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哥686
小美人杰西卡
新加坡:国民教育程度高,英文水平较高,但毕竟是华人国家,英语口音和欧美正宗的英语差距很大.菲律宾:海外劳力为国家主要收入,所以菲律宾人从小注重英语培养,但是国家太穷,教育比较落后,所以英语水平 有限.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差不多,但是马来属英联邦,国民比较菲律宾相对富裕一些,文化水平稍微高一点,但是马来人,以马来语为主,英语可以使用.文莱: 国家富裕,民众生活条件高.也属英联邦国家,但是国民以马来人为主.仍然是通用马来语的国家,英语可以使用.印尼: 一样是输出海外劳工的,输出劳工通晓基础英文. 主要国民语言印尼语和马来语.泰国:和中国一样,单一语种的国家.不通用英语,商业区小商贩通晓简单英文.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第3世界国家,不可使用英语,政府高级管理人员留过洋的通晓英文.扩展根据英国文化协会的统计,最近10年内,世界上有20亿人在学习英语,有30亿人能应用英语;非英语国家说英语的人数是英语国家的3倍;亚洲有3.5亿人能使用英语,是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使用英语人数的总和;中国有近1亿的儿童在学习英语。 2月22日,英国《卫报》称,英财政大臣戈登·布朗在访问中国时说,过去5年里,英国教育输出量已经翻了一番。现在英语教学年输出利润高达100多亿英镑,占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和出口总额的4%。在未来20年里,中国说英语的人数将是全世界母语为英语的人数总和。布朗将庞大的中国英语教育市场称为“一个巨大的机会”。 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周成刚印证了戈登·布朗的观点,他曾经担任BBC亚太部记者和节目主持人,他说:“英国人已经把英语作为一个产业。他们通过留学、推销本国文化等各种方式来推销英语。英国这个国家各方面都在衰退,现在英语已经被当作救命稻草。中国又是个巨大市场,他们将英语推销到中国,进而宣扬自己的文化、历史。这方面美国就有文化霸权的优势,所以他们从来不刻意推销英语。英语之所以流行,与这门语言所代表的国家有关,这些国家强大、受人仰慕。我们为什么不学习埃塞俄比亚语?中国现在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汉语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重视,中国人的渗透能力也无与伦比。国外任何一个国际大城市的中国城都在市中心,这些人形成自己的社区,无形中也传播着汉语。但汉语要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程度达到现在英语的水平,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 中国英语学习热的起点,似乎可以追溯到1978年。这一年1月18日,《北京日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为《理论战线——以革命导师为榜样努力掌握外国语》,文末发出这样的号召:我们一定要胸怀大志,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年12月23日,《中国青年报》一篇纪念毛主席诞辰85周年的文章里出现了这样一个细节:毛主席到了晚年,工作繁忙,但仍抽空学习英语,一个单词也要读上十几遍。工作人员见他如此刻苦,就问,毛主席,您都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要学习外语?毛主席亲切地告诉她,这是斗争的需要。这两篇报道可以看作是中国英语学习热兴起的前哨。1981年1月14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出国留学之路被打通,当年首次托福考试,考生只有285人,两年后就涨到2500人,1985年达到8000人,1986年则涨到18000人。 中国推倡英语学校教育的发轫,始于1984年。当年英语以一门主科的地位入主高考;1987年9月,大学开始实行英语四级考试;1989年1月,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实行。据北京大学英语系教研室主任林庆新副教授介绍,四六级考试的初衷是为考核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个统一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政府对英语学习的提倡。1986年,我国将职称评定与一定的外语水平联系起来。自此,科教文卫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评定职称,也必须通过外语水平测定。