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闹美食家
兰州大学毕业的部分专家名人1、秦大河。197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1992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78年起在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工作,原中国气象局局长。2、李阳。199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疯狂英语》创始人。3、水均益。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与文学专业。1993年至今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1993年4月,水均益正式加盟《东方时空》,兼任记者和主持人)、《焦点访谈》主持人、记者、制片人。4、 吴文翰。吴文翰先生是我国西北地区知名的法学专家、学者,是法学界、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教授。5、 陆浩。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学习。6、封新城。《新周刊》总编。84年中文系毕业。7、十年砍柴,本名李勇, 199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8、彭长城。1982年兰州大学历史系毕业,《读者文摘》杂志社总编。9、王志纲。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2002年在北京创办和主持“财智经济研究院”,作为研究院首席战略家将整合专家学者,进行区域经济和城市经营,以及媒体产业的专题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国著名著名策划大师10、刘人怀。196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原暨南大学教授、校长,现任澳门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科技委管理科学部主任。
TTTTTTTT醬
疯狂英语是李阳发明的一套独特的英语学习方法,提倡疯狂地说英语,疯狂看英语等,他以前上班时在路上会大声喊出40个英语句子。
李阳疯狂英语有一些看似奇怪却很实用的方法,如利用手势学英语,大喊学习英语。总的来说疯狂英语给我们展示了一种新式的学英语的方法,并在许多人身上取得了成功。
扩展资料
1994年,李阳辞去在广东电台的工作,创办李阳·克立兹国际英语推广工作室,全身心投在中国普及英文、向世界传播中文"的事业。迄今为止已经在全国各地义务讲学一千多声次,听讲人数近千万人。
他的奉献精神,赢得了民族工业的鼎力支持,在企业的赞助下,李阳向全国赠送了五百多万套学习卡,为革命老区培训师资并赠送了二十多万元的学习资料。
"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攻克英语、振兴中华。"李阳·克立兹覆盖中国一千个城市、三亿英语学习者的大型全国巡回演讲已经拉开序幕。与此同时,致力于将疯狂英语学习法融入大中小学英语教育、为国家培养实用实战型人才的工程也开始启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疯狂英语 (李阳疯狂英语)
小小小小野
疯狂英语的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了。
在英语市场刚刚开放的早期,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这种直白、“疯狂”的模式或许还能迎合当时急切学习英语的人们,但随着英语市场的日趋成熟,疯狂英语早已不适用于当下。
除教学方式外,李阳主打的英语口语也遭到了“原版”的冲击。现在学生想练习口语,一般都偏向找口音更纯正的外教。而且在互联网发展下,英语原版的电影、教材等资源更容易获取,因此很少人会想去学中国式英语。
学英语的正确方法
要迅速地将英语学好,除了训练好英语听力耳,还需要学会大量的单词,而单词的来源不是来自于单字本,而是来自于从听的教材里听到的单词。
这样除了背诵单词之外,由于听的关系,还能马上了解这个单词在什么样的情况可以派上用场,下次遇到相同情境时,就可以直接脱口而出,使用这个单词。
努力中的女人
一、周恩来: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哈哈哈!”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二、维克多·雨果:
维克多·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他在中学时代就对文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他的文学活动是从他为《文学保守派》杂志写稿开始的。由于家庭的影响,雨果最初的诗歌大都歌颂保王主义和宗教。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伊斯兰特》获得了小说家诺蒂埃的赞赏。与诺蒂埃的结缘,促使雨果开始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
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写了长篇序言,即著名的浪漫派文艺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坚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体地表现情节。他特别宣扬了真善美与伪恶丑对照的原则。这篇序言在法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830年,雨果浪漫戏剧代表作《欧那尼》的公开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决定性胜利。
1830年七月革命后,雨果在政治上进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他的长篇名著《巴黎圣母院》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这部作品奠定了雨果作为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1848年“二月革命”开始时,雨果已成为坚定的共和党人,并当选为制宪会议的成员,成为法国国民议会中社会民主左派的领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反革命政变。雨果立即发表宣言进行反抗,不幸遭到失败。同年12月,雨果被迫逃亡到布鲁塞尔。
在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期间,雨果始终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独裁政权的斗争,并坚持写作。1852年,他出版了对拿破仑三世进行辛辣嘲骂的政治小册子《小拿破仑》。同年春,他又写了《一件罪行的始末》,对反革命篡权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和无情的揭露。
雨果一生追随时代步伐前进,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61年,当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后发出了满腔义愤。他义正辞严地写道:“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责,把这些财富还给被劫掠的中国。”
