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烂手机
文武大叔
地处甘肃省中部的定西市,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3.6倍。在这片干旱少雨、“苦瘠甲天下”的黄土高坡上,活跃着一群把爱心无私奉献给陇中大地的医护工作者。定西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王亚丽,就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28年来,她像一头默默行走在陇中大地上的“老黄牛”,不辞辛劳地为陇中儿女送去温暖、送去健康,用爱心、勤劳和智慧践行着“人道、博爱、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她曾连续9次荣膺“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巾帼建功标兵”、“甘肃省医德医风百日评比活动先进个人”等称号。2005年7月12日,50岁的王亚丽终于登上了她梦寐以求的南丁格尔奖领奖台。 1955年,王亚丽出生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她有5个弟弟妹妹。为了照顾好他们姐弟6人,王亚丽的母亲放弃了会计工作,回到家中操持家务。从此,王亚丽全家仅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来维持生计。清贫的家境,让王亚丽早早地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也磨炼了她吃苦耐劳的品质。1972年,高中毕业的王亚丽到香泉公社池沟大队插队。聪明伶俐、吃苦好学的她,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喜爱。她当过记工员、农业科技实验员、民办教师,无论干什么,总是竭尽全力地做到最好。同时,她还利用闲暇的时间刻苦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圆大学梦。功夫不负有心人。1975年,她被推荐到甘肃省护士学校学习,从此与神圣的护理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护校的生活,为王亚丽打开了一扇五彩斑斓的知识之门。《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这些陌生而又亲切的书籍,成了她朝夕相伴的良师益友。王亚丽就像一叶小舟,尽情遨游在丰富而博大的知识海洋中,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甘霖。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亚丽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一本《护理札记》。她被这本书深深吸引,并废寝忘食地读起来。作者佛劳伦斯·南丁格尔在书中展现出的博爱精神和天使情怀,深深地打动了王亚丽。时年20岁的王亚丽在自己的日记中郑重地写道:“南丁格尔是我心中的明灯,我坚信,无私救护生命的护士生涯才是最美丽的人生。”1979年,品学兼优的王亚丽毕业了,她被分配到定西市人民医院,从此成为一名光荣的白衣战士。 王亚丽是一个敬业爱岗的人。自从1979年从甘肃省护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定西市人民医院工作。从护士、主管护士到护士长,再到护理部主任,她一步一个脚印,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地走了过来。王亚丽刚到定西市人民医院时,医院条件十分简陋,整个住院部病区内没有自来水,没有中心药房,没有暖气,王亚丽和同事们每天要到病区外很远的地方一桶一桶的提水、一箱一箱的搬药,冬天还要拉运煤砖,用自制的煤炉生火。当时,王亚丽每天都会早早地赶到医院,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有人说王亚丽傻,但她笑一笑说:“我年轻,体力好,应该多干点儿。”1988年的冬天,王亚丽由于护理业务精湛、胆大心细,被任命为医院内科护士长。王亚丽刚刚上任不久,便收治了一位重症胆道肿瘤术后病发症患者。当时病人呕吐不止,高烧不退,生命危在旦夕。王亚丽将7岁的女儿交给母亲,冒着被传染的危险接下了特护任务。在接下来的40多天里,她日夜守护在患者身边,细心地为患者清理呕吐物和大小便,熟练地为患者按摩。一次,她弯腰到病床下取脸盆准备接呕吐物,不料病人“哇”地一声,吐了她一头一身。家属见状很难为情,就说了病人几句。王亚丽却说:“这是病人的病理反应,他也控制不了,怎么能怪病人呢。只要病人能早日康复,这算不了什么。”在特护的日子里,她双眼布满了血丝,体重下降了三四公斤,但她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她无私的奉献和超人的付出感动了包括病人家属在内的所有人。2003春天的非典战役,让王亚丽又一次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作为医院的总护士长,她以自己多年的医护经验和对工作的极大热情,主动请缨进入传染病科,一边干一边指导年轻护士。她每天早晨6点就要为进入病区的护理人员认真细致地穿戴隔离衣帽,检查每一位进入病区的医护人员防护是否合格、到位,然后检查消毒、隔离及病人的护理情况,处理病人的大小便。由于长时间坚持在病房,她的手指被消毒液泡白了、脱皮了,脸和暴露在外的皮肤被紫外线灯烤红了,起了皮疹,但她无怨无悔,仍忠实履行着一名医护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她说,只要有一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就是她的失职。在她的带领下,奋战在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思想稳定、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勤奋工作,表现出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品质。在非典战役中定西市人民医院没有一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医院收治的非典病人全部康复出院。