林庆新教授说,经过“文革”后近10年的酝酿,建国后的第一次英语学习热潮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 1993年,第一部反映出国热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在国内热播,同一年,众多民间英语培训机构涌现——如李阳的“疯狂英语培训班”,以及日后影响颇广的新东方学校等。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在中国代表团最后一次陈述报告中,北京市市长刘淇有这样一段话:“60万以上的志愿者随时准备投入到奥运会的所有工作中,我们的市民,无论老幼,正积极学习外语,以便各国来宾在北京都将受到来自本国语言的欢迎。我想告诉你们,我过去是学俄语的,但是现在正在和市民们一起学英语。”申奥成功后,全民英语热再度兴起。民间英语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也成为识时务者的生财之道。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中心、新浪外语、择校网联合发布的《2004年知名外语机构调查报告》透露:截止到2004年,英语培训机构总数不下5万家,国内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已达150亿元人民币。这背后是数量惊人的英语学习爱好者。以新东方学校为例,1994年接受新东方英语培训的是3558人,2004年培训人次达到75万。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周成刚说:“现代人活得极有目的性,英语热不过是‘需求’二字。” 2004年中国学术界与媒体出现过一场名为“汉语保卫战”的争论,有学者指出,“我们固有的汉语传统正在面临着种种怵目惊心的变化”,“汉语出现了失语现象”。2005年2月25日,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2005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说,对于重视外语学习和使用而忽略或削弱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的现象,要予以纠正。 对于英语风行对汉语的影响,北京大学英语系教研室主任林庆新副教授说:“语言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但语言的发展也是适者生存。英语的风行丰富了汉语词汇;英语本身也有发展规律,比如越来越直白,但其语言的大规律是不会变的。”林教授并不认为语言本身的特点会导致某种语言流行,更多的是来自语言背后的社会学原因。
刘小贱爱花钱
目前IDP诺思,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是英国和澳洲,他的总部在澳大利亚,是雅思的三大主办方之一。目前留学江湖的总舵主应该是新东方,个分舵堂主是启德,金吉列,新通,美家百利,这些家大部分都是最早一批开启留学业务的机构,但是发展到今天,有的发展壮大了,有的在逐步走下坡路,其他的机构大部分应该算是小弟,小小弟,还有一些是外邦的--艺术培训机构,也来和大哥们抢地盘了。这可能就是留学行业的现状。其实找留学机构仅仅是选择机构的一个先决条件,往往我们再圈定几个机构以后,会根据机构的中介费用,中介机构的地理位置和中介机构里面的老师的给我们的印象或是感觉做出最后的选择机构的决定,但是因为不同的同学,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和要求的标准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对每一个机构的和老师的感受都是有着差别的,所以没有办法明确的说哪个机构就好,哪个机构就差,但是如果想选择出比较好的机构最好准寻几个原则:正规的机构,有规模的机构;人员成编制齐全的,前中后期分工明确的;背景提升产品齐全,有竞争力的;留学中介费用合理;选择留学必须对对比,多走访,多沟通;保持住选择中介的初心。选择澳洲尽可能选择和澳洲的大学有直接代理关系的中介机构我们选择中介的初心就是选择机构是为了选择机构的经验,利用机构的老师,团队的经验帮助我们。但是很多家长咨询到后期,就忘记了选择机构的初心,就被机构用各种噱头行的言论给忽悠了。其实只有不忘初心才能选择出自己满意的留学机构,同时在走访留学中介机构前,可以先查询留学中介机构口碑及资质(下图),提前先更为清楚的了解一下选择留学中介的细节,注意事项,各个国家的中介的费用区间等问题。了解机构的咨询顾问的信息,擅长什么方面的案例,工作的年限等等信息。在机构的选择上,最好找以教育理念优先的企业,还是不是以赚钱为理念的企业。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幽幽百合香sj
