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小饭
== 对古人的注音方式不是很了解,但在《康熙字典》里采用这种方式标注,如,“鬼”,“歌”声,“伟”韵,阴平....具体这种注音方式叫什么不清楚。== 国际音标产生于1888年,汉语拼音是解放以后(1950)才推行的,是参照拉丁语主要是英语而编制的。====新月空中英语网站上有关于国际音标的视频,概述部分讲解了国际音标的起源。
独孤道兵
26英文字母发音和读法音标如下:
一、英文和读法音标:
1、英文:Aa 、Bb、Cc、Dd、Ee 、Ff、Gg、Hh、Ii、Jj、Kk、Ll、Mm、Nn、Oo、Pp、Qq 、Rr、Ss、Tt、Uu、Vv、Ww、Xx、Yy、Zz。
2、读法音标:[ei]、[bi:]、[si:]、[di:]、 [i:]、[ef]、 [dʒi:]、[eit∫]、 [ai]、 [dʒei]、 [kei]、[el]、[em]、 [en]、 [əu]、 [pi:]、[kju:]、[ɑ:]、[es]、[ti:]、[ju:]、[vi:]、[′d∧blju:]、[eks]、[wai]、[zi:]。
二、英文的来源:
1、英语的起源从公元5世纪说起。那时欧陆的撒克逊人和盎格鲁人、裘特人,北渡海峡,到了不列颠岛,征服了当地的部落,成了岛上的主人。他们以后就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使用的古日曼方言就成了蛊格鲁撒克逊语,也就是古英语。
2、公元9至10世纪,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日耳曼人,即诺曼人,征服了今天法国北部的高卢地区。但他们的语言和文化却很快被当地说古法语的高卢人所征服。
史瑞克0111
你说的英语音标是指国际音标吗?现在大陆的《汉语拼音方案》是1955年开始实施的;古代的时候,最著名的是“反切”注音法,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就是这么用的,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比如“卿,去京切”用的是qu的q和jing的ing还有声调,即一声也有“直音法”,就是直接找个同音的不生僻的字来注明,如“卿,音清。”但是两种方法都有弊端,“直音”的话,如果两个字都是生僻字,还是读不出来;“反切”的话,从古到今,语音是有变化的,比如各个韵书对“脸”的注音不同,有“千廉切”、“居奄切”、“力减切”,到底是什么呢?以哪个为准呢?唐朝的时候有个人很厉害,他描述了汉字语音的三十六字母,内容是“一东、二冬……”什么的,老师讲了但我没听懂他想怎么注,反正他是有想法用单个的字符来表示发音,然后拼合,但是可惜他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声母和韵母,没有真正的拆分开来现在台湾用的那种注音字母,“ㄅ ㄆ ㄇ ㄈ”(这四个就是拼音的b p m f),是民国的时候出来的,模仿的是日文假名,用汉字部首作符号表音,其实和现在的拼音差别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