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69

创兴门窗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中铁二局职业资格证培训中心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my229815572

已采纳

货车货运从业资格证需要参加相应考试通过后才能申领。目前,贵阳市货运从业资格证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关注“中铁二局从业资格证培训中心”进行网上考试报名申请,进入申请页面上传相关资料、等待审核通过并缴费成功后,即可预约参加考试。同时,中铁二局还提供相关业务培训,您个人可根据需求报名参加。温馨提示:根据全国统一格式的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件《证书使用说明》第三款“持证人员需按从业资格管理规定进行注册(登记),并按期进行继续教育、诚信(信誉)考核、记分记录,否则本证视为无效”的要求,和《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川运驾便【2018】6号)已以继续教育签章有效期到期为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判断条件的文件精神,领取证件后需上岗从业的驾驶员,需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后方可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凡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件继续教育记录栏内的有效期过期的,不能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为切实解决驾驶员的工学矛盾,保持驾驶员继续教育的连续性,依据《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第二十九条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有效期为6年,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应当在从业资格证件有效期届满30日前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换证手续”,和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办法》第十九条“道路运输驾驶员在其从业资格证件有效期内,未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的,应当补充完成继续教育后办理换证手续”的规定,驾驶员可在继续教育签章有效期到期前,提前30日报名参加继续教育。

中铁二局职业资格证培训中心

339 评论(8)

小傻求好运

‍‍‍‍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教职工958人,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万余人。拥有天府校区、公交校区、财校校区、新都校区等校区,主校区天府校区位于四川天府新区中央商务功能核心聚集区,占地500亩。学院按照“办一流高职、育大国工匠”的发展定位,秉承“以德润身,技臻至善”的校训,坚持中职与高职一体、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举,实施“依法治校、改革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四大发展战略,全面推进集团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区域发展,助力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学院肇始于1951年7月,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办学经验丰富。2010年,整合成都市铁路局、市经信委、市建委、市交委等部门主管下的原6所市属优质学校(成都铁路运输学校、成都市工业学校、成都市财政贸易学校、成都市建设学校、成都市公共交通职业中学、成都市建筑中等专业学校),组建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2013年,建设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改革示范中职学校;2014年4月,在原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基础上新建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四川省政府督学1人、全国名师5人、省市特级教师6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56人,副高职称以上243人、硕博学历(学位)155人,领衔开设有成都市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5个‍‍‍‍ 专业设置科学。围绕成都产业发展规划,以“产业+专业集群”构建装备制造、轨道交通、汽车工程等7大专业集群。在高职层次开设工业机器人、铁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19个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二产类急需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中职层次开设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数控、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培养企业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实训条件一流。学院现建有轨道交通专业、汽车工程专业等7大综合实训基地,包括德国威斯巴登职业培训中心、奔驰培训中心、奥地利成都国际标准焊接高级培训中心在内的等114个实训室(中心),总面积4万多平米,设备实施总值亿元,工位数7千多个,能同时开展数百个职业技能培训。‍‍ 产教深度融合。学院与中外运敦豪、中国中车、航利集团、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局、一汽大众、上汽集团、沃尔沃成都制造厂、成都飞机工业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铁塔厂)、新加坡宝利根(成都)模具公司、吉利集团成都高原汽车、成都伟创力公司等200余家大型企业、跨国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在专业建设、教学标准、科研、学生实习与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社会培养了数十万技术技能人才。三、办学特色‍‍ 产学对接,实施“一园一院”。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牵头学校引领作用。作为“3+N”集团化办学的牵头学校,充分发挥牵头学校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龙头、辐射和示范作用,‍‍集团内111家企业、98家行企、学校72所、万余名学生共享优质职教资源,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创新“以产业链为导向的集群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专业集群对应产业集群动态调整机制,以产业链为导向,培养集群式人才,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匹配、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脱节的问题,入选四川省、成都市全面创新改革经验事项。走进产业园区实施“一元一院”。与蒲江县人民政府、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三方合作,在中德(蒲江)中小企业产业合作园(德国五金小镇)成立装备制造分院。同时,学院与成都经开区(龙泉)、金堂县政府合作成立汽车工程分院、航空分院,政行企校共育人才。‍‍‍ 依托技能大师,培育“工匠精神”。以现代学徒制传承大师技艺。与成都航利集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军民融合,在学院成立“张永光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培养精密研磨技术高技能人才。建设以工业文化传承为主线的校园文化。在“以德润身技臻至善”校训的指引下,建设开放的“三馆一区”(工业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工业分馆与工业文明体验区)和“四川省工业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学院成为传承工业文明的重要载体以及学习、传播工业文化的重要场所。推行“文化育人”特色模式。坚持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立足学院工业文化特色,坚持工业文化进校园、行业文化进院系、企业文化进班级,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形成兼具职业素养与工业文明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建设中德合作平台,打造人才培养“新引擎”。建立人才培养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德国工业”与“成都制造2025”全面融合,学院作为“中德(四川成都)创新产业合作职业教育平台”建设牵头单位,构建“平台+园区”、“政府+机构+企业”共享开放合作模式,为“一区三园”及功能政策覆盖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建设中德(四川成都)跨企业培训中心。学院与同济大学共同成立“中德(四川成都)跨企业培训中心”,对接“一区三园”及功能政策覆盖区域人才需求,建设包含工业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30余个二级培训中心,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本土化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区域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实际,探索基于德国“双元制”的理虚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学院为包括大众汽车在内的众多企业培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超过500人,30余名教师获得国际职业资格/培训师证书,300余名学生获得国际职业资格证书。‍‍ 学院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首批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汽车行业骨干学校、长风模式会计专业全国免费试点首批院校、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省工业文化人文社科普及基地、成都市国际化示范窗口学校、成都市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成都市国际化人才实训基地、四川省中德创新产业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成都工业人才促进会执行会长单位、成都市工业人才培训基地。

147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