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予以毁灭,而它随心所欲的变形能力与人类相比不啻于老鹰和小鸡的对比,它的手可以变成锋利的刚刀,尖刺,身体则能变成它接触过的任何一个人,而被它模仿的对象则必然被杀死。在它与T-800的数次交手中,后者从未占到过半点便宜,到了影片的最后更是被T-1000打得支离破碎,不得不靠仅有的一点备用电能才侥幸把T-1000打入钢水中,自己也投水自毁。 T2的成功,除了导演之外,还与施瓦辛格和帕特里克的精彩演绎是绝对分不开的。做为一个机器人,人们当然是努力将它们创造成最完美的形象,无论是长像,个头,还是身材等等,而施瓦辛格那完美的体魄和硬朗的外形当然是T-800的不二人选,他在电影中的表现并不只是一个光知道卖弄肌肉的大块头,正相反,施瓦辛格的表演准确到位,传神精彩,将一个不懂多少人类感情却又逐渐了解了人性的机器人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帕特里克饰演的T-1000液态金属人,绝对给每个看过T2的人留下了难以忘记的印象,这个机器人和T-800迥然不同,他说话不多,但传神的肢体语言却令人望而生畏;他杀人如踩蚂蚁,却又和一般意义上的杀手还有根本性的区别,因为它杀人的时候经常都是一击致命,从不浪费无用的动作,也不会过多的卖弄身手,这个如橡皮泥一样能变形的机器人,实在是给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扮演小约翰的爱德华·福隆的表演也不错,基本上把一个内心叛逆却又不失童心和善良的小男孩演活了。十几年后,在T3的策划当中,原本还是由他在扮演约翰,可惜现在的他又吸毒又不务正业,最终被剧组弃用。 琳达·汉密尔顿则将一个刚毅果断的女强人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后来她还与本片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结婚。 过多的讨论T2的剧情和人物似乎已无新意,T2吸引人的地方也决不仅是剧情和人物,而是它完美的平衡性和电影蒙太奇的运用。首先在镜头的剪切上没有大的跳跃,也就不会给人以明显的情节脱节之感,另外简洁的台词也会让观众将主要注意力转移到了画面上,增加了故事吸引力,当然,既然是一部科幻题材的动作片,那当然少不了电脑特技的介入,本片的电脑特技镜头只占全片的一小部分,和时下某些特技大片相比有些少的可怜,然而每个特技镜头的出现都会令观众眼前一亮,正所谓“惊艳”,从开头的金属骨架机器人,到T-1000中枪后伤口的自愈,穿越铁栏门和变形成他人,和头部中枪一分为二,再到T-800撕下右手皮肤露出金属骨架,到后来头部被打露出金属头骨和红外线电子眼睛,都做得十分到位,令人击节赞赏,即便在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顾这些电脑特效镜头时,也不会觉得过时和落伍,这是她的魅力所在。总之,这是一部真正懂得如何经济实惠又有效地使用数字特效的电影,为那些单纯为特技而特技,滥用电脑特效的烧钱电影敲响了警钟。当然这与好莱坞特效大师斯坦温斯顿是离不开的,斯坦大师曾为众多的著名电影设计和制作特技道具,其中有《AI:人工智能》、《勇敢者游戏2》、《侏罗幻公园》、《拦截人魔岛》、《异形2》等等。有了这位四度奥斯卡最佳化妆大奖得主的加盟,也是本片获得巨大成功的砝码之一。 《终结者2:审判日》上映之后,好评如潮,曾被评为是电影史上最好的电影续集,结束了电影续集普遍不如第一集的历史。该片以不到一亿美元的电影预算,获得了五亿一千六百余万的票房收入,真正做到了“名利双收”。 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电影的票房冠军也数易其主,《终结者2:审判日》的票房排行也从当年的第一名滑到了第四十三名,但值得一提的是,出品年代早于1991年(T2的出品年份)的电影排名在《终结者2:审判日》之前的也只有四部而已,分别是《星球大战》的2,3集和《人鬼情未了》,更要说上一句的是全球目前电影史的票房冠军《泰坦尼克号》(Titanic)的导演也正是这位鬼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此片全球收入已达到十八亿三千五百万美元。后来的卡梅隆曾与T2中扮演约翰母亲的琳达·汉密尔顿结婚。 T2的成功,也造就了一批相关电影产业的发展,从电脑游戏到文化衫,到旅游景点,使得T2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成为了一个有生命的奇迹。有关T2的音像制品也是年年出新,从剧场版到特别版,再到白金版,导演剪辑版……,无一例外地成了T2迷们的收藏佳品。T2的成功,代表了典型的美国式文化在全球的推广、渗透,当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担忧:人类究竟会不会被自己创造出来的机器人所毁灭?

220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