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05

apples0081
首页 > 英语培训 > 用户英语思维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盆友2鸣儿

已采纳

英语思维指的就是不刻意去翻译,也能理解英语内容含义的思维方式。

和英语思维相对的是中式英语的思维,在中式英语思维当中,当我们想要用英语表达一句话,会先在脑子里用汉语打初草搞,再通过自己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积累,逐步的把它翻译成英语,最后再口头表达出来。而当我们听到一句英语的时候,会先试图抓住这句话当中的每个单词,并且翻译出单词的意思,再根据单词和句子的语法组成,把整句翻译成汉语,最后再去理解。

在这种互相翻译的过程当中,其实非常消耗我们的大脑资源,影响理解和表达的速度,而且生硬的翻译出来,通常都是中式英语,没有纯正地道的感觉。

而所谓的英语思维,其实指的就是英语母语的思维,我们通过学汉语的方式,就能够清晰的体会到英语母语思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举个例子,小孩子在学汉语的时候,当他学到皮球这个词的时候,他的脑海里反映出来的是一个球的形象,而不是某一种语言用来翻译,当他学到红色这个词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真的红的颜色。这就是具体事物的学习,比如说一些名词,动词的学习,我们都可以很直观的通过图像或者记忆理解到它的意思。

除了具体事物以外,还有一些抽象的含义,比如说我饿了,我很愤怒,快与慢等等,这些事物其实也很容易通过经验积累起来。

所以在练习英语思维的时候,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当你学习到一个新的单词或者一种新的表达方式的时候,在脑海里描绘出场景,而不是翻译成汉语。

除了刻意的避免翻译以外,我们还要注重口语要素的积累,而不是单词量和语法的积累。通过口语要素,我们才能够最快的把词汇语法和表达出的含义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必须翻译才能表达或理解意思的坑。

总之,英语思维也是一种熟能生巧的思维方式,起初你可能会觉得比较困难。但只要多在脑海里描绘场景,多积累口语要素,渐渐的你就会发现自己能够快速对场景作出反应,而不再依赖于纯粹的翻译去表达意思了。

用户英语思维

233 评论(12)

