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奶糖的鱼
外国的驾照比中国难考,比如在芬兰不会漂移不给驾照;在德国考试3次不及格,要被拉去测智商;在瑞士学车还要有救护证;英国有人考110次都没通过;法国只有三分之一的考生能拿到驾照。
一、芬兰:不会漂移不给驾照
作为一个高纬度国家,芬兰很多时候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冰雪赛段。芬兰地处北纬60度以上,几乎30%的国土都在北极圈内,所以他们的驾驶环境都是冰天雪地。
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路况环境,导致在芬兰开车需要非常过硬的驾驶技术才行。如在正式路考中“礼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只要有行人站在斑马线上司机就必须停车等待,否则就是零分。不仅仅是行人,由于芬兰的野生动物特别多,经常会在各个交通要道上出没。
所以在真实道路上考试时,可能也会遇到突然冲出来的麋鹿、棕熊、松鼠。面对这些不速之客也必须停下来等它们通过。
在芬兰,就算通过了路考也只能算是个试用期司机。接下来的两年内还必须参加各种培训。雪地漂移是必学科目,芬兰作为一个绝大部分时间都被冰雪覆盖的国家,漂移技术简直就是保命技能。在雪地上行驶过弯时轮胎的抓地力极弱,非常容易导致车子向弯道外侧滑动,这时候你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等待翻车,另一个就是漂移过弯。
二、德国:考试3次不及格,要被拉去测智商
德国是汽车大国,而德国人也向来以严谨著称,在这里考驾照绝非易事。按照当地法律规定,每人考驾照只有5次机会,如果考了3次还没有通过,就会被送去参加智商和判断力的心理测试。
在德国一次通过路考的概率不足2/3,3次挂掉就要被怀疑智商。如果通过智商测试,那么还有两次机会;如果没通过,这辈子就和方向盘无缘了。
此外,德国考生要完成至少14堂理论课和12堂驾驶课,驾驶课包括高速公路、联邦(一级)公路和夜路驾驶。驾照考试中的路面考试约需要45分钟,会考到大部分的驾驶细节,监考非常严格。
三、瑞士:学车可以,救护证拿来
在瑞士考驾照必须参加救护课和感觉课两门必修课。救护课为10小时,课程主要是针对在车祸第一现场对受伤者的救护,了解如何报警和保护事故现场,并进行模拟操作。成绩合格者一周后会收到由红十字会和驾校共同签发的救护课结业合格证。
四、英国:有人考110次都没通过
有英国媒体曾报道,伦敦萨瑟克一位28岁“女考霸”连续参加110次驾照考试,仍然连理论测试也没通过。
英国驾考包括笔试、风险辨别考试和路试三部分。笔试以多选题为主,主要考核驾照申请人对公路规则的熟悉度及其是否具备安全驾驶意识。
风险辨别考试是通过电脑模拟驾驶状况,让考生观看一段从司机角度拍摄的14分钟视频,在此过程中用鼠标点击涉及威胁驾驶的地方,发现危险的速度越快分数就越高。此外,就算幸运通过理论测试和风险辨别考试,实际驾驶考试还是会刷下大部分人。
五、法国:只有三分之一的考生能拿到驾照
法国是用幻灯片来考交规的,所以上理论课就是不断地看各种不同的模拟考试题的幻灯片。每套试题由40道选择题组成,大部分题都是图示某种交通状况,让做题人决定如何处理。比如如何超车、如何停放车辆等。
另外一部分是常识性题,如雪天应该使用链条、阴天或夜里如何开灯、某街道只能单号(或双号)停车等。每道选择题有a、b、c、d四个答案,每题大约有30秒的选择时间。答案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多选和少选均算错误。40道考题中错误不能超过5个,超过5个就没通过,笔试的难度是很大的。
就算考过了笔试,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更艰难的路考在后面。法国出台一项新规定:交通考试,第二天才通报成绩。法国以往的做法是,主考官当场就报成绩,由于通过率低,“准驾驶员们”有时会当场做出“过火”的事情来,对考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法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来保护考官,考试24小时后才由信件通知考试成绩。