1885年5月22日,法国伟大的民族诗人、著名小说家维克多·雨果在巴黎与世长辞。100多年来,法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一直缅怀这位伟大的法国文化先驱者。雨果的不朽名著《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小说杰作至今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三、郭沫若: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11月16日,郭沫若诞生在四川省乐山县(今乐山市)观峨乡沙湾镇。这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从镇里向西望去,在群山中有一高峰,叫做绥山,是峨眉山的第二高峰;镇的东面,是滔滔的大渡河水由北向南不停地奔流。对这山水之间的小镇,乡里人总爱用“绥山毓秀,沫水钟灵”来加以赞美。沫水是大渡河的古称。
郭沫若出生之前,郭氏家业已经凋敝。他的父亲早年失学,曾在盐井上当过学徒,人很精明,经营有方,逐渐又把家业发展起来。购置了田产、房屋和盐井,到郭沫若出生的时候,郭家已是殷实之户了。
郭沫若行八,母亲呼他为“八儿”。上学时用的名字是郭开贞,“开”字是辈分,对于“贞”字,他历来不喜欢,嫌它有些女性化。1919年在日本读书时,终于把这个名字改掉了。不过,这是后话。
郭沫若4岁时,便随着母亲口诵古诗,受到中国诗歌的熏陶。后来他回忆自己的母亲时说:“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好些唐诗。在我未发蒙以前,她教我暗诵了好多的诗”,“我母亲事实上是我真正的蒙师。”他的父母虽然没有读过书,对子女的教育却很重视,设了家塾。因为家塾面对绥山,取名为“绥山山馆”,并且聘请了一位有名望的老师。
6岁时,郭沫若进“绥山山馆”拜师,在大成至圣先师的神位之前,磕了几个响头。开始学些《三字经》、《千家诗》之类,并开始作对子。7岁时开始作试帖诗,老师出了些什么“赋得山雨欲来风满楼得楼字”的诗题,这对儿童就像巫师画的神符一样。还有什么虚实平仄,什么音律对仗,是很没有趣味的,简直是一种“诗的刑罚”。但一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却引起他的兴趣,尤其喜欢唐诗。自己也学会作诗,在他的诗集中有一首诗,名叫《茶溪》,是他保存下来最早的诗:
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诗。钓竿含了去,不识是何鱼?
这首诗大约作于13岁,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他早年生活的状况。茶溪是从峨眉山麓流下来的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沙湾,注入大渡河。能有兴致去钓鱼戏水,进而忘情诵诗,足可以说明他少年时生活的闲适和对诗歌的投入。
15岁,他离开沙湾到乐山县城读高等小学。年假时自己通读了《史记》,很喜欢太史公司马迁的笔调。16岁升入设在乐山的嘉定府官立中学堂,又开始接触外国文学作品,如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等,还阅读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在学校里,他的学习成绩总是优秀的。在高等小学第一学期,考了第一名。以后的期末考试,也都是前几名。但他的性格疾恶如仇,敢于反抗,倔强不屈,在那样的社会里不能不给他带来很多麻烦。他的“修身”成绩异常的低,最低的只有35分。
在县城读书时,他曾因反对老师野蛮打人而被记大过。还有两次因罢课反对学校不公正地对待同学,而几乎被学校斥退(开除)。又有一次因为同学被军人打伤,他为同学鸣不平,代表学生要求学校向军人进行交涉,遭到学校的训斥,愤而与同学一起罢课。学校以“纠众罢课”的罪名,又把他斥退,并通饬全省。这些精神上的打击,并没有使他屈服,反而培养了他的反抗性格,受到同学的敬慕,俨然成了学生中的小领袖。
1910年,他19岁时到成都,入四川省官立高等分设中学堂读书。第二年初,成都发生了国会请愿风潮,要求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建立国会。他被推举为班级的代表,参加全市学生的罢课斗争,因而又一次被学校斥退。
辛亥革命暴发之后,他十分振奋,立即剪掉辫子,并写了一首《咏牡丹》诗:
绝代豪华富贵身,艳色娇姿自可人。花国于今非帝制,花王名号应图新。
表达了他对清朝的覆灭和祖国的去旧图新的欣喜心情。
四、冰心:
原名谢婉莹,笔名有冰心女士、男士等。1900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原籍福建长乐县。父亲是清政府的海军军官。1904年她随父移居烟台,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自幼热爱大海。1911年进女子师范学校学习,1914年入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子中学学习,1918年入北京协和女子大学预科。“五四”运动爆发后,她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
她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两个家庭》,开始了以社会、家庭、妇女为主题的“问题小说”的创作。随后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姊》等。1921年后,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等,作品多以“母爱”或“人类之爱”为解决社会人生问题的理想。1923年,她从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专攻英国文学,同时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
1926年回国后,冰心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31年写了小说《分》,标志着作家对社会现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32年北新书局开始分集出版《冰心全集》。
抗战爆发后,她于1938年到昆明,1940年到重庆,曾以“男士”的笔名写了散文《关于女人》。1946年抗战胜利后,曾在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中国新文学”课程。1951年秋回国,她写了散文《归来以后》等作品,创作上揭开了新的一页。1956年出版了《陶奇的暑期日记》。1958年3月《人民日报》开始刊登她的《再寄小读者》,内容多是介绍国外见闻、歌颂友谊以及勉励儿童努力上进。
此外,还出版了《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小橘灯》,以及《冰心小说散文选》等。文化大革命期间,香港朝阳出版社还出版了她的散文集《樱花和友谊》、《我们这里没有冬天》。粉碎“四人帮”以后,她开始在《儿童时代》上发表《三寄小读者》。
建国以后,冰心曾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社会活动。
五、王亚南: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
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百度百科-维克多·雨果
百度百科-郭沫若
百度百科-冰心
百度百科-王亚南
Banyantree212
秦大河,中国穿越南极洲第一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院士,国际气象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小学课本上有这个人的名字。
