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gdaxiang

红枫叶马大姐
一、反复阅读吃透教材都说造价工程师考试很难,其实是因为书比较厚,大部分的考点都集中在教材上,教材值得看至少3遍。第一遍基础学习可以结合讲义和视频,熟悉框架之后,再去教材里划出重点,第二遍在做题之前,梳理一下教材的重点。第三遍通过错题回归教材。书要在第一轮,越读越厚,需要其他科目结合理解的时候,要去做扩展;第二轮就开始越读越薄,重点和考点形成清晰的框架,第三轮通过做题要做到不需要书,反复阅读才能把教材吃透。需要注意的就是新旧教材更替,一定要把每个变动点清晰的归纳出来。二、按照规划确保执行造价工程师的考试周期比较长,不仅是对知识的考验,还是时间和规划的考验。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报考搭配,然后制定一个详细的规划清单,把能用来学习的时间有效的分配,然后督促自己按照计划执行。如果执行力差,可以做一个周打分表,每周总结自己的执行情况,不断督促不断改进。可以加入一个备考小分队,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在一起做做题模拟考场的感觉,看谁考得分数高。三、结合实际易于理解有些知识点很生硬,比较难啃,每天脑子里缠绕着不同的知识,很容易把自己搞得迷迷糊糊,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把这些知识点都串联起来,方便记忆,就像用一个句子把英文单词串起来一样,你只需要记住这个例子,就能把这几个定义区别开来。结合实际,可以帮助你理解一些空洞的概念。如果工作的人,也可以把结合自己的工作,从一些实际工作的例子去解剖这些知识点,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四、利用习题突破自己真题就是你窥探造价工程师考试的窗口,通过做题把握考试中的重点和考点,寻找难题的突破口,深入挖掘出题的思路,掌握命题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做题的效果,把一些错题整理出来,就能看出自己复习的软肋在哪,回到教材的具体章节找到答案。也要利用造价工程师历年真题去模拟考场环境,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控制好时间,利用习题进一步提高自己。五、无论如何坚持到底当你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无论结果如何也要坚持到底,这样才没有遗憾,才有资格任性,才清楚自己究竟行不行。备考造价工程师也是,去考场一看,全是交了钱缺考的人,如果你认定了这件事,为何不坚持做到底?在备考中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的学习时间要适度,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强度,提高效率;把自己的学习计划放在显眼的位置,不断的强化自己的习惯;充分利用好零散的时间,不要试图打破这个习惯。
半透明SKY也
一是数据方面,2020年度,二建参加考试的人数,云南56034人,海南18032人,四川274297人,重庆近10万人,贵州8万人,山东132158人,河南17万左右。其中河北2020年二建合格人数为27570人。2021年度,二建参加考试的人数,四川246175人,山东6万余人。从以上可以看出四川和山东两个大省,四川人数报考人数减少了,山东反而上升了不少。依然可以看出二建的报考热度有多么热了。再来看一建的数据,2020年度,四川报考人数111217人,其他地区的报考人数比较难搜集。2021年度一建报考人数,四川140936人,重庆6万余人,江西45487人,甘肃41558人。其中2020年河北有6964人通过了一建考试,那么相对于2020年河北二建的合格人数27570就可以看出,一建要比二建难很多了。二是知识体系方面,首先是科目安排的不同,一建要比二建多一个科目(工程经济),一建对于施工细节不是很注重,二建更加贴合实际施工。第二即使是相同科目在内容上差不多,但是考试大纲要求和教材本身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内容多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学习投入时间。第三考试难度,以上的通过人数的数据就可以看出,一建的考试难度和二建的考试难度的确有着很大的差别,一建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运用,对于项目的总体把握和理解。二建则是对于知识的记忆和局部的理解。一建更让人捉摸不透的是出题的方式,让人匪夷所思,特别是一建的实务,大家有目共睹。一建和二建尽管难度不同,但还是挡不住考生报考的热情,至少近几年火热持续存在,再者政策的有关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职业资格的需求风向,比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就指出对二级建造师、二级造价师等职业资格的相关说明,大家也可以自行搜索。
心无车马喧
二级造价工程师备考,首先要了解考试科目和考试题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其次有针对性,跟着大纲走,才能事半功倍!最后,要做题,做真题。光说不练很容易造成眼高手低,而且很多科目都需要在做题中加强记忆。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