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30

熊吃吃哒掌门猫
首页 > 英语培训 > 印度英语语音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粉嘟嘟的Pinky

已采纳

至于印度的英文名称,则源于印度河。印度人将这一民族文明的摇篮称为Sindhu(本义为河流,中国古代音译为“身毒”等)。但印度的近邻波斯人在说Sindhu时对其首字母S存在发音困难,遂将其讹变为Hindu;而Hindu一词因字母H弱化乃至失音,再变而为Indu。印度的名声因波斯人而传入希腊,希腊人遂以印度西部的这条河流指称整个印度地区。他们又将Hindu或Indu讹变为Indus。现在,Indus成了西方语言对印度河的通用名称。中世纪穆斯林入侵印度后,又依波斯语称印度为Hindustan(印度斯坦),意思是“印度人生活的地方”或“印度国”。同理,他们将印度教徒称为Hindus。英国殖民者来到印度后,称印度教为Hinduism,称印度为India。India显然是从Indus演变而来的。中国人至少在西汉时期已经知道印度之名。《史记·大宛列传》载:“其(大夏)东南有身毒国。(张)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引文中所谓大夏为中亚古国,《史记正义》释大水为河,则此河显系印度河。《史记》之后,《汉书》与《后汉书》等史籍对印度均有记载。东汉时,月氏居大夏故地。《后汉书·西域传》写道:“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俗与月氏同,而卑湿暑热。其国临大水,乘象而战。其人弱于月氏,修浮屠道,不杀伐,遂以成俗。”《后汉书·西域传》与《史记·大宛列传》有重复之处,但也增添了一些内容。“修浮屠道”指信仰佛教,而“不杀伐”正是佛教等印度宗教的基本教义。除了“身毒”、“天竺”之外,中国古人对印度尚有贤豆、忻都、欣都思、捐毒、印毒、印都、哂度等众多称谓。显然,它们基本是Sindhu的音译,只是不同时代不同译者选用了不同的汉字,但在读音上还是十分接近的。因此,初唐训诂学家颜师古云:“捐毒即身毒,身毒则天竺也,塞种即释种也,盖语音有轻重也。”然而,这些译名用字大多缺乏美感。随着对印度了解的增多,玄奘认识到了中文译名的混乱。所以,他在《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总述·释名》中说:“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从张骞通西域到玄奘万里求法,中国人经历了七百余年才最终确立了印度的译名。一名之立,诚非易事

印度英语语音

266 评论(8)

s290443260

你好同学,很多国家地名都是音译过来的,但是音译也要有一个简单上口的译法,“印度”总比叫“硬抵牙”好听吧?谢谢。

211 评论(13)

风吹杨柳千条线

奥利给奥利给奥利给奥利给奥利给

198 评论(13)

Kinglijiji

印度人英语口音重、语速快,说起话来满嘴里跑舌头,辅音r发颤音,乍听起来很难懂。所以国内单位接待印度客人,往往是几个本单位的英语高手一起上阵,竖着耳朵聆听,有时候听完了还要在互相之间热烈讨论一番才敢翻译。印度式英语发音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把标准英语中本应该咬舌送气的音th简化为 t。而且印度人发的t的音,又接近d的音。所以印度人自己也拿这个发音特点开玩笑,当他们说“我30岁了”(I am thirty),听上去就是“我有点脏”(I am dirty),因为 thirty(三十)的发音和 dirty(肮脏)混淆了。1968年美国拍摄的《狂欢宴》(The Party),著名喜剧演员塞勒斯扮演一位倒霉的印度土包子,满口印度腔英语,一路插科打诨自我解嘲,周旋于美利坚高等白人之华屋盛宴,漏子捅了一个又一个,至今还是美国人模仿印度腔英语的经典。印度英语发音规律: WA DIM=WHAT TIME I D LIG DO CHANGE DE GALA=I'D LIKE TO CHANGE THE COLOR 关键点: P发B T发D K发G R发L 没有爆破音和清辅音

97 评论(13)

麻麻是超人

这个是另一种翻译,要是这样直译就难听了

177 评论(14)

椰子の童話

哈哈, 我最有体会, 他们的K会发成g的音,TH发成t的音。我记得过去的第一次和我们的admin打交道, 要他安排车。 他老是冲我说/ga:/ 后来问了老大, 才知道, 他们说的是Car。

352 评论(10)

鲁鲁鲁德林

口音!每个地方都有

188 评论(14)

sophiabruce

我大学的时候去印度当了一个月志愿者,深深的被他们的魔性口音折服。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当地人从小学习,所以很流利。但因为受到母语的影响,口音很重。不过也得感谢这段经历,因为听懂了印度英语之后,别的英语也就都不在话下了。

以下是印度口音的特点:

1. 清辅音都城浊辅音,即/t/读成/d/,/k/读成/g/,/p/读成/b/。比如me too会读成me doo;car会读成 gar。

2. /r/音发不出来,用/l/代替。比如agree会读成aglee。这一点和日式英语一样。

3. /θ/音发不出来,用/d/代替。比如thanks会读成danks。

4. 语调方面,会把意群的第一个音节变成三声来读,最后尾音会飘一下。

5. 节奏上也受母语影响速度较快,然后莫名的进行停顿。

除了以上这些特点,印度人讲话的时候还喜欢做一种介于点头和摇头之间的晃脑袋动作,也不知道是肯定的意思还是否定的意思,这就让他们的语言更难以理解了。

不过虽然印式口音非常魔性,人家英语的流利度和表达能力都是杠杠的,毕竟是从小学习的。从语言考试的成绩上来看,印度考生的口语成绩也远高于中国考生。所以,口音真的只是语言能力的一部分而已。

对于已经出国的留学生,当地老师的反应也是中国学生内向不爱说话,印度学生外向有领导力,其实这也跟印度人的语言能力强有关。所以与其嘲笑人家口音的弱势,不如好好提高自己的语言硬实力吧~

From 夏子老师,一个接地气的知识分子。 微信公众号:夏子英文课

163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