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8

谁可知心029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翻译中文技巧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维尼达熊

已采纳

一、增补法

有些英语字句如果照字面的意思翻译,意念是不完整的,必须根据意义、修辞或句法的需要增补一些汉语,才能更加忠实于原文,使原文的思想更完整地再现。

例如:We need clean air, but unfortunately, air pollution is generally present, especially in cities.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但遗憾的是,空气污染普遍存在,在城市中尤其如此。

[分析]本句为了避免“尤其是在城市里”的表达不完整,增加了“如此”。

二、词类转译法

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两中悬殊甚大的不同的语言体系,所以在语言结构与表达方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对原文中的一些词语的词性进行转化(如:动词转化为名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等),才能使译文畅通。例如:

The modern world is experiencing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地发展。

[分析]将句中的形容词rapid转译为汉语中的副词。

三、省译法

由于英语和汉语在用词和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原文中的某些词如果直译出来会使译文显得累赘,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省略一些冠词、代词、介词或连词等省去不译,但是不能影响原文的意义表达。例如:

There was no snow, the leaves were gone from the trees, the grass was dead.

天未下雪,但叶落草枯。

[分析]在汉语中“叶落”的概念非常清楚,所以省译了from the trees.

四、顺译法

也就是说按照英语表达的层次顺序,依次翻译英语句子,从而使译文与英语原文的顺序基本一致。例如:

He could see that she had been patient all her life, so that now, after years of it, her lips were set in a gentle and saintly smile.

他看得出,她一生含辛茹苦,如今苦尽甘来,嘴边总是带着温柔、圣洁的微笑。

[分析]英语句子的顺序,从意思上讲,与汉语句子的顺序是一致的。

五、逆译法

也就是对于句子结构复杂的英语句子,可以先翻译全句的后部,在依次向前逆序翻译前面的句子。例如:

It is our task to build up a nuclear power station somewhere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我们的任务是于今年年底在某地建成一座原子能发电站。

[分析]翻译英语里面的一系列状语时,必须按照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和方式状语的顺序汉语习惯表达习惯来组织语句。

六、分译法

也就是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将整个英语长句翻译为几个独立的句子,顺序基本不变,前后保持连贯。例如:

At the meeting decision was made to transfer a part of the students to another school.

会议上作出一项决定,把一部分学生转到另一所学校去。

[分析]本句的主语的后置定语比较长,而谓语很短,为了使句子结构匀称,避免头重脚轻的现象,就把后面的不定式与主句分开翻译了。

七、综合法

也就是说翻译时经过仔细推敲,或按照时间先后,或按照逻辑顺序,有顺有逆、有主有次地对全句进行综合处理,英语和汉语的字面意思不完全对应,但是内涵是相同的。

例如:One can perhaps get a clearer picture of Japans acute population pressure by imagining what Switzerland would be like if that small and mountainous country were inhabited by 28 million people instead of the 5.7 million at present.只要设想一下,假若那小小的瑞士居住的人口不是现在的五百七十万,而是两千八百万,瑞士会是什么情景,人民便会清楚地理解日本所面临的人口压力是多么大。

[分析]原文的重点在于One can……population pressure,按照汉语习惯,应该先叙事,后总结,所以翻译时从中间by imagining……入手,最后回到句首,译出One can……。而且汉语句子的意思也有“意译”的成分。

一.增译法

指根据英汉 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 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 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 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 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 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 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二.省译法

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三.转换法

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 语态等进行转换。具体的说,就是在词性方面,把名词转换为代词、形容词、动词;把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把形容词转换成副词和短语。在句子 成分方面,把主语变成状语、定语、宾语、表语;把谓语变成主语、定语、表语;把定语变成状语、主语;把宾语变成主语。在句型方面,把并列句变成复合句,把 复合句变成并列句,把状语从句变成定语从句。在语态方面,可以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

