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独自等待
广东话中师奶意思即家庭主妇,是英文的音译。 大概35岁的已婚女人, 她们大多都不工作, 只是看著孩子,中年妇女的意思师奶(「奶」字要读高音,与「拉」同音),太太的俗称。主要是街坊之间的招呼用词。也可用作嘲讽那些不施脂粉,外观较土,俨如传统家庭主妇般的未婚女仕。 师奶是旧一辈的屋村街坊最爱用的招呼用词,他们会以:「陈施奶」,「张施奶」等来代替「陈太太」,「张太太」作为互相的称呼。因为从前的邻里关系比较和谐,经常互相照应,而这样称呼可以使左邻右里之间的关系更加拉近,感觉亲切而不会太生外。 然而今天的师奶一词已经有所演化;街坊之间仍然有以此互相招呼,但若果遇到比较懂打扮,仍有几分姿色韵味的太太,便会在前面加一个「靓」字,因为这些太太会觉得,做一个「靓师奶」总好过做一个「黄面婆」。 除了对街坊使用之外,师奶一词更加演化到不一定称呼已婚的女仕;若在某处看见一些既不施脂粉,衣着外表亦没有甚么魅力(多数是穿裤子),看上去明明未婚都好像是一个家庭主妇的女仕,便会被嘲为「师奶款」,是一个贬义的称呼。 师奶,有些懒人会把它写成「C9」;9,Nine 也。
红豆呱呱
古代女性所用的化妆品落后,一般所用的搽脸粉含铅,有毒性,长期使用会导致脸色变黄。所以年纪愈大的女性,受害时间愈长,受害愈深。故年长一些的女性就会呈现“黄脸婆”的症状。另外,黄脸婆指容貌不好看的女子,带有贬义,一般是骂人时用的。
Shiro白小白
粤语中的亲属称谓
粤语中的亲属称谓和普通话是不一样的,到底是怎样念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粤语中的亲属称谓,一起来读读吧!
一、富有粤方言色彩的亲属称谓
曾祖父(太爷)
曾祖母(太婆)
祖父(阿爷、爷爷)
祖母(阿嫲、嫲嫲)
外祖父(阿公、公公)
外祖母(阿婆、婆婆)
伯父(大伯)
伯母(伯娘)
叔父(叔叔、阿叔)
婶母(婶婶、阿婶、家婶)
姑父(姑丈)
姑母(姑妈、姑仔(仅指小姑子))
姨父(姨丈)
姨母(姨妈、阿姨、姨仔(仅指小姨))
舅父(舅父、舅仔、舅父仔(仅指小舅))
舅母(舅母、妗母、阿妗)
父亲(爸爸、阿爸、老窦、爹啲)
妈妈(母亲、阿妈、老母、妈咪、老妈子、妈子)
岳父(岳父、外父、阿爸)
岳母(岳母、外母、阿妈)
丈夫的父亲(家公(仅背称)、阿爸)
家婆(丈夫的母亲(仅背称)、阿妈、奶奶)
妻子(老婆、老婆仔、爱人(仅背称)、内人(仅背称)、女人(仅背称)、黄面婆(表鄙视的背称)、财政大臣(含戏谑意味的背称)、米饭班主(和财政大臣同理)、人哋个老母(别人的妈妈即孩子他妈))
丈夫(老公、老公仔、爱人、人哋个老窦(别人的爸爸,即孩子他爹))
哥哥(哥哥、阿哥、哥、大佬)
嫂子(阿嫂、大嫂)
姐姐(姐姐、家姐)
姐夫(姐夫)
弟弟(弟弟细佬)
弟妇(弟妇)
妹妹(妹妹阿妹妹细妹)
妹夫(妹夫)
儿子(仔、阿仔、仔仔)
女儿(女、阿女、女女)
侄儿(侄、侄仔)
儿媳(心抱(“新妇”的变音)、家嫂(仅面称))
女婿(姑爷)
孙子(孙)
曾孙(曾孙、塞(这里指找了个同音字))
二、粤语亲属称谓的构词特点
1、前缀”阿””家”多
例如:阿爷、阿嫲、阿公、阿婆……
2、后缀”仔”多
(1)表儿子或后缀带”儿子”的称呼语
例如:仔、仔仔(表昵称)、侄仔
(2)无论男女,称呼父母辈的兄弟姐妹年龄中较小的,表亲昵
例如:姑仔、姨仔、舅仔、舅父仔
三、粤语亲属称谓中的音变
叠音词的变调
(1)叠音词的第一个字读(21)调值第二个字读(55)调值
例如:公公、婆婆、爸爸、妈妈、哥哥、姐姐
另外,”爸爸””妈妈”不变调,即”爸爸”两个字都读原来的(21)调值,”妈妈”两个字都读原来的(55)调值,用于现在一些父母对小孩子的自称或小孩子对父母的称呼,表示亲昵。公(21)公(55)也可读为公(55)公(55)婆(21)婆(55)也可读为婆(21)婆(21)、婆(21)婆(35)
(2)叠音词的第一个字读(21)调值,第二个字读(35)调值
例如:婆婆、奶奶、弟弟、妹妹、仔仔、女女
“奶奶”第一个字读(21)调值,第二个字读(35)调值时,是普通话中表祖母的称谓在粤语中的读法。”仔仔”
“女女”是父母对儿女的爱称,如果”女女”两个字都读(55)调值,则是父母对年幼的女儿更亲昵的称呼。
2、语流中的音变
粤语称谓词的语流音变主要为同化现象。例如,”心抱”是”新妇”的.变音,”抱””妇”中古读音相同,
“新”韵尾为[n]受后面音节双唇辅音的影响,[n]韵尾都成[m]韵尾,于是变成”心”的读音。
在”妗母””妗”中,”舅”被后面的”母”的双唇辅音[m]同化读音变为韵尾为[m]的”妗”。
四、从粤语亲属称谓看民俗文化
粤语亲属称谓语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一些带有封建色彩的词语被淘汰了,如旧称丈夫的母亲为”安人”(源于古代对官府夫人的称号),现在”安人”只在古装粤剧中应用。
另外,母亲的旧称也有”阿家””家”,旧社会一夫多妻制中,大母亲为一家之主,对小母亲(庶母)称”细姐”,而现代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制,这些称谓就自然消失了。受香港粤语影响,近年来出现很多英译粤语化的称谓词,例如爹啲源于英文中的daddy,妈咪源于mammy。这些称谓词仅在小孩子和部分受过较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中使用,而且叫起来亲昵热情,带有一些孩子气。从夫系称谓和妻系称谓可以看出,现代社会的男女平等观念日渐深入民心。以前男性鄙视女性,丈夫称妻子为”煮饭婆””黄面婆”现在女性地位提高,很多都成为家中收入来源,有些还掌管各种日常支出,因此有些丈夫不得不”尊称”妻子为”财政大臣””米饭班主”,并且称呼时还含有一些无奈的意味。丈夫称妻子的父母和妻子称丈夫的父母,称谓词越来越倾向一致,多为普通的”阿爸””阿妈”,反映了男性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平等和夫妻关系的亲密。
粤语中的称谓语,反映了以广州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珠三角作为中国的南大门,时刻接受着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而社会变化中的新观念也反映在人们的称谓与变化中。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