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zhohohzh
发聋振聩的可怕重复——小小说《重复》赏析 韩金保 小小说这一文学快餐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而作家刘国芳的作品以其清新隽永、耐人咀嚼在小小说作家群中独树一帜。《重复》就是这样一篇为人称道的篇什。 一篇好的小说必定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好形式,文章写了一个天天随大人乘车上学的青,五次遇到小偷行窃的经历。其新颖之处就在于运用了多层面的重复形式,这样做不仅很好地照应了题目,而且逐渐地张扬了深邃而沉重的主题,揭示了一个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话题。 小说中的小偷行窃、大人教育、青的言行,都是多层面重复形式的具体体现。特别是青,小说着墨较多,其典型意义也非同一般。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青开始乘车时还是挺有正义感的。“一天,车上一个女人的钱包被偷”,当青知道同车的男人看见小偷偷这个阿姨的钱包,青的口气就带有明显的责备,“你当时怎么不告诉这个阿姨呢?”这是第一次。接下来的四次,青就在大人的教育下渐渐地学会了“懂事”。第二次,青看到小偷伸出了“第三只手”,青不想无动于衷告诉了阿姨,青的大人规劝青说,这事说不得的,小偷会打死你。第三次,青对一位乘车的叔叔说“当心你的包”时,青的大人除了责怪“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呀”,还扯了扯青的耳朵。应该说,这一次给青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但青毕竟是个孩子,到了第四次遇到小偷作案,青还是“忍不住”地又碰了碰老人,告诉了爷爷有人偷他的钱。而青的大人采用了更为严厉的教育方式,重重地打了青一巴掌,且凶巴巴地责怪说“你找死呀……下次再说,我打死你”。青的大人步步升级的教育方式终于让青学乖了。第五次,青同样看见一个小偷偷一个女人的东西,青“忍住了”,没说”,一直等到“小偷跳下了车”才说“偷你钱包的小偷刚下车了”。青,一个正在求学孩子的正义感,就在不断地重复中被一点点地扼杀了。 其实,小说还暗示了更为可怕的重复。当初青站在男人身边,目睹了男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而青第五次遇到小偷偷东西时,青的边上也站着一个比青还小的孩子,他也肯定看到了青无动于衷的全过程,这个像青当初那样纯真的孩子,谁能保证他以后不去仿效这种庸俗的处世哲学。小说从男人写到青,又从青写到比青还小的孩子,如果对待坏人坏事,真像他们那样,如此一个又一个地重复下去,将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多少不可估量的危害。这也正是小说要揭示的发聋振聩的主题所在。可以说,小说在白描这个并不曲折,还多少有些凄婉的故事时,同时也寄托了作家深深的忧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小说的结尾看上去很平淡,让青重复了文章开头时男人的动作“垂下了头”,似乎没向我们昭示什么,但细细品味,这样的平淡就像一枚耐人咀嚼的青橄榄,它无疑地向我们家庭、学校、社会敲响了可怕的警钟:我们决不要也不允许这样的重复,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