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已停机
长平公主
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如下: 1、存货平均单位成本 = [月初库存存货成本 + ∑(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2、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 =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平均单位成本 3、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 = 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 + 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 - 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二、举例 某企业月初存货A数量150千克,单价10元,成本1500元。本月入库合计数量400千克,成本5500元,发出350千克。 1、求库存存货平均单位成本=(1500+5500)/(150+400)=12.73元/千克(四舍五入数) 2、发出存货成本=350*12.73=4455.5元 3、月末库存存货成本=1500+5500-4455.5=2544.5元。 三、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由于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vacation1314
问题太难!! 资本总额是指所有投资者投入公司经营的全部资金的帐面价值,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本资本。其中债务资本是指所有计息负债,如短期和长期借款,不包括短期免息负债,如应付帐款、应付工资等。股本资本为全部的所有者权益。同样,计算资本总额时也需要对部分会计事项的处理结果进行调整,如商誉、研发费用的调整(有关的调整说明见上),以纠正对公司真实投入资本的扭曲。在实务中既可以采用年初的资本总额,也可以采用年初与年末资本总额的平均值。 债务资本=所有计息负债=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长期负债合计 股本资本=全部股东权益+各种准备金(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累计商誉摊销+研究发展费用的资本化金额调整说明:有观点认为在计算股本资本的过程中还要加上累计税后营业外支出减去累计税后营业外收入以及累计税后补贴收入。这样调整实际是想将实际控制的股本资本数调整为剔除了以前营业外收支以及补贴收入对资本的影响数后的正常经营条件下所应该形成的资本数。本文不赞成这种调整,因为这里计算的目的就是要计算出投入的实际股本资本,而并不需要关心资本是怎么形成的。所以不需将以前非正常项目对资本的影响数进行调整。 资本总额=债务资本+股本资本-在建工程 调整说明:在建工程项目对应的资本金额之所以被扣除,是因为该部分占用的资本与本期的经营业绩无关。在建工程要待完工后才会与当期的经营业绩有关了。有观点认为还应该将现金和银行存款扣除。本文不赞成这种观点。之所以不扣除,是因为这部分资本是维持企业运转的必需资本,虽表面上没参与本期的经营,但实质它是资金不断周转所形成的一定时点的余额,与本期的经营有关。 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指债务资本的单位成本和股本资本的单位成本根据债务和股本在资本结构中各自所占的权重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利息率×(1-税率)(债务资本/总资本)+股本资本成本率×(股本资本/总资本) 股本资本成本率=无风险收益率+BETA系数×(市场风险溢价) 无风险收益率计算可以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当年最长期的国债年收益率为准;BETA系数计算,可通过公司股票收益率对同期股票市场指数(上证综指)的收益率回归计算得来;市场风险溢价=中国股市年平均收益-国债年平均收益
小小骷髅
同意楼上滴!加权平均数就是把原始数据按照合理的比例来计算,简单的例子就是:你的小测成绩是80分,期末考成绩是90分,老师要计算总的平均成绩,就按照小测40%、期末成绩60%的比例来算,所以你的平均成绩是:80×40%+90×60%=86
杨枝甘露儿
加权平均法又称“综合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一个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购入存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购入存货数量);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公式如下所示:举例:A产品34元一个,买了10个,B产品45元一个,买了20个,问买了A产品和B产品的平均价格是多少?这时肯定不能用算术平均,直接(34+45)/2,因为他们买的数量不一样,因此要计算他们的平均价格,只能用所买的数量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34×10+45×20)/(10+20)= 1240 /30 = 41.33元/个。扩展资料加权平均法的优缺点: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权平均法
魔都贤先森
所谓的加权平均就是各组数据不是简单的按照求和,除以组数进行平均结果。 而是掺杂进去各组数据所占据的不同权重(即不同比例)之和,平均处理的数据结果。 一般多用于考核啊,绩效啊,工资结构啥的 例如你这个题目中: 语文:分数为90 占比重占6份 数学:分数为80 占比重占4份 外语:分数为70 占比重占2份 算法就是各数据乘以自己的权重,然后除以总比例,可得加权平均数: (90*6+80*4+70*2)/(6+4+2) =1000/12 =83.33
蜜儿桃子1
算法加权平均值即将各数值乘以相应的权数,然后加总求和得到总体值,再除以总的单位数。公式1、若n个数 的权分别是 那么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值。2、 表示权数。将原式看作: 化简可为例子假设以下是小明某科的考试成绩:平时测验成绩为80;期中考试为90;期末考试成绩为95 ;学校规定的学科综合成绩的计算方式是:平时测验占比20% ;期中考试占比30%; 期末考试占比 50% ; 那么,加权平均值(综合成绩)扩展资料加权平均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总体中各单位的数值(变量值)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各数值出现的次数(频数),由于各数值出现的次数对其在平均数中的影响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因此叫做权数。因为加权平均值是根据权数的不同进行的平均数的计算,所以又叫加权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权数”理解为事物所占的“权重”,所以在本词条中,我们不对这两个词加以区别。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加权平均数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