姚檀栋,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的诺贝尔奖“维加奖”亚洲第一人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
兰大自成立以来共培养了16位院士,特别是自恢复高考以来本科生有12位当选两院院士,居全国第六位,这里就不多一一介绍了。
姜在忠,香港大公文汇报董事长,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大公报和文汇报想必都知道吧,这两个报纸合并的第一位董事长就是姜在忠。
小牛芸芸*
李阳疯狂英语并不是骗人,而是李阳疯狂英语一直都是蛮多学员上课,可能给某些学员造成了一定的误区吧,我记得李阳疯狂学英语好像是改为趣课多这家机构名称了吧,也是走网课类型。现在的网课类型还是蛮多的,不过上班族选择外教都会比较关注外教的来源,事实上,不管外教来自哪个国家或者地区,都不能百分百确定外教的口音纯正,只有通过一定教学培训并获得教学资格证明(TESOL/TEFL等国际教学资格证书)的外教才值得信任。有证的外教才能真正懂得英语教学,像阿卡索外教网100%具备TESOL/TEFL等国际教学资格证书,25分钟全英文一对一在线教学,浸入式学英语,高频学习,分享一个价值388元的在线外教课程,免费体验:【点我免费领取,外教一对一试听课】阿卡索的外教团队有以下优势:一)外教100%持证上岗阿卡索对外教的选择条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要求外教持有TESOL/TEFL等国际教学资格证书,有证代表着专业性。二)外教有足年的教学经验从阿卡索的外教简介中,我发现,阿卡索的外教老师大都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最少的也是有三年的英语教学经验。三)外教来自英语国家阿卡索的外教来源非常广,但是多数是来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地区,比如欧美,北美等地。我个人是比较认可阿卡索的外教师资的,并且对阿卡索的课程安排也很满意,在线一对一教学,而且能够固定教员上课,课程稳定性,针对性都很强。说英语不难,好外教不贵。阿卡索十周年回馈惊喜来袭!质量不变、价格更低。让你惊喜万分活动注册地址:【阿卡索官方网站,点击即可没按费领取精品课程】,赶紧注册来参与!
babycarolyn
兰州大学出过的名人有:秦大河、刘人怀、吴云东、李阳、李吉均等等。
1.秦大河
秦大河,1947年1月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
1965年秦大河从武威第一中学毕业后,考入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1970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和政县第一中学任教;1978年调进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工作,同年7月考取兰州大学地理系研究生;1980年硕士毕业后返回冰川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1990年3月3日抵达国际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科学考察终点,成为中国第一个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人。
2.刘人怀
刘人怀,工程力学专家、管理科学专家。1940年生于成都市,196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先后在兰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工业大学(现上海大学)任教,曾任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教研室助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副主任、上海工业大学副校长等职;1991年调至暨南大学任教授、副校长,1995年底任校长至2006年(1995-2000年2月兼任党委书记)。
2015年全职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作,是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1999年当选)、工程管理学部院士(2000年当选),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任、教育部力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副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
3.吴云东
吴云东,男,汉族,1957年5月生,江苏溧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有机化学家,香港科技大学教授。198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86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课题组长,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4.李阳
李阳,1969年出生,疯狂英语创始人,全球著名英语口语教育专家,英语成功学励志导师,中国教育慈善家,全国新青年十大新锐人物,全国五百多所中学的名誉校长和英语顾问,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英语口语培训总教练。
2011年9月,李阳家暴事件曝光。2013年2月3日,李阳离婚案宣判,李阳家暴成立。2014年7月26日,李阳在河南登封少林寺皈依佛门。李阳祖籍山西,1969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其父母六十年代中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志愿支援边疆建设。李阳中学的学习状况不是很理想,1985-1986年高三期间因对学习失去兴趣曾几欲退学,1986年自新疆实验中学勉强考入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
5.李吉均
李吉均,1933年10月出生于四川彭县,地理与地貌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干旱环境与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1952年李吉均考入四川大学地理系,一年后随专业调整至南京大学地理系;1956年本科毕业后被推荐到兰州大学地理系攻读研究生;1958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执教;1962年在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专业进修;1972年与施雅风合作编写《冰雪世界》科普册子;1978年被评为副教授,同年改革开放后率先迈出国门,到英、法、瑞士进行访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大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人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云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吉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