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2

我的臭熊熊
首页 > 英语培训 > 中医五神英语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傻傻的双子

已采纳

五脏与五神 五脏对应五神。五脏皆有其神,神是脏腑之气特别足了以后的外现。比如肺对应的神是魄,肝对应的神是魂。肝主生发,所以魂属于阳神,是往上走的。中医里是讲魂魄的,中医认为人死是魂魄分离象,人活是魂魄如胶似漆,就像夫妻一样黏合在一起的象。魂魄分离的象,就是魂一点点往上走,魄一点点往下走。魄是肺气特别足的一个外现,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人最后死的时候,魄走的是魄门,即肛门,魂走的是嘴巴或者鼻子。 传统的医学认为如果五脏精气特别足,它的神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肝气特别足的时候显现出来的神明是魂,心气特别足的时候,显现出来的神明是神,此时,脑子特别清楚。心气足脑子就聪明,反应力好;如果心气不足,脑子就不愿意多想,反应差,神就不足。有的人年轻的时候是敢做敢当的象,但是中年以后再把他的脉,会发现他的心气很不足,他现在做事已经很没有勇气了,甚至有些事已经不想做了。打个比方,五脏的精气就像油一样,而神就是它的光亮,是五精所照射出来的东西,油如果不足,光亮自然就暗淡了;如果油特别足,光亮就会特别大,可能会照亮满间屋子。 脾的神明是意,《黄帝内经》说“心之所忆谓之意”,而一般人就把“意”理解为记忆力。实际上,有没有意志和记忆力关系不大,关键是记忆能不能同所看到的事物相关联。如果能够相关联的话,思维就有了一定的宽广度,而这个思维宽广度就是“意”。所谓关联性就是运化,这就是脾的功能。聪明,反应非常快,这都是运化的作用,是脾的作用。 肾的神明是志,就是一种收藏的特性、收藏的能力。如果收藏能力特别强,人的志向就特别大,如果收藏的力量不强,人所外散出来的志向,也不会很足。 非原创,选自百度文库的《五脏与五神》。如果我的答案可以帮助到您,请采纳。谢谢。

中医五神英语

109 评论(14)

熊猫家的小姐

所谓五神即神、魂、魄、意、志。情志相胜论是《内经》对中医心理治疗的最大贡献,后代很多中医家的心理治疗都是以其为基础理论开展的。《内经》把人的心理活动称为“心”或“神”,神的活动是经“五神”和“五志”来表现的。所谓五神即神、魂、魄、意、志。它们发属于五脏,“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又产生五志,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又从五志发展成喜、怒、悲、思、忧、恐、惊七情之说。而五脏又分别有其五行属性,即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行间的相克关系同时也决定了五志七情的相克关系。因此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而医生就可以根据这样的关系,激发病家的一种情志来纠正另外一种情志。但是《内经》只提出了这种疗法的原则,并没有相应的案例说明。

276 评论(8)