亿万资金
国际驾照不需要考,和普通的驾照是不一样的。
国家驾照是驾驶员在他国拥有本国驾照资格的证明翻译文件,根据联合国道路交通国际公约( CONVENTION ON ROAD TRAC),授权相关的国际组织签发给已经在本国拥有驾照的驾驶员,其主要目的是为消除司机在国外驾车时,由于各国对驾照有不同要求而遇到的障碍。
为了方便驾车人在其他签约国开车旅行,1968年维也纳国际道路交通公约规定各缔约方允许持有其他国家签发的驾照的驾车人在其境内驾车。
扩展资料:
驾照使用
国际驾照不可以单独使用,必须和驾驶员的该国驾照同时使用方有效。赋予个人在各缔约国境内驾驶汽车资格的是该国驾照,而不是国际驾照。
联合国从未授权任何机构签发国际驾照,也无权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来“授权”任何机构签发国际驾照。因此那些声称由联合国有关机构授权签发的国际驾照都是假的。
联合国的任何机构(或任何所谓“经联合国授权的国际组织”)都无权为这些联合国自己的工作人员签发所谓“联合国授权的国际驾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驾照
LiangJin0727
德国是世界上驾驶执照最难考的国家之一,据说首次通过率不到50%。跟中国不同的是,在德国驾校里学习驾驶,是直接在街道上进行的,一开始就可以“真刀实枪”,积累经验。有德国人抱怨学习驾驶的时间太长,因为街道、夜间、乡间公路、高速公路等各种行驶都有法定的最低学习时间。路考会持续大约45分钟,大部分的交通规则要点都会考到。如此严格,“马路杀手”是没有机会上路的。在日本要拿到驾照,需要通过两场考试。一场是交通法规的笔试,另一场则是现场的路考。交通法规考试的内容不太难。倒是现场路试,只要有一点失误,考官就立马让你打道回府。我的一个朋友,在国内有过6年的驾龄,平常开车天马行空一般,结果进行了12次路考才获得通过,其中有8次连全程都没跑完,就被考官像赶鸭子一样地赶了下来。就是这位仁兄,一听说我要考驾照,第一句话就说:“在日本考路试,就像上‘刑场’一样,稍不注意就是‘死罪’。你还是去上自动车教习所吧!” 一位朋友在新加坡生活了两年,说起在那里考汽车驾照的事。原先他以为已经在温州考取驾照,现在只要熟练几次,再注意一些两地不同的规定,就可以顺利拿到新驾照。不料,这位朋友接连考了三次都未获通过。第一次,“考官”是一位年轻的女士。就不说她人长得怎么样了,她对“考生”是真的热情有加,一上车就嘘寒问暖;朋友大喜过望,也深受感动;这一路就一边按照考官的指令完成动作要领,一边愉快地与考官交流,什么学习、生活、见闻,轻轻松松、无所不谈;“路考”结束,朋友被告之:不及格!原因:行车时驾驶员不准交谈。原来,考官与你“交谈”,这本身就是一道“路考”试题。第二次考试,考官是一位上了年纪的男性。朋友吸取上一回的教训,只接受考官的指令,不理睬其他的对话;严肃认真地完成考试内容;这一回依然没有通过,原因是:曾经在一次右转弯时,没有转头向后张望。“必须提防路上的极个别的冒失鬼!”考官一边嘱咐一边与朋友握手道别。这朋友不死心,第三回报名参加“路考”。这回来了一位与朋友年纪相仿的考官;一切顺利,只是在快要结束的时候,考官忽然对车上的一件饰品——“中国结”发生兴趣,显出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考试时可以用自己的车子);朋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下车的时候,摘下“中国结”,递到考官的手里——第三次考试就这样演砸了,人家告诉朋友:在新加坡,如此送礼被视为“行贿”!这位朋友连续考了三回,至今未能取得新加坡的驾照。笔者不知道这样的事是不是个案,也不十分清楚境外其他异地如何考取驾照,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在国外,学习汽车驾驶容易,考取驾照困难,尤其是在国内曾经拿到驾照的人士。
