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天空85
小羊囡囡
扎克伯格的创业历程 众所周知,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马克·扎克伯格作为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马克·扎克伯格是如何走上创业之路的呢?他又是如何把Facebook创办成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马克·扎克伯格的创业故事吧! 成功名人创业故事:扎克伯格 12岁那年,当其他小伙伴还沉浸在游戏当中时,克·扎克伯格就已搭建了一个家庭网络;上高中时,当同学都想着如何交女朋友时,扎克伯格却设计出了一款具有人工智能的音乐播放器;20岁时,作为哈佛大学的一名学生,他创建了名为Thefacebook.com的网站,走上了创业之路。 2012年,2月1日Facebook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2012年5月18日, 全球最大社交网站Facebook将正式上市。Facebook将其IPO的售股规模上调至大约4.21亿股。按照每股38美元计算,Facebook将超过谷歌,成为硅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IPO。持有公司28.4%股份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身家将达到近300亿美元,马克·扎克伯格成为新一代的科技创始人之一。如今的Facebook已经成长为拥有超过10多亿注册用户的社交网络。 成功源于自信 2003年的秋天,19岁的扎克伯格像好友亚当·德安杰罗吐露了打算创建社交网站的想法,扎克伯格告诉德安杰罗,有一些哈佛高年级的`同学希望他建立一个“交友网站”或者“类似Facebook一样”的网站,扎克伯格希望能获得德安杰罗的帮助。德安杰罗后来成为了Facebook的第一任首席技术长。 事实上,尽管此时扎克伯格有意创建一个网站,但对于网站未来的把握以及内容,他都不是很确定,而德安杰罗则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成类似于 Friendster(Friendster创立早于Facebook,曾风靡一时,后被迫转型)一样的网络社区,并被扎克伯格采纳。 扎克伯格称,自己讨厌为他人做“绿叶”,正如自己不愿在别人手下干活一样,“等到最后一刻,大家都推出自己的网站,就说,‘你的不如我的,如果你想加入我们就来吧……否则就等以后我再帮你。’”显然,扎克伯格对自己很有信心。 2004年2月,扎克伯格和他的三个同学,达斯汀·莫斯科威茨、克里斯·休斯以及爱德华多·萨维林(Saverin)创立了Facebook,起初只针对哈佛学生,之后马克·扎克伯格将之推广到了美国其他大学。 据扎克伯格透露,前三个月Facebook每月运营开支只需要85美元,用于租赁电脑,2004年6月,扎克伯格将Facebook搬至硅谷小镇帕洛阿尔托市。当年年底,由于Facebook注册用户越来越多,扎克伯格选择了退学,专注网站业务,据称当时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00万。 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扎克伯格曾称,Facebook的使命不是盈利,而是推动世界更加开放。“这不是钱的问题,对于我和我的同事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创建了一个开放的信息流。” Facebook惹上窃取知识产权官司。2012年1月底,Businessinsider披露了一份时间为2004年7月26日的聊天记录,当时刚创立不久的Facebook惹上了官司,扎克伯格早期的商业伙伴起诉Facebook窃取知识产权,要求赔偿10万美元。扎克伯格在与一密友的聊天中称,自己不会支付官司费,“等那些来收购我们的公司去付吧。”扎克伯格当时还表示,这会促使用户使用Wirehog(扎克伯格同期创立了文件分享网站,随后选择了关闭)。 被谷歌收购的传闻。 2006年随着MySpace被新闻集团收购,出现了Facebook会被一家大型媒体网站收购的消息。Facebook的创始人Zuckerberg否认这些传闻。他已拒绝9亿7500万美元左右的收购价格,不知还有谁愿意出高于这个的价格收购Facebook。分析师Steve Rosenbush猜测是维亚康姆(Viacom)。2006年9月,Facebook和Yahoo开始进行关于收购的认真谈判,价格约10亿美元。