2005年春节刚过,定西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在这起事故中,一名14岁的农村姑娘曹彩霞身体多处严重挫伤、大腿等部位骨折,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昏迷不醒。经过定西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抢救,她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在接下来的治疗中,由于病人的皮肉绽开、绿浓杆菌感染,臀部出现大面积褥疮。在护理病人时,护士即使戴上双层口罩也难以抵挡恶臭。看到年轻护士怕脏、怕臭,为了护理好这位特殊病人,王亚丽每天都会来到曹彩霞的身边,亲自为她换药、翻身,用滴管一滴一滴地往她变形的嘴唇中滴进营养液。经过100多天的精心护理,饱受病患折磨的曹彩霞终于可以下地走路了。那一刻,曹彩霞的爷爷热泪滚滚而下,激动地说:“王亚丽就像照顾自己的娃娃一样照顾彩霞,她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呀!”28年来,王亚丽就是这样不怕脏、不怕累,亲自护理了不计其数的病人,特别是护理肝病、外伤等需要悉心呵护的病人时,王亚丽不仅想方设法开导悲观厌世的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而且根据实践撰写理论文章,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护理这些特殊的病人。28年来,当患者前来住院带钱少时,她就主动担保办理住院手续;当患者缺吃少穿时,她就从家中端来饭菜和营养品,送来衣物。正是由于她的以身作则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使她多次受到了甘肃省、定西市卫生部门的嘉奖。荣誉使她自豪欣慰,荣誉更像催征的战鼓,激励着她向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冲刺。 在平凡琐碎的护理工作中,王亚丽追求一种科学精神。担任护理部主任后,王亚丽常说: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只有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才能提高医院整体的护理水平。她利用多次到外地学习交流的机会,借鉴省内外大医院的护理经验,率先在医院确立了《临床整体护理研究与推广应用》科研课题,总结完善各项护理制度。她还积极倡导岗位练兵活动,先后组织18期培训班,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护士、技术能手和岗位成才标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王亚丽的感召和带动下,医院的护士掀起了比、学、赶、超的学习热潮,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知识层次。王亚丽在护理部主任岗位辛勤耕耘的13载,也是医院护理工作发生显著变化的时期:从以前全院护理人员没有一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至今已有23人有大专以上文凭;从以前全院没有一篇护理论文发表到今天已有百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从以前患者对护理工作72.4%的满意率到94.6%,点点滴滴成绩,无一不凝聚着她的心血。“我们的社会需要千千万万个王亚丽,王亚丽不仅是工作的模范,而且是做人的样板,是无私奉献的榜样,也是我们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甘肃省省委书记苏荣接见王亚丽时曾这样情真意切地说。作为护理部主任,王亚丽不仅用科学的管理使医院的护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她还以慈母般的关爱赢得了护士们的尊敬。护士小詹的丈夫在外地上学,生孩子时丈夫不在身边,偏偏孩子又得了新生儿硬肿症。得到消息后,王亚丽立即探望小詹,看到小詹已经哭成了泪人,王亚丽一边安排人员照顾,一边苦口婆心地开导她,并为她买来奶粉、鸡蛋等营养品。其实,在护理部,许多人都得到过王亚丽工作或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她们感激地说:“王大姐不仅是我们事业上的领路人,更是我们生活中的贴心人。”自古忠孝难两全,在工作中获得骄人成绩的王亚丽,说起自己的家人,尤其说起已经去世十几年的母亲,总是泣不成声。她说,她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对不起母亲,当母亲患胃癌到晚期时,她仍然工作在岗位上,没有尽到最后的孝心。王亚丽在工作之余把爱更多地倾注到了她八旬父亲、丈夫和儿女的身上。“这也是对家人的一点点补偿吧!”王亚丽淡淡一笑,这样表述着自己的心声。如今,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护理工作者,王亚丽仍然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
Itisgoodtoforget.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代码是14517。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甘肃省卫生学校;2012年1月,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筹建甘肃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5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甘肃卫生职业学院;2014年4月,学院通过教育部备案正式设置甘肃卫生职业学院。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学校简介甘肃卫生职业学院是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首批全国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训基地,是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护理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主任和秘书长单位、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单位、甘肃省医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秘书长单位。