你的小恶魔
在德国法兰克福留学期间,我租住的地方离学校有很长一段路,我买了一辆二手车,准备开车上学。在驾校报名后,我先是准备理论考试,这对善于记忆的我来说并不难。此后,我被告知,必须参加紧急救护训练,通过之后才能参加路考。 天啊!我考的是驾照,又不是医师!见我抱怨连连,上了年纪的教练沃尔夫严肃地说:“必须上急救训练课,不然在高速公路上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办?” “可以打求助电话呀!”我依然不解。沃尔夫认真地说:“关键时刻,只能靠自己!” 经过一番努力,我拿到了急救训练合格证,感觉终于快要解脱了,谁知,路考才是艰难困苦的开始。 德国的路考是在市区随机抽取一段路,教练坐在副驾驶位置,直接决定考生能否过关。 第一次路考,我的考官是沃尔夫。他依然不苟言笑,和我打过招呼后,径直钻进车里。我钻进车里后,递给他一盒清凉油:“天太热了,擦擦这个吧。”谁知,他气愤地说:“你这是在贿赂我,我会丢掉饭碗的。对不起,你这次路考没有通过。” 这也算行贿啊!我无奈地摇摇头。 第二次路考,迎接我的依然是沃尔夫。难道他们驾校没别人了?真倒霉!这次我吸取了教训,上车后不和他打招呼。谁知,他竟和颜悦色地和我聊起来。他向我道歉,说上次他心情不好,请我原谅。 心情不好也不能向我发火啊?但见人家那么大年纪,还向我陪笑脸,我的心软了。一路上,我和他谈笑风生,40公里的路程只感觉太短。到了考试的尾声,他却收起笑脸,严肃地对我说:“你没通过。你开车注意力不集中,只顾和我说话了。”他答道。 原来他一直在考验我!我叫苦不迭。 第三次路考,虽然考官还是沃尔夫,但我已经不在乎了。可他还是耸耸肩对我说:“很抱歉,你这次没有通过。” 我急了,问为什么。他说:“你刚才在小巷里行驶的时候,没有尽量靠右,而是靠近中间了。” 我辩解道:“这有什么?当时没有别的车。” 他说:“那也不行,这是规定。” 我心里暗骂:真死板! 第四次路考之前,我把所有规则详细看了一遍。第二天考试时,我小心翼翼,一直严格按规则行驶。 考试结束,沃尔夫给了我一个“熊抱”:“小伙子,恭喜你!你终于通过路考,可以拿到驾照了!你知道吗,你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只考4次就通过路考的年轻人,我祝贺你!” 我已经感觉像在跑马拉松了,没想到居然是最快的一个。 细想起来,在德国考驾照真难,除了驾驶技术和安全意识,还要考察急救能力、人品等。由此我明白了,为什么德国是世界上汽车普及率较高国家之一,却是车祸发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更多衣食住行信息请点击出国留学网相关链接】 如何快速融入到留学当地环境呢 1、扩充知识面与国际视野,提前做好心理与语言课程准备。多读与留学相关的书籍、博文,向留学品牌机构比如华联教育的专业顾问及当地在读的学生请教交流。利用暑假出国前的时间进行语言突击训练,亦可先行自学高中的一些课程,有备无患。 2、了解当地文化、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入乡随俗,积极适应环境。可通过美国家庭做客、看当地生活影片,voa 听力新闻材料及真实见闻感受总结等方式品位美国生活。 3、扩大交际圈,主动接触美国社会,广交朋友,而不是仅与中国学生扎一块。首先,就是宿舍室友了。主动显示你的友好热情,一起聊聊天,学习压力,生活烦恼立马烟消云散。其次,通过国际学生中心、兴趣小组或是参加体育、娱乐活动等形式认识新朋友尤其是当地本土的朋友,不知不觉你发现自己渐渐融入当地社会了。 4、兼职工作与自助旅游。快餐店、录像出租店或服装店等兼职工作,也不失为感受当地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学期结束,甚至可以约几个朋友做趟自助游,一路上感受当地多元文化,收获绝对颇丰。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