同年10月,随着Google以16亿美元收购YouTube,有传闻说Google开价23亿美元欲从Yahoo手中抢购Facebook。 在运营过程中,扎克伯格也不确定Facebook能够长久下去,但正是由于他的决断与自信,才成就了今天的Facebook,这也是创业必不可少的条件。 人物评价 扎克伯格作为Facebook创始人兼CEO,日常工作不在少数,但他依然坚持在工作之余读书,扎克伯格希望看书的同时,好好思考下Facebook的未来,也塑造自己新的思维模式,也许扎克伯格觉得,常识观点对思考社交媒体广告策略能产生一定启发,所以从书中寻找黄金屋,从别人的观念里获得启示,不失为明智之举。 他勤学好问,常常跟着他认识的最好领导人,并大量阅读相关主题的知识。他还联系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其他人,那些人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公司而且为新行业发展建立了平台。扎克伯格像海绵一样学习,并天生好奇。他不耻于承认他的无知,也不害怕提出困难的问题,“为什么?”是他最喜欢说的。 2021年12月27日,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被美国一杂志刊物《新共和》杂志评为“年度恶人”,他创建了“世界上最糟糕的网站”。 ;
大眼睛鱼儿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他们的智慧无处不在。独特的教育观念孕育出源源不绝的人才,并且举世绝伦。“脸书”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就是一位犹太人。她既拥有犹太人的智慧,又能打破犹太人传统观念的束缚。成为福布斯榜单无人能及的企业女高管,掌控了自己的魅力人生。 读万卷书系列之《做自己的女王:桑德伯格的魅力人生》 1969年8月26日,桑德伯格出生在华盛顿一个普通的家庭之中,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教师。犹太人有一个传统,就是种族血统跟随母亲。桑德伯格的母亲是犹太人,所以她也是犹太人。 犹太人的家庭很注重孩子的教育,鼓励孩子读书,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桑德伯格在这种氛围中,茁壮成长。 1987年,她在一所嘲笑学习型“书呆子”的普通公立中学,以平均分4.646的优异成绩获得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的思想源于犹太民族的智慧。 大学时期,桑德伯格遇到了对她影响很大的伯乐和导师劳伦斯·萨默斯。萨默斯同样是一名犹太人,28岁就成为哈佛 历史 上最年轻的教授。在导师的指引下,本就是学霸的她,一如既往地精益求精。获得经济学的优秀毕业生奖,为四年的大学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991年,桑德伯格毕业之际,导师萨默斯前往华盛顿世界银行担任发展经济学副总裁和首席经济学家。萨默斯看中桑德伯格的能力和才华,选中她担任自己的助手。在导师的助力下,可以说桑德伯格毕业后的起点很高。 就在同一年,桑德伯格没有摆脱犹太人对家庭的观念,在父母的唠叨和影响之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然而,这次的婚姻坚持不到一年就以失败告终。桑德伯格摆脱 情感 的困扰,再次走上求学的道路。1992年,桑德伯格在哈佛商学院刚允许女性入学后不久,就加入其中继续深造。 1995年,26岁的桑德伯格获得哈佛商学院MBA学位。期间,她一边在哈佛商学院读书,一边以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身份在麦肯锡咨询公司担任顾问。拿到学位之后,桑德伯格正式进入麦肯锡公司。本以为会有更好的发展,但得到的却是冷漠。因为麦肯锡人才济济,且当时职场对女性确实不公平、有偏见。不久后,桑德伯格发现自己并不适合研究性的职业,更擅长经营性和决策性的工作。 1996年,她收到了导师萨默斯的再一次邀请。此时的萨默斯已经成为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副部长。师生关系,异性关系,上下级关系。25岁离婚,一路追随导师,成为他首席“幕僚”。一时间,闲言碎语、人身攻击扑面而来,一直伴随克林顿政府的结束。桑德伯格的内心经历了无数次打击,练就了她强大的内心和坚韧的性格。 犹太人受到过民族迫害,所以犹太民族有着低调、隐忍的传统,不想表现得过于聪明。