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14

cocomooner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泛读原版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甜甜婉儿

已采纳

我觉得对于喜欢英语和想提高英语的朋友们来说,读英语原著书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不过作为入门者,有时候不能很好的掌握阅读技巧,会大大降低阅读效率。那我们到底应该怎样阅读英语原著呢?

在开始英文原版书籍之旅前,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好,它们能在阅读之路上给你鼓励和支持。

端正阅读心态

正确的阅读心态包括但不限于:闲暇的消遣,只不过由中文改变为英文;工作上业务领域需要或学术需要,是英文读写能力的长期积累;……

错误的阅读心态包括但不限于:认为读英文原著是提高英语的最佳方法;读英文原著能解决读和写的一切问题;……

置备阅读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工具能够辅助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提升阅读效率,增加阅读成就感。在工具的选择上,我注重满足以下三点:

明确选书原则

选书很重要,入门级选手选择了对专业选手来说都有难度的书籍,会产生打击自信心、浪费时间的双重效果。同样地,领域选择错误也常常会导致弯路。我一般在选择书籍上会遵循以下原则:

(1)有趣

以实用型和兴趣爱好为主。

(2)有用

与专业或工作领域相关。

(3)便携

首选有Kindle电子书。

除此之外,我觉得在阅读的时候适当地做一些读书笔记对我们也非常有帮助。同时我们要具备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决心,不要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英语泛读原版

260 评论(11)

半调子810

泛读,顾名思义,是指广泛地阅读,泛泛地阅读。也就是进行大量的原版阅读。一般可以从分级阅读入手,再进阶到章节书。这个阶段需要看各种不同的书。要从量变到质变,是需要大量的积累。

精读,是区别与泛读而言的概念,指深入细致地研读。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精读和泛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它们各有特定的目的, 然而总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精读为泛读准备条件,泛读则巩固和发展精读的成果。

扩展资料

精读泛读的三个阶段

1、初学阶段

应以精读为主, 辅之简易泛读。基础阶段, 不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短语、句型、等基本知识, 就谈不上阅读。这个阶段最好有老师/家长的正确引导。

2、中级阶段

精泛结合, 适当扩大泛读量, 一边巩固, 一边提高, 精泛穿插, 巧妙配合, 以得到最大的互补效益。上课和自主阅读结合。

3、高级阶段

以泛读为主。此时因为孩子已掌握了相当数量的词汇和基本的语法规则以及英语知识, 所以他们就必须广泛地、大量地进行泛读, 只有通过泛读, 才能接触到尽可能多的语言现象, 以期获得更高一阶段的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精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泛读

212 评论(12)

langlang0802

精读:仔细地阅读,泛读广泛地阅读;泛泛地阅读,通常指一般性阅读。

201 评论(11)

