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7

浅陌时光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长兴副总经济师徐洪才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oy9999999

已采纳
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半个月后,全国31个省区市也相继完成情况披露。据北京青年报记者统计,一季度全国有22个省区市GDP高于全国平均的6.9%,浙江首次进入季度“万亿俱乐部”。东三省中,吉林同比略有回落,黑龙江、辽宁增长明显。特别是辽宁,经历了去年的负增长后,今年一季度转正,且经济总量和去年同期相比“挤出水分”超过一千亿。从全国一季度GDP增速来看,不仅22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其中还有3个超过了10%,分别为西藏11%、重庆10.5%和贵州10.2%。三地都属于中国西部地区,它们虽然均比去年同期略微下降,但仍占据一季度的前三名地位,也长期“领跑”全国GDP。具体看,西藏一季度建筑市场投资和交通设施超常规发展增速显著,增速分别为18.1%和18.8%。在重庆“6+1”支柱产业中,电子制造业表现最为突出,增幅达到31.6%。贵州继续发挥其新兴产业优势,比如,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0.5%,集成电路和平板电脑等产品分别增长151.3%和85.1%。北京、上海经济增速为6.9%和6.8%,分别排在全国的第23位和24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表示,北京、上海与西部地区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西部地区底子薄、基数小,所以增速高很正常。今年一季度,有江苏、山东、广东和浙江经济总量超过万亿,其中浙江今年首次加入“万亿俱乐部”。可以预见的是,一季度GDP总量已达到9392亿元、且增速维持在8%左右的河南省,将成为新的“万亿”省份。而广东目前一季度经济总量已达19438亿,很快将成为中国首个季度数据突破2万亿的省。海南今年一季度首次突破1000亿。在全国和地方数据陆续出炉的同时,有分析指出,中国经济目前依然依赖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房地产市场和借债的“老一套”发展模式,虽然一季度数据不错但并不能持久。对此,徐洪才认为,所谓的“老一套”模式肯定对一季度的“开门红”有帮助,但如果看过各地的具体报告,可以很清楚地发现新兴产业的贡献。在经过之前的一系列改革之后,新兴产业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未来肯定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他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是有新动力的。特别要单独提一下辽宁,去年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总量为5647.1亿元。在今年辽宁“两会”上,辽宁官方承认了辽宁经济数据造假。今年经过“挤水分”,确认经济总量为4574.7亿元,仅一季度就少了超过1000亿元。

长兴副总经济师徐洪才

330 评论(15)

虾子王0001

重大项目投资正在各地如火如荼进行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至少25省份对外公布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其中,吉林、河北、江苏、福建、江西等逾10省份投资总规模均超过万亿元。不过,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投资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扩大有效投资”成为重大项目攻坚战的关键词。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环保等成为投资热点。值得一提的是,在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PPP立法正在紧锣密鼓研究制定中,此外,其他更有效的措施也有望加快推出。逾10省投资额均超万亿不少地方正将今年作为项目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从已经公布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25省份来看,至少有吉林、河北、江苏、福建、江西、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广西、云南等逾10省份重大项目投资额超过一万亿元。记者通过官方信息获悉,东北地区中,吉林省今年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184个,总投资16876.1亿元,其中今年计划投资4478.5亿元。华北地区中,河北省实施省重点项目440项,总投资超过2.5万亿元,年计划投资8000亿元。华东地区中,江苏省今年安排重大项目240个,总投资3.5万亿元,其中实施项目220个,年度计划投资5225亿元。福建省重点项目1562个,在建1150个,总投资3.6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08亿元。江西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安排276项,总投资101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13亿元。中南地区中,广东省2018年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098个,总投资5.6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000亿元。湖南省今年将建设168个重点项目,项目投资总额1.12万亿元,其中今年计划投资3813亿元。湖北省已纳入省级重点建设计划的项目221个,总投资1101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56亿元。河南省2018年重点建设项目共1090个,总投资2.97万亿元。西南地区中,重庆市年度建设项目697个,总投资2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00亿元。云南省2018年计划安排重点项目1000项,总投资5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37.7亿元,较2017年增长24.3%。总体来看,2018年投资呈现规模大、增速快的特点。“目前各地正处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关键期,有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执行总裁朱振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扩大有效投资”成关键词值得注意的是,“扩大有效投资”成为各地今年重大项目建设的关键词。其中,生态环保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等已经成为投资重点。比如,河北省今年专门组织开展重点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440个省重点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共191项,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共161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分别为39项、35项。浙江省第五批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中,高新技术产业工程项目有306个,项目个数占比46.86%,总投资3294亿元,总投资占比40.15%;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工程投资项目有271个,项目个数占比41.50%,总投资2724亿元,总投资占比33.20%。山东省则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110个项目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类项目68个,高端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类项目31个,基础设施项目今年仅有11个。湖南省也开展了“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168个重点项目中,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为主的现代产业项目为127个,占总投资额五成。“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需要一定的投资规模,但这次投资和以前有所不同,尤其是投资的质量优于以前,例如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对培育新动能的投资等。”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志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等短板领域投资增加,说明在稳投资的同时,投资结构持续优化。王志刚还表示,扩大有效投资的途径是优化投资结构,压减低效无效投资。在优化的投资结构前提下,就很难出现以前的产能过剩现象,不仅能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也能优化经济结构。PPP顶层设计将加快推进值得一提的是,PPP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地位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在今年地方政府重大项目建设中,虽然仍有包括浙江、江西、贵州等省份推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但是数量已经明显减少。对此,徐洪才指出,一些PPP项目过去在操作上有一定失误和“变味”,地方政府为其兜底增加了杠杆率、债务率。王志刚表示,PPP项目库规范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带来的债务风险,避免一些地方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债务累积,保证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谈到PPP上位法,朱振鑫表示业内期待已久,但考虑到上位法涉及面广,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去年征求意见后收到了许多有效建议,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中,还需要等待些时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定向邀请专家薛涛则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PPP条例立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PPP的规范发展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地方政府巨大的融资需求。薛涛进一步分析称,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需求巨大,而地方在举债模式的规范下,融资手段变得相对缺乏。一些不具有运营属性,或者运营空间有限的不规范的PPP项目不但没有解决融资问题,反而增加了远期的地方隐形债务。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这类项目交给社会资本做比交给平台做更有风险。“平台公司融资受挫,加上运营类项目投资范围有限,只能解决少量融资问题,这个客观原因也制约了PPP项目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的目标的达成。”薛涛认为在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除了PPP之外,需要尽快研究其他更有效的措施并完善顶层设计。薛涛还表示,地方投融资一方面是需求大,另一方面是不均衡。因此,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改革需要再推进,进一步完善价格机制。“从宏观上看,财政平衡需要尽快从依靠周期性城市扩张下的土地财政收入,转向依靠更稳定长期的财税和价费。”来源:经济参考报

289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