桑德伯格一直受到这种传统的束缚,从不声张自己获得了多少奖学金,拿到了多少荣誉。一方面竭力追求学业、事业的成就,一方面又竭力地隐藏自己的才能。通过几年的工作和磨练后,她知道了要想打破这种对女性的歧视和侮辱,唯有证明自己的才华。她将打破民族传统烙印的影响,开启耀眼魅力的人生。 赛勒斯说:“职业生涯是方格架,不是竖梯”。桑德伯格非常认同。职业生涯并不是从下到上竖立的 “梯子”,而是无数梯子组成的“方格架”。世界在改变,人类在改变。要想成功就需要跟随改变的步伐,跟上时代的节拍。不能永远固定在一条路上寻求突破。政府财政部的工作,让她看到了互联网的大趋势,她决定进入硅谷,进入互联网。 这种跨界实属不易。2001年,已花费一年时间,苦苦求职的桑德伯格,终于得到了谷歌的青睐,成为谷歌第一位“业务部总经理”。从接收指令后执行的工作到开创性的工作,从政府古板的工作氛围到互联网轻松、自由的工作氛围。桑德伯格不能再掩饰自己的才能,她需要逐渐转变自己,证明自己的价值。 经过7年的打破和历练,桑德伯格成为谷歌的网络销售副总裁。在此期间,她创建了“谷歌女性频道”,为孕妇争取车位。在获得事业成功的同时,也成为了为女性权利而呐喊的公众人物。 2007年,在生育了第二个孩子后的桑德伯格,准备寻找一个新的职位。就在这时,同是犹太人的扎克伯格,正在寻找一位首席运营官,解决Facebook的运营难题。两人一见如故,通过长达一个半月的“晚餐面试”,最终两人达成共识。 2008年3月至今,桑德伯格成为了扎克伯格背后的女人,为Facebook找到了运营的方向,撑起了Facebook的半边天。定制化的广告业务AdWords、AdSense等,帮助Facebook从只出不进的初创公司,短时间内就盈利数亿元。 发展至今年,Facebook年收入已高达700多亿美元。用户从初创时期的7000人,到如今的30多亿,桑德伯格可谓功不可没。 桑德伯格终于打破了民族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束缚,战胜了职场对于女性的歧视,成为自信而坚强的女人。 桑德伯格的母亲,由于家庭的需要,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专职照顾家庭,养育三个子女。桑德伯在职场上同样经历过质疑、歧视和侮辱。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思想意识的改变,女权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放。 桑德伯格第二次婚姻非常美满,得到了老公的支持和理解。她打破了女性需要无条件服从家庭的束缚,用实际行动证明女性不比男性差。她曾说过“如果女性不工作,GDP会下滑”。她鼓励全世界的女性要自信,要敢于追求,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2011年8月,福布斯最具影响力女性排行榜,桑德伯格名列第5。2015年,她来到中国北京,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毕业典礼上演讲,沟通交流“向前一步”的理念。她用中国的俗语表达了女性的 社会 地位——“妇女能顶半边天” 其实,无论是远古时期的母系 社会 ,还是如今的 社会 形态,男性女性都是不可缺少的。所谓的男权与女权只是意识形态的变化。有调研表明,男性与女性的上进心和意志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反比。女性由于 社会 意识形态的影响,职场上进心和意志力会越来越弱。而男性,则会越来越强。 如果更多的女性能够摆脱这种意识形态和不公平待遇、规则的影响,就可以改变女性的地位。所以,桑德伯格呼吁女性“向前一步”,勇敢地追求自己,练就强大的内心,做自己的女王。 有人说,她是幸运的。当她要读MBA时,哈佛商学院刚开放女性入学;当她需要工作时,导师直接给了她众人企及的岗位。当她需要照顾家庭时,遇到了爱她理解她的戴夫。 表面上如此,但“幸运”需要努力去争取。桑德伯格有女性感性的一面,也有男性理性的一面。她没有超高的技术,也没有超越常人的天赋,靠着不懈的努力和“向前一步”的信念,得到了人生导师的重用,得到了爱,得到企业高管的职务,得到老板、员工的尊重和信任。 她用信念和热 情感 染着周围的人,用沟通技巧、谈判能力、管理技能协调公司的运营。这些才是她幸运的基础。“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可她却用实力证明自己”。这就是她掌控自己魅力人生的秘诀。 #干货分享读书会##女性职场#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