哆啦爱梅

1, 我学会英语用了一万个小时 扶忠汉:当你学到一个字, 马上就把这个字用于自己熟悉的 句型中.就是逐渐地把这个字变成你自己的语言,一个字成为你自己的语言,你绝对很难忘掉. 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回顾我跌跌爬爬24年的英语学习过程,英语达到汉语的水平,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我上小学时,老师只教了二十六个字母。到了初中,英语非常差,在班级里是倒数。考试倒数,被英语老师批评,非常难过,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学,好像也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学,或者人家告诉我应该怎么学,我也听不进去。浑浑噩噩到了初三,实在给逼地没有办法了,只好像很多人推荐的那样,背书,从初一的课本背起,一直背到初三的英语课本,中考也还考的不错。到了高中,还是很迷茫。可能男生都不喜欢背书,实在不是背逼的万不得已,都不会去背书。好在我有看书,看报纸,看杂志的习惯,每天放学,只要一有时间,就到县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看报纸,杂志。记不得是在高一还是高二,突然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整版关于英语学习方法的介绍,是中国台湾省扶忠汉先生写。他说,“当你学到一个字, 马上就把这个字用于自己熟悉的句型中.就是逐渐地把这个字变成你自己的语言,一个字成为你自己的语言,你绝对很难忘掉.”。比如说,你学了一个THIS IS A的句型,那你就要马上把它用起来,THIS IS A BOOK. THIS IS A DESK. THIS IS A ROOM. THIS IS A CHAIR。等等。用多了,用了一千遍,THIS IS A的这个句型也就会了。我读了这篇文章,感觉非常有道理。一个句型,我用一千遍,不就会了吗?一个单词,我用一千遍,不就会了码?那怎么才能用一千遍呢?我想,对,阅读!阅读多了,不就一个句型用一千遍,一个单词用以前遍吗? 我就到图书馆的书库里找英语方面的书。可巧,我找到一本《英语学习》的合订本。里面有简单的文章,也有复杂的文章。我就从里面简单的有趣文章开始看起。简单的文章看完了,再看略微难一些的文章。记得有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但很难,生词很多,我就一个生词一个生词的查着看,看的脑子疼,大概整整花了两周时间才把这一篇文章看懂。就这样,一点点看下来,一本书看下来,考试的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我就看的懂,做起来就不费劲了。后来,高考因为英语是强项,就考了英语系。到了大学,进了大学图书馆的外文书库,看到那么多英文书,高兴地简直要发疯。大学虽然有很多好老师,但也许自己自学自由自在惯了,课倒没有认真听多少,就是到图书馆里借书,看书,还书,再到图书馆借书,或者在图书馆的阅览室里,一呆就是一个上午,一个下午,一个晚上。大一的时候,借书证一办下来,就去借了几本原版英文名著,但生词太多,实在看不懂,放在手里几个月,又还回去了。郁闷了一段时间,再一看,自己手里才发的《大学英语泛读教程》不也很好看,而且不难,不就很好吗?我就一口气把《泛读教程》看完了,再回头找几本简单的原版英文读物,看起来非常吃力,但拼命查英语词典,开始一天就看两页,还行,就继续往下看,慢慢地也就把一本JACK LONDON的WHITE FANG看完了。看完了第一本英文原著,长吁了一口气,哎,终于把一本真正的英文书看完了。底下,越看越有趣,一发不可收拾,大学学英语就是自己找英文原著,开始都是找英语小说。大三的时候,看英文版的《战争与和平》,看了整整两个月,看的头都晕了。看完以后,又是一番感慨,这本1400多页的英文书都看下来了,再看别的英文书就不怕了。后来,对国际政治感兴趣,就看国际政治方面的英文理论书,美国的历史,地理,文化方面的大学教科书。大学四年下来,我读的英文书码在一起,感觉要比我的人还高。不经意间,英语就通了。从我个人在中学,大学的英语学习经历来看,要想使英语达到汉语的水平,最少需要两年的时间,而且这个两年是,没有周末,不参加任何课外活动,每天学习十小时左右的两年。得出这个观点是我个人经历的结果。我是这样算的,姑且把我自己中学的时间都去除掉。然后,我到大学的第一年也去掉,因为我的大学一年级基本是看杂书的一年,到了一年级快结束的时候,才突然猛醒,以后大学毕业了要靠什么吃饭,然后从大二开始全心全意学英语。大二大三的两年,是我专心学英语的两年。基本上是上午学一整个上午,下午学一整个下午,晚上学一整个晚上。大学平常基本没有什么作业。每天就是读英文原著,一个一个单词的查,一句一句的看。当年,一本英文版的《战争与和平》看了三个月,一本<飘>看了有两个月。外语系有听力课,但听不懂。我就到当时的图书馆的语音室去租磁带听,一盘磁带翻来覆去的听。一套《中级美国口语》磁带听懂了,再买短波收音机,从VOA的SPECIAL ENGLISH开始听起,慢慢听懂了,再听VOA的STANDARD ENGLISH.两年下来,翻烂了一本《朗文英汉双解词典》,听烂了一台短波收音机,投入了七千个小时的认真学习后,才终于能拿到英文书籍不用查英语字典就都能看懂,VOA和BBC的每个节目都能听懂。到了大学四年级下学期,虽然只做了几份试卷,基本没有准备,也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别人的经历做参考,自己的亲身身经历的回过头看更切实一些。也以此为依据,提出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也在此基础之上,以为靠几本教材就能使英语达到汉语的水平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换言之,如果想掌握英语,就要投入大约两年时间,合计约七千个小时。如果投入七千个小时,靠基本教材又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回想,可以说,扶忠汗先生的一篇文章奠定了我的英语学习的基础。我以后的英语基本上按照他说的英语学习就是用英语的思想去做的。现在想想也后怕。但再想想,偶然中有必然。