家有陈先森

原来的工作,要开发海外用户,部门中有几个外籍同事,平日里的沟通、开会不得已要用英文。 沟通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最大的问题,或许也是普遍中国学生学英语中遇到的问题。 就是 用汉语思维说英语。 于是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情景,自己说的很happy,人家却一脸懵逼。 因为通常沟通我都是先想好中文,然后脑海中搜索对应的英语单词,最后组成一句。 我估计外籍同事看到后的反应,应该跟我们平日里看英语是一样的 奇怪,明明没有一个生词,怎么就是看不懂? 从那时开始,我更深刻意识到英语思维的重要性。虽说词汇和语法是基础是思维体现的载体,但若没有英语思维,永远都没办法说一口地道的英语。 忘记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话,大概是这个意思: 然后励志要 speak English in an English way! 我买来王乐平的《英语思维是这样炼成的》,看完后想总结一下,利人利己。 全书分为三部分: * Part one:什么是英语思维?& 如何培养英语思维 * Part two:介绍具体英语学习的方法 * Part three:英语学习中常见问题 我想着重总结学习前两个部分。 英语是一种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英语思维涉及的就是看事物的角度问题 。同一件事物,若用两种语言描述,可能角度和组织结构都不同。 这里拿汉语做比较,说说两者思维差别到底有哪些。 1.汉语是直观感受的表达、英语是事物本质的表达 即汉语倾向于用身体可以感受到的动作或表象来直接描述,而英语倾向于透过现象描述本质。 汉语中醒的使用场景很多,睡醒也是一种醒,但英语把两者区分开了,这里的“醒”是“苏醒”。 2.汉语主观性强,英语客观性强 可以看出汉语背后总是有“潜台词”的,暗示我们要做节约用水,爱护草地的人,而英语很客观,没有任何道德暗示,你只需照做就可以了。 3.句子表述顺序不同 这点从名字和地址的表述顺序就可以看出来,此外还体现在复合句的结构上面。 4.英语句子结构严谨,汉语相对松散。 英语除祈使句外,一般句子都有主、谓,句子之间还必须要有逻辑连接词,整个表达不会产生歧义,逻辑很清楚。而汉语则不然,经常会对某些成分进行缺省。看看下面的翻译体会一下。 其实英语之所以比汉语具有客观性和实质性的 原因有以下两点 : 第一, 介词 在英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传承和连接的作用, 它主要是空间概念的反映, 由空间概念组织起来的英语更加客观也切合事物的实质,更具有逻辑性。 第二,英语中很多具体名次、行为动词以及形容词都能延伸出自己的抽象词义并在英语表达,尤其是口语中发挥中坚作用。 所以后面主要从 空间概念 以及 词汇的体验性 重点说明 介词、名次、动词、形容词 中说体现的英语思维。 前面提到过, 词汇和语法是英语思维体现的载体。 但我们要从思维的角度出发,去重新学习词汇和语法,让自己达到可以用简单词汇准确表达的程度。 i)神奇的be表状态 , 一个状态可以替代中文里很多个动词,化繁为简 。 ii)have表示最普通的所有关系 电影对白中have这个词是所有动词中用的最多的,可以留心一下,然后从所有权的角度细细体味。 Tips:以后如果说英语遇到卡壳,有太多动词不知如何翻译,可以从 状态性质 和 所有关系 的角度考虑一下,看看是不是可以用be和have来表达。不仅简洁还很地道。起初这种转换会慢一些,慢慢习惯了就不再需要这种转换了。 iii)体现事物互动关系的“give”&“get” 从这两个词的频繁使用也可以推测出歪果仁意识里重视所有权,无论东西是具体还是抽象。 从have延伸出give和get, 我“有”的东西,“给”了你,你就“得到”了 。先看几个栗子 这么理解会容易些,西方人喜欢把东西区分为外界赋予的还是原有的,所以倾向于从“给予”和“接受”的角度来理解一件事。 再从另一个应用更广泛的get来体会一下。 这里可以体现英语口语更注重结果和状态,而中文注重过程。总结一下,get和give也可以代替汉语中很多动词,是实现中英思维转换的重要工具。以后碰到啰嗦的句子就试下从“得到”和“给予”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这部分强调适当用 被动句和拟人句 , 转换句子主体,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变成有生命的 ,从而可以丰富表达,使口语更加地道。 被动句一般都很熟悉了,在这里举些拟人的句子体会一下,加深印象。 了解这个拟人概念后,就会发现英语中真的有很多都是拟人手法的。就拿say这个词来说,其实身边很多物品都可以“说起话来”。 这一点说的是语序问题,说 英语要先说主体部分,即主谓宾先说出来,然后才是其他的句子成分 ,要 让大家先看到叙述事件的结果 ,后慢慢补充时间、地点、手段等,最后才让大家看到全貌。 这一点在写作时尤其重要,因为复合句多采用这种表达顺序。最近每天做一个长难句分析,也深刻体会到语序的问题。 先总结到这里,后面即将开始从 介词、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的角度来说明英语思维。

92 评论(11)

七彩娃娃豆

英语思维是幼儿思维。把句子主干放前面,修饰词放后面,这就是从句。因为英语承受不了很多修饰词放前面。词汇也如此,比如坏事,坏放前面,但是英语说something bad 坏放后面了,典型的英语思维。所以修饰动词的状语放动词后面,修饰名词的定语也放名次后面,就是英语思维了。幼儿都是这么说话的,主干放前面,修饰的一律放后面。

275 评论(8)

