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8

老实就奇
首页 > 英语培训 > 陕西方言英语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李鸿章大杂烩

已采纳

陕西方言中的die怎么写,就是吃的意思••咥,刚查了字典,拼音是die,第2声。方言中“die 面”是吃面,但用这“咥”字说是“die 面”的die仍需探索,未必是这“咥”字。茹,要转为方言音韵die是有可能的:r→y→t/d,取d,过渡为du,寻的修饰为die。另,吃,拼音chi,c类→d声母方言是存在的,过渡为di,寻的后添韵脚e,修饰为die;所以,吃→die。以上纯粹地从音转角度看,无其它意思

陕西方言英语

234 评论(13)

夕颜无照

咥。咥(dié),陕西话中出镜率非常高的字之一,意思就是“吃”。常说的就是“咥饭”“咥面”。中原官话、福建蒲城、江西玉山方言也有这种用法。

214 评论(10)

小小骷髅

咥(dié),陕西话中出镜率非常高的字之一,意思就是“吃”。常说的就是“咥饭”、“咥面”。中原官话、福建蒲城、江西玉山方言也有这种用法。

咥,读音为dié时,本意是收拾、拾掇。引申的意思有:咥人,很过瘾的打人;咥饭,很过瘾的吃饭。现在常用的意思是引申含义,本意已不使用了。从字面意思看,吃至极致为之咥。咥也有笑的样子的意思。

扩展资料:

陕西方言大致分为3个地区:关中话、陕南话和陕北话。我们通常所指的狭义“陕西话”仅指关中话。

关中话属于中原官话,为其的一个分支,代表方言为西安方言(东府)和宝鸡方言(西府)。关中方言分为关中方言东府话和关中方言西府话。前者包括西安市、渭南市、铜川市、咸阳市、商洛市下属商州—洛南—丹凤—山阳、陕北的宜川—黄龙—洛川—宜君—黄陵—富县、山西运城—临汾、河南灵宝一带。后者包括宝鸡市、甘肃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和宁夏西南部。关中话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方言之一。使用陕西话(关中话)的人主要集中在关中一带,东起河南灵宝,西到甘肃天水一带,北接延安,南伸秦岭北麓,总人口大约五千万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咥

175 评论(10)

迷糊喵星人

咥(dié)。比如陕西关中的方言里,特别是吃面的时候,会说“咥die”面,“咥”在关中方言里除了“吃”还有“揍人”的意思。

正如东北方言里有时候说吃饭会说“整”点饭,一个“咥”,一个“整”,北方人道不尽的彪悍感啊有木有。而扬州话说吃饭说“切qie”,福建一些地方说“呷xia”,陡然就多了婉转。

首先从最简单的各地对吃饭的说法来看,“吃饭”,简单直白,就是吃饭。英语里说吃饭除了用“eat”之外,还有两个更直白的说法“keep alive”和“make a living”。好像在外国人看来,吃饭就是为了生存。

方言中保留个别古汉语词汇的现象,这几乎在中国任何一种方言中都存在。(如小说《国画》的作者王跃文就发现他的家乡方言中有许多古汉语词汇)因为,方言和书面语本身就是互相影响的,古代现代都是如此。诗经、史记等典籍作于陕西,有的作者就是陕西人当然这种现象就更多一点。

保护方言,建立方言角落,从弘扬地域文化的角度来说都应该大力提倡,但是,知识性的错误必须澄清。我们不能因方言戴了“雅言”的帽子,就保护,失去了汉唐的光辉就不理。这都不足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咥

333 评论(8)

白白桃花

陕西文化特色介绍

陕西文化特色介绍,很多人对于陕西还是比较喜欢的,而且陕西省民俗文化民俗和文化,有时候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也许在你家楼下唱着你听不懂但又觉得厉害的旋律的大爷就是汉调二簧的爱好者甚至从业者。下面是陕西文化特色介绍。

陕西历史文化悠久,具体特色文化如下:

1、陕西方言

受地理、历史、政治及迁徙等因素影响,陕西各地方言从语音到词语都有很大差异。从整体语感看,陕西方言分为关中话、陕北话、陕南话三部分。秦岭以南除洛南、商州、丹凤外是陕南方言区,延长、甘泉、延安以北除定边外是陕北方言区,陕南、陕北方言区以外的地域是关中方言区。

关中方言曾经是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官方语言。汉代的大一统格局和民族大融合更促使了西安话影响全国各地的方言,唐代达到鼎盛。

2、革命圣地

近代的陕西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延安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3、历史文物遗存相当丰富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明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是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约三四万年前,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陕西曾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西周到唐朝有14个王朝在这里建都,长达1100多年,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境内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中国之首。

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桥陵等都记录印证了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4、历史名城

陕西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个):西安、延安、韩城、榆林、咸阳、汉中。

陕西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个):黄陵、凤翔、乾县、三原、蒲城、华阴、城固、勉县、府谷、神木、佳县。

扩展资料:

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陕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其历史悠久,特色传统文化范围也很广泛。陕西有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

也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还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

陕西地跨西北和西南,古为雍州、梁州之地,又称为三秦大地,纵贯南北,连通东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区,处于黄河中游和汉江中上游,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陕西的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桥陵等都记录印证了其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近现代的陕西,更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民国二十四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延安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特色,其中有关中皮影、汉调二簧、安塞腰鼓、宜君农民画、西安鼓乐、陕北民歌、榆林小曲等。

陕西文化特色

关中皮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戏剧艺术形式之一,精选上好的驴、牛、羊皮制作成生动的皮影形象,以此来表达剧中人物的相貌、身份、衣着和性格,以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汉调二簧是陕西第二大剧种,最早源自陕南汉江流域的山歌、牧歌、民歌,在清代初叶受秦腔影响,并吸收昆曲、吹腔、高拨子等曲调,以及糅合当地方言,形成了独立的声腔剧种。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表现力精湛,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陕西历史文化丰厚,革命文化影响深远,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现代文化前景广阔,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近年的产业发展实践中,省文化厅逐渐明确了依托特色资源优势,突出重点。

打开突破口,将特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并确立了文化系统的产业发展应着重在文艺演出业、文化旅游业、民间艺术品业、文化娱乐业、动漫业上下功夫,积极采取有效举施,推动这“五业”的发展。

在文艺演出业方面,省文化厅一手抓精品创作,一手抓演出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省戏曲研究院创作排演的大型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演出400多场,创收200余万元,2006年荣膺《2005-2006年国家十大精品剧目》榜首。

省人艺的话剧《又一个黎明》获全国大奖,演出百余场,创收100多万元。陕歌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开拓创新,创演了《仿唐乐舞》、《唐·长安乐舞》、

《大唐梦幻》等6台“唐乐舞”系列节目,坚持用产业化方式运作,23年来演出2.4万场,创收8000余万元,并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成为我省演出业的一大品牌,在全国有很大影响。

28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