别的地方的idp我不知道,但是上海的idp很让人生气。我是三年前办理的,赴澳留学。当时我雅思早就过了,递交了材料后,等待了近5个多月,催了若干次,idp当时负责我的“林老师”才答复说我被xxxx大学录取了——根本不是我申请的大学。我问我申报的大学是拒绝我了吗?她说是因为学生已满,没有名额了。结果我自己联系该大学在中国的办事处,人家说有名额。我就反过来质疑她。最终我在家白等了半年,我的COE才收到了。当时父母也根本来不及办理签证送我来读书,我是一个人坐国际航班,最后自己找到homestay的。期间的胆战心惊和各种不方便我就不说了。大概过了半年,假期我无法回国,所以父母打算来看我,因为idp当时有什么给家长免费办理签证的套餐(也就是帮我办理的时候,他们可以免费也帮我的家人办理,当然,给官方的申请费还是要交的),我家人就致电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办理。“林老师”给了爽快的答复。结果家人准备了各种资料,最后结果是拒签。因为觉得可能哪里出错了,再次托“林老师”申请(免费的),还是拒签。连续两次拒签,导致我家人不敢再申请了,便断了来探我的念头。后来同学们陆续家里都有人来看望,我很羡慕,但也无可奈何。由于来探亲的很多同学家里经济状况远远不如我家,所以我又有了疑惑。于是自己联系了另一家中介,将家人的情况说了一遍。在仔细核对中,才发现idp的“林老师”犯了一个致命而明显的错误,当时半年后我家人需要来探我,但是银行的存储资金证明使用的仍是半年前我申请的(这点她并未告知我家人需要重新做证明),在紧接着第二次申请时,仍是犯的这个错误!!现在我对办理签证也有一些了解,而我也知道了这点是很基础的事。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当时质疑她给我办理的学校不对,而使其失去了拿回扣的好机会,最终又导致了她用这样“粗心”的的方式,导致我家人一直无法成功申请签证!我家里是开的公司,签证官对父母的资金状况产生怀疑也就意味着怀疑他们的公司是假的。这类签证一旦被拒绝过一次,就很难再获取签证官的信任。何况是连续被拒签了两次!澳洲是资料签,不像美国是面签,签证官只看资料和记录,我家人连申诉的机会都没有!我现在很生气,很愤怒。因为最近又在联系中介帮忙给父母办探亲签证了,人家告诉我这样的情况很难了,因为都有记录。哪怕到最后我毕业,有学校的邀请信,家人也不一定能获签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三年了,我家人一次都没有来过。每次都是我自己过年坐飞机回去。他们无法看到我在这儿生活的样子,也无缘来欣赏一下澳洲的美景。想到这些我就很心痛。今天本来是在找idp上海办事处的网站,尝试下看看有没有投诉方式。结果除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其他投诉方式都没有。也许是我个人倒霉,遇到上海idp,遇到“林老师”。idp在澳洲的确是偏官方的机构,但那又怎么样,澳洲申请学校的中介全是免费的,因为留学中介挣的不是申请费的钱,是学校给他们的回扣。在国内也是一样,只不过国内中介赚的是双份的钱而已。顺便说一句,国内中介最喜欢忽悠留学生去什么迪肯大学、布里斯班大学什么的烂学校,回扣高,学校差,千万别去。中介还喜欢说rmit快倒闭了,骗人的,rmit好得很,设施、校区、资金都比前头两个好得多得多,校区就在全墨尔本的市中心的市中心(当然,跟墨大比排名在国际差了点,但在澳洲绝对是中上游的,多少的中介黑它啊)。很多同学被骗到其他学校后想转学就很难,因为学分不能对等换。另外,对于上海idp是否是澳洲的xx官方机构我也报以质疑,因为很可能是上海idp买下了澳洲idp的头衔,两者互惠互利。就像微博卖掉了海外入V认证权一样,在国内入V是免费的,在澳洲公司、机构入V是要交1000澳币的。而且国内也不接受海外入V的申请。所以就是生意而已。总之,不要找上海idp!直到今年我才真正确认是他们的问题!除了愤怒,就是后悔!!!上海idp你要不就收钱,那点申请费我也不在乎。但你不收钱就这么胡乱来,搞什么学生、父母的套餐,说不定我家人这辈子都无法来澳洲旅游了。真是缺德!以前我也没这么大精力在网上写这么一大堆,但是我一定要让别人看到你们的恶行!能让你们少害一个人是一个人!!!!还一天到晚给我邮箱里头发那么多广告,看到idp三个字就心烦!——————————————————————————————————好久没上百度了,收到提示说回答得到评论。上来一看,笑死我。我说评论我回答的这位中介,你去过澳洲么,你知道迪肯门朝哪边开么,布里斯班什么样你亲眼见过么。你不知道微博在澳洲入V是要交1000刀的也就算了,说我黑微博,你拿微博当垫背呢?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微博这种商业行为很正常好吧。真别拿人家微博跟你们比。还“各种真相层出不穷”,别的真相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经历的真相。说我“语无伦次”?我的回答还真没被采纳的那个回答规整,你以为是百度百科呢。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这种行为,真别拿网友当傻子。还说我闲得,告诉你,我要有时间了,我还真想去告告那位“林老师”。资料我还都留着呢,别得瑟。我吃过亏也就算了。希望你们既然看到了我这样的事例,就赶紧夹紧尾巴,好好对那些已经选择了你们的留学生负责。要想口碑好,不是在网上自问自答,抨击一下个别网友就能做到的。多办点实事吧。你难道不知道你越是跟我杠,看到这回答的人对你们中介印象会越差么。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