英语翻译学习技巧注意事项

一. 翻译的技巧

没有技巧,只有一个熟字。华罗庚说过,“苦干猛干埋头干,熟能生出百巧来”。语法根基深厚,词汇量大,对专业词汇掌握得熟,自然就能驾轻就熟,怎么玩儿怎么转。简单地说,基本功扎实就是技巧。

二. 翻译中最重要的项目

语法、词汇和专业知识。语法是最重要的,初中和高中学到的核心的东西其实就是语法。如果语法不好,和老外交流可能会很顺畅,但是做翻译不行,翻译不仅要求能让读者明白意思,而且要专业,英孚英语这个必不可少。

三. 翻译中的语法

语法就是公式。为什么很多译员朋友喜欢做汉译英而不喜欢做英译汉?就是因为汉译英的有公式可套,英译汉的没有公式可套。

四. 评价一份稿件的翻译质量

1.符合逻辑;

2.没有语法错误;

3.专业知识无错误。

做到了这三点,一篇译稿的质量就保证住了,如果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强,文采飞扬,行云流水,那当然就最好不过了。

要做翻译应该如何学英语

第一要诀:从电视、电影、新闻中学习英语

看英文电视、电影不仅能了解西方人的文化和生活,而且也是学习地道英语和提高英语听力的好机会。选取的影片最好是以现代生活为背景的文艺片或喜剧片。如果您的听力不错,要养成不看字幕的习惯。程度稍差的就不要勉强自己,否则英语没学成反倒破坏了欣赏电影的好心情。这种情况下,您可以先看字幕了解剧情(如果是电视节目那就要先录下来),再重新看一至数遍,您的听力就可在轻松的心情下,随着您对剧情了解的增多而迅速提高。如果找原版电影有困难,可以试着听英语新闻,同样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要诀:善用录音带锻炼听说能力

有些学习者总是习惯于一边看书一边听磁带,把磁带当成阅读的辅助工具,这样达不到锻炼听力的目的。录音带应该是以听说能力的训练为主。学习者要选用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听力磁带,不要急于求成,以免产生受挫心理。先反复聆听磁带内容,起先只要抓住梗概,多听几次后,对细节的了解便越来越多。听力较差的人,可先阅读课文,然后再集中精力领会每段每句的意思。这样练习有助于培养倾听时注意力的集中,使您的听力迅速进步。

第三要诀:练习朗读,好处多多

英语学习者往往对朗读不太重视。事实上朗读的妙用大矣!1.锻炼英语的发音,语调与节奏;2.使口腔各发音部位灵活,增进说英语时的流利程度;3.使耳朵增加听英语的机会,从而提高英语听力;4.充分应用读书四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比默读时更能记住所读的教材。我们也可以说朗读是会话的基本练习,没有朗读习惯的人是很难学成会话的。

第四要诀:查字典之前,要猜猜看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查字典,但一定要讲究方法。在这里先说两件事:第一:不要盲目的查;第二:不要查的太快;换句话说,在查字典以前要先想一想,甚至猜一猜。很多学习英语的人,在文章中一看到生词抓起字典就查,结果往往是每个生词都查过了,却看不懂整句或整段的意思。假如在查字典以前,先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猜看,再翻开字典,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了。应该先结合上下文,前后句,整个段落来推敲它的意思,再查字典证实一下,有时甚至用不着查字典意思就清楚了。这种查字典的方法还有一个好处,由于先经过猜,想的过程,对于这个生词有了观察和分析,印象已很深刻,查字典之后就很容易就记住这个词了。

范例要诀

转换成动词

1、名词转换成动词

经典例题: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s arisen,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分析:interest在原文中是名词,而在译文中为了符合中文的表达方式,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将它改成动词。

参考译文: 人们之所以关注历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因为史学家们内部分歧过大,其次才是因为外界并不认为历史是一门学科。

经典例题: With the click of a mouse,information from the other end of the globe will be transported to your computer screen at the dizzying speed of seven_and_a_half times around the earth per second.