113 评论(15)

Lizzy520520

基本解释 1. [read carefully and thoroughly]∶仔细地阅读 2. [intensive reading]∶需仔细阅读的材料 泛读广泛地阅读;泛泛地阅读,通常指一般性阅读。

283 评论(11)

yolanda甯

我认为首先要适合难度适合自己的,一般的小说文学味道太浓的是很难懂的,还有一些古典的文学,更加,首先要选难度适中的。

个人觉得,关键原则是:不能单纯地为了阅读而阅读,或者为了提高词汇量而阅读。必须要让阅读变成一个有趣的过程,去享受它。

【关于生词】1、第一次碰到一个陌生的单词,先不要查字典,看看能不能根据当时的上下文猜出大致意思。但不管猜不猜得出来,都要把这个单词记忆一下。如果手边有纸笔就写下来(或者如果在电脑旁边就记到电脑里面),如果不方便记录也没有关系,在脑子里面大致保留个印象即可。2、再一次碰到这个单词,首先印证一下上次自己的猜测是否在这里仍然适用。如果不适用,则结合两次的上下文,调整自己的猜测。如果还是猜不出来,也没有关系。最后,仍然需要把这个单词记忆一下(纸笔、电脑或者你的大脑),标示这个单词的出现次数(比如通过画“正”字)。3、重复步骤1 - 2,但记住始终不要去查字典。直到阅读暂时告一段落。比如读完一个章节,或者读完自己预先计划的页数,或者生词实在太多没法往下继续(嘿~你是不是应该考虑选择另外一本书来阅读啊?)。然后来回顾一下我们收集的生词表,有哪些是我们猜出来了的,哪些是猜不出来的,哪些把握大,哪些把握小,然后再查字典一一印证。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相信步骤3会出现得越来越晚,而那个生词表的长度也会越来越短。再往后,你甚至都可以省略这个生词表的实体,而是把生词记在脑子里。相信如果某几个单词很重要,它们一定会经常出现在你的读物中,不时地提醒你需要你去查字典并加强记忆。所以,这样连生词表也都免了。

【关于读物的选择】1、选择一本小说之前,先考虑小说的主题或大致情节介绍,是否吸引自己?2、其次,可以随便翻翻前几页,看看大致能理解其中的百分之多少?我觉得如果感觉自己可以理解百分之五六十以上的话,或许都可以尝试一下。如果太难,生词连篇,举步维艰,就会丧失了阅读的乐趣。如果太过于简单,则对于自己完全没有提高的作用。3、关于题材,个人觉得现代侦破类、悬疑类题材似乎容易上手一些。没有太多专业术语,故事发生的年代和我们比较贴近,语言用词等也比较符合现代人的习惯。而且,情节一般也比较吸引人,能让你不断想读下去知道故事的结局。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比较喜欢看斯蒂芬.金的悬疑小说,因为他的语言还算比较通俗易懂,而且情节也比较吸引人。如果你不抵触他某些作品中的“惊悚”风格(并非全部作品),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要掌握方法去阅读,如果总是被查字典打断,那么完全不能随着作者的笔触在故事中畅游、体会故事的场景、体会角色的心情。慢慢地,就会丧失对于阅读的兴趣,强迫自己去阅读变成对自己的一种折磨。潜移默化的抵触情绪让你没法发自内心地去学习,阅读活动也就渐渐从多变少,从少变无了。

先要让阅读变成一种习惯、变成一种兴趣,然后才能从中收获更多。

226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