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7

西安指纹锁
首页 > 英语培训 > 庙街英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oser~子涵

已采纳

庙街(Temple Street)位於香港九龙油尖旺区中的油麻地,是香港一条富有特色的街道。街道南北走向,连接文明里及佐敦道。曾有不少电影以庙街取景。庙街以售卖平价货的夜市而闻名,被喻为香港的平民夜总会。名称由来清朝时期,庙街的中段建有一座天后庙,即油麻地天后庙,庙街因而得名。另一方面,由於庙街的性质与旺角的女人街相似,而到访的人则以男性为主,故亦有男人街的称号。香港年轻一辈,多以「老庙」作为庙街的俗称。 历史1950年的庙街。庙街早於1887年的九龙地图上已有纪录。当时庙街分为两段,以油麻地天后庙为界,以北一段被称为「庙北街」,以南一段则称为「庙南街」[1]。由1920年代开始,天后庙对出的广场(俗称「榕树头」),开始发展成大笪地式的休憩场地,带动了庙街附近不少贩卖杂物及小食摊档的存在。广场对出一带的街道众坊街(英文为 PUBLIC SQUARE 以前曾译为「公众四方街」),也是由这个广场得名的。1968年,香港政府拟在天后庙的广场的附近兴建梁显利社区服务中心,引起该处经营的200多个流动小贩对搬迁安排的不满。在油麻地街坊会及香港警方协调後,政府决定在庙街及上海街近榕树头一带划出面积3呎乖4呎的摊位作安置之用,但须经过抽签分配。1975年3月,当时的香港市政局在庙街划出「小贩认可区」,使庙街原有的小贩得到有系统的管理。庙街的小贩认可区包括文明里至众坊街一段,以及甘肃街至南京街一段,共有近600多个划定位置供小贩摆卖。摊位本来在傍晚开始营业,1998年中部份的营业时间更改由中午开始。特色 用来做特色煲仔饭的炭炉每天从傍晚时份开始,庙街路边的摊档便会陆续开始营业。摊档售卖的物品相当多元化,包括男性服装、手工艺品、茶具、玉器、古董、廉价电子产品,以至是成人用品都有。而在天后庙外有不少看相算命的摊档,有时候附近还会有传统粤剧表演。早年更曾有一些武师在此表演卖艺及卖药。除此之外,庙街内也有不少富有香港本土特色小食的摊档,包括海鲜、煲仔饭及各类面食等等。由於价钱大众化,而且口碑不俗,深受居民以及外地游客欢迎。庙街亦开设有一些麻雀馆,部份已有数十年历史,甚有传统文化特色,光顾多属老一辈人士。对媒体的影响庙街在不少香港电影和一些有香港作为场景的外地电影均会出现,通常被描写成为一个龙蛇混杂、充满犯罪行为的地方。此外,无线电视的电视剧集《庙街·妈·兄弟》,也以该条街道作为故事场景。香港有一些歌手在庙街特别受欢迎,其中包括尹光和夏金城。他们唱作出庙街的地道文化和庶民心声。交通港铁 荃湾线 佐敦站 (A 出口,右转沿佐敦道前行,再右转直行往庙街) 观塘线/荃湾线 油麻地站 (C 出口,沿文明里步行至庙街)

庙街英文

133 评论(8)

雨霖霖i

庙街早于1887年的九龙地图上已有纪录。当时庙街分为两段,以油麻地天后庙为界,以北一段被称为“庙北街”,以南一段则称为“庙南街”。由1920年代开始,天后庙对出的广场(俗称“榕树头”),开始发展成大笪地式的休憩场地,带动了庙街附近不少贩卖杂物及小食摊档的存在。广场对出一带的街道众坊街(英文为PUBLICSQUARE以前曾译为“公众四方街”),也是由这个广场得名的。 1968年,香港政府拟在天后庙的广场的附近兴建梁显利社区服务中心,引起该处经营的200多个流动小贩对搬迁安排的不满。在油麻地街坊会及香港警方协调后,政府决定在庙街及上海街近榕树头一带划出摊位作安置之用,但须经过抽签分配。 1975年3月,当时的香港市政局在庙街划出“小贩认可区”,使庙街原有的小贩得到有系统的管理。庙街的小贩认可区包括文明里至众坊街一段,以及甘肃街至南京街一段,共有近600多个划定位置供小贩摆卖。摊位本来在傍晚开始营业,1998年中部分的营业时间更改由中午开始。 请采纳谢谢

101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