截至2019年4月,学院占地1050亩。历史沿革1956年,甘肃省卫生学校成立。1956年1月由原“兰州医学院附属护士学校”与“兰州卫生学校护士专业”合并成立“甘肃省兰州护士学校”。1962年6月“兰州市卫生学校”并入甘肃省兰州护士学校并更名为“甘肃省兰州卫生学校”。1970年,甘肃省兰州卫生学校人员设备全部下放搬迁至定西地区,“组建定西地区卫生学校”。1973年5月,恢复原学校建制,成立“甘肃省兰州护士学校”,由省人民医院代管。1976年10月,学校成立党总支和革委会,直属省卫生局领导,学校与省人民医院脱离。1980年3月,恢复原“甘肃省兰州卫生学校”建制。1984年6月,“甘肃省兰州卫生学校”更名为“甘肃省卫生学校”。1993年4月,“甘肃省卫生干部学校”并入省卫生学校,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1993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部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2000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12年1月,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筹建甘肃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5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甘肃卫生职业学院。2014年4月,学院通过教育部备案正式设置甘肃卫生职业学院。院系设置截至2019年4月,学院设有6个教学单位,开设11个高职专业。2022年学校新增藏医学专业。师资队伍截至2019年4月,学院有教职工483人,其中专任教师270人;副教授以上职称106人,讲师121人;有硕士89人,博士2人。人才培养质量工程截至2019年4月,学院有5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骨干专业。省级示范专业:护理、涉外护理、助产、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省级骨干专业: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截至2019年4月,学院设有6个教学单位,开设11个高职专业。合作交流截至2019年4月,学院与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合作办学,开设有护理、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口腔医学等专业本科层次成人教育。发展方向学院的发展将立足兰州,面向甘肃,辐射西北,重点为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专科层次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为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和远程医学教育服务。学校必将成为全省重要的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医学科学研究基地、医学信息交流基地和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基地。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创新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培养医药卫生行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创建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努力开创甘肃卫生职业教育的新局面。教育部、卫生部卫生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中职研究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教育学会中专委员兼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会主任委员单位。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单位。甘肃省医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单位。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医护专业教研会主任委员单位。甘肃省心理卫生协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科研成就2018年,学院教师共申报省厅级在研课题27项,发表国家级论文37篇。学术交流截至2019年4月,学院与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合作办学,开设有护理、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口腔医学等专业本科层次成人教育。校旗释义:甘肃卫生职业学院院(校)旗使用红和白两种颜色,用“W”波形线分割成两个动态的色块。红色代表甘肃卫生职业学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卫生院院人建设发展学校的热情,也代表新鲜的“血液”,代表健康;白色代表卫院人的纯朴和医学殿堂的圣洁。“W”是“卫”的缩写。院(校)旗上有院(校)徽和学校中英文名称,中文名“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前行”在“W”形“波浪”上,象征学校正在乘风破浪,奋力前进;英文名“GANSUHEALTHVOCATIONALCOLLEGE”设计成一动态的箭头,代表学校的发展正象离弦之箭,飞速向前。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