参考译文: 只要一点鼠标,来自世界另一端的信息便会以每秒绕地球七周半的惊人速度传输到你的电脑屏幕上。

2、形容词转换成动词

经典例题: Additional social stresses may also occur because of the population explosion problems arising from mass migration movements-themselves made relatively easy nowadays by modern means of transport.

参考译文: 由于人口的猛增或大量人口流动(现代交通工具使大量人口流动变得相对容易)所造成的种种问题也会增加社会压力。

经典例题: Doctors have said that they are not sure they can save his life.

参考译文: 医生们说他们不敢肯定能否救得了他的命。

Success is dependent on his effort.

参考译文 成功与否取决于他的努力。

3、副词转换成动词

经典例题: She opened the window to let fresh air in.

参考译文: 她把窗子打开,让新鲜空气进来。

4、介词转换成动词

经典例题: Many laboratories are developing medicines against AIDS.

参考译文: 许多实验室正在研制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经典例题: "Coming!"Away she skimmed over the lawn,up the path,up the steps,across the veranda,and into the porch.

参考译文: "来了!"她转身蹦着跳着地跑了,越过草地,跑上小径,跨上台阶,穿过凉台,进了门廊。

转换成名词

1、动词转换成名词

经典例题: The university aims at the first rate of the world.

参考译文学校的目标是世界一流。

经典例题: The net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will foster a large number of free_fancers,and this will affect social structure in a big way.

参考译文: 网络和电子商业将会造就一大批自由职业者,从而将对社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典例题: Numerous abstentions marked the French elections.

参考译文: 这次法国选举的特点是弃权的人多。

2、形容词转换成名词

经典例题: They did their best to help the sick and the wounded.

参考译文: 他们尽了最大努力帮助病号和伤号。

经典例题: The different production cost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ources of power.

参考译文: 生产成本的差异与能源密切相关。

3、代词转换成名词

经典例题: According to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the chemicals that make up many plastics may migrate out of the material and into foods and fluids,ending up in your body.

分析: your body直译是"你的身体",而细读原文,我们发现其实your body是泛指人体。作者为了引起与读者的共鸣,用了与读者更息息相关的your。在翻译时,应将此代词转换成名词,体现其真实含义。

参考译文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塑料制品的化学成分会移动到食物或流体上去,最终进入人体内。

经典例题: Though we can't see it,there is air all around us.参考译文虽然我们看不见空气,可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4、副词转换成名词

经典例题: The new type of machine is shown schematically in Figure1.

参考译文 图一所示是这种新型机器的简图。

经典例题: Internally the earth consists of two parts,a core and a mantle.参考译文地球的内部由两部分组成:地核和地幔。

转换成形容词

1、副词转换成形容词

经典例题: The engineer had prepared meticulously for his design.

参考译文: 工程师为这次设计做了十分周密的准备。

经典例题: When tables and other materials are included,they should be conveniently placed,so that a student can consult them without turning over too many pages.

参考译文: 当书中列有表格或其他参考资料时,应当将这些内容编排在适当的位置,以便使学生在查阅时,不必翻太多的书页。

2、名词转换成形容词

经典例题: Most teenagers feel no difficulty in learning and operating computers.

参考译文: 绝大部分青少年在学习和操作电脑方面并不觉得困难。

经典例题: The instrument has been welcomed by users because of its stability in serviceability,reliability in operation and simplicity in maintenance.

参考译文: 该仪器性能稳定,操作可靠,维护方便,因而受到用户的欢迎。

转换成副词

形容词转换成副词

经典例题: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machines in scientific work,in designing and in economic calculations will free man from the labor of complicated computations.

参考译文: 在科学研究、设计和经济计算方面广泛地应用电子计算机可以使人们从繁重的计算劳动中解放出来。

经典例题: By dialing the right number,you may be able to select a play,golf lesson or lecture in physics,from a pre-taped library in a remote city,for showing on your home screen.

