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6

晓布丁2011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万盛南桐矿务副总经济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人訫可畏

已采纳
煤矿掘进工张前东《人民日报》记者 余继军1988年4月,22岁的张前东从四川农村来到重庆市万盛区南桐矿业公司,开始了他的煤矿掘进工生涯。10多年间,他从一个临时工成长为掘进队长、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用他的话说,是脑子里时刻悬着的责任意识,让他走到了今天。 舍身救工友,责任重如山 2002年6月13日10时49分,位于重庆市南桐矿务局鱼田堡煤矿西侧的刘家河河床突然塌陷,河水以每小时约1万立方米的流量涌入矿井。张前东检查完井下本队工作后,准备出井。当他走到井下-100米西4石门处时,洪水已淹到了他的腰部。他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得知是河床穿水,灾情严重。 与其他人逃生的方向相反,他以最快速度,从-100米的大巷返回-154米的工作点,招呼4名正在作业的工友撤离。张前东凭着10多年的井下工作经验,从容指挥50多名矿工寻找逃生路线。在他的带领下,经过4小时的艰难跋涉,这些矿工全部安全走出了矿井。 那一年,张前东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 潜心钻业务,身常在卒前 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张前东通过刻苦自学和虚心请教,很快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2001年6月,张前东担任掘进队长,对用工、承包、分配等进行了改革。队管理人员由过去的7人减为3人,职工由150人减为105人。他坚持收入凭贡献的原则,顶着压力搞同工同酬,极大地调动了临时工的工作热情。煤矿里的采掘队安全风险高,他制定了《掘进103队内部安全质量管理办法》。该队先后打掘进上山、煤仓、石门10余处,补套、修透巷道3000米,充填采空区1000平方米。 张前东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井下现场度过的,每当他带班,总是比工人先入井,在作业过程中,哪里最需要技术力量,哪里工作强度最大,他就扎在哪里。他所带领的掘进队每月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累计节约材料费20万元,工程质量全部优良。

万盛南桐矿务副总经济师

123 评论(13)

O小魔女O

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曾担任鸡西矿务局总经济师,鸡西矿务局副总经济师兼运销处处长和鸡西矿务局穆棱煤矿矿长等职务。1998年9月加入神华集团。2004年11月起担任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销售工作,同时也是神华煤炭运销公司董事长,并曾任神华煤炭运销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兼工会主席。系高级经济师,拥有超过30年的煤炭生产及营销营运管理经验。

157 评论(15)

huixin0090

于汉卿是河北宁河人,1947年参加革命,1949年11月随部队到重庆。因为解放后重庆工业发展很快,对煤的需要量特别大,1956年,建立了南桐矿务局。1963年,他调到南桐矿区,从此和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11月,他当选为鱼田堡煤矿党委书记。一年半后,他出任矿务局党委副书记。当时南桐矿务局属正师级单位,实行党委负责制,下辖鱼田堡(含东林)、南桐、红岩和电厂等单位。1966年3月,37岁的于汉卿升任矿务局局长,成为重庆市这个行政级别中非常年轻的干部。在南桐矿务局,于老也走过了人生岁月中最为坎坷的三年多时光。文革中,矿务局遭到了严重冲击,他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含冤受屈,但他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信念,坚信这一切都会过去。说到一些具体事情,一旁的王阿姨和罗老也不时插话补充。他们的思维十分清晰,记忆力也很好,甚至还记得在南桐工作时的许多具体时间和细节。回忆往事,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关注万盛:指导发展1969年底,他调离了南桐矿务局,到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工作。先后担任重庆市煤管局、市委公交部的主要领导。其间,1973年上半年,他曾到位于我区九锅箐的重庆市五七干校学习和劳动4个月。1973年5月,44岁的于汉卿当选为重庆市市委书记处书记,兼任市革委会副主任。改革开放后,他任重庆市市长,1988年6月,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直到去年,他才从市级主要领导的岗位退了下来。现在仍然担任重庆市关工委主任,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挥余热。在担任市级领导期间,于老一直关注着万盛的发展。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在分管工业和分管区县工作的时候,就曾多次来万盛以及南桐矿务局视察工作,指导地区发展。寄语万盛:大有希望南桐矿区因矿设区,地矿双方唇齿相依,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矿区的建设,促进煤炭生产的发展;煤矿的发展促进矿区经济的繁荣。大家一定要互相支持,共同发展。 谈到万盛以前和现在的地、矿双方关系时,两位老人都这样说。旅游业红红火火、綦万高速公路通车、几大重点工程正在建设……今天万盛的发展变化,两位老人都有所了解。当听完我们对我区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介绍后,于老说:万盛作为一个资源型地区,就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好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业资源。要整合优势资源,广泛吸引国内资金,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发展能源等相关产业。对于万盛今后的发展,两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探讨起来。于老建议:万盛的煤炭要搞深加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可以利用煤矸石发电、制砖,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坑口电站,实施煤电一体化。罗老补充说:现在科技水平较高,看是否可以把煤层里面伴生的硫铁矿、铝土矿等资源同时开采或分选出来,综合利用。特别是要做好煤矿瓦斯的抽放利用工作,变害为利,变废为宝。他们还希望万盛要利用丰富的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大力发展水泥、玻璃等建材工业。对于万盛的旅游景点,两位老人也是如数家珍。于老指出:万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现在旅游业要搞深度开发,要搞休闲旅游。万盛还要和周边县市、黔北地区联手,在资源、旅游开发和交通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罗老甚至直接想到了点子:万盛可以把废弃的矿井开发出来吸引游人,还可建设煤炭博物馆等,搞工业旅游。对于茶叶、方竹笋、猕猴桃和竹木资源等万盛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他们希望万盛做大做强,要上规模、创品牌。几个大的综合项目搞起来,旅游业搞起来,特色农业搞起来,万盛是大有希望的。于老对万盛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在采访中,于老拿出一封贺信来,希望我们转交区委。他说,贺信是他和罗文惠商量研究写成的。他希望万盛明天更辉煌,人民生活更美好!应我们之邀,罗老也欣然题词:祝贺万盛建区50周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知不觉中,原计划一个小时的采访持续了两个小时。我们起身告辞,于老和王阿姨坚持要送一送。我们的车已经启动了,他们还在门前一遍遍挥手……秋日的阳光照耀着山城9月12日下午,我们按照预约时间,拜访于汉卿同志。引领我们前去于汉卿家的也是一位老人,名叫罗文惠。他曾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东林煤矿、鱼田堡煤矿、南桐矿务局工作10余年,后调到市委办公厅工作,历任市委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等职。我们一行刚到于老的家门口,他和老伴王阿姨就热情地迎了出来。于老的家里十分整洁和简朴,茶几上搁着一撂书籍和报纸。虽历经风霜,但老人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围坐在沙发上,于老用他那略带河北口音的普通话,向我们谈起了他在南桐矿务局工作时的情景。

307 评论(8)

力力力力力

张前东小栏案 工种:煤矿掘进工 职称:技师 职务:掘进队长 经历:今年39岁的张前东,曾是从四川省营山县双流镇到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鱼田堡煤矿打工的一位农民协议工,因工作出色,转正并入党,上了大学,被破例提拨为党支部书记、队长。去年,他率领的掘进103队在鱼田堡类矿各项指标评比中创造六个第一,在安全生产方面消灭了二类以上事故,被重庆市总工会授予“劳动创新奖”。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通过刻苦自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庆工程学院采矿专业学习,先后荣获重庆市“五四奖章”、“优秀共产党员”、“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等称号, 200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34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