不服沙拉

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医英语词汇,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医 ①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②traditional Chinese physician ①中医学的简称。②本学科专业职业队伍。 中医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 经验 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中医药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中医与中药的合称。 中医药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中医学与中药学的合称,侧重反映中医与中药两者共同发展,密不可分。 中药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 中药学 Chinese materia medica 中药学科的统称。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 中西医结合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现代医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及手段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中西医学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诊治疾病的医学形式。 中医基础理论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和阐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原则的学科。 中医诊断学 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 方剂学 prescription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学科。 中医内科学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外感温病、内伤杂病等内科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 中医外科学 surg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疮疡、瘿、瘤、岩、乳房病、皮肤病、肛门、直肠疾病及外科杂病的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 中医皮肤科学 dermat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皮肤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中医外科学。 中医肛肠科学 proct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肛肠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中医外科学。 中医妇科学 gyne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经、带、胎、产等妇女特有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 中医儿科学 pediatr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和麻、痘、惊、疳等小儿疾病诊治与预防保健的临床医学。 中医眼科学 ophthalm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眼与眼的附属器官生理、病理,和胞睑、白睛、黑睛、瞳神等眼科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 otorhinolaryng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 中医骨伤科学 osteology and traumat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骨关节伤折,肌肤、筋肉、脏腑、经脉损伤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 中医急诊学 science of emergent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急危重疾病及证候诊治的临床中医学。 针灸学 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中医学科。 中医推拿学 science of tuin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推拿治疗原理及其应用的临床中医学。 中医养生学 science of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中国传统保健理论与 方法 和应用的中医学科。 中医康复学 science of rehabili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康复医学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中医学科。 中医护理学 science of nurs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提供各类水平护理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中医学科。 温病学 science of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 药用植物学 pharmaceutical botany 运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研究中医药用植物的中药学科。 中药化学 chemistr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中药学科。 中药药理学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中药学科。 中药鉴别学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研究中药鉴别的中药学科。 中药炮制学 science of processing Chinese materia medica 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等的中药学科。 中药药剂学 pharmac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研究中药药剂的配置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的中药学科。 中药制剂分析 analysising drug for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中药学科。 中国医学史 Chinese medical history 研究中国医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中医学科。 中医文献学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 以中医医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中医学科。 中医各家学说 theories of schoo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以历代医学家学术思想为研究对象的中医学科。 医案 medical record 记录病情及诊疗经过的文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国中医药行政主管部门。 中华中医药学会 China Assoc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中国中医药全国性学术团体。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Societies 中国针灸国际性学术团体。 中国针灸学会 China Associ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中国针灸全国性学术团体。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Chinese Associ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中国中西医结合全国性学术团体。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Chinese Association of Minority Medicine 中国少数民族医药全国性学术团体。 中医师 traditional Chinese physician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中医医务人员。 中药师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ist 依法取得执业药师资格,经注册在生产、经营、销售、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中药人员。 序号 汉文名 英文名 注释 伤寒 cold pathogenic disease ①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的统称。②泛指外感热病。 温病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 感受温邪引起的外感热病的统称。 新感温病 newly acquired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 感邪即发的温病。 伏邪温病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 caused by incubating pathogens 感受病邪后,伏藏于里,过时而发的温病。 瘟疫 epidemic infectious disease 感受疫疠之气,造成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统称。 时令病 seasonal diseases 感受外邪所致的季节性疾病。 外感热病 heat disease 感受温热邪气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感冒 common cold 以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喉痒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时行感冒 influenza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即流行性感冒。 外感高热 exogenous high fever 感受时行疫毒引起的以高热不退,烦渴身热,便秘,尿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风温 wind-warm syndrome 感受风热病邪引起的温病。 春温 spring warm syndrome 发生于春季的温病。 暑温 fever disease in summer 感受暑热病邪引起的发病急骤的温病。 暑厥 syncope due to summerheat 暑温出现昏厥或四肢逆冷者。 中暑 heat stroke and sunstroke 感受暑邪引起的以高热汗出或肤燥无汗,烦躁,口渴,神昏抽搐,或呕恶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伤暑 sunstroke 中暑之轻者。 疰夏 summer unacclimation 以夏季倦怠嗜卧,低热,纳差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湿温 damp fever 感受湿热病邪引起的温病。 湿阻 damp obstruction 以纳呆、脘闷、腹胀、头重、倦怠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秋燥 autumn-dryness disease 秋季感受燥邪引起的温病。 冬温 warm disease in winter 冬季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 大头瘟 fever with a swollen head 感受风热时毒,以头面焮赤肿痛为主要表现的的急性外感热病。 烂喉丹痧 scarlet fever 感受时疫引起的,以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密布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 疟疾 malaria 由疟原虫寄生在人体引起的,以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反复发作,日久胁下有痞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159 评论(12)

a淡淡小雨

五神即神、魄、魂、意、志五种人的精神活动。中医五行理论中,五神与五脏相应,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又称五脏所藏。《素问遗篇·本病论》: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圆也。

11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