翻译要做好当然主要还需要加强词汇基础,可以多看看考研大纲词汇排查文档。

英语翻译中文技巧

327 评论(8)

蓝Luckyclover

避免翻译腔。 英汉翻译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工作,理解、表达、审校三个翻译阶段,任何一个阶段处理不好都可能导致翻译症的发生。 例:Galileo’s greatest glory was thatin 1609 he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turn thenewly invented telescope 0n the heavens toprove that the planet revolve around the sunratherthanaroundthe earth. 原译:伽利略最大的荣耀是他在1609年第一个把新发现的望远镜对准了天空,以证实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围绕地球寻转。 分析:翻译只理解了原文的表层意思,机械地将glory理解为“最大的荣耀”,导致最终的译文令人费解。翻译时如果只考虑原文的表层意思,简单地依照字面意思理解,结果往往言不达意。通过例1的上下文可以看出,它指的是伽利略借助科学手段第一次用试验的方法证实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转这一事迹。原文的正确译法为“伽利略最光耀的业绩在于,他在1609年第一个把新发明的望远镜对准了天空,以证实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围绕地球运转”。 例:It doesn’t matter to me as longaS I get something between my rids and mybackbone. 原译:没有关系,只要有点东西放在我的肋骨和脊骨之间就行了。 改译:没有关系,吃点东西,填填肚子就行了。 分析:人的肋骨和脊骨之间是胃,getsomething between onffs rids and my back-bone等价于get something to eat。这是一种非常幽默的说法,英美人喜欢幽默,翻译时要学会理解他们的幽默感。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如果直接按照源语理解,往往语义不通,不合逻辑,不知所云,败坏读者的阅读兴趣。具体可以看一些翻译教程,多实践。祝你成功。

97 评论(15)

