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都注册了
仁: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论语》“孝悌者也,其为人之本与”。 养气:《孟子》中说“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包括“明道”和“积义”两个方面,即提高对道的领悟,以及道德修养。礼乐:礼乐始自夏商,到周朝初期周公“制礼作乐”形成独有文化体系,后经孔子和孟子承前启后,聚合前人的精髓创建以礼乐仁义为核心的儒学文化系统,从而得以传承发展至今,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礼乐文化”,奠定了中国成为“礼乐之邦”,也被称之为“礼仪之邦”。传统的“礼乐文化”在今天还是能起到提升人类道德,使人们达到自我完善的作用。慎独:“慎独”:是一种修身境界。“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中庸:儒家把“中庸”看成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中庸之道亦被称为中道或中和之道。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第三层意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做一个有用的人才,要在其位谋其职。正名:孔子最早提出。“名”就是名分,即你的社会角色。实际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要知道自己所处的地位,在家庭,在社会,在单位,在集体,你是干什么就干好什么。孔子讲的正名和周礼相关。后代也把儒学称为名教。天命:在《论语》中,天命就是天对人事的主宰,但孔子所说的天不是人格化的天。天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孔子说,君子要畏天命。另一方面,孔子又主张积极主动,“知其不可而为之”。所以李泽厚说“尽人事而听天命”乃儒学义理。后来荀子说“制天命而用之”,和孔子主张相去颇远。六经: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汉族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南宋形成十三部儒家经典并称的局面。君子:“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泛指贵族男子,着重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而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论语》中讲到了许多君子的品格。圣人:“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这句话是说,圣人是社会中的道德完全的人。儒家认定的尧舜禹等圣人是受到诸子百家的公认。性善:出自《孟子》。孟子认为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而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荀子主张性恶论,与孟子针锋相对。民本: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意为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对中国后世的思想家有极大的影响。道统:儒家传道的脉络上接尧、舜、汤、文王、武王、周公、老子,到了孔子形成儒家学派,传至子思、孟子。独存心法不见心传。这符合韩愈之说,我们现在的儒家思想遗失了心传。复性:唐代李翱提出,成为圣人的一套学说;性是上天赐给每个人的,普通人若能消除情欲的蒙蔽,使性恢复原来的光明,就能成为圣人。这就是复性。理学: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天命之学,故称为理学,又名为道学。理学是融合释、道二教部分教义与传统儒学的新思想体系。理学兴起于北宋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南宋朱熹集其大成。心学:儒学的一个学派。最早可推溯到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致良知: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体用:体用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本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表象。一般说来,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体”就是根本的,第一性的;所谓“用”就是从生的,第二性的。这是“体”与“用”的最简单最主要的意义。三不朽:我国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命题。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忠恕之道: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终之意。忠诚;宽恕。中国儒家伦理范畴,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最早将忠恕联系起来的是中国春秋时代的曾子。他在解释孔子“吾道一以贯之”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成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反求诸己:最初的意思是,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孟子·离娄章句上》: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后来王阳明将其一用到心学,反求诸己与致良知相类。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在孔子看来,只有悟道,特别是修到天道与本心为一,才有信仰,才有驾驭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才能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影响深远。这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它认为人和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一般认为,格物致知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才在为理性知识而愁。”
飞天大圣朱七
京剧 Peking opera功夫Kungfo相声 witty dialogue comedy泥人 clay figure 书法 calligraphy 中国画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水墨画 Chinese brush painting 中国结 Chinese knot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火药 gunpowder 印刷术printing 造纸术 paper-making 指南针 the compass 青铜器 bronze ware 瓷器 porcelain; china 秋千swing 武术 martial arts 儒家思想Confucianism 儒家文化 Confucian culture孔子 Confucius文房四宝(笔墨纸观)the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 (brush, ink stick, paper, and inkstone)春节 the Spring Festival 元宵节 the Lantern Festival 清明节 the Tomb-sweeping Day 端午节 the Dragon-boat Festival 中秋节 the Mid-autumn Day 重阳节 the Double-ninth Day 七夕节 the Double-seventh Day 春联 spring couplets 庙会 temple fair爆竹 firecracker 压岁钱 New Year gift-money 元宵 sweet sticky rice dumplings赛龙舟 dragon boat race胡同hutong 月饼 moon cake 豆浆 soybean milk 馒头 steamed buns火锅hot pot长城 the Great Wall of China故宫 the Imperial Palace封建的feudal 朝代 dynasty秦朝 Qin Dynasty 少数民族 ethnic minority 中华文明 Chinese civiliz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 the People’s Republicof China (PRC) “一国两制” “One Country,Two Systems”“一中一台” "One China,OneTaiwan"“两个中国” "Two Chinas"(两岸)直接三通 Three Direct Links (Mail, AirAndShipping Services And Trade)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 23 Million Taiwan Compatriots两会(人大,政协) Two Conferences (Npc AndCppcc) “三个代表” “ThreeRepresents”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Three Represents三八红旗手 Woman Pace-Setter三大历史任务 The Three Major HistoricalTasks三个有利于 Three Favorables三农问题 “ Agriculture,Countryside AndFarmer” Issues《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The Three Sino-Us Joint Communiqués四个现代化(农、工、国防、科技)FourModernizations四项基本原则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四中全会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The Five Principles OfPeacefulCoexistence八项主张 The Eight-Point Proposal“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Eight Do's" And"EightDon'ts"“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The Seven-Year Program To Help 80 MillionPeopleOut Of Poverty“九五”计划 The Ninth Five-YearPlan(1996-2000)“十五”计划 The Tenth Five-YearPlan(2001-2005)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 the 15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communistparty of china (CPC)十六大 16th Party Congress十一届三中全会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The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南南合作” “South -SouthCooperation”“南北对话” “ North-South Dialog” “台独”,台湾独立 "TaiwanIndependence"“引进来”和“走出去”政策 “Bring In" And"GoingOut"
天使宝贝的
ambition,雄心;beautiful,美丽;confidence,自信;developing,发展中;friendly,友好的;grand,雄伟;harmonious,和谐的;intelligent,智慧;innovative,富有革新精神justice,公平正义;kungfu,功夫;kindness,亲切仁慈;liberal,心胸开阔,自由;moderation,中庸;new,崭新;open,开放;peacelouing,爱好和平的;quickly,行动迅速;responsible,有责任心;steady,稳定;silk,丝绸;tolerate,宽容;tea,茶叶;unity,团结;vast,广阔;wonderful,惊人的,奇妙的;xanadu,世外桃源;yauld,活跃的, 敏捷的;young,年轻,青春;zeal,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