小红粉菲菲

其实早在很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当一个人在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尽量不要去想他自己的母语,让自己完全溶入在一个外语的环境里面!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我们大多数人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都是先想中文再去翻译成英文,这是正常的思维,但却是极其不利的方法!疯狂英语主张翻译教学法,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你只想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不想在将来从事口译方面的工作,翻译训练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语言不管是输入还是输出,都要求我们能够快速的反应,如果我们听到英文想把它翻译成中文,想了中文后再翻译成英语,会导致信息传递速度减慢,从而阻碍了我们利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其次,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区别很大的语系,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很难达成完全的一致,也就是说难以保证翻译后的标准和地道;等等。所以对所有想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人来说,我对大家的建议就是:学会用英语思维! 这里我顺便引入一个大家耳熟能详但却其实是一个什么模糊的概念,那就是:到底什么叫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疯狂英语的目标是让三亿中国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那么衡量一个人能否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不是把一篇文章背的滚瓜烂熟然而卖弄出去就叫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呢?当然不是!可是我们似乎就是通过一些很短暂的片段来判断所谓的一口流利的英语,其实这是很片面的,因为你换一个话题让他讲,说不定他马上就会变得结结巴巴,这当然不能称之为“一口流利的英语”。而我认为,衡量一个人能否讲一口流利英语的重要标志就是看他是否具有能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我从我自己的身上看出了明显的变化。在来美国之前,我也会尝试着把汉语和英语进行互相翻译,然后变成听力和口语,但发现非常的低效,在朋友们看来的“流利的英语”我自己却觉得很不满意。但来到美国之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英语,不知不觉的发现,我现在想心事和自言自语的时候都在使用英语了,当美国人和我说英文的时候我根本不需要再想他说的话的汉语意思,直接把英语脱口而出,也根本没有去想自己说的话的汉语意思和语法是否正确,真正的在使用了英语。我用一些符号来描述这中间的变化,以前听英语和说英语时是英语→汉语→信号→汉语→英语,而现在则是英语→信号→英语,就是将英语直接转换成信息,然后又直接将信息转换成英语,达到了畅通交流的目的。 1、学会用英语自言自语 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建议,但却很有作用。因为光是拿着书读句子是没用的!把书拿掉去大段大段的讲那才是真工夫!自言自语的好处有:一,可以让你把已经掌握的句子和文章进行反复的重复和卖弄,真正溶入自己的血液;二,可以极大的刺激你学习英语的欲望和效率!因为孤立的拿着书去读是很没意思的,就像人不饿的时候吃饭是没有胃口的!当你自言自语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有很多话想表达却表达不出来,等到你下次看到相关的句子时就会印象特别深刻,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2、要经常看看英文原声电影或者电视剧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我们在看电影时我们很容易会被电影里的语言所感染,很容易会溶入剧情里面,也很容易忘记了我们在学习英语,而忘记你在学习英语恰恰就是英语学习的最高境界!我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老友记(又名《六人行》),因为我发现这部情景喜剧真的是学习英语的极佳材料,里面的台词用词地道、幽默,很生活化,每集都很短,适合操练,而且不像《越狱》那样充满粗口,通过这部片子你可以感受美国,感受朋友之间珍贵的友情,可谓一举几得!通过反复的观看和操练可以帮助大家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3、经常性的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反复听 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些录音的设备,录音机和电脑都可以。我以前就经常这样做。我经常会假装自己在做一个访谈节目,访谈人和被访谈人都是自己。我会对着录音机问自己一些问题,然后自己再回答,也可以找喜欢英语的同学一起录,非常的有意思。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很别扭,但多试几次就会觉得效果其实是很显着的。 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以后再慢慢补充,请大家留意。有一点我要强调的是,我并不是说翻译不重要,相反,翻译是学习外语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口语好并不代表口译好,因为口译是需要专门的训练以达到条件反射的程度。但我们在学习的外语的时候我不建议大家太多的考虑母语,因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没有这么复杂!等到英语真正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可以把两种语言拿过来反复比较,这时候你就是大家了!总之一句话,要想学好英语就千万不要把它当成外语去学,就把它当成你的母语,吃饭在想着它,聊天在用着它,连做梦英语都成了周公的官方语言,你说这样英语能学不好吗?能不流利吗?文章来源自 3 e d u 教育网

282 评论(8)

喵小贝贝

思维就是这个世界的物质生活在大脑中的影像和反映。是生活中的物质及其属性,运动及其轨迹,对应的空间及时间,在语言表达中排列组合的规律。所以流动的英语思维一定有凝聚的表象规律。众所周知,英语是一种形合的语言,所以凝聚的表象规律其实就是英语思维的具体结构形态。

250 评论(10)

wangmiao1211

思维导图三年级英语上册向左转|向右转

314 评论(11)

相关问答