小也安安

写在前面:关于中翻英和英翻中哪个更难的问题? 个人觉得中翻英相对简单,英翻中更难。 中翻英时,首先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中文,其次最不济翻译英文时可以从写作的高度来译。而英翻中比较难,首先你要理解英文的话里话外,包括一些背景人物地名等,很多定语从句和代词也要找到精确对应,尤其很多英文句子特别长,找到主语谓语,主句从句,分析出逻辑关系也要颇费周折,其次即使英文理解到位,翻译成中文时要让看个人的中文功底(用词表达的精确凝练程度),而这种功底不是一两天炼成的。正如大家都懂中文,但真正写作好的没有几个。 接上一篇的中译英翻译技巧,我继续学习韩刚《90天攻克二级笔译》,对于英译中的翻译技巧总结如下,拿来共享,欢迎大家提出批评意见: 1.英译中首先要分清英文主从句,先处理从句,再处理主句。因为上篇说过,中文前轻后重,比如我们通常看到中文句子:先事实背景,后判断表态。而英文则是前重后轻。同时,翻译时要按照中文来龙去脉,由远及近的叙事原则组织行文。 2.中文已知信息可不翻译,同理,也可适当添加背景信息 3.翻译时使用中文的四、六、八字句构成同义重复,从而增强语言张力。例如口若悬河,剑拔弩张之势,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等。 4.英译汉翻译考试讲究速度,而速度的提升在于对句子结构的快速把握。动笔前先对全段或全篇做“心译”,标记出不确定的词语,动笔前还要牢记保持卷面干净整洁。所以平时训练时要纸笔翻译,练习卷面和时间把握,不要过度依赖电脑。 5.有些英译中的难点在于知识面和专有名词,不属于技巧层面问题。所以要做好背景调查和了解,注意平常知识面的扩宽和积累。 6.英文中的形容词和副词属于判断表态词,英译汉时应该先处理事实背景部分,然后处理判断表态部分。例如 The process slightly, but measurably, lubricates and accelerates the grinding passage of ice towards the sea. 可译为“整个过程对冰划入海洋起着润滑和加速的作用,虽然过程缓慢,但是作用明显。” we mark the passing of 800 years, and that is indeed a remarkable span for any institution. 可译为“今天,我们迎来了剑桥800周年纪念日,对于任何一个机构而言,800年都不是须臾瞬间,不由令人惊叹。” 其中,“a remarkable span”指的是时间跨度,翻译时还原为800年,remarkable属于表态判断词, 独立出来翻译为“不由令人惊叹”,前面交代背景铺垫的“都不是须臾瞬间”则是正说反译,以前后照应,增强语感。 7.英译中基本遵循逆序的原则。 8.中文形散而神不散,翻译为中文时以意群为成句单位,意群间除非有必要,否则不用特别指明逻辑关系。但是,翻译一定不能脱离上下文,逻辑一定是行文的基础,找不到逻辑,多通读几遍,确保逻辑准确的前提下,行文考察的是一个人的写作功底。 9.英文中代词和替换同义词使用较为频繁,英汉翻译时要将英文中代词所指对象明确化,将同义替换词译为统一的汉语表达,保持前后一致。 10.英译汉时不能拘泥于英文动词,否则会“费力不讨好”,词不达意,影响行文质量。 11.英译汉时尽可能少用或不用“的”、“被”字,避开被动,使译文符合中文的行文习惯。 12.翻译必须以知识背景为依托,翻译技巧和翻译能力是次要的,如果没有知识背景而仅靠语言结构分析,肯定不会译出精品,甚至可能出现词不达意的“外行话”。 13."of"前属于英文形象或概括词,后面是实意具体词,翻译时,重点处理后面的实意词,前面的修饰性概念可灵活处理,有时甚至可以省去不译. 14.汉译英一般"数字先行",而英译汉尽可能把数字放在句末,,可保证行文准\顺\快.例如,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38 million Chinese took international trips, 18% more than in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In 2011 they spent $73 billion while traveling abroad, third only to Germans and Americans." 可译为“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游达3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2011年中国游客海外旅游消费达730亿美元,仅次于德美游客,居世界第三位。” 15.we have seen...we have witnessed...we are expecting...等句型,其中的动词并非实意动词,只是构成一种句式而已,翻译时无需处理。 16.具体语境下,有了主语和宾语,可以推测添加适当的动词,用写作的角度去翻译,不必将注意力放在英文动词本身。 17.具体转宏观。英译汉时中文属于已知细节部分可以略去,英文细节描述往往在中文都是高度概括表达,要进行宏观化处理。例如 50% of the population are now living in cities and towns. 可译为:城镇化率50%。

274 评论(15)

依我以希

汉译英基本技巧有:增词法、减词法、词类转换、语态转换、语序变换、合句法、分句法。

1、增词法。

在翻译段落时,为了能充分的表达原文含义,以求达意,翻译时有必要增加词语来使英文的表达更加顺畅。

2、减词法。

英语的表达倾向简洁,汉语比较喜欢重复。重复,作为一种汉语修辞方法,在某种场合下,重复的表达一个意思,是为了强调,加强语气。为了有更强的节奏感和押韵,汉语中也经常会出现排比句。考生在翻译这些句子时,为了符合英文表达的逻辑,就要有所删减或省略。

3、词类转换。

英语语言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词类变形和词性转换,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转换。

4、语态转换。

语态分为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汉语中主动语态出现频率较高,而与之相反,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率较高。因此考生在翻译时,要注意语态之间的转换。

5、语序变换。

为了适应英文的修辞避免歧义,有时需要对原文的语序进行调整。

6、合句法。

把汉语内容关系密切的两个句子甚至更多句子合译为英语的一句就是合句译法。翻译时,既可以合译为一个主从句,也可合译为成分较为复杂(如包含非谓语动词等)的简单句。其优点在于不仅用词不多,而且句子显得流畅。

7、分句法。

汉译英时,需要分译的句子多数是长句,或者是结构复杂的复句。这种句子如果译成一个长句,就会使译文冗长、累赘、意思表达不清楚,也不符合英文习惯。如果采用分译,则会使译文简洁、易懂、层次分明。

140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