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边
Populism
“民粹主义”是英语“populism”(平民主义,反义词是“elitism”精英主义)的诡异中文译法。尽管“populism”有些微的自嘲贬义,大体还属中性,欧美不少著名政治家自称
“populist”,即“平民主义者”。但当前的中译“民粹主义”有明确贬义,甚至有“民之纳粹”的联想,以致当今不少中国学人理直气壮地著文谴责之。当中文的“民粹主义”反译回英文,只可能是“populism”,不可能译为让西方人莫名其妙的“大众纳粹主义”。
“民粹”译法起初并无贬义,而是“民之精华”的褒义。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后,有俄国“平民派”流亡日本,在东京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曾寻求其帮助;大概受日文“国粹”启发,译其名为“民粹”派,以对应“群氓”。
这种译法也能避免与“democracy”(今译“民主”)当初的一种流行中译“平民主义”混淆。“民粹”变成明显的贬义词,应来自中国共产党人在上世纪30年代末期翻译列宁著作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列宁激烈批判俄国的“平民派”,因其强调俄国农村传统村社的社会主义性质,间接否定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虽沿用“民粹”旧译,被列宁批判的思想当然是“反动思想”。
今天再无理由把“populism”译作“民